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四

關燈
脾胃虛弱,加交桂、當歸、黃耆。

     咳嗽,加桑白皮、五味子、杏仁。

     心煩不定,加辰砂、酸棗仁、遠志。

     心熱,加麥門冬、茯神、蓮肉。

     小兒風疾,加全蠍、白附子、北細辛。

     發渴,加木瓜、乾葛、烏梅。

     心煩口渴,加人參、黃耆。

     胃冷,加丁香、附子、砂仁。

     脾困氣短,加木香、人參、砂仁。

     腹脹不思飲食,加白豆蔻、枳實、砂仁。

     胸膈喘急,加枳實、半夏、枳殼。

     風壅邪熱,加荊芥、黃芩、薄荷。

     潮熱往來,加前胡、川芎。

     盜汗不止,加黃耆、陳麥麵炒。

     小便不通,加澤瀉、木通、豬苓。

     大腑閉塞,加檳榔、大黃。

     水瀉不止,加木香、訶子、豆蔻。

     遍身疼痛,加赤芍藥、官桂。

     四肢惡寒有熱,加麻黃、桂枝。

     氣痛,加茴香、玄胡索、當歸。

     氣塊,加三稜、莪朮、茴香、香附子。

     腹痛,加乾薑、赤芍藥、官桂。

     小兒有疹已出未成者,加升麻、乾葛。

     婦人難產,加麝香、白芷、百草霜。

     十一 小柴胡湯 治傷寒溫熱病,身熱惡寒,項強急痛,胸脅痛,嘔吐噁心,煩渴不止,寒熱往來,身面黃疸,小便不利,大便不通秘澀,或過經不解,或潮熱不除。

    及婦人產後,勞役發熱,身疼頭痛,男子婦人久咳成癆,或瘧疾時或發熱,顛狂譫語,一切治之。

     人參(去蘆,四錢) 半夏(五錢) 黃芩(一兩) 柴胡(一兩) 甘草(三錢) 上依此方,每服生薑五片,棗三枚同煎。

     瘧疾,加烏梅、草果。

     勞熱,加茯苓、麥門冬、五味子。

     口渴,加木瓜、乾葛。

     鼻衄,加蒲黃、地骨皮、茅根。

     小便不利,加木通、豬苓、澤瀉。

     大便不利,加大黃、樸硝。

     咳嗽,加五味子、桔梗、杏仁。

     五心渴熱,加前胡、地骨皮、麥門冬。

     極熱過多,六脈洪數,加柴胡、乾葛、五味子。

     頭疼,加細辛、石膏。

     喘急,加知母、貝母。

     婦人產難後顛狂,加辰砂、柴胡。

     有癆的,加百合、赤芍藥、地骨皮。

     十二 烏藥順氣散 治男子、婦人一切風氣,攻疰四肢,骨節疼痛,遍身麻痹,手足癱瘓,言語謇澀,筋脈拘攣,及腳氣步履艱辛,腳膝軟弱,婦人血氣,老人冷氣,胸膈脹滿,心腹刺痛,吐瀉腸鳴,遠年近日,加減一切治之。

     麻黃(二兩) 陳皮(去皮,三兩) 烏藥(二兩) 川芎(一兩) 白姜蠶(炒去絲嘴) 枳殼(去心炒,各一兩) 白芷(一兩) 甘草(一兩) 桔梗(一兩) 乾薑(一兩) 水一盞,姜三片,蔥一莖,酒半盞服。

     有拘攣,加木瓜、石斛。

     濕氣,加蒼朮、浙朮、檳榔。

     腳膝浮腫,加牛膝、五加皮、獨活。

     遍身疼痛,加官桂、當歸、沒藥、乳香。

     腰疼,加杜仲、八角茴香。

     虛汗,加黃耆,去麻黃。

     潮熱,去乾薑,加黃芩、青藤根。

     胸膈脹滿,加枳實、莪朮。

     夜間疼痛,加虎脛骨、石南葉、青木香。

     腳不能舉動,麝香、羌活、防風。

     頭眩,加細辛、好細茶。

     手足不能起,加川續斷、威靈仙。

     心腹刺痛,加茴香。

     陰積浮腫合五積散。

     四肢皆有冷痹,加川烏、附子、交桂。

     麻痹疼痛極者,合和三五七散。

     左癱右瘓,加當歸、天麻、白蒺藜。

     二五年不能行者,合和獨活寄生湯。

     婦人血氣,加防風、薄荷、荊芥。

     日夜疼痛,午間輕,夜又痛,合和神秘左經湯。

     十三 四物湯 治婦人胎前產後,血氣不足,四肢怠惰,乏力少氣,榮衛虛損,陰陽不和,乍寒乍熱,赤白帶下,腳膝疼痛,昏眩,經候不行,咳嗽,心煩,腹中疼痛,下虛冷乏,並皆治之。

     當歸(去蘆) 川芎(各二兩) 熟地(酒洗) 白芍藥(各二兩) 上依此方法加減用之,獲效尤速。

     經脈不行,加紅花、蘇木。

     血氣痛,五心熱,加天台烏藥、官桂。

     冷氣痛四肢,加良薑、玄胡索、乾薑。

     腹中氣塊,加木香如雞子大、三稜、莪朮。

     乍冷乍熱,加人參、茯苓、青皮。

     妊婦動胎,加艾葉、香附子,並紫蘇葉。

     血痢,加阿膠、厚樸、艾葉。

     口乾煩渴,加麥門冬、乾葛、烏梅。

     小便赤澀,加澤瀉、木通。

     大便秘結,加桃仁、大黃。

     脅肋脹滿,加枳實、半夏。

     大渴煩躁,加人參、知母、石膏。

     潮熱,加黃芩、桔梗。

     下血過多,加綿黃耆、白朮、茯苓、甘草。

     無子息,加附子、肉蓯蓉。

     五心煩,躁熱,加黃芩、柴胡、地骨皮、百合。

     虛煩不睡,加淡竹葉、石膏、人參。

     心氣不足恍惚,加遠志、棗仁、辰砂(別研)。

     有死胎,加交桂、麝香、白芷。

     赤白帶下,加藁本、牡丹皮、川續斷。

     或月前月後,加川牛膝、澤瀉、蘭葉、鍾乳粉。

     咳痰,加桑白皮、杏仁、麻黃。

     頭眩,加羌活、細辛。

     不思飲食,加砂仁、白豆蔻、蓮肉。

     面色痿黃,加陳皮、香附子、乾薑。

     又附神仙巨勝子丸 日進二服,諸病皆除。

    善能安魂定魄,改易容顏,通神延壽,補髓駐精益氣,治虛弱,展筋骨,潤肌膚。

    久服頭白再黑,牙落更生,目視有光,心無倦怠,諸疾寒暑不侵,神效不具述。

     熟地黃 生地黃 何首烏(各一兩) 枸杞子 官桂 肉蓯蓉(酒浸三日) 川牛膝(酒浸三日) 菟絲子(酒浸三日) 人參 天門冬 巨勝子(焙去皮) 酸棗仁 破故紙(炒) 巴戟(去心) 五味子 覆盆子 山藥 楮實子(各一兩) 川續斷 廣木香 韭子 雞頭實 蓮腦 蓮肉(各一兩) 如無天雄,附子代之,去皮臍,炮。

    去天雄,用鹿茸亦得。

    十個同研極細,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或三十丸,濃酒下,鹽湯下亦可。

    耳聾後聰,眼昏再明,一月元氣盛,六十日白髮變黑,百日顏容改換,目明,黑處穿針,冬月單衣不寒。

    如不信,將白雞一支,用藥拌飯煨過六十日,則為黑雞。

    昔有一老人耳聾眼昏,年七十無子,遇此方齒生髮黑、四妻得二十子,壽至一百單六歲。

    凡人服此藥者,必能添壽齡哉。

    水火既濟之妙術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