贲卦第二十二
關燈
小
中
大
以德服人
贲卦告訴人們要注重外在的修飾,培養審美意識。
【題解】 “贲”就是飾,就是文,亦即今日所說的文飾、修飾、裝飾、裝扮、包裝的意思。
“贲”意識的産生,就是人類原創審美意識的産生,就是美的産生。
《易經》在六十四卦中給予贲以獨立的地位,為中華文化系統奠定了美學基礎,具有人文初創的偉大意義。
“贲”與萬物的關系,其實也就是質與文、體與形、内在美與外在美的關系。
道家之祖老子,主張内在的質樸美,反對美言害質,認為贊美利劍之美,等于贊美殺人。
其實,儒道互補,所見各有道理。
在保持内剛充實的前提下,注意外柔華麗的适當合度修飾,是有益無害的。
就像一座巨石嶙峋的高山,聳立雲間,十分壯觀。
如果在石峰峭壁間再生出幾株蒼勁青松,幾株紅葉古楓,垂挂幾根綠葉黃藤,不就将萬仞高山點染得更加雄偉壯麗了嗎?當然,文之飾不可損害質之美,更不能文過飾非,把精力用在浮詞麗句等雕蟲小技上,以至忽略了文章主旨、情操、意境等本質美的追求。
從易家排列的卦序看,“噬嗑”表示事物的齧合狀态。
而這一齧合須講究一定形式,所以接着噬嗑卦的是贲卦。
具體修養贲德的方法,則可參見六爻要旨。
【原文】 贲①,[《說文》:“贲,飾也。
”]亨,小利有攸②往。
【注釋】 ①贲:卦名。
卦義:馬奔跑貌;革帶;還可以引申為白,無色,文飾華美等。
②攸:所。
【譯文】 贲卦象征文飾,亨通順利,有事外出将有小利。
【解說】 贲是古“斑”字,是斑紋;贲字上“卉”,是花卉,下“貝”是蚌螺,亦是花紋燦爛。
贲為無色。
本質是無色的,才能接受顔色,就是修飾、文飾。
噬嗑是以刑罰治理,贲是以文化禮儀的方式治理,一文一武。
贲雖外表光鮮,但總是配角,“小利有攸往”就是不宜前往,僅是虛有其表,無實質利益。
【原文】 《彖》曰:贲亨①,柔來而文剛②,故亨。
分剛上而文柔③,故“小利有攸往”。
剛柔交錯,天文④也。
文明以止⑤,人文⑥也。
觀乎天文,以察時變。
觀乎人文,以化成⑦天下。
【注釋】 ①亨:通達。
②柔來而文剛:這是以贲卦的卦象為說的。
贲卦是下離上艮,離是陰卦,表柔;艮是陽卦,表剛,所以說是“柔來而文剛”。
文,飾也,這裡有裝飾、附屬、輔佐的意思。
③分剛上而文柔:分,指剛柔分。
贲卦下離上艮,一陰一陽,這是剛柔分;全卦六爻,三陰爻,三陽爻,此又是剛柔分。
也正是由于下離上艮的卦體,陽剛在上而文飾陽剛的陰柔卻居于下,所以贲卦的卦象既是“柔來而文剛”,又是“剛上而文柔”。
④天文:指天象的變化。
⑤文明以止:這是以贲卦的卦象為說的。
離表文明,艮表停止,所以說是“文明以止”。
用于人事,文明表示文化教育、禮儀制度等社會生活的外表部分,要用這些來使人的行動有所止,有所限制。
⑥人文:指人類社會的文化教育、禮儀制度。
與“文明”是近義詞。
⑦化成:教化成功。
贲卦圖 贲卦下為離卦,上為艮卦。
離代表日,艮代表山,贲卦的卦形像太陽落山,可以引申為在黃昏時舉行典禮。
舉行典禮就要有裝飾,所以贲卦也有裝飾的意思。
【譯文】 《彖傳》說:文飾,亨通暢達,因為以陰柔之德來輔佐剛強,陰陽交飾而亨通暢達。
剛強居上而用以文飾的陰柔處下位,所以“有事外出将有小利”。
日月星辰剛柔交錯這是天象變化。
文章燦明止于禮義,這是人類的文明。
上觀天文,可察看四時的交替變化。
下觀人類文明,可以推行教化庶民促使天下昌明。
【解說】 贲卦是由消息卦泰卦的九二剛爻與上六柔爻交換位置而來的,即是“柔來而文剛”,因為這樣一來使得剛柔交錯相濟,文治武功并舉,錦上添花,所以亨通。
泰卦下乾為天,用剛爻上行去加以美化,這就是天文。
“文明以止”是指贲卦下卦離為火為明,上卦艮為山為止。
模仿天文的剛柔交錯,贲卦在噬嗑卦之後,一以法,一以文化禮儀,使得文明教化更有成效(以化成天下)。
【原文】 《象》曰:山下有火①,贲。
君子以明庶政②,無敢折獄③。
[王弼注:“處贲之時,止物以文明,不可以威刑,故‘君子以明庶政’,而‘無敢折獄’。
”] 【注釋】 ①山下有火:贲卦,上艮為山同,下離為火為,因而說“山下有火”。
②庶政:繁雜的政務。
③折獄:裁判獄訟案件。
【譯文】 《象傳》說:山下火焰燃燒,象征着文飾。
君子效法這種精神,明察繁雜的政務,不敢輕率地斷決訟獄案件。
【解說】 贲卦下離上艮,是山下
【題解】 “贲”就是飾,就是文,亦即今日所說的文飾、修飾、裝飾、裝扮、包裝的意思。
“贲”意識的産生,就是人類原創審美意識的産生,就是美的産生。
《易經》在六十四卦中給予贲以獨立的地位,為中華文化系統奠定了美學基礎,具有人文初創的偉大意義。
“贲”與萬物的關系,其實也就是質與文、體與形、内在美與外在美的關系。
道家之祖老子,主張内在的質樸美,反對美言害質,認為贊美利劍之美,等于贊美殺人。
其實,儒道互補,所見各有道理。
在保持内剛充實的前提下,注意外柔華麗的适當合度修飾,是有益無害的。
就像一座巨石嶙峋的高山,聳立雲間,十分壯觀。
如果在石峰峭壁間再生出幾株蒼勁青松,幾株紅葉古楓,垂挂幾根綠葉黃藤,不就将萬仞高山點染得更加雄偉壯麗了嗎?當然,文之飾不可損害質之美,更不能文過飾非,把精力用在浮詞麗句等雕蟲小技上,以至忽略了文章主旨、情操、意境等本質美的追求。
從易家排列的卦序看,“噬嗑”表示事物的齧合狀态。
而這一齧合須講究一定形式,所以接着噬嗑卦的是贲卦。
具體修養贲德的方法,則可參見六爻要旨。
【原文】 贲①,[《說文》:“贲,飾也。
”]亨,小利有攸②往。
【注釋】 ①贲:卦名。
卦義:馬奔跑貌;革帶;還可以引申為白,無色,文飾華美等。
②攸:所。
【譯文】 贲卦象征文飾,亨通順利,有事外出将有小利。
【解說】 贲是古“斑”字,是斑紋;贲字上“卉”,是花卉,下“貝”是蚌螺,亦是花紋燦爛。
贲為無色。
本質是無色的,才能接受顔色,就是修飾、文飾。
噬嗑是以刑罰治理,贲是以文化禮儀的方式治理,一文一武。
贲雖外表光鮮,但總是配角,“小利有攸往”就是不宜前往,僅是虛有其表,無實質利益。
【原文】 《彖》曰:贲亨①,柔來而文剛②,故亨。
分剛上而文柔③,故“小利有攸往”。
剛柔交錯,天文④也。
文明以止⑤,人文⑥也。
觀乎天文,以察時變。
觀乎人文,以化成⑦天下。
【注釋】 ①亨:通達。
②柔來而文剛:這是以贲卦的卦象為說的。
贲卦是下離上艮,離是陰卦,表柔;艮是陽卦,表剛,所以說是“柔來而文剛”。
文,飾也,這裡有裝飾、附屬、輔佐的意思。
③分剛上而文柔:分,指剛柔分。
贲卦下離上艮,一陰一陽,這是剛柔分;全卦六爻,三陰爻,三陽爻,此又是剛柔分。
也正是由于下離上艮的卦體,陽剛在上而文飾陽剛的陰柔卻居于下,所以贲卦的卦象既是“柔來而文剛”,又是“剛上而文柔”。
④天文:指天象的變化。
⑤文明以止:這是以贲卦的卦象為說的。
離表文明,艮表停止,所以說是“文明以止”。
用于人事,文明表示文化教育、禮儀制度等社會生活的外表部分,要用這些來使人的行動有所止,有所限制。
⑥人文:指人類社會的文化教育、禮儀制度。
與“文明”是近義詞。
⑦化成:教化成功。
贲卦圖 贲卦下為離卦,上為艮卦。
離代表日,艮代表山,贲卦的卦形像太陽落山,可以引申為在黃昏時舉行典禮。
舉行典禮就要有裝飾,所以贲卦也有裝飾的意思。
【譯文】 《彖傳》說:文飾,亨通暢達,因為以陰柔之德來輔佐剛強,陰陽交飾而亨通暢達。
剛強居上而用以文飾的陰柔處下位,所以“有事外出将有小利”。
日月星辰剛柔交錯這是天象變化。
文章燦明止于禮義,這是人類的文明。
上觀天文,可察看四時的交替變化。
下觀人類文明,可以推行教化庶民促使天下昌明。
【解說】 贲卦是由消息卦泰卦的九二剛爻與上六柔爻交換位置而來的,即是“柔來而文剛”,因為這樣一來使得剛柔交錯相濟,文治武功并舉,錦上添花,所以亨通。
泰卦下乾為天,用剛爻上行去加以美化,這就是天文。
“文明以止”是指贲卦下卦離為火為明,上卦艮為山為止。
模仿天文的剛柔交錯,贲卦在噬嗑卦之後,一以法,一以文化禮儀,使得文明教化更有成效(以化成天下)。
【原文】 《象》曰:山下有火①,贲。
君子以明庶政②,無敢折獄③。
[王弼注:“處贲之時,止物以文明,不可以威刑,故‘君子以明庶政’,而‘無敢折獄’。
”] 【注釋】 ①山下有火:贲卦,上艮為山同,下離為火為,因而說“山下有火”。
②庶政:繁雜的政務。
③折獄:裁判獄訟案件。
【譯文】 《象傳》說:山下火焰燃燒,象征着文飾。
君子效法這種精神,明察繁雜的政務,不敢輕率地斷決訟獄案件。
【解說】 贲卦下離上艮,是山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