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一
關燈
小
中
大
前攝太史令錢塘楊公瑀,字元臣,自號山成道人,嘗列四圖,座右大意。
以人生血肉之軀,不知將護,則易緻斫喪。
況活人之方,載諸簡冊。
愚者不能知,賤者不及知。
故取言之易曉者,集為《攝生要覽》。
蓋康節先生所謂與其病後能求藥,不若病前能自防之意也。
防之不謹,則疾必生焉。
卒暴急難,僻居村落,道遠無緻醫之道,貧賤無市藥之資,坐待危亡者多矣。
遂博採海上單方治療經驗者,名之曰《衛生要覽》。
口腹之慾,莫過於飲食。
失飪不時,聖人則不食之。
又況食品藥餌,物有相忌,性有相反,《食經》、《本草》豈能家喻戶曉?一時飲食不緻害人者鮮矣。
故又著為《養生要覽》,是皆仁人之用心也。
至若農圃,雖細民之事,乃居家之不可缺者。
天時有早晚,民事有緩急,苟失其時,則不獲其利,而日用缺矣。
故又取栽種果木蔬菜氣候之宜,繫於逐月之下。
首之以雜法,終之以農事,名曰《治生要覽》。
是又利用厚生之一助也。
公守建德日,餘為屬縣官,手抄得之近寓四明。
臥病閒居,復取披閱。
以四圖皆有裨於日用,故特於《攝生》之要推本,起居格事,冠於編端。
而以居宅避忌、人事防閒及蒞官警戒附焉。
又以《養生》、《衛生》二編,分類析目,各增其求備。
亦以辟穀、救荒良方,附於《養生》之後,六畜病方附於《衛生》之後。
其《治生》之要,悉取文房必用,行廚須知附之。
復取省心法言,驚悟世俗者,類載其末。
總為一編,分為四卷,目之曰《山居四要》,以備居家、居官者之觀覽。
庶幾起居飲食之節,疾病藥餌之宜,與夫治農、治圃、治庖之法,俱有所資焉。
若夫省察之功密,涵養之功成,於學問亦不可謂無所補也。
至正庚子夏四月丁已汝懋志。
攝生之要 起居格言,東方之域,海濱傍水,民食魚而嗜鹽,魚熱中,鹽勝血,故多病癰瘍,治宜砭石。
西方金玉沙石之域,水土剛強,民華實而脂肥,邪不能傷其形體,病多生於內,(內謂喜怒悲食男女過也)。
治宜毒藥。
南方水土弱,霜露所聚,民嗜酸而食附,(不考香食過也。
)病多攣痹,治宜微針。
北方天地閉藏之域,民野處而乳食,臟寒多滿病,治宜灸焫。
中央地平以濕,民食雜而不勞,故多病痿厥寒熱,治宜引導按蹻。
春宜夜臥早起,廣步被髮,以使志生。
逆之則傷肝,夏為寒變。
夏宜夜臥早起,無厭於日,使志無怒而氣得洩。
逆之則傷心,秋為痢瘧。
秋宜早臥早起,與雞俱興,使志安寧,收斂神氣。
逆之則傷肺,冬為飧洩。
冬宜早臥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勿妄出,觸冒寒氣也)。
去寒就溫,無洩皮膚。
(勿汗也。
)逆之則傷腎,合為痿厥。
久視傷神,久立傷骨,久行傷筋,久坐傷血。
久臥傷氣。
有所失亡,所求不得,則發肺鳴。
肺鳴則肺熱葉焦,發為痿躄。
悲哀太甚,則胞絡絕。
胞絡絕,則心下崩數洩血,發為肌痹。
思想無窮,所願不得,意淫於外,入房太甚,發為筋痿,及為白淫。
有漸於濕,以水為事,若有所留,居處相濕,肌肉濡潰,痹而不仁,發為肉痿。
有所遠行勞倦,逢大熱而還,渴則陽氣內伐,熱舍於腎,發為骨痿。
數食甘美而多肥,令人內熱中滿,故其氣上溢而口為之甘,轉為消渴。
發謀慮不決,故膽虛氣上溢而口為之苦,名曰脾痹。
熱病少愈,食肉則復,多食則遺。
久坐濕地,強力入水,傷腎。
喜怒氣逆,上而不下,傷肝。
飲食勞倦,傷脾。
憂愁思慮太過,傷心。
拘於鬼神者,不可與言至德。
惡於鐵石者,不可與言至巧。
病不許治者,病必不治。
眼者,身之鏡,視多則鏡昏。
耳
以人生血肉之軀,不知將護,則易緻斫喪。
況活人之方,載諸簡冊。
愚者不能知,賤者不及知。
故取言之易曉者,集為《攝生要覽》。
蓋康節先生所謂與其病後能求藥,不若病前能自防之意也。
防之不謹,則疾必生焉。
卒暴急難,僻居村落,道遠無緻醫之道,貧賤無市藥之資,坐待危亡者多矣。
遂博採海上單方治療經驗者,名之曰《衛生要覽》。
口腹之慾,莫過於飲食。
失飪不時,聖人則不食之。
又況食品藥餌,物有相忌,性有相反,《食經》、《本草》豈能家喻戶曉?一時飲食不緻害人者鮮矣。
故又著為《養生要覽》,是皆仁人之用心也。
至若農圃,雖細民之事,乃居家之不可缺者。
天時有早晚,民事有緩急,苟失其時,則不獲其利,而日用缺矣。
故又取栽種果木蔬菜氣候之宜,繫於逐月之下。
首之以雜法,終之以農事,名曰《治生要覽》。
是又利用厚生之一助也。
公守建德日,餘為屬縣官,手抄得之近寓四明。
臥病閒居,復取披閱。
以四圖皆有裨於日用,故特於《攝生》之要推本,起居格事,冠於編端。
而以居宅避忌、人事防閒及蒞官警戒附焉。
又以《養生》、《衛生》二編,分類析目,各增其求備。
亦以辟穀、救荒良方,附於《養生》之後,六畜病方附於《衛生》之後。
其《治生》之要,悉取文房必用,行廚須知附之。
復取省心法言,驚悟世俗者,類載其末。
總為一編,分為四卷,目之曰《山居四要》,以備居家、居官者之觀覽。
庶幾起居飲食之節,疾病藥餌之宜,與夫治農、治圃、治庖之法,俱有所資焉。
若夫省察之功密,涵養之功成,於學問亦不可謂無所補也。
至正庚子夏四月丁已汝懋志。
攝生之要 起居格言,東方之域,海濱傍水,民食魚而嗜鹽,魚熱中,鹽勝血,故多病癰瘍,治宜砭石。
西方金玉沙石之域,水土剛強,民華實而脂肥,邪不能傷其形體,病多生於內,(內謂喜怒悲食男女過也)。
治宜毒藥。
南方水土弱,霜露所聚,民嗜酸而食附,(不考香食過也。
)病多攣痹,治宜微針。
北方天地閉藏之域,民野處而乳食,臟寒多滿病,治宜灸焫。
中央地平以濕,民食雜而不勞,故多病痿厥寒熱,治宜引導按蹻。
春宜夜臥早起,廣步被髮,以使志生。
逆之則傷肝,夏為寒變。
夏宜夜臥早起,無厭於日,使志無怒而氣得洩。
逆之則傷心,秋為痢瘧。
秋宜早臥早起,與雞俱興,使志安寧,收斂神氣。
逆之則傷肺,冬為飧洩。
冬宜早臥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勿妄出,觸冒寒氣也)。
去寒就溫,無洩皮膚。
(勿汗也。
)逆之則傷腎,合為痿厥。
久視傷神,久立傷骨,久行傷筋,久坐傷血。
久臥傷氣。
有所失亡,所求不得,則發肺鳴。
肺鳴則肺熱葉焦,發為痿躄。
悲哀太甚,則胞絡絕。
胞絡絕,則心下崩數洩血,發為肌痹。
思想無窮,所願不得,意淫於外,入房太甚,發為筋痿,及為白淫。
有漸於濕,以水為事,若有所留,居處相濕,肌肉濡潰,痹而不仁,發為肉痿。
有所遠行勞倦,逢大熱而還,渴則陽氣內伐,熱舍於腎,發為骨痿。
數食甘美而多肥,令人內熱中滿,故其氣上溢而口為之甘,轉為消渴。
發謀慮不決,故膽虛氣上溢而口為之苦,名曰脾痹。
熱病少愈,食肉則復,多食則遺。
久坐濕地,強力入水,傷腎。
喜怒氣逆,上而不下,傷肝。
飲食勞倦,傷脾。
憂愁思慮太過,傷心。
拘於鬼神者,不可與言至德。
惡於鐵石者,不可與言至巧。
病不許治者,病必不治。
眼者,身之鏡,視多則鏡昏。
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