中孚卦第六十一
關燈
小
中
大
【譯文】
初九,平安吉祥,别有它求則不會心安。
《象傳》說:初九之時平安吉祥,說明誠信的初衷沒有改變。
【解說】 燕與“安”同,燕居就是安居。
初九陽剛得正,上應六四,但初九信任六四是經過了一番思忖,一旦确信,就信則不疑(志未變也)。
初九就如燕子築巢,選址的時候非常慎重,一旦選定,就不會輕易改變,就會享受到燕居之樂。
文王八卦方位 此圖是根據周文王所演八卦所繪,用于解釋《周易·說卦》的“帝出乎震,齊乎巽,相見乎離,緻役乎坤,說言乎兌,戰乎乾,勞乎坎,成言乎艮”,把八卦方位排列成“離南坎北,震東兌西,艮東北巽東南,坤西南乾西北”的方位。
【原文】 九二,鳴鶴在陰①,其子和之。
我有好爵②,吾與爾③靡④之。
[高亨《周易古經今注》認為吾是衍文。
] 《象》曰:“其子和之”,中心願也。
【注釋】 ①陰:樹蔭之下。
②爵:古代的高級酒杯,這裡用以代稱美酒。
③爾:你。
④靡:共享。
【譯文】 九二,白鶴在蔭蔽處鳴叫,小鶴聲聲應和。
我有美酒,願與你共享。
《象傳》說:“小鶴聲聲應和白鶴”,這是發自内心的願望。
【解說】 “陰”是日蔭,“靡”是分散的意思。
九二與九五,在内外卦得中,陽剛充實,象征心中誠信。
雖然遠離,但仍能相互呼應。
就像鶴在陰暗處鳴叫,看不到遠處,小鶴也會應和。
因為九二的位置低,所以說“陰”。
爵是酒杯,自己有好酒,願意與你同杯共享;也比喻彼此的誠意能夠溝通。
這是因為心中的願望,能相互溝通,引起共鳴的緣故。
【原文】 六三,得敵①,[《說文》:“得,取也。
”]或鼓②或罷③,或泣或歌。
《象》曰:“或鼓或罷”,位不當也。
【注釋】 ①得敵:遭遇敵人。
②鼓:擊鼓。
③罷:罷兵。
【譯文】 六三,遭遇敵對,或擊鼓攻擊,或罷兵回營,或泣淚聲悲,或歌樂歡唱。
《象傳》說:“或者擊鼓攻擊,或者罷兵回營”,說明陰爻居陽位,所處位置不妥當。
【解說】 六三與上九正應,但前有六四阻擋得敵,這是因為同性相斥,六三又處在互艮(三四五爻)下,艮為止,所以行動更加艱難。
艮為反震,震為鼓為歌,反震可“為泣”,六三下乘剛而失信于九二,所以,無論六三“或鼓或罷,或泣或歌”,都難為巧,都沒有人和之。
這都是因為六三前後得敵,陰爻居陽位,失位不正的原因。
【原文】 六四,月幾望①,[陸德明《經典釋文》:“幾,荀作既。
”]馬匹亡②,無咎。
《象》曰:“馬匹亡”,絕類上也。
【注釋】 ①望:滿月。
②亡:遺失,逃走。
【譯文】 六四,月亮接近圓滿之時,良馬走失,沒有過錯。
《象傳》說:“良馬走失”,說明斷絕與同類交往而追随上層。
【解說】 望是滿月,匹是匹配的馬,指與六四同屬陰類的六三。
六四居上陽九五與下陰六三之間,柔而守正,順陽而不順陰,與匹配的馬斷絕關系,向上承九五之陽,恰如滿月是順承了太陽的光輝一樣。
【原文】 九五,有孚①攣如②,無咎。
[王弼注:“攣如者,系其信之辭也。
處中誠以相交之時,居尊位以為群物之主,信何可舍?故有孚攣如,乃得無咎也。
”] 《象》曰:“有孚攣如”,位正當也。
【注釋】 ①孚:誠信。
②攣如:牽系,挂牽。
【譯文】 九五,心存誠信并以之牽系天下,沒有過錯。
《象傳》說:“心存誠信并以之牽系天下”,說明居位中正妥當。
【解說】 攣,戀。
“有孚攣如”就是誠信系戀。
九五陽剛居中得正,所以“位正當”。
九五下乘重陰三四,得到唱和響應。
故為“有孚”。
九五剛中,具備中孚誠信,又與中間的兩個陰爻有孚系牽,性情精神都具有。
【原文】 上九,翰①音登②于天,貞兇。
[李鼎祚《周易集解》引虞翻曰:“巽為雞,應在震,震為音。
翰,高也。
巽為高,乾為天。
故‘翰音登于天’。
失位,故‘貞兇’。
”] 《象》曰:“翰音登于天”,何可長也? 【注釋】 ①翰:赤羽的山雞,也叫錦雞。
②登:上升。
【譯文】 上九,錦雞鳴叫,聲達極天,應當堅守正道以防兇險。
《象傳》說:“錦雞鳴叫,聲達極天”,這種情況怎麼會長久呢? 【解說】 “翰音登于天”,祭宗廟之禮,以雞祭天。
“翰音”是雉雞飛鳴,因為飛不長久,所以說“何可長也”。
上九處外而居上,失位不正,在上巽風之上,有隕落之象。
以飛而求顯鳴,而求誠信,這不符外實内虛的中孚之道。
本欲登高,反而落下,怎麼能長久呢?
《象傳》說:初九之時平安吉祥,說明誠信的初衷沒有改變。
【解說】 燕與“安”同,燕居就是安居。
初九陽剛得正,上應六四,但初九信任六四是經過了一番思忖,一旦确信,就信則不疑(志未變也)。
初九就如燕子築巢,選址的時候非常慎重,一旦選定,就不會輕易改變,就會享受到燕居之樂。
文王八卦方位 此圖是根據周文王所演八卦所繪,用于解釋《周易·說卦》的“帝出乎震,齊乎巽,相見乎離,緻役乎坤,說言乎兌,戰乎乾,勞乎坎,成言乎艮”,把八卦方位排列成“離南坎北,震東兌西,艮東北巽東南,坤西南乾西北”的方位。
【原文】 九二,鳴鶴在陰①,其子和之。
我有好爵②,吾與爾③靡④之。
[高亨《周易古經今注》認為吾是衍文。
] 《象》曰:“其子和之”,中心願也。
【注釋】 ①陰:樹蔭之下。
②爵:古代的高級酒杯,這裡用以代稱美酒。
③爾:你。
④靡:共享。
【譯文】 九二,白鶴在蔭蔽處鳴叫,小鶴聲聲應和。
我有美酒,願與你共享。
《象傳》說:“小鶴聲聲應和白鶴”,這是發自内心的願望。
【解說】 “陰”是日蔭,“靡”是分散的意思。
九二與九五,在内外卦得中,陽剛充實,象征心中誠信。
雖然遠離,但仍能相互呼應。
就像鶴在陰暗處鳴叫,看不到遠處,小鶴也會應和。
因為九二的位置低,所以說“陰”。
爵是酒杯,自己有好酒,願意與你同杯共享;也比喻彼此的誠意能夠溝通。
這是因為心中的願望,能相互溝通,引起共鳴的緣故。
【原文】 六三,得敵①,[《說文》:“得,取也。
”]或鼓②或罷③,或泣或歌。
《象》曰:“或鼓或罷”,位不當也。
【注釋】 ①得敵:遭遇敵人。
②鼓:擊鼓。
③罷:罷兵。
【譯文】 六三,遭遇敵對,或擊鼓攻擊,或罷兵回營,或泣淚聲悲,或歌樂歡唱。
《象傳》說:“或者擊鼓攻擊,或者罷兵回營”,說明陰爻居陽位,所處位置不妥當。
【解說】 六三與上九正應,但前有六四阻擋得敵,這是因為同性相斥,六三又處在互艮(三四五爻)下,艮為止,所以行動更加艱難。
艮為反震,震為鼓為歌,反震可“為泣”,六三下乘剛而失信于九二,所以,無論六三“或鼓或罷,或泣或歌”,都難為巧,都沒有人和之。
這都是因為六三前後得敵,陰爻居陽位,失位不正的原因。
【原文】 六四,月幾望①,[陸德明《經典釋文》:“幾,荀作既。
”]馬匹亡②,無咎。
《象》曰:“馬匹亡”,絕類上也。
【注釋】 ①望:滿月。
②亡:遺失,逃走。
【譯文】 六四,月亮接近圓滿之時,良馬走失,沒有過錯。
《象傳》說:“良馬走失”,說明斷絕與同類交往而追随上層。
【解說】 望是滿月,匹是匹配的馬,指與六四同屬陰類的六三。
六四居上陽九五與下陰六三之間,柔而守正,順陽而不順陰,與匹配的馬斷絕關系,向上承九五之陽,恰如滿月是順承了太陽的光輝一樣。
【原文】 九五,有孚①攣如②,無咎。
[王弼注:“攣如者,系其信之辭也。
處中誠以相交之時,居尊位以為群物之主,信何可舍?故有孚攣如,乃得無咎也。
”] 《象》曰:“有孚攣如”,位正當也。
【注釋】 ①孚:誠信。
②攣如:牽系,挂牽。
【譯文】 九五,心存誠信并以之牽系天下,沒有過錯。
《象傳》說:“心存誠信并以之牽系天下”,說明居位中正妥當。
【解說】 攣,戀。
“有孚攣如”就是誠信系戀。
九五陽剛居中得正,所以“位正當”。
九五下乘重陰三四,得到唱和響應。
故為“有孚”。
九五剛中,具備中孚誠信,又與中間的兩個陰爻有孚系牽,性情精神都具有。
【原文】 上九,翰①音登②于天,貞兇。
[李鼎祚《周易集解》引虞翻曰:“巽為雞,應在震,震為音。
翰,高也。
巽為高,乾為天。
故‘翰音登于天’。
失位,故‘貞兇’。
”] 《象》曰:“翰音登于天”,何可長也? 【注釋】 ①翰:赤羽的山雞,也叫錦雞。
②登:上升。
【譯文】 上九,錦雞鳴叫,聲達極天,應當堅守正道以防兇險。
《象傳》說:“錦雞鳴叫,聲達極天”,這種情況怎麼會長久呢? 【解說】 “翰音登于天”,祭宗廟之禮,以雞祭天。
“翰音”是雉雞飛鳴,因為飛不長久,所以說“何可長也”。
上九處外而居上,失位不正,在上巽風之上,有隕落之象。
以飛而求顯鳴,而求誠信,這不符外實内虛的中孚之道。
本欲登高,反而落下,怎麼能長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