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經》運氣病釋四

關燈
此以土不勝水,而反為火之熱氣勝之也。

    故以苦冷者抑木火之邪,而即佐鹹以除已甚之熱,甘以補已衰之土。

    平之以苦者,苦從火化,亦能溫土,故可兩平之。

     少陽司天,火淫所勝。

     此以寅申歲半以上,火化於天而言也。

     民病頭痛,發熱惡寒而瘧。

    熱上皮膚痛,色變黃赤。

    傳而為水,身面胕腫,腹滿仰息,洩注赤白,瘡瘍,咳唾血,煩心胸中熱,甚則鼽衄,病本於肺。

     此金受火邪,水不能制,故諸病皆見於肺也。

    當與子午年諸病參看。

     火淫所勝,平以酸冷、佐以苦甘,以酸收之,以苦發之,以酸復之。

     此以火即熱氣,惟水能勝,與熱淫同,故平以酸冷。

    酸能收逆氣,寒能勝熱氣也。

    其佐甘苦者,甘以緩火之急,苦以瀉火之實也。

    火盛則越,以酸收之;火鬱則伏,以苦發之。

    而又必以酸復之者,恐發之過而未免傷氣也。

    上文熱淫所勝,當參觀之。

     火化於天,寒反勝之,治以甘熱,佐以苦辛。

     此以相火之化,而反為水之寒氣勝之也。

    治以甘熱,甘能勝水,熱能制寒也。

    佐以苦辛,寒得苦而溫,亦得辛而散也。

     少陽在泉,火淫所勝。

     此言巳亥歲半以下,火司於地,為風火之氣也。

     民病注洩赤白,少腹痛,溺赤,甚則血便。

     此以熱在下焦,故氣血兩見傷也。

    餘與少陰在泉同候。

     火淫於內,治以鹹冷,佐以苦辛,以酸收之,以苦發之。

     此以水氣制火,故治以鹹冷,與熱淫同。

    苦能洩火,辛能散火,故以為佐。

    酸收苦發者,熱越則斂之,熱鬱則散之也。

     火司於地,寒反勝之,治以甘熱,佐以苦辛,以鹹平之。

     此以火不勝金,而反為水氣之寒者勝之也。

    甘勝水,熱勝寒。

    寒得苦而溫,得辛而散。

    火之正味其補以鹹,水之正味其瀉以鹹,故可兩平之。

     陽明司天,燥淫所勝。

     此以卯酉歲半以上,燥化於天而言也。

     民病左胠脅痛,寒清於中,感而瘧,咳,腹中鳴,注洩鶩溏,心脅暴痛,不可反側,嗌乾,面塵,腰痛,丈夫?疝,婦人少腹痛,目昧眥瘍,瘡痤癰。

    病本於肝。

     此以木受金傷,故諸病皆見於肝也。

     燥淫所勝,平以苦溫,佐以酸辛,以苦下之。

     此以燥為金氣,惟火能勝,故平以苦溫,苦從火化也。

    佐以酸辛者,以酸瀉木而補金,即以辛瀉金而補木也。

    苦下,專指腸胃燥結而言。

     燥化於天,熱反勝之,治以辛寒,佐以苦甘。

     此以燥金之化,而反為火之熱氣勝之也。

    辛寒所以洩熱,苦甘所以瀉火。

     陽明在泉,燥淫所勝。

     此言子午歲半以下,燥司於地,為火燥之氣也。

     民病喜嘔,嘔有苦,善太息,心脅痛不能反側,甚則嗌於,面塵,身無膏澤,足外反熱。

     此以金邪淫勝,甲木受傷,故所見皆肝膽之病。

     燥淫於內,治以苦溫,佐以甘辛,以苦下之。

     此以苦能降逆,故治以苦溫。

    經曰:肺苦氣上逆,急食苦以洩之是也。

    木受金傷,佐以甘緩辛,則木補金瀉,兩得之矣。

    腸胃燥結,非下不可;急下之法,非苦不可。

     燥司於地,熱反勝之,治以平寒,佐以苦甘,以酸平之,以和為利。

     此以金不勝木,而反為火氣之熱者勝之也。

    燥金之性惡熱而畏寒,故用平寒者以瀉火。

    而佐以苦,即佐以甘,以甘能除大熱也。

    金衰故用酸以補金位之弱,即用酸以收浮越之火,故可兩平之。

    以和為利者,言不可過也。

     太陽司天,寒淫所勝。

     此以辰戌歲半以上,寒化於天而言也。

     民病血變於中,發為癰瘍,厥心痛,嘔血,血洩,鼽衄,善悲,時眩僕,胸腹滿,手熱,肘攣,腋腫,心澹澹大動,胸脅胃脘不寧,面赤目黃,善噫,嗌於,甚則色炱,渴而欲飲。

    病本於心。

     此寒水勝而邪乘,心火受寒傷,故諸病皆見於心也。

     寒淫所勝,平以辛熱,佐以甘苦,以鹹瀉之。

     此以寒為水氣,惟熱能勝,熱從火化也。

    然陰病惡燥,故必兼以辛潤,辛從金化,水之母也。

    經曰:腎苦燥,急食辛以潤之。

    腎欲堅,急食苦以堅之。

    用苦補之,鹹瀉之。

     寒化於天,熱反勝之,治以鹹冷,佐以苦辛。

     此以寒水之化,而反為火之熱氣勝之也。

    鹹冷以抑火,而又佐苦以洩火,辛以散火。

     太陽在泉,寒淫所勝。

     此言醜未歲半以下,寒司於地,為濕寒之氣也。

     民病少腹控睪引腰脊,上衝心痛,血見,嗌痛,頷腫。

     此以寒淫於下,腎、膀胱自傷其類,而水邪且上侮火府也。

     寒淫於內,治以甘熱,佐以苦辛,以鹹瀉之,以辛潤之,以苦堅之。

     此以土能勝水,熱能勝寒,故治以甘熱。

    甘從土化,熱從火化也。

    經曰:腎苦燥,急食辛以潤之。

    腎欲堅,急食苦以堅之。

    用苦補之、鹹瀉之。

     寒司於地,熱反勝之,治以鹹冷,佐以甘辛,以苦平之。

     此以水不勝火,而反為濕氣之熱者勝之也。

    鹹冷以抑火,甘以瀉火,辛以散火也。

    苦從火化,而又為水之正味,故可兩平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