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五千言
關燈
小
中
大
也。
民之難治也,以其智也。
故以智治邦,邦之賊也;以不智治邦,邦之德也。
恒知此兩者,亦稽式也;恒知稽式,此謂玄德。
玄德深矣,遠矣,與物反矣,乃至大順。
六十六 江海之所以能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是以能為百谷王。
是以聖人之欲上民也,必以其言下之;其欲先民也,必以其身後之。
故居前而民弗害也,居上而民弗重也,天下樂推而弗厭也。
非以其無争與,故天下莫能與争。
六十七 小邦寡民,使有十百人之器毋用,使民重死而遠徙。
有車舟無所乘之;有甲兵無所陳之;使民複結繩而用之。
甘其食,美其服,樂其俗,安其居,鄰邦相望,雞犬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
六十八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善者不多,多者不善。
聖人無積,既以為人,己愈有;既以予人矣,己愈多。
故天之道,利而不害;人之道,為而弗争。
六十九 天下皆謂我大,大而不肖。
夫唯不肖,故能大;若肖,久矣其細也夫。
我恒有三寶,持而寶之。
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
夫慈,故能勇;儉,故能廣;不敢為天下先,故能為成事長。
今舍其慈,且勇;舍其儉,且廣;舍其後,且先,則必死矣。
夫慈,以戰則勝,以守則固。
天将建之,如以慈垣之。
七十 善為士者不武,善戰者不怒,善勝敵者弗與,善用人者為之下。
是謂不争之德,是謂用人,是謂配天,古之極也。
七十一 用兵有言曰:吾不敢為主而為客,吾不敢進寸而退尺。
是謂行無行,攘無臂,執無兵,乃無敵矣。
禍莫大于無敵,無敵近亡吾寶矣。
故稱兵相若,則哀者勝矣。
七十二 吾言甚易知也,甚易行也;而人莫之能知也,莫之能行也。
言有宗,事有君。
夫唯無知也,是以不我知。
知我者希,則我貴矣。
是以聖人被褐而懷玉。
七十三 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矣。
是以聖人之不病,以其病病,是以不病。
七十四 民之不畏威,則大威将至矣。
毋狹其所居,無壓其所生。
夫唯弗壓,是以不壓。
是以聖人自知而不自見也,自愛而不自貴也,故去彼取此。
七十五 勇于敢者則殺,勇于不敢者則活。
此兩者或利或害,天之所惡,孰知其故?天之道,不戰而善勝,不言而善應,不召而自來,坦而善謀。
天網恢恢,疏而不失。
七十六 若民恒且不畏死,奈何以殺懼之也?若民恒且畏死,而為奇者吾得而殺之,夫孰敢矣。
若民恒且必畏死,則恒有司殺者。
夫代司殺者殺,是代大匠斫也。
夫代大匠斫者,則希不傷其手矣。
七十七 人之饑也,以其取食稅之多也,是以饑。
百姓之不治也,以其上有以為也,是以不治。
民之輕死,以其求生之厚也,是以輕死。
夫唯無以生為者,是賢貴生。
七十八 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筋仞堅強。
萬物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
故曰:堅強者死之徒也,柔弱微細生之徒也。
兵強則不勝,木強則烘。
強大居下,柔弱微細居上。
七十九 天之道,猶張弓者也,高者抑之,下者舉之;有餘者損之,不足者補之。
故天之道,損有餘而益不足;人之道則不然,損不足而奉有餘。
孰能有餘而有以取奉于天者乎?唯有道者乎? 是以聖人為而弗有,成功而不居也。
若此其不欲見賢也。
八十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也,以其無以易之也。
柔之勝剛,弱之勝強,天下莫弗知也,而莫能行也。
故聖人之言雲,曰:受邦之诟,是謂社稷之主;受邦之不祥,是謂天下之王。
正言若反。
八十一 和大怨,必有餘怨,焉可以為善?是以執右契,而不以責于人。
故有德司契,無德司徹。
夫天道無親,恒與善人。
* 根據1973年湖南長沙馬王堆漢墓出土《老子五千言》帛書甲本、帛書乙本整理。
關于成書時間,帛書甲本大緻成書于西漢初年、帛書乙本漢文帝之後。
此次整理以帛書甲本為藍本,結合帛書乙本進行校正,道經(第一至三十七章)在前,德經(第三十八至八十一章)在後。
民之難治也,以其智也。
故以智治邦,邦之賊也;以不智治邦,邦之德也。
恒知此兩者,亦稽式也;恒知稽式,此謂玄德。
玄德深矣,遠矣,與物反矣,乃至大順。
六十六 江海之所以能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是以能為百谷王。
是以聖人之欲上民也,必以其言下之;其欲先民也,必以其身後之。
故居前而民弗害也,居上而民弗重也,天下樂推而弗厭也。
非以其無争與,故天下莫能與争。
六十七 小邦寡民,使有十百人之器毋用,使民重死而遠徙。
有車舟無所乘之;有甲兵無所陳之;使民複結繩而用之。
甘其食,美其服,樂其俗,安其居,鄰邦相望,雞犬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
六十八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善者不多,多者不善。
聖人無積,既以為人,己愈有;既以予人矣,己愈多。
故天之道,利而不害;人之道,為而弗争。
六十九 天下皆謂我大,大而不肖。
夫唯不肖,故能大;若肖,久矣其細也夫。
我恒有三寶,持而寶之。
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
夫慈,故能勇;儉,故能廣;不敢為天下先,故能為成事長。
今舍其慈,且勇;舍其儉,且廣;舍其後,且先,則必死矣。
夫慈,以戰則勝,以守則固。
天将建之,如以慈垣之。
七十 善為士者不武,善戰者不怒,善勝敵者弗與,善用人者為之下。
是謂不争之德,是謂用人,是謂配天,古之極也。
七十一 用兵有言曰:吾不敢為主而為客,吾不敢進寸而退尺。
是謂行無行,攘無臂,執無兵,乃無敵矣。
禍莫大于無敵,無敵近亡吾寶矣。
故稱兵相若,則哀者勝矣。
七十二 吾言甚易知也,甚易行也;而人莫之能知也,莫之能行也。
言有宗,事有君。
夫唯無知也,是以不我知。
知我者希,則我貴矣。
是以聖人被褐而懷玉。
七十三 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矣。
是以聖人之不病,以其病病,是以不病。
七十四 民之不畏威,則大威将至矣。
毋狹其所居,無壓其所生。
夫唯弗壓,是以不壓。
是以聖人自知而不自見也,自愛而不自貴也,故去彼取此。
七十五 勇于敢者則殺,勇于不敢者則活。
此兩者或利或害,天之所惡,孰知其故?天之道,不戰而善勝,不言而善應,不召而自來,坦而善謀。
天網恢恢,疏而不失。
七十六 若民恒且不畏死,奈何以殺懼之也?若民恒且畏死,而為奇者吾得而殺之,夫孰敢矣。
若民恒且必畏死,則恒有司殺者。
夫代司殺者殺,是代大匠斫也。
夫代大匠斫者,則希不傷其手矣。
七十七 人之饑也,以其取食稅之多也,是以饑。
百姓之不治也,以其上有以為也,是以不治。
民之輕死,以其求生之厚也,是以輕死。
夫唯無以生為者,是賢貴生。
七十八 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筋仞堅強。
萬物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
故曰:堅強者死之徒也,柔弱微細生之徒也。
兵強則不勝,木強則烘。
強大居下,柔弱微細居上。
七十九 天之道,猶張弓者也,高者抑之,下者舉之;有餘者損之,不足者補之。
故天之道,損有餘而益不足;人之道則不然,損不足而奉有餘。
孰能有餘而有以取奉于天者乎?唯有道者乎? 是以聖人為而弗有,成功而不居也。
若此其不欲見賢也。
八十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也,以其無以易之也。
柔之勝剛,弱之勝強,天下莫弗知也,而莫能行也。
故聖人之言雲,曰:受邦之诟,是謂社稷之主;受邦之不祥,是謂天下之王。
正言若反。
八十一 和大怨,必有餘怨,焉可以為善?是以執右契,而不以責于人。
故有德司契,無德司徹。
夫天道無親,恒與善人。
* 根據1973年湖南長沙馬王堆漢墓出土《老子五千言》帛書甲本、帛書乙本整理。
關于成書時間,帛書甲本大緻成書于西漢初年、帛書乙本漢文帝之後。
此次整理以帛書甲本為藍本,結合帛書乙本進行校正,道經(第一至三十七章)在前,德經(第三十八至八十一章)在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