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 書記類[1]
關燈
小
中
大
如不動,别有妙義,與主杖子不同。
蓋把持主杖子,是漸修勉強之功;如如不動,是無為自然之道。
曰不動,曰如如者,乃自然不動,非有作為。
自然不動,非到有無不立,物我皆空地位不能。
此理須要細參。
*** [1]書記:指書信、碑記、墓志之類的文章。
[2]通渭:位于甘肅東部,今屬定西市。
漢置平襄,宋置通渭寨,金代改縣。
因南通渭水而得名。
[3]遺言:賢者留下的話,前賢遺訓。
語出《荀子·勸學》:“不聞先王之遺言,不知學問之大也。
” [4]複約:應為“赴約”或“履約”,踐約。
前去實現約定的事。
[5]管窺蠡測:從管中看天,以蠡(瓢)測海。
語出《漢書·東方朔傳》“以管窺天,以蠡測海”,後喻所見狹小短淺。
[6]人天:六道輪回中的人道和天道,亦泛指諸世間、衆生。
[7]再來人:前世為仙聖,後世為人。
[8]宿根:前世進修,具有仙骨之根。
[9]慧光性成:能使一切明澈、破除黑暗的智慧之光,天性生成。
[10]古人公案:原指古代公府判斷是非的案牍,此處指前輩祖師的言行範例。
[11]紫清白真人:即白玉蟾,南宋著名道士,書畫家,道教南宗第五祖,原姓葛,字長庚,字如晦,又字白叟,号海瓊子、瓊山道人、海南翁、武夷散人,羽化後,诏封“紫清真人”,生于瓊州(今海南瓊山)。
[12]翠虛陳真人:即陳楠,字南木,号翠虛,南宋惠州博羅縣(今廣東博羅縣)人,常以符水撚土為人治病,時人稱為陳泥丸。
[13]長:似當做“成”。
[14]彭鶴林問道篇:見《紫清指玄集》,彭鶴林與白玉蟾問答之語錄。
彭鶴林,即南宋道士彭耜,字季益,号鶴林。
[15]千秋在迩:祝賀生日的賀詞。
[16]忝:謙辭,辱,有愧于。
[17]摸着牛鼻孔:牽牛者在牛鼻孔上穿鐵環,摸着牛鼻孔找到牽牛之妙法。
[18]降乩:又名扶乩,扶鸾,是巫者求神降示的方法,謂扶乩時神靈降下旨意。
[19]詩:即《詩經·衛風·木瓜》。
[20]偏曲小乘:偏執一曲的小乘(小乘原為佛教術語,稱求阿羅漢果、辟支佛果為小乘,皆為灰身滅智,歸于空寂涅槃)。
[21]龍華宴:《法苑珠林》曰:“彌勒為佛時,于龍華樹下坐,華枝如龍頭,故名”。
龍華宴由龍華會(彌勒菩薩在華林園中華樹下開法會。
舊曆四月初八日,諸寺各設齋以五香水浴佛作龍華會,吃龍華宴),道教因之。
[22]五内:中醫術語,指人體内五髒。
即心、肝、脾、肺、腎。
[23]三宮:《太上元寶金庭無為妙經》:“道言上有泥丸,中有神府,下有滄海。
三宮者,乃生死之由,皆能生死人。
”這裡脫三宮,即超越三宮生死之由。
[24]甘泉:縣名。
今陝西延安市西部,此縣南岩谷上有泉甘美而得名。
[25]藥石:治病的藥物和砭石,也用以比喻規勸改過遷善的話。
[26]内閣:得到皇帝的信用,寵用而榮升内閣。
(朝廷内擔任較重要的職務,入議事殿閣)。
[27]甘州:今甘肅張掖市。
[28]鑒照不一:鑒,原為古代鼎盆,可以用來盛水照影。
後将銅鏡也稱鑒。
此處為書信末尾,表示客氣的話,敬請對方察看,而不一一詳說了。
[29]玩義:研習、欣賞、探索、體味。
《易·系辭》上“是故君子居則觀其象而玩其辭,動則觀其變而玩其占。
”即虔誠認真地欣賞玩味《易》卦的奧義。
[30]庶乎:庶幾,差不多。
[31]稔知:熟知。
[32]開心見掌:謂推心置腹、至誠至真的話。
[33]上覆:即上複,對在上者恭敬地回複。
[34]劉一明《神室八法》:“夫信者,中孚也,無惑也,不易也,見真也,有主也。
大道始末,以信為歸結;酒色财氣,皆以信驗;喜怒哀樂,皆以信正;視聽言動,皆以信印;品行高低,皆以信分;有無邪正,皆以信别;五行四象,皆以信攢。
……蓋信之為義最深,為理最妙,非尋常言語之信,乃大道之信,乃天寶之信。
知得此信,則天寶順手可得,其他皆餘事耳。
” [35]靈寶:道經“百神不散謂之靈,一氣常存謂之寶。
”此處指先天之神氣。
[36]圭角:圭,古代帝王公侯在舉行朝會、祭祀時用作符信的玉器,上尖下方。
後來道教移用于師徒傳術的憑證。
圭角是圭的棱角,猶言鋒芒。
稱人沉着有涵養為不露圭角,此處即此義。
[37]不足為達人顧盼:不足為達觀之人環視。
顧盼,環首而視。
[38]《金縣志》八景:指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金縣知縣恩福總修之《續修金縣志》載:乾隆癸未至乙酉(1763~1785年)年間,任金縣知縣的曾鳳翔(廣東進士)所作七律:金縣八景(寒山積雪、隆山增秀、栖雲仙閣、峰火夕照、峽河繞流、涼耳聽莺、廟坡曉鐘、巒山列戟)。
[39]栖雲仙閣:秦仙曾有《詠栖雲》詩:“依天危閣貼重崗,細路潆洄玉磴長。
曲澗碧流疏宿雨,夾山紅葉映夕陽。
” [40]庚辰: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
劉一明三至龛谷,二上栖雲。
卷二之二十及其他篇記為:“庚子歲(1780年)初上栖雲山,重修朝元觀。
” [41]二上栖雲:乾隆五十年乙巳(1785年)。
[42]馬靈官:馬良,字天均。
道教神隻中有王、馬、趙、嶽四大靈官,為監經靈官。
[43]雷祖:道教對執掌五雷(或三十六雷)揚善懲惡的雷部諸神統稱為雷神或雷祖。
[44]鬥母:道教神名,又稱鬥母元君。
鬥指北鬥衆星。
道教宮觀中有鬥母宮(殿),供奉三目四首八臂之鬥母神。
[45]壽星:《史記·封禅書》司馬貞索隐:“壽星,蓋南極老人星也。
見則天下理安,故祀之以祈福壽也。
”舊學以此星為長壽之神,并把他畫成老人模樣,白須,持杖,挂葫蘆,頭部長而隆起,伴以鹿鶴、仙桃。
[46]丘祖:丘處機,字通密,号長春子,登州(今山東)人,創全真道龍門派,元始祖诏贈“長春演道主教真人”,元武宗封為“長春全德神化明應真君”。
[47]孚佑:呂洞賓,元代被封為“純陽演政警化孚佑真君”。
[48]五泉之陰:蘭州市南,五泉山的北面。
[49]明肅府承奉正:明代肅藩王府所設執事官吏。
王府所建寺觀碑記中多有承奉正、承奉副、典服、典寶、冠帶官、門正、門前等職名。
[50]越裳:古南海國名,載《後漢書·南蠻傳》。
此指越南。
[51]宋齊丘句:《化書》相傳為五代譚峭(字景升)所作,曾求序于南唐大臣宋齊丘,宋齊丘以為己作而序之,故别稱《齊丘子》。
[52]莊王:此指肅莊王朱楧。
[53]曼倩:漢東方朔。
旌陽:東晉道士許遜,曾為旌陽縣令。
抱樸:東晉葛洪。
采和:道教八仙之一的藍采和。
[54]義:舊時對民間自助集資、貯糧以濟人的活動和組織單位,往往加一個“義”字。
[55]菩提:梵音譯,漢語為正覺、無上智慧之義。
這裡當指菩提薩埵(菩薩),比喻心腸仁慈的人。
[56]挂褡:與挂單義同,謂挂褡裢。
[57]寂滅羽化:僧人死曰寂滅、涅槃,道人死曰羽化、升天。
[58]陡凹:西北方言謂陡山峻坡地,非低凹之地,或水窪之地。
凡陡凹之地種草木叫“護屲”。
[59]東川:即今蘭州市臯蘭縣什川鎮,離蘭州東約30公裡。
[60]物故:死亡。
《荀子·君道》:“人主不能不有遊觀安燕之時,則不能不有疾病物故之變焉。
”《漢書·蘇武傳》:“前以降及物故,凡随武還者九人。
”顔師古注:“物故謂死也,言其同于鬼物而故也。
一說,不欲斥言,但雲其所服用之物皆已故耳。
”《三國志·蜀志·劉璋傳》:“瑁狂疾物故。
”裴松之注:“魏台訪‘物故’之義,高堂隆答曰:‘聞之先師:物,無也;故,事也;言無複所能于事也。
’” [61]大癡翁:此不是自号“癡翁”的駐甘将軍蘇甯阿,應是後來住持金天觀的道士。
[62]己巳:原文誤。
雍正己巳為1748年,當以乙巳(1725年)為确。
[63]指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甘肅撒拉族蘇四十三起義事件。
[64]九十二歲:應為九十五歲(虛歲)。
[65]洮州:為北周保定元年所置,治美相(今甘肅甘南州臨潭縣)。
與臨洮縣無關。
洮岘即出此地。
蓮花山屬洮州。
[66]臨洮:秦置縣,置今甘肅隴南地區岷縣。
(今甘肅臨洮縣,原為秦置狄道縣,金置臨洮府,清改狄道州,1913年改狄道縣,1928年改臨洮縣。
) [67]虔州:隋開皇九年(589年)置,治今江西贛縣,紹興二十三年(1154年)改贛州。
[68]臨汝:舊縣名,在河南中西部。
1913年由汝州改置,1988年撤銷,改設汝州市。
[69]羅城:本指在城牆外加建的凸出形小城圈,這裡指白石山好像蓮花山外的小城圈。
[70]土蕃:即吐蕃,中國古代藏族政權名,在公元7~9世紀時存在于青藏高原,一度擴展到青海甘肅地區,所占金縣(今榆中)曾為吐蕃掌握。
[71]雨旸時若:陰雨或晴天,依時而行。
若,順。
[72]回祿:傳說中的火神。
傳說祝融為火神,又吳回、陸終為火神。
後用以指火災。
[73]四至:謂地界東西南北四周所至。
[74]承糧:承擔某塊地之糧稅而占有該地。
[75]康熙三十年間:略指1691~1700年(三十至三十九年)。
[76]開除:免除。
[77]官山:非私家所有之山。
[78]乃郎:他的兒子。
[79]砂環水抱:風水名詞。
砂指墓穴四周的山,水指墓穴依山之水流。
風水家講究山與水相輔而成,謂“水無山則氣散而不附,山無水則氣密而不理”,“山屬内氣,如丘如堂,如君如主;水屬外氣,如城如牆,如臣如賓。
”故砂環水繞為風水寶地。
[80]邑侯王公:指當地縣令王津,山西舉人,萬曆間任金縣令。
[81]湫:原指水潭,指代雨之水。
[82]過三十年:劉一明1779年初至榆中栖雲山,“過三十年”,當為1809年,而後面又說嘉慶十年(1805年),言“過三十年”重修,多有不通,故應改為“過二十餘年”。
[83]讵意:怎料,豈料。
[84]蕭關:古關名,此代指甯夏固原。
[85]美輪美奂:形容房屋的高大和衆多。
《禮記·檀弓下》:“晉獻文子成室,晉大夫發焉。
張老曰:‘美哉輪焉,美哉奂焉!’”鄭玄注:“輪,輪囷,言高大。
奂,言衆多。
” [86]鳥革翚飛:形容宮室壯麗。
《詩·小雅·斯幹》:“如鳥斯革,如翚斯飛。
”朱熹注:“其棟宇峻起,如鳥之警而革也,其檐阿華采而軒翔,如翚之飛而矯其翼也,蓋其堂之美如此。
”清程允升《幼學瓊林·宮室》:“鳥革翚飛,謂創造之盡善。
”革,鳥張翼。
翚,野雞,羽毛很美。
[87]捍大患:語出《禮記·祭法》:“能捍大患則祀之”。
捍,保衛,抵禦。
即抵禦大患。
[88]扶正攘奸:扶持正義,排除奸邪。
[89]賽樓:舊時祭祀酬報神靈謂賽。
賽樓即祭神之樓閣。
[90]馬祖:民俗稱管牛馬之神為牛王、馬祖。
[91]複請搖會:以一種過會放貸集資承貸,把暫時不用之錢,高息放出。
因為要請有還貸能力的善士搖搭的方法,承擔按期貸款任務,故稱搖會。
[92]三清:指道教最高尊神:玉清元始天尊,上清靈寶天尊,太清道德天尊。
天真:指七真,即王重陽,馬丹陽,劉長生,丘處機,譚處端,郝大通,孫不二。
元壇:即玄壇,供奉趙公明元帥,為道教護法天神。
[93]虎丘:指榆中縣城之北的白虎山。
[94]鳳嶺:即與栖雲山有大窪溝相隔的鳳凰嶺。
[95]阿幹鎮:今屬蘭州市七裡河區,是煤礦區。
[96]曷:何不。
[97]六月聖會:指每年農曆六月初六日前後的朝山會,有鄰近省區數十個縣的信士與遊客來山進香與旅遊。
[98]唐公:指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金縣知縣唐鳴鐘,福建龍溪縣舉人。
[99]病:擔憂,苦患。
[100]鄉約:明清時鄉中小吏,由縣官任命,負責傳達政令,調解糾紛。
有鄉約、裡正等。
[101]李公:指(榆中)金縣縣長李醇和,浙江舉人。
[102]幫岸築埧:加寬河岸,建築堤塘。
埧,堤塘。
[103]其:副詞,表推測、估計,大概,或許。
《易·乾》:“知進退存亡而不失其正者,其唯聖人乎?” [104]間:隔也。
[105]總聖殿:又名總神殿,位于栖雲山麓,供奉道佛神像十餘種,今毀。
[106]埠壩:埠本指碼頭,此指拱橋兩端橋基。
[107]镵chán:鑿,不同于鏟chǎn。
[108]校:此處音jiào,比較之較的假借。
[109]己酉歲:是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之誤。
應是乾隆四十四年己亥(1779年)。
[110]絞用:此處為急用。
[111]敕封:皇帝加封。
[112]掣肘:掣chè,牽引。
肘,胳膊。
《呂氏春秋·具備》:“吏方将書,宓子賤(孔子的學生)從旁時掣搖其肘。
”後因以掣肘比喻從旁牽制。
這裡是地方狹窄,開闊受限制。
[113]武:步。
[114]案:穴前離穴近而小的稱案,如人坐在案(桌子)之後。
離穴遠而大者為朝。
[115]真武:指真武大帝,原為淨樂園太子,後得真人傳無極大道,入太和山修道,功成德滿,玉帝敕領北方,統攝真武(由玄武避諱而改,玄武為龜蛇)之位,并将山名改為武當山。
[116]婁景:漢代方士,曾隐居陝西隴縣西北大山中,漢景帝因婁景住此,诏賜名曰景福山。
[117]栖遲:遊息。
《詩·陳風·衡門》:“衡門之下,可以栖遲。
”朱熹集傳:“栖遲,遊息也。
” [118]三茅真君:道教仙人,漢代修道成仙的茅盈、茅固、茅衷三兄弟,是道教茅山派崇奉的祖師。
[119]松花道人:甘肅省臨洮縣吳鎮人。
蓋把持主杖子,是漸修勉強之功;如如不動,是無為自然之道。
曰不動,曰如如者,乃自然不動,非有作為。
自然不動,非到有無不立,物我皆空地位不能。
此理須要細參。
*** [1]書記:指書信、碑記、墓志之類的文章。
[2]通渭:位于甘肅東部,今屬定西市。
漢置平襄,宋置通渭寨,金代改縣。
因南通渭水而得名。
[3]遺言:賢者留下的話,前賢遺訓。
語出《荀子·勸學》:“不聞先王之遺言,不知學問之大也。
” [4]複約:應為“赴約”或“履約”,踐約。
前去實現約定的事。
[5]管窺蠡測:從管中看天,以蠡(瓢)測海。
語出《漢書·東方朔傳》“以管窺天,以蠡測海”,後喻所見狹小短淺。
[6]人天:六道輪回中的人道和天道,亦泛指諸世間、衆生。
[7]再來人:前世為仙聖,後世為人。
[8]宿根:前世進修,具有仙骨之根。
[9]慧光性成:能使一切明澈、破除黑暗的智慧之光,天性生成。
[10]古人公案:原指古代公府判斷是非的案牍,此處指前輩祖師的言行範例。
[11]紫清白真人:即白玉蟾,南宋著名道士,書畫家,道教南宗第五祖,原姓葛,字長庚,字如晦,又字白叟,号海瓊子、瓊山道人、海南翁、武夷散人,羽化後,诏封“紫清真人”,生于瓊州(今海南瓊山)。
[12]翠虛陳真人:即陳楠,字南木,号翠虛,南宋惠州博羅縣(今廣東博羅縣)人,常以符水撚土為人治病,時人稱為陳泥丸。
[13]長:似當做“成”。
[14]彭鶴林問道篇:見《紫清指玄集》,彭鶴林與白玉蟾問答之語錄。
彭鶴林,即南宋道士彭耜,字季益,号鶴林。
[15]千秋在迩:祝賀生日的賀詞。
[16]忝:謙辭,辱,有愧于。
[17]摸着牛鼻孔:牽牛者在牛鼻孔上穿鐵環,摸着牛鼻孔找到牽牛之妙法。
[18]降乩:又名扶乩,扶鸾,是巫者求神降示的方法,謂扶乩時神靈降下旨意。
[19]詩:即《詩經·衛風·木瓜》。
[20]偏曲小乘:偏執一曲的小乘(小乘原為佛教術語,稱求阿羅漢果、辟支佛果為小乘,皆為灰身滅智,歸于空寂涅槃)。
[21]龍華宴:《法苑珠林》曰:“彌勒為佛時,于龍華樹下坐,華枝如龍頭,故名”。
龍華宴由龍華會(彌勒菩薩在華林園中華樹下開法會。
舊曆四月初八日,諸寺各設齋以五香水浴佛作龍華會,吃龍華宴),道教因之。
[22]五内:中醫術語,指人體内五髒。
即心、肝、脾、肺、腎。
[23]三宮:《太上元寶金庭無為妙經》:“道言上有泥丸,中有神府,下有滄海。
三宮者,乃生死之由,皆能生死人。
”這裡脫三宮,即超越三宮生死之由。
[24]甘泉:縣名。
今陝西延安市西部,此縣南岩谷上有泉甘美而得名。
[25]藥石:治病的藥物和砭石,也用以比喻規勸改過遷善的話。
[26]内閣:得到皇帝的信用,寵用而榮升内閣。
(朝廷内擔任較重要的職務,入議事殿閣)。
[27]甘州:今甘肅張掖市。
[28]鑒照不一:鑒,原為古代鼎盆,可以用來盛水照影。
後将銅鏡也稱鑒。
此處為書信末尾,表示客氣的話,敬請對方察看,而不一一詳說了。
[29]玩義:研習、欣賞、探索、體味。
《易·系辭》上“是故君子居則觀其象而玩其辭,動則觀其變而玩其占。
”即虔誠認真地欣賞玩味《易》卦的奧義。
[30]庶乎:庶幾,差不多。
[31]稔知:熟知。
[32]開心見掌:謂推心置腹、至誠至真的話。
[33]上覆:即上複,對在上者恭敬地回複。
[34]劉一明《神室八法》:“夫信者,中孚也,無惑也,不易也,見真也,有主也。
大道始末,以信為歸結;酒色财氣,皆以信驗;喜怒哀樂,皆以信正;視聽言動,皆以信印;品行高低,皆以信分;有無邪正,皆以信别;五行四象,皆以信攢。
……蓋信之為義最深,為理最妙,非尋常言語之信,乃大道之信,乃天寶之信。
知得此信,則天寶順手可得,其他皆餘事耳。
” [35]靈寶:道經“百神不散謂之靈,一氣常存謂之寶。
”此處指先天之神氣。
[36]圭角:圭,古代帝王公侯在舉行朝會、祭祀時用作符信的玉器,上尖下方。
後來道教移用于師徒傳術的憑證。
圭角是圭的棱角,猶言鋒芒。
稱人沉着有涵養為不露圭角,此處即此義。
[37]不足為達人顧盼:不足為達觀之人環視。
顧盼,環首而視。
[38]《金縣志》八景:指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金縣知縣恩福總修之《續修金縣志》載:乾隆癸未至乙酉(1763~1785年)年間,任金縣知縣的曾鳳翔(廣東進士)所作七律:金縣八景(寒山積雪、隆山增秀、栖雲仙閣、峰火夕照、峽河繞流、涼耳聽莺、廟坡曉鐘、巒山列戟)。
[39]栖雲仙閣:秦仙曾有《詠栖雲》詩:“依天危閣貼重崗,細路潆洄玉磴長。
曲澗碧流疏宿雨,夾山紅葉映夕陽。
” [40]庚辰: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
劉一明三至龛谷,二上栖雲。
卷二之二十及其他篇記為:“庚子歲(1780年)初上栖雲山,重修朝元觀。
” [41]二上栖雲:乾隆五十年乙巳(1785年)。
[42]馬靈官:馬良,字天均。
道教神隻中有王、馬、趙、嶽四大靈官,為監經靈官。
[43]雷祖:道教對執掌五雷(或三十六雷)揚善懲惡的雷部諸神統稱為雷神或雷祖。
[44]鬥母:道教神名,又稱鬥母元君。
鬥指北鬥衆星。
道教宮觀中有鬥母宮(殿),供奉三目四首八臂之鬥母神。
[45]壽星:《史記·封禅書》司馬貞索隐:“壽星,蓋南極老人星也。
見則天下理安,故祀之以祈福壽也。
”舊學以此星為長壽之神,并把他畫成老人模樣,白須,持杖,挂葫蘆,頭部長而隆起,伴以鹿鶴、仙桃。
[46]丘祖:丘處機,字通密,号長春子,登州(今山東)人,創全真道龍門派,元始祖诏贈“長春演道主教真人”,元武宗封為“長春全德神化明應真君”。
[47]孚佑:呂洞賓,元代被封為“純陽演政警化孚佑真君”。
[48]五泉之陰:蘭州市南,五泉山的北面。
[49]明肅府承奉正:明代肅藩王府所設執事官吏。
王府所建寺觀碑記中多有承奉正、承奉副、典服、典寶、冠帶官、門正、門前等職名。
[50]越裳:古南海國名,載《後漢書·南蠻傳》。
此指越南。
[51]宋齊丘句:《化書》相傳為五代譚峭(字景升)所作,曾求序于南唐大臣宋齊丘,宋齊丘以為己作而序之,故别稱《齊丘子》。
[52]莊王:此指肅莊王朱楧。
[53]曼倩:漢東方朔。
旌陽:東晉道士許遜,曾為旌陽縣令。
抱樸:東晉葛洪。
采和:道教八仙之一的藍采和。
[54]義:舊時對民間自助集資、貯糧以濟人的活動和組織單位,往往加一個“義”字。
[55]菩提:梵音譯,漢語為正覺、無上智慧之義。
這裡當指菩提薩埵(菩薩),比喻心腸仁慈的人。
[56]挂褡:與挂單義同,謂挂褡裢。
[57]寂滅羽化:僧人死曰寂滅、涅槃,道人死曰羽化、升天。
[58]陡凹:西北方言謂陡山峻坡地,非低凹之地,或水窪之地。
凡陡凹之地種草木叫“護屲”。
[59]東川:即今蘭州市臯蘭縣什川鎮,離蘭州東約30公裡。
[60]物故:死亡。
《荀子·君道》:“人主不能不有遊觀安燕之時,則不能不有疾病物故之變焉。
”《漢書·蘇武傳》:“前以降及物故,凡随武還者九人。
”顔師古注:“物故謂死也,言其同于鬼物而故也。
一說,不欲斥言,但雲其所服用之物皆已故耳。
”《三國志·蜀志·劉璋傳》:“瑁狂疾物故。
”裴松之注:“魏台訪‘物故’之義,高堂隆答曰:‘聞之先師:物,無也;故,事也;言無複所能于事也。
’” [61]大癡翁:此不是自号“癡翁”的駐甘将軍蘇甯阿,應是後來住持金天觀的道士。
[62]己巳:原文誤。
雍正己巳為1748年,當以乙巳(1725年)為确。
[63]指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甘肅撒拉族蘇四十三起義事件。
[64]九十二歲:應為九十五歲(虛歲)。
[65]洮州:為北周保定元年所置,治美相(今甘肅甘南州臨潭縣)。
與臨洮縣無關。
洮岘即出此地。
蓮花山屬洮州。
[66]臨洮:秦置縣,置今甘肅隴南地區岷縣。
(今甘肅臨洮縣,原為秦置狄道縣,金置臨洮府,清改狄道州,1913年改狄道縣,1928年改臨洮縣。
) [67]虔州:隋開皇九年(589年)置,治今江西贛縣,紹興二十三年(1154年)改贛州。
[68]臨汝:舊縣名,在河南中西部。
1913年由汝州改置,1988年撤銷,改設汝州市。
[69]羅城:本指在城牆外加建的凸出形小城圈,這裡指白石山好像蓮花山外的小城圈。
[70]土蕃:即吐蕃,中國古代藏族政權名,在公元7~9世紀時存在于青藏高原,一度擴展到青海甘肅地區,所占金縣(今榆中)曾為吐蕃掌握。
[71]雨旸時若:陰雨或晴天,依時而行。
若,順。
[72]回祿:傳說中的火神。
傳說祝融為火神,又吳回、陸終為火神。
後用以指火災。
[73]四至:謂地界東西南北四周所至。
[74]承糧:承擔某塊地之糧稅而占有該地。
[75]康熙三十年間:略指1691~1700年(三十至三十九年)。
[76]開除:免除。
[77]官山:非私家所有之山。
[78]乃郎:他的兒子。
[79]砂環水抱:風水名詞。
砂指墓穴四周的山,水指墓穴依山之水流。
風水家講究山與水相輔而成,謂“水無山則氣散而不附,山無水則氣密而不理”,“山屬内氣,如丘如堂,如君如主;水屬外氣,如城如牆,如臣如賓。
”故砂環水繞為風水寶地。
[80]邑侯王公:指當地縣令王津,山西舉人,萬曆間任金縣令。
[81]湫:原指水潭,指代雨之水。
[82]過三十年:劉一明1779年初至榆中栖雲山,“過三十年”,當為1809年,而後面又說嘉慶十年(1805年),言“過三十年”重修,多有不通,故應改為“過二十餘年”。
[83]讵意:怎料,豈料。
[84]蕭關:古關名,此代指甯夏固原。
[85]美輪美奂:形容房屋的高大和衆多。
《禮記·檀弓下》:“晉獻文子成室,晉大夫發焉。
張老曰:‘美哉輪焉,美哉奂焉!’”鄭玄注:“輪,輪囷,言高大。
奂,言衆多。
” [86]鳥革翚飛:形容宮室壯麗。
《詩·小雅·斯幹》:“如鳥斯革,如翚斯飛。
”朱熹注:“其棟宇峻起,如鳥之警而革也,其檐阿華采而軒翔,如翚之飛而矯其翼也,蓋其堂之美如此。
”清程允升《幼學瓊林·宮室》:“鳥革翚飛,謂創造之盡善。
”革,鳥張翼。
翚,野雞,羽毛很美。
[87]捍大患:語出《禮記·祭法》:“能捍大患則祀之”。
捍,保衛,抵禦。
即抵禦大患。
[88]扶正攘奸:扶持正義,排除奸邪。
[89]賽樓:舊時祭祀酬報神靈謂賽。
賽樓即祭神之樓閣。
[90]馬祖:民俗稱管牛馬之神為牛王、馬祖。
[91]複請搖會:以一種過會放貸集資承貸,把暫時不用之錢,高息放出。
因為要請有還貸能力的善士搖搭的方法,承擔按期貸款任務,故稱搖會。
[92]三清:指道教最高尊神:玉清元始天尊,上清靈寶天尊,太清道德天尊。
天真:指七真,即王重陽,馬丹陽,劉長生,丘處機,譚處端,郝大通,孫不二。
元壇:即玄壇,供奉趙公明元帥,為道教護法天神。
[93]虎丘:指榆中縣城之北的白虎山。
[94]鳳嶺:即與栖雲山有大窪溝相隔的鳳凰嶺。
[95]阿幹鎮:今屬蘭州市七裡河區,是煤礦區。
[96]曷:何不。
[97]六月聖會:指每年農曆六月初六日前後的朝山會,有鄰近省區數十個縣的信士與遊客來山進香與旅遊。
[98]唐公:指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金縣知縣唐鳴鐘,福建龍溪縣舉人。
[99]病:擔憂,苦患。
[100]鄉約:明清時鄉中小吏,由縣官任命,負責傳達政令,調解糾紛。
有鄉約、裡正等。
[101]李公:指(榆中)金縣縣長李醇和,浙江舉人。
[102]幫岸築埧:加寬河岸,建築堤塘。
埧,堤塘。
[103]其:副詞,表推測、估計,大概,或許。
《易·乾》:“知進退存亡而不失其正者,其唯聖人乎?” [104]間:隔也。
[105]總聖殿:又名總神殿,位于栖雲山麓,供奉道佛神像十餘種,今毀。
[106]埠壩:埠本指碼頭,此指拱橋兩端橋基。
[107]镵chán:鑿,不同于鏟chǎn。
[108]校:此處音jiào,比較之較的假借。
[109]己酉歲:是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之誤。
應是乾隆四十四年己亥(1779年)。
[110]絞用:此處為急用。
[111]敕封:皇帝加封。
[112]掣肘:掣chè,牽引。
肘,胳膊。
《呂氏春秋·具備》:“吏方将書,宓子賤(孔子的學生)從旁時掣搖其肘。
”後因以掣肘比喻從旁牽制。
這裡是地方狹窄,開闊受限制。
[113]武:步。
[114]案:穴前離穴近而小的稱案,如人坐在案(桌子)之後。
離穴遠而大者為朝。
[115]真武:指真武大帝,原為淨樂園太子,後得真人傳無極大道,入太和山修道,功成德滿,玉帝敕領北方,統攝真武(由玄武避諱而改,玄武為龜蛇)之位,并将山名改為武當山。
[116]婁景:漢代方士,曾隐居陝西隴縣西北大山中,漢景帝因婁景住此,诏賜名曰景福山。
[117]栖遲:遊息。
《詩·陳風·衡門》:“衡門之下,可以栖遲。
”朱熹集傳:“栖遲,遊息也。
” [118]三茅真君:道教仙人,漢代修道成仙的茅盈、茅固、茅衷三兄弟,是道教茅山派崇奉的祖師。
[119]松花道人:甘肅省臨洮縣吳鎮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