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經》運氣病釋六

關燈
者,惟木生火,火不足則佐以酸;惟金生水,火太過則佐以辛也。

    土位之主,其瀉以苦,瀉以奪其實。

    燥以勝其濕,瀉以利其水也。

     少陽之勝。

     此言相火氣勝,而金受制也。

     民病熱客於胃,煩心,心痛,目赤,欲嘔,嘔酸,耳痛。

     此客熱行於上焦,故所見病多在上也。

     善飢,善驚,譫妄。

     此客熱行於中焦,而火盛傷陰也。

     少腹痛,溺赤,下沃赤白。

     此客熱行於下焦也。

    赤白有氣血之分,大便曰利,小便曰濁。

     少陽之勝,治以辛寒,佐以甘鹹,以甘瀉之。

     辛為金味,寒為水氣。

    金水相生,則火有制而金不傷。

    佐以甘鹹,甘能瀉火,鹹能洩熱也。

    以甘瀉之者,甘能除大熱也。

     少陽之復。

     此言相火先受水制,而既乃復也。

     民病驚瘈,咳衄,心熱煩躁,便數,憎風。

     此火乘心肺,表裡交熱也。

     面如浮埃,目乃瞤瘈,上為口糜,嘔逆,血溢,血洩。

     此厥氣上行,火氣內發,故形色變,而逼血妄行也。

     發而為瘧,惡寒鼓慄,嗌絡焦槁,渴引水漿,少氣脈萎。

     此風火相薄,陰陽相併,寒極而熱,津液涸,氣血傷也。

     色變黃赤,化而為水,傳為胕腫。

     此氣蒸熱化,水道不通,故溺色變而浮腫如泥也。

     甚則入肺,咳而血洩。

     此以火盛剋金,而血溢於肺也。

     少陽之復,治以鹹冷,佐以苦辛,以鹹軟之,以酸收之,辛苦發之。

     鹹為水味,冷為水氣,制以所不勝也。

    佐以苦辛,發散其熱。

    苦從火化,火氣虛則佐以苦。

    辛從金化,火氣盛則佐以辛。

    而又必鹹軟以解熱之結,酸收以斂熱之浮。

    辛苦發之,所以申發不遠熱,毋犯寒涼之意也。

    當與少陰參看。

     陽明之勝。

     此言燥金氣勝,而木受制也。

     民病清,發於中,左胠脅痛,溏洩。

     此金盛木鬱,而清邪陷於下也。

     內為嗌塞,外發?疝。

     此肝木受病,而清氣上下行也。

     胸中不便,嗌塞而咳。

     此以燥勝則肺氣斂,而失其治節也。

    胸中,肺之所居。

     陽明之勝,治以酸溫,佐以辛甘,以苦洩之。

     酸為木味,溫為火氣。

    木火相生,則金有制,而木不傷。

    陽明有燥金之氣,有清金之氣。

    燥氣而有餘,則辛以散之;清氣而不足,則甘以滋之。

    苦從火化,能洩其燥邪也。

     陽明之復。

     此言金氣先受火制,而既乃復也。

     民病生胠脅氣歸於左,善太息。

     此金氣盛而肝傷,則木為之郁,肝陽不升,膽亦病也。

     甚則心痛否滿,腹脹而洩,嘔,苦咳噦,煩心,病在鬲中。

     此清氣太過,陽明氣逆心胃,生寒而皆病也。

     頭痛,甚則入肝,驚駭筋攣。

     此金氣乘肝也。

    厥陰肝脈上額,與督脈會於巔。

     陰明之復,治以辛溫,佐以苦甘,以苦洩之,以苦下之,以酸補之。

     辛為金味,溫為火氣。

    瀉金以辛,勝清以溫也。

    苦以制金,甘以生金,故佐以苦甘。

    而又苦洩以開燥結,酸補以斂津液。

    下亦洩也。

     太陽之勝。

     此言寒水氣勝,而心受制也。

     民病痔、瘧發。

     此以太陽經脈貫臀,故痔發。

    以邪正分爭而寒熱互作,故瘧發。

    皆寒勝火鬱之病也。

     寒厥入胃,內生心痛。

     此寒入胃,胃脘當心而痛。

    胃脘在心下,故曰心痛。

     陰中乃瘍,隱曲不利,互引陰股。

     此以太陽之脈絡腎、屬膀胱故也。

     筋肉拘苛,血脈凝泣,絡滿色變,或為血洩。

     此筋肉血脈得寒而痹,經虛則絡滿,血凝則下洩也。

     皮膚否腫,腹滿食減。

     此水病之內外分見者也。

     熱反上行,頭項囟頂腦戶中痛,目如脫。

    寒入下焦,傳為濡瀉。

     此水病之上下分見者也。

     太陽之勝,治以甘熱,佐以辛酸,以鹹瀉之。

     甘為土味,熱為火氣。

    火土相生,則水有制而火不散。

    佐以辛酸,辛散寒邪之實,酸收心氣之傷也。

    水之正味,其瀉以鹹。

     太陽之復。

     此言水氣先受土製,而既乃復也。

     民病心胃生寒,胸膈不利,心痛否滿。

     此寒在膈間,而上下之氣不得通利也。

     頭痛,善悲,時眩僕,食減。

     此寒並於上,而陽神虛,清陽失守,不能熟腐水穀也。

     腰脽反痛,屈伸不便。

     此寒歸水臟,而太陽經脈自病也。

     少腹控睪引腰脊,上衝心。

     此寒客三陰,而上侵君火也。

     唾出清水,及為噦噫。

     此寒水侮土,胃脘無陽也。

     甚則入心,善忘善悲。

     此寒甚乘心,心藏神而神不足也。

     太陽之復,治以鹹熱,佐以甘辛,以苦堅之。

     鹹為水味,熱為火氣。

    瀉水以鹹,治寒以熱也。

    佐以甘辛,甘以制水,辛能散寒也。

    經曰:腎欲堅,急食苦以堅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