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卦第十九

關燈
審時度勢 臨卦意為審時度勢。

     【題解】 “臨”字在漢語中應用很廣,如臨危不懼、臨難受命、臨陣脫逃、臨渴掘井、玉樹臨風、大難臨頭,等等。

    通常,“臨”是靠近、到達、對着的意思,如臨近、光臨、面臨、瀕臨等。

    易學對天道變化和人際關系的規律,有精細的觀察和分析。

    《易經》臨卦卦辭認為:“陽氣增長時期,是非常亨通,順利而正确的,但到了陽氣盛極而衰的八月,就會有兇險之事發生了。

    ”從對“臨”的界定和認識出發,《易經》總結了豐富的天文、地理、人文知識,在萬物到了“陽臨陰消”的陽氣增長時期,偉大人物居于正位的大好形勢下,沒有被勝利沖昏頭腦,而是預見了在“陰臨陽消”,陽氣盛極而衰的八月之後,又将逐漸消退的不利局面,告誡人們在眼前“元亨利貞”的大好形勢下,警惕“妖霧又重來”的可能,并進而對六爻各時段的注意要點作了精辟說明,表明了易家臨德思想的遠見卓識。

     【原文】 臨①,[李鏡池《周易通義》:“《國語·周語》:‘受職于王,以臨其民。

    ’臨有治義,卦中講治民之術。

    ”]元亨利貞,至于八月有兇。

     【注釋】 ①臨:卦名。

    卦義:莅臨,監臨,上監下,尊适卑,駕臨視察,治理等。

     【譯文】 臨卦象征着監臨,至為亨通順利,利于占蔔,到了陰盛陽衰的八月會有兇險。

     【解說】 臨卦下為兌澤,上為坤地,又名地澤臨。

    兌為悅為恩澤,坤為衆順,臨有恩澤下施于民,上順下悅,順勢而為,故民順服而欣悅,故“利貞”。

    臨即是大,如我們平常說的蔚臨、莅臨、光臨等表示以上觀下,故大,故“元亨”。

    臨,又有監視之意,澤為八卦中最卑微低下者,被居高臨下監管之。

    古曆八月為秋,秋風肅殺,故古代先将死囚監管起來,等秋天問斬,所以臨至于八月,“有兇”。

     【原文】 《彖》曰:臨,剛浸而長,說而順①,剛中而應②。

    大亨以正,天之道也。

    “至于八月有兇”,消不久也。

     【注釋】 ①說而順:臨卦,下兌為悅,上坤為順,因而說“說而順”。

    說,同“悅”。

     ②剛中而應:指六五比應九二而言。

     【譯文】 《彖傳》說:監臨,指的是剛陽漸漸增長,态度和悅而處事順利,剛健者居中而上下相互感應。

    博大純正可獲得極大的亨通順利,這才合于天道順施的法則。

    “到了陰盛陽衰的八月會有兇險”,那是因為陽剛之氣接近消亡,好景不能長久。

     【解說】 “剛浸而長”是說臨有二陽爻居下,浸在衆陰之下,有上長趨勢。

    浸又有漸漸長大的意思。

    “說而順”是指臨卦上下坤順兌悅。

    “剛中”,九二陽剛居中。

    “消不久”,臨卦為消息卦,繼複卦(唯一陽爻複生在初)陽長陰消之勢,陽氣浸長,陰消不久将至。

    “消不久”,有深深警示之意。

    “八月有兇”,提醒人們臨于水涯,面臨轉折,要如臨深淵,保持戒慎恐懼。

     【原文】 《象》曰:澤上有地①,臨。

    [李鼎祚《周易集解》引荀爽曰:“澤卑地高,高下相臨之象也。

    ”]君子以教思無窮②,容③保④民無疆。

    [孔穎達《周易正義》曰:“容謂容受也。

    ”] 【注釋】 ①澤上有地:臨卦,上坤為地,下兌為澤,因而說“澤上有地”。

     ②教思無窮:對民衆要盡可能地教導、關心。

     ③容:包容。

     ④保:保護。

     【譯文】 《象傳》說:大地居于澤之上,象征監臨。

    君子效法此種精神,接近監督萬民,不斷地施以教化,啟發其思考,以寬厚優容的美德包容保護百姓。

     【解說】 臨卦上坤為地,下兌為澤,澤上有地,稱為地澤臨。

    臨卦取象富于想象,人來到大湖邊,煙波浩渺,氣象萬千,臨者玉樹臨風,心曠神怡,陶冶了情操。

    君子有感于斯,浮想聯翩,悟到要教化百姓,寬容謹慎,讓無限江山與生民得以永續。

     【原文】 初九,鹹①臨②,貞③吉。

    [李鼎祚《周易集解》引虞翻曰:“鹹,感也。

    ”] 《象》曰:“鹹臨,貞吉”,志行正也。

     【注釋】 ①鹹:通“感”,意思是感動,感化。

     ②臨:治理。

     ③貞: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