剝卦第二十三

關燈
去僞存真 剝卦本意為剝落,引申為剝去表象,去僞存真。

     【題解】 所謂“剝”,從易理卦序看,是因為“贲”卦多方修飾達到了美飾要求後,再過多文飾就不會通達了,所以接下來的是剝卦。

     從認識論的角度看,“剝”就是剝去事物的表層、表象、表皮或僞飾,暴露其本質,顯示其真相,從而掌握制衡它的規律,或确認其真正的價值。

    所謂剝德,即剝僞存真顯美之德,它與“贲德”強調的文飾美,是文明進程不可分割的兩方面。

    沒有必要的文飾,人類就會粗野無文,缺少美感,而不剝去過時的、虛假的、有害的繁文缛禮、多餘修飾,人類又會喪失天真活潑的本性,變得僵化而虛僞。

    而緊接贲德之後,強調修養剝德的積極意義,正在于此。

    也正是從剝的反面意義上,易家主張君子要不甘于被小人剝蝕,被惡俗腐蝕,要積極奮起,反其道而用之,剝上益下,剝外實内,剝陰壯陽,脫胎換骨,進入天然去雕飾,真美更風流的美德境界。

     【原文】 剝①,[《說文》:“剝,裂也,割也。

    ”]不利有攸往②。

     【注釋】 ①剝:卦名。

    卦義:割掉,剝落,剝皮,剝離,剝削,剝奪等。

     ②有攸往:有所往,有所動作。

     【譯文】 剝卦象征剝,不利于有所前往。

     【解說】 剝本是果木凋謝之義,引申為事物衰落。

    剝卦一陽在上,五陰在下,是陰長陽消,小人道長,君子道消之時。

    君子最好急流勇退。

    上卦艮亦是止,故“不利有攸往。

    ” 【原文】 《彖》曰:剝,剝也,柔變剛①也。

    “不利有攸往”,小人長②也。

    順而止之③,觀象也。

    君子尚④消息⑤盈虛,天行⑥也。

     【注釋】 ①柔變剛:坤卦六爻皆柔,上爻變陽成剝卦,因而說“柔變剛”。

     ②長:即是增長。

     ③順而止之:剝卦,下坤為順,上艮為止,因而說“順而止之”。

     ④尚:重視。

     ⑤消息:即謂陽增陰減稱作“息”,陰增陽減稱作“消”。

    十二月卦,複、臨、泰、大壯、夬、乾為六陽息卦;姤、遯、否、觀、剝、坤為六陰消卦,像一年四季循環運行。

     ⑥天行:天道,自然規律。

     【譯文】 《彖傳》說:剝,就是剝落衰敗,陰柔增進,侵蝕改變陽剛的性質。

    “不利于有所前往”,說明小人的勢力增長。

    君子這時應當順應時勢,停止行動,從觀察卦象可知此理。

    君子崇尚事物消亡生息、盈盛虧虛的變化,這是宇宙運行的自然法則。

     【解說】 “柔變剛”,是由乾到坤中間消息卦漸變的過程,原本六爻皆剛為乾,由初到上,柔一步一步取代剛,一爻變為天風姤,二爻變天山遯,三爻變天地否,四爻變風天觀,五爻變山地剝,至此一陽尚存,剛幾乎被柔剝盡。

    陰柔改變陽剛,柔長而剛剝。

    柔就是陰,是小人;剛是陽,是君子。

    剝下坤為順,上艮為止,是要君子順應潮流而靜止。

     【原文】 《象》曰:山附于地①,剝。

    [李鼎祚《周易集解》引盧氏曰:上,君也。

    宅,居也。

    ]上以厚下安宅②。

     【注釋】 ①山附于地:剝卦,上艮為山同,下坤為地,因而說“山附于地”。

     ②安宅:安居。

     【譯文】 《象傳》說:高山侵蝕頹落附着于地面,象征剝落。

    在上者應效法此精神,敦厚地對待下民,以此安居穩定。

     【解說】 剝卦上艮下坤,即山附于地,稱為山地剝。

    山高于地故被剝蝕削損。

    在上位者觀剝之象,在施政上應厚待人民以長治久安。

     【原文】 初六,剝①床以足,蔑貞兇。

    [李鼎祚《周易集解》引虞翻曰:蔑,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