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經》運氣病釋九

關燈
先左後右。

     卯酉陰年,土欲降,而地蒼之木窒之。

    當刺足厥陰之所出大敦穴、足少陽之所入陽陵泉穴。

     辰戌陽年,木欲升,而天柱之金抑之。

    當刺足厥陰之井大敦穴。

     辰戌陽年,火欲降,而地元之水窒之。

    當刺足少陰之所出湧泉穴、足太陽之所入委中穴。

     凡天氣之病曰疫,地氣之病曰癘。

    疫以氣言,癘以形言也。

     凡治升之法,木鬱治木,金鬱治金,治其本經是也。

     凡治降之法,當折其所勝,如木鬱治金,金鬱治火是也。

     凡經言刺法宜在何經,即可為藥食之準,故並載之。

     木疫解 壬與丁合為木運,上壬則下丁。

    壬午、壬子,剛木之年,少陰主政,其在泉則陽明。

    丁酉、丁卯,柔木也,中運天衝木星抑其上年,地右濕土不得升為本年之天左。

    濕土不升,則上年司天之厥陰不退位,而本年司天之少陰亦不得遷正。

    在下丁木之柔,不得上合壬木之剛,而反以辛水之司天臨丁木之在泉,則上辛下丁不和。

    木運虛,金勝木,火又復金,不獨壬失守,丁亦失守,後三年化成木疫。

    甚則甲申、甲寅,微則乙酉、乙卯,木疫至矣。

    若更遇上年在泉之丙申、丙寅不退位,則丁酉、丁卯柔木之化不正於下,有壬無丁,剛乾孤立,亦為金勝火復,三年後必作木癘。

     火疫解 戊與癸合為火運,上戊則下癸。

    戊申、戊寅,剛火之年,少陽主政,其在泉則厥陰。

    癸亥、癸巳,柔火也,中運天英火星抑其上年,地右燥金不得升為本年之天左。

    燥金不升,則上年司天之太陰不退位,而本年司天之少陽亦未得遷正。

    在下癸火之柔不得上合戊火之剛,而反以丁木之司天臨癸火之在泉,則上丁下癸不和。

    火運虛,水勝火,土又覆水。

    不獨戊失守,癸亦失守,後三年化成火疫。

    甚則庚戌、庚辰,微則辛亥、辛巳,火疫至矣。

    若更遇上年在泉之壬戌、壬辰不退位,則癸亥、癸巳柔火之化不正於下,有戊無癸,剛乾孤立,亦為水勝土復,三年後必作火癘。

     土疫解 甲與巳合為土運,上甲則下己。

    甲子、甲午,剛土之年,少陰主政,其在泉則陽明。

    己卯、己酉,柔土也。

    中運地阜土星抑其上年,天右寒水不得升為本年之地左。

    寒水不降,則上年司天之厥陰不退位,而本年司天之少陰亦未得遷正。

    在下己土之柔不得上合甲土之剛,而反以癸火之司天臨己土之在泉,則上癸下己不和。

    土運虛,木勝土,金又復木。

    不獨甲失守,己亦失守,後三年化成土疫。

    甚則丙寅、丙申,微則丁卯、丁酉,土疫至矣。

    若更遇上年在泉之戊寅、戊申不退位,則己卯、己酉柔土之化不正於下,有甲無己,剛乾孤立,亦為木勝金習,三年後必作土癘。

     金疫解 庚與乙合為金運,上庚則下乙。

    庚辰、庚戌,剛金之年,太陽主政,其在泉則太陰。

    乙未、乙醜,柔金也。

    中運天柱金星抑其上年,地右風木不得升為本年之天左。

    風木不升,則上年司天之陽明不退位,而本年司天之太陽亦未得遷正。

    在下乙金之柔不得上合庚金之剛,而反以己土之司天臨乙金之在泉,則上己下乙不和。

    金運虛,火勝金,水又復火。

    不獨庚失守,乙亦失守,後三年化成金疫。

    甚則壬午、壬子,微則癸未、癸醜,金疫至矣。

    若更遇上年在泉之甲午、甲子不退位,則乙未、乙醜柔金之化不正於下,有庚無乙,剛乾孤立,亦為火勝水復,三年後必作金癘。

     水疫解 丙與辛合為水運,上丙則下辛。

    丙寅、丙申,剛水之年,少陽主政,其在泉則厥陰。

    辛巳、辛亥,柔水也。

    中運地元水星抑其上年,天右君火不得降為本年之地左。

    君火不降,則上年司天之太陰不退位,而本年司天之少陽亦未得遷正。

    在下辛水之柔不得上合丙水之剛,而反以乙金之司天臨辛水之在泉,則上乙下辛不和。

    水運虛,土勝水,木又復土。

    不獨丙失守,辛亦失守,後三年化成水疫。

    甚則戊辰、戊戌,微則己巳、己亥,水疫至矣。

    若更遇上年在泉之庚辰、庚戌不退位,則辛巳、辛亥柔水之化不正於下,有丙無辛,剛乾孤立,亦為土勝木復,三年後必作水癘。

     按:《內經·素問》為篇八十有一,原有「刺法論」、「本病論」二篇,在「六元正紀」篇後。

    《新校正》謂此二篇亡在王氏之前,故林億等所見全元起本亦無之,則此二篇之散佚固已久矣。

    惟宋元符時劉溫舒,謂《素問》運氣為治病之要,而以答問紛糅,文辭古奧,讀者難知。

    因為論三十篇上於朝,末附「刺法」、「本病論」,題曰《黃帝內經素問遺篇》,其篇難未入正本,而猶在今《道藏》中。

    明馬仲化,謂不知何代為人竊出,私傳不轉。

    賴有此私傳者,而尚得別存乎。

    至吳鶴臯,又不解此篇本是論疫,本不是論尋常溫熱,遂目以為誕而譭棄之。

    然考此二篇所言陰陽上下、逐年升降、民病所由,正與運氣七篇大有準對,必非後人所能假託。

    餘於同治乙丙間亦曾為之釋,今特附刊於病釋七篇之後,以明欲辨瘟疫者,亦甚賴有此二篇也。

     甲申春正月,江左下工錄畢並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