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卦第十七

關燈
《象》曰:“随有獲”,其義兇也。

    “有孚在道”,明功也。

     【注釋】 ①孚:誠信。

     ②明:明察,察明白。

     【譯文】 九四,随從于人必有收獲,占蔔結果為兇險。

    心存誠信,不離正道,明察事理,怎會有災禍呢? 《象傳》說:“随從于人必有收獲”,這從義理上看是兇險的。

    “心存誠信,不離正道”,是說明察事理可生功效。

     【解說】 “獲”即指取得原來不屬于自己的東西。

    六二與九五為正應,為夫妻,但中間在道上有九四相隔,九四攔之不義,如不改變擋道狀況,還會獲罪于九五為兇(貞兇)。

    六二也很難,與初九為鄰,有九四當道,初九也是九四的應位,初九比鄰不忘正義,九四當其道不忘信義,使六二、九五婚配,有功。

    居可疑之地而有功,足以自明,誰能責備呢?九四在互艮裡,艮為止,不知通變、随時變化,會有貞兇。

    但九四能堅守誠信正道,又化險為夷。

    化兇為吉。

     【原文】 九五,孚①于嘉②,吉。

    [王弼注:“履正居中,而處随世,盡随時之宜,得物之誠,故嘉吉也。

    ”] 《象》曰:“孚于嘉,吉”,位③正中也。

     【注釋】 ①孚:誠信。

     ②嘉:善。

     ③位:立于。

     【譯文】 九五,在友善的基礎上廣施誠信,吉祥。

     《象傳》說:“在友善的基礎上廣施誠信,吉祥”,說明正确立于中正之道。

     【解說】 九五剛中而尊,與六二陰陽正應,位于兌中為悅,位于互巽為利,位于随卦上下能從,受到所有爻的信托,各種美好的事物都具備了,真是“嘉之會也”,所以說“孚于嘉”。

     商鞅變法的法令制定出來以後,沒有馬上公布。

    他擔心百姓不相信自己,于是就在集市南門外豎起一根三丈高的木頭,告訴百姓:有誰能把這根木條搬到集市北門,就給他十金。

    百姓們感到很奇怪,沒有人敢來搬動。

    商鞅又出示布告說:“有能搬動的給他五十金。

    ”有個人壯着膽子把木頭搬到集市北門,商鞅立刻命人給他五十金,以表明他能夠說到做到。

    接着商鞅下令變法,由于人們對商鞅深信不疑,新法很快在全國推行。

    由此可見誠信對于一個國家的重要性。

     【原文】 上六,拘系①之,乃②從③維④之。

    王用亨⑤于西山。

    [徐子宏《周易全譯》:“王,周文王。

    ”] 《象》曰:“拘系之”,上窮⑥也。

    [李鼎祚《周易集解》引虞翻曰:“乘剛無應,故‘上窮也’。

    ”] 【注釋】 ①拘系:拘禁。

     ②乃:又。

     ③從:通“縱”,放縱,釋放。

     ④維:通“趨”,奔走,急走。

     ⑤亨:同“享”,享祀。

     ⑥窮:窮盡。

     【譯文】 上六,先拘禁束縛然後放掉他使他得脫險。

    君王于是設祭西山,興讨逆之師。

     《象傳》說:“先拘禁束縛”,說明其已窮途末路了。

     【解說】 此爻中有典故,一般認為是說周文王遭商纣王拘禁,周文王随機應變,使人買通了纣王上下,後來被釋放,回到故地岐山。

    也有說是指文王收服西戎,待其自服。

    不強迫服從。

    此爻取象繁複,中有互巽,上卦兌為反巽(與巽倒置),巽為繩,正反巽表示捆綁(維之)拘禁。

    中有互艮為山,上卦兌為西方,所以叫作西山。

    初爻至四爻由含有正反震,震代表祭祀的某物,“王用亨”是指祭祀。

    上六處卦之極,乘剛無應,故“上窮”。

     傳說中,周文王廣施仁德,禮賢下士,發展生産,深得廣大人民的擁戴。

    由此引起商王纣的猜忌和不滿,昏庸殘暴的纣王聽信了讒言,将文王囚禁于當時的國家監獄——羑裡城。

     文王被囚後,殷纣王以種種野蠻、殘忍的手段對其進行侮辱和折磨,甚至将其長子殺害後做成肉羹逼其吞食。

    姬昌被囚禁七年,将伏羲的八卦推演成六十四卦,并系以卦爻辭,并提出“剛柔相對,變在其中”的富有樸素辯證法的觀點,完成了《周易》這部千古不朽的著作。

    這便是曆史上著名的“文王拘而演周易”的故事。

    《周易》以占筮的形式推測自然和社會的變化,内容幾乎涵蓋了人類社會的全部内容,被譽為“群經之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