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過卦第二十八

關燈
吃,“如不食子肉,難逃殺身之禍。

    ”為了生存,周文王隻好裝作渾然不知吃下肉餅,以騙取纣王,讓纣王以為文王會蔔卦隻是浪得虛名而已,因此纣王就放了他,這才脫險(無咎)。

     【原文】 九二,枯楊生稊①,[李鼎祚《周易集解》引虞翻曰:“稊,穉也。

    楊葉未舒稱稊。

    ”]老夫②得其女妻③,無不利。

     《象》曰:老夫女妻,過以相與④也。

     【注釋】 ①稊:植物的嫩芽,特指惁柳的新生枝葉。

     ②老夫:指老年男子。

     ③女妻:指少女一般的妻子。

     ④相與:相處。

     【譯文】 九二,枯萎的楊樹長出新枝,老漢娶得年輕的妻子,沒有什麼不利。

     《象傳》說:老漢娶得年輕的妻子,說明雖然陽剛過甚,卻仍能與陰柔結合。

     【解說】 稊,樹木新生之芽葉、新枝條。

    “女妻”,謂年少的妻子。

    “過以相與”是說相配得不當,是太過之配。

    巽為風木為楊,“女妻”即初六,中間互乾為元為生。

    “枯楊生”喻生機重現,生命力強,這是說于大過動蕩危難之時,能抖擻精神振作起來,因而出現一線生機,局勢轉好而有希望,故“無不利”。

     【原文】 九三,棟桡,兇。

     《象》曰:棟桡之兇,不可以有輔①也。

     【注釋】 ①輔:輔助,支持。

     【譯文】 九三,棟梁彎曲,有兇險。

     《象傳》說:棟梁彎曲,有兇險,說明獨挑棟梁,沒有别的來幫輔。

     【解說】 棟桡彎曲,屋頂塌陷,兇象之極。

    輔,佐助也。

    桡之太過無可輔也。

    上雖有應,然四五皆陽,得敵,九三不能應上,故曰“不可以有輔”。

    九三無輔,獨木難支。

     【原文】 九四,棟隆①,吉。

    有它②吝③。

     《象》曰:棟隆之吉,不桡乎下④也。

     【注釋】 ①隆:高。

     ②有它:有意外情況。

     ③吝:困難,麻煩。

     ④不桡乎下:意不彎曲于下,即下面的柱梁也不彎曲。

     【譯文】 九四,棟梁隆起,吉祥。

    如還有别的毛病,必遭悔吝。

     《象傳》說:棟梁隆起,吉祥,是說九四使下面的柱梁不再彎曲。

     【解說】 隆,向上拱起。

    九三棟梁塌陷,九四能拱撐将塌陷的棟梁,則有由兇轉吉之望,故“吉”。

    所以《小象》說:“棟隆之吉,不桡乎下也。

    ”三、四兩爻相近,福禍相倚不可測,“它吝”,意外之患。

    處大過之時,大勢如此,若知其不可為而為之,則災患艱難仍無避免,但九四做到聽天命盡人事,像大丈夫能伸能屈,不拘小節。

     【原文】 九五,枯楊生華①,老婦得其士夫②,無咎無譽。

    [王弼注:“處得尊位,而以陽處陽,未能拯危。

    處得尊位,亦未有桡,故能生華,不能生稊;能得夫,不能得妻。

    ”] 《象》曰:“枯楊生華”,何可久也?老婦士夫,亦可醜也。

     【注釋】 ①華:同“花”。

     ②士夫:年輕的丈夫。

     【譯文】 九五,枯萎的楊樹開出新花,老婦嫁給了年輕的丈夫,沒有壞處,也不值得稱贊。

     《象傳》說:“枯萎的楊樹開出新花”,哪裡能夠長久呢?老婦嫁給年輕的丈夫,并不是一件多光彩的事。

     【解說】 老婦是指上六,“枯楊生華”是回光返照,與九二“生稊”之新生不同。

    匹配失宜,故“可醜”,是配之太過。

    大過皆非常态,非常理。

    九五比鄰上六,孚于陰,故“無咎”。

    巽為譽,兌澤沒巽故“無譽”。

    此爻似《紅樓夢》裡的大觀園,外面看着鮮花着錦,其實裡面已經腐朽透頂。

     【原文】 上六,過涉①滅頂②,[《廣雅·釋诂》:“過,誤也。

    ”]兇,無咎。

    [孔穎達《周易正義》曰:“‘無咎’者,所以涉難滅頂,至于兇亡,本欲濟時拯難,意善功惡,無可咎責。

    ”] 《象》曰:過涉之兇,不可咎也。

     【注釋】 ①過涉:渡河。

     ②滅頂:水淹過了頭頂。

     【譯文】 上六,涉水過河,水沒頭頂,兇險,但善補即能無事。

     《象傳》說:涉水過河,水沒頭頂,兇險,事已至此,不必咎責。

     【解說】 “過涉滅頂”,為水淹沒,涉不得過。

    大過中為陽兩端為陰是一個大坎象,坎為水。

    上六居卦之上,故曰“過涉”。

    互乾為陰所包,乾象不見故為“滅頂”。

    坎為陷,不可涉也,涉而陷其中故兇。

    上六處于大過之極,終不得過而有禍。

    咎就是不可咎。

    言緻命遂義,殺身成仁,不可咎責,天命如此。

     大過卦是非常之時,需要非常之人,人之境遇也是極好極壞,禍福難料,但君子不能苟且偷生,而應赴湯蹈火,雖死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