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五
關燈
小
中
大
養生總論
養生之道,隻要不思聲色,不思勝負,不思得失,不思榮辱,心無煩惱,形無勞倦,而兼之以導引,助之以服餌,未有不長生者也。
服餌之物,谷肉菜果為上,草木次之,金石為下。
蓋金石功速而易生疾,不可輕餌,恐毒發難制也。
近觀服杏仁者,至二三年,或洩,或臍中出,皆不可治。
服楮實者,辄成骨痿。
服鐘乳、陽起石、硫黃、丹砂、雄黃、附子、烏頭之屬,多為虛陽發熱作疾。
服女子初經作紅鉛者亦然。
悉宜屏之,勿輕信也。
方士惑人,自古有之。
如秦始皇遣人入海,求不死之藥;漢武帝刻意求仙,至以愛女妻之,此可謂颠倒之極,末年乃悔悟曰:天下豈有仙人?惟節食服藥,差可少病而已。
此論甚确。
劉潛夫詩雲: 但聞方士騰空去,不見童男入海回, 無藥能令炎帝在,有人曾笑老聃來。
南史範雲,初,為陳武帝屬官,武帝九錫之,命在旦夕,忽感寒疾,恐不獲愈。
預慶事召徐文伯診視,以實懇之曰:「可得便愈乎」?文伯曰:「若便差甚易,恐二年不複起耳」。
雲曰:「朝聞道,夕死可矣,況二年乎」!文怕以火燒地,布桃葉置雲其上,頃刻汗解,裹以溫松。
易日疾瘳,雲喜甚。
文伯曰:「不足喜也。
」越二年,果卒。
觀此可為求速效者之戒。
病有堅痞,風氣結在皮膚肉腠者,可用針,分寸如法。
在胸腹腰脊,近髒腑腸胃者,非是上醫,勿便用針。
按《素》《難》,凡治髒腑之病,取手足井、榮、俞、經、合,以行補瀉之法。
故八法針天星十二穴者,上取下取,左取右取,合擔則擔,合截則截。
吾有秘傳,皆不離手足,了盡一身之疾。
凡有疾者,頭項胸腹腰脊肋脅戒勿用針。
凡頭面胸腹脊膂諸穴,有宜灸者,不過三壯,不可多灸。
有人灸丹田穴,動則五六十壯,謂之随年壯。
人問其故,答曰:若要身體安,丹田、三裡常不幹。
噫,此齊東野人語也。
人能謹其嗜欲,節其飲食,避風寒,雖不灸丹田,三裡,身自無病而常安也。
否則正氣一虛,邪氣自攻,以灸補虛,是以油發火也,無益而反害之。
凡用針灸後,常宜慎欲,至疾愈方可,不然則無效矣。
延年益壽不老丹 生地黃(酒浸一夜,曬幹,三兩)熟地黃(洗淨,曬幹,三兩)地骨皮(酒洗淨,曬幹,五兩)人參(三兩)天冬(酒浸三時,去心,曬幹,三兩)麥冬(制同,三兩)白茯苓(去粗皮切片酒浸,曬幹,五兩)何首烏(鮮者,用竹刀刮去皮,切片,酒浸,曬幹;幹者,用泔水浸軟,刮去皮,切片,用砂鍋内先下烏羊肉一斤)黑豆(三合,量着水于上加竹蓖,放此藥覆蓋蒸一二時辰,取出曬幹,半斤) 共為細末,煉蜜為丸,梧桐子大。
每服三五十丸,酒送下,清晨服之。
此藥千益百補,或十日或一月,自知為另等人也。
常服功效難言。
得此藥者,不可以為藥易而輕傳也。
此方崇德縣知縣所送,服之,果覺有效。
鹿角霜丸 黃柏(去粗皮,人乳拌勻,曬幹,如此三次,炒褐色用之,或六兩或四兩,随時加減,八兩)鹿角霜(八兩)天門冬(去皮心,二兩)麥門冬(去心,二兩)人參(一兩或二兩)生地黃(置水中,去浮者,酒浸一夜,二兩)熟地黃(酒浸一夜,曬幹,二兩) 為末,煉蜜為丸,梧子大,每服七十丸,加至百丸。
淡鹽湯送下,或酒尤佳。
煮鹿角霜法 鹿角Z用本年解及新鋸,血氣不幹枯者,截寸半,置長流水中浸七晝夜,滌去腥穢。
每角一斤,加桑白皮二兩,黃蠍二兩,楮實子一兩,放銀器内,或鹽泥固濟的好壇,炭灰煮七晝夜,水耗以熟水添之,旋耗旋添。
角軟如熟樣,取出曬幹聽用。
将煮角汁去藥渣并蠍皮,火熬膏收貯。
每用三錢,酒化融服,其功更勝。
若是麋角尤佳,煮制之法相同。
何首烏丸 八月采赤白各半,極大者佳,以竹刀刮去皮,切碎,用米泔水浸一夜,漉出曬幹,以壯婦生男乳汁拌曬三度,候幹。
用木臼舂為末,羅細,以北紅棗,蜜雲縣出者佳,于砂鍋内煮去皮核,取肉和藥末,千杵為丸,焙燥,以磁器盛之。
初服二十丸,每十日加十丸,至百丸止。
空心鹽湯下。
忌鐵與諸血、蘿蔔。
此長生真人保命服食。
治五勞七傷,虛損無力,四肢困倦,腳手頑麻,氣血耗散,面黃肌瘦,陽事不升,虛暈惡心,飲食減少。
此藥能治諸虛,添精補髓,滋潤皮膚,充神壯氣,身體輕健、光澤,開胃進食,返老還童,發白再黑,齒落更生,大有神效。
茯苓(四兩)天冬(四兩)山藥(四兩)熟地黃(四兩)枸杞(四兩)何首烏(四兩)幹姜(二兩)大茴(炒,一兩)炒青鹽(少許)鹿角霜(四兩)蓮肉(去皮
服餌之物,谷肉菜果為上,草木次之,金石為下。
蓋金石功速而易生疾,不可輕餌,恐毒發難制也。
近觀服杏仁者,至二三年,或洩,或臍中出,皆不可治。
服楮實者,辄成骨痿。
服鐘乳、陽起石、硫黃、丹砂、雄黃、附子、烏頭之屬,多為虛陽發熱作疾。
服女子初經作紅鉛者亦然。
悉宜屏之,勿輕信也。
方士惑人,自古有之。
如秦始皇遣人入海,求不死之藥;漢武帝刻意求仙,至以愛女妻之,此可謂颠倒之極,末年乃悔悟曰:天下豈有仙人?惟節食服藥,差可少病而已。
此論甚确。
劉潛夫詩雲: 但聞方士騰空去,不見童男入海回, 無藥能令炎帝在,有人曾笑老聃來。
南史範雲,初,為陳武帝屬官,武帝九錫之,命在旦夕,忽感寒疾,恐不獲愈。
預慶事召徐文伯診視,以實懇之曰:「可得便愈乎」?文伯曰:「若便差甚易,恐二年不複起耳」。
雲曰:「朝聞道,夕死可矣,況二年乎」!文怕以火燒地,布桃葉置雲其上,頃刻汗解,裹以溫松。
易日疾瘳,雲喜甚。
文伯曰:「不足喜也。
」越二年,果卒。
觀此可為求速效者之戒。
病有堅痞,風氣結在皮膚肉腠者,可用針,分寸如法。
在胸腹腰脊,近髒腑腸胃者,非是上醫,勿便用針。
按《素》《難》,凡治髒腑之病,取手足井、榮、俞、經、合,以行補瀉之法。
故八法針天星十二穴者,上取下取,左取右取,合擔則擔,合截則截。
吾有秘傳,皆不離手足,了盡一身之疾。
凡有疾者,頭項胸腹腰脊肋脅戒勿用針。
凡頭面胸腹脊膂諸穴,有宜灸者,不過三壯,不可多灸。
有人灸丹田穴,動則五六十壯,謂之随年壯。
人問其故,答曰:若要身體安,丹田、三裡常不幹。
噫,此齊東野人語也。
人能謹其嗜欲,節其飲食,避風寒,雖不灸丹田,三裡,身自無病而常安也。
否則正氣一虛,邪氣自攻,以灸補虛,是以油發火也,無益而反害之。
凡用針灸後,常宜慎欲,至疾愈方可,不然則無效矣。
延年益壽不老丹 生地黃(酒浸一夜,曬幹,三兩)熟地黃(洗淨,曬幹,三兩)地骨皮(酒洗淨,曬幹,五兩)人參(三兩)天冬(酒浸三時,去心,曬幹,三兩)麥冬(制同,三兩)白茯苓(去粗皮切片酒浸,曬幹,五兩)何首烏(鮮者,用竹刀刮去皮,切片,酒浸,曬幹;幹者,用泔水浸軟,刮去皮,切片,用砂鍋内先下烏羊肉一斤)黑豆(三合,量着水于上加竹蓖,放此藥覆蓋蒸一二時辰,取出曬幹,半斤) 共為細末,煉蜜為丸,梧桐子大。
每服三五十丸,酒送下,清晨服之。
此藥千益百補,或十日或一月,自知為另等人也。
常服功效難言。
得此藥者,不可以為藥易而輕傳也。
此方崇德縣知縣所送,服之,果覺有效。
鹿角霜丸 黃柏(去粗皮,人乳拌勻,曬幹,如此三次,炒褐色用之,或六兩或四兩,随時加減,八兩)鹿角霜(八兩)天門冬(去皮心,二兩)麥門冬(去心,二兩)人參(一兩或二兩)生地黃(置水中,去浮者,酒浸一夜,二兩)熟地黃(酒浸一夜,曬幹,二兩) 為末,煉蜜為丸,梧子大,每服七十丸,加至百丸。
淡鹽湯送下,或酒尤佳。
煮鹿角霜法 鹿角Z用本年解及新鋸,血氣不幹枯者,截寸半,置長流水中浸七晝夜,滌去腥穢。
每角一斤,加桑白皮二兩,黃蠍二兩,楮實子一兩,放銀器内,或鹽泥固濟的好壇,炭灰煮七晝夜,水耗以熟水添之,旋耗旋添。
角軟如熟樣,取出曬幹聽用。
将煮角汁去藥渣并蠍皮,火熬膏收貯。
每用三錢,酒化融服,其功更勝。
若是麋角尤佳,煮制之法相同。
何首烏丸 八月采赤白各半,極大者佳,以竹刀刮去皮,切碎,用米泔水浸一夜,漉出曬幹,以壯婦生男乳汁拌曬三度,候幹。
用木臼舂為末,羅細,以北紅棗,蜜雲縣出者佳,于砂鍋内煮去皮核,取肉和藥末,千杵為丸,焙燥,以磁器盛之。
初服二十丸,每十日加十丸,至百丸止。
空心鹽湯下。
忌鐵與諸血、蘿蔔。
此長生真人保命服食。
治五勞七傷,虛損無力,四肢困倦,腳手頑麻,氣血耗散,面黃肌瘦,陽事不升,虛暈惡心,飲食減少。
此藥能治諸虛,添精補髓,滋潤皮膚,充神壯氣,身體輕健、光澤,開胃進食,返老還童,發白再黑,齒落更生,大有神效。
茯苓(四兩)天冬(四兩)山藥(四兩)熟地黃(四兩)枸杞(四兩)何首烏(四兩)幹姜(二兩)大茴(炒,一兩)炒青鹽(少許)鹿角霜(四兩)蓮肉(去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