睽卦第三十八

關燈
為有差異,卻又無不和合而同。

    故睽在廣大時空中功用太重要了。

     【原文】 《象》曰:上火下澤①,睽。

    君子以同而異。

     【注釋】 ①上火下澤:睽卦,上離為火,下兌為澤。

     【譯文】 《象傳》說:上為火下為澤,互相違背,象征着乖離。

    君子應效法于此,求大同而存小異。

     【解說】 火在上,澤在下,這就是睽卦,稱為火澤睽。

    火性上炎,澤水下潤,兩者的性質截然不同,君子從中受到啟示,感到萬事萬物恰因不同才相互吸引,并且得以化生萬物。

    所以君子與人相處講究異中有同,同中有異,這樣能夠相互切磋,不斷進步。

     【原文】 初九,悔亡①。

    喪②馬勿逐③,自複④。

    [孔穎達《周易正義》:“馬之為物,難可隐藏,時或失之,不相容隐,不須尋求,勢必‘自複’。

    ”]見惡人,無咎。

     《象》曰:“見惡人”,以辟⑤咎也。

     【注釋】 ①亡:指消失。

     ②喪:指丢失,跑掉。

     ③逐:追。

     ④複:返回。

     ⑤辟:通“避”,避免。

     【譯文】 初九,悔恨可以消亡。

    丢失馬匹,不必追尋,自己會返回。

    見到惡人沒有過錯。

     《象傳》說:“遇見惡人”,是為了避免災禍的方法。

     【解說】 互坎(三四五爻)為美脊馬。

    下兌為毀折,而且初九與九四都是陽爻,不能相應而背離,故曰“喪馬”。

    九二與六五正應,二必升于五。

    五必下于二,這樣下卦成震卦。

    震為出為複。

    故曰“自複”。

    初九與九四敵應,故曰“見惡人”。

    能見惡人說明正邪之間也能求同存異,故“無咎”(以辟咎也,辟即避)。

     【原文】 九二,遇主于巷,[李鼎祚《周易集解》引崔觐曰:“遇者,不期而會。

    ”王船山《周易内傳》:“巷,宮中甬道。

    ”]無咎。

     《象》曰:“遇主于巷”,未失道①也。

     【注釋】 ①失道:走失道路。

     【譯文】 九二,小巷中邂逅主人,無過。

     《象傳》說:“在小巷中邂逅主人”,說明并沒有違背正道。

     【解說】 主,即主人,指六五。

    九二與六五陰陽相應,上離形中空外實,如裡巷之象,加之中間有九四阻隔,所以相遇在巷子裡。

    二五都位在中正相應,所以“未失道也”,“無咎”。

    異性相吸,有緣必會相遇。

    商湯與伊尹的相遇正合此爻義。

     商湯娶有莘氏的女兒為妃,經過接觸,湯發現作為陪嫁奴仆的伊尹有着經天緯地之才,于是免掉他的奴隸身份,任命為右相,成為最高執政大臣。

    後來伊尹為商朝的建立立下汗馬功勞。

    伊尹不僅是輔佐商湯奪取天下的開國元勳,還是後來三任商朝國君的功臣,因此,伊尹在甲骨蔔辭中被列為“舊老臣”之首,受到隆重祭祀,他不僅與湯同祭,還單獨享祀。

     伊尹為奴作為陪嫁來到商湯家裡,完全出于自願,他是看到湯的膽識和才智後才決定為其效力的。

    明君、賢臣志同道合,“遇主于巷”并非偶然。

     【原文】 六三,見輿曳①,其牛掣②,[李鼎祚《周易集解》引虞翻曰:“牛角一低一仰,故稱‘掣’。

    ”]其人天③且劓④,[李鼎祚《周易集解》引虞翻曰:“黥額為天,割鼻為劓。

    ”]無初有終。

     《象》曰:“見輿曳”,位不當也⑤。

    “無初有終”,遇剛也⑥。

     【注釋】 ①曳:拖,拉。

     ②掣:牽引。

     ③天:這裡是指在額頭割開口子的一種刑罰。

     ④劓:割去鼻子的一種刑罰。

     ⑤位不當也:這是以六三的爻位爻象為說的。

    六三以陰爻居陽位,所以說“位不當也”。

     ⑥遇剛也:六三乃下卦的上位,與上卦的上位上九相應,上九是陽爻,所以說是“遇剛也”。

     【譯文】 六三,看見牛車被拖曳難行,駕車的牛被阻掣住,是一個遭刺額削鼻的人幹的,起初不利,但可得善終。

     《象傳》說:“看見牛車被拖曳難行”,說明居位不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