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經》運氣病釋三
關燈
小
中
大
六元正紀大論篇
厥陰司天之政,氣化運行後天。
此言巳亥十年,氣後天時而至也。
按:經文先後之說,皆就正月朔日寅時言之。
民熱病行於下,風病行於上,風燥勝復形於中。
此以風甚則燥勝而熱復,故勝復更作,上下之氣相形而見於中也。
初之氣,民病寒於右之下。
此以燥金加於風木,初氣為地左間即天右間之下也。
上年太陽寒水或未退位,故寒病復見於此。
二之氣,民病熱於中。
此以寒水加於君火,故熱為寒鬱,即傷寒成溫之候也。
三之氣,民病泣出,耳鳴,掉眩。
此以三氣即司天風木用事,風火交煽,有風必有火也。
四之氣,民病黃癉,而為胕腫,溽暑濕熱相薄,爭於左之上。
此以少陰暑熱與太陰濕土相爭,而為濕熱之病也。
本年少陰君火在天之左間。
五之氣,寒氣及體。
此以客濕土主燥金,燥濕更勝,而為沉陰之病也。
終之氣,其病溫厲。
此以終氣即司地相火用事。
相火者,畏火也。
畏火司令,時寒氣熱,故病溫厲,即冬溫而民皆病者也。
歲宜以辛調上,以鹹調下,畏火之氣無妄犯之。
此言辛從金化,以調上之風木;鹹從水化,以調下之相火。
然相火易虛易實,不比君火之有常,調之非易,故宜慎也。
少陰司天之政,氣化運行先天。
此言子午十年,氣先天時而至也。
民病咳喘,血溢,血洩,鼽嚏,目赤眥瘍,寒厥入胃,心痛,腰痛,腹大,嗌乾,腫上。
此以上火下金,火熱而金清,故熱病見上,清病見下也。
初之氣,民病關節禁固,腰脽痛,中外瘡瘍。
此寒水為病,而以二之氣炎暑將臨,故又病熱也。
二之氣,民病淋,目瞑目赤,氣鬱於上而熱。
此為木火相生,民氣當和,而火鬱亦不能不為病也。
三之氣,民病氣厥心痛,寒熱更作,咳喘,目赤。
此言三氣,即司天君火用事,二火交煽,故病熱也。
四之氣,民病寒熱,嗌乾,黃癉,鼽衄,飲發。
此以客主氣皆濕土,而又承君相二火之後,故病濕熱也。
五之氣,民病溫。
此以陽隨收令,惟火沴金,時寒氣熱,陽邪之勝,為病正多也。
終之氣,民病腫於上,咳喘,甚則血溢,病生皮腠,內舍於脅下,連少腹,而作寒中。
此以終氣即司地燥金用事。
金性收,故五氣之餘火內格;金氣清,故本氣之新寒又作也。
歲宜鹹以軟之而調其上,甚則以苦發之、以酸收之而安其下,甚則以苦洩之。
此以鹹從水化,故能調在上之君火。
金以酸補,故能安在下之燥金。
甚則以苦發之者,上熱甚則非用苦之陽不能發越也。
以苦洩之者,下熱甚則非用苦之陰不能湧洩也。
同一苦味,而有從陽從陰之別,即有苦寒、苦熱之殊。
餘所以謂藥借病用,即由此悟入耳。
太陰司天之政,氣化運行後天。
此言醜未十年,氣後天時而至也。
民病寒濕腹滿,身膹膹胕腫,痞逆,寒厥,拘急。
此以陰凝於上,寒積於下,故所病皆寒濕也。
初之氣,民病血溢,筋絡拘強,關節不利,身重筋痿。
此以客主氣皆風木,而太陰以濕土司天,風濕相搏,風病筋而濕病肉,血溢為木火之逆,而亦寒濕所郁也。
二之氣,民病溫厲盛行,遠近鹹若。
此以客主氣皆君火,其氣當和,而以濕熱交蒸,故作溫厲。
三之氣,民病身重胕腫,胸腹滿。
此以三氣即司天濕土用事,而主氣又為畏火,故病濕熱。
四之氣,民病腠理熱,血暴溢,瘧,心腹滿熱,臚脹,甚則胕腫。
此以客火主濕,而熱甚於濕,故病加甚。
五之氣,民病皮腠。
此以客主氣皆燥金,故病及肺金之合,同類相從也。
終之氣,民病關節禁固,腰脽痛。
此以終氣即司地寒水用事,故病見於太陽所經之路。
歲宜以苦燥之、溫之,甚者發之、洩之。
此言濕宜於燥,寒宜於溫,味必用苦者。
苦從火化,正用苦之陽也。
而及其濕寒既化為熱,又必有以發洩之。
少陽司天之政,氣化運行先天。
此言寅申十年,氣先天時而至也。
民病寒熱、外發瘡瘍,內為洩滿。
此火盛於外,而寒鬱於中,故為外熱內寒之證也。
往復之作,民病寒熱,瘧,洩,聾,瞑,嘔吐,上怫,腫色變。
此以木盛則陽明受傷,甲木之氣陵犯胃土,故為諸病。
初之氣,溫病乃起,其病氣怫於上,血溢,目赤,咳逆,頭痛,血崩,脅滿,膚腠中瘡。
按:經凡言皮腠瘡瘍者,即今人病中斑疹之類。
此以君火用事於相火司上之年,二火合氣,故其病溫也。
二之氣,民病熱鬱於上,咳逆,嘔吐,瘡發於中,胸嗌不利,頭痛身熱,昏憒膿瘡。
此以濕土用事於君火主氣之時,故為濕熱之病也。
三之氣,民病熱中,聾瞑,血溢,膿瘡,咳嘔,鼽衄,渴,嚏欠,喉痹,目赤,善暴死。
此以三氣即司天相火用事,客主之火皆熾,故熱
此言巳亥十年,氣後天時而至也。
按:經文先後之說,皆就正月朔日寅時言之。
民熱病行於下,風病行於上,風燥勝復形於中。
此以風甚則燥勝而熱復,故勝復更作,上下之氣相形而見於中也。
初之氣,民病寒於右之下。
此以燥金加於風木,初氣為地左間即天右間之下也。
上年太陽寒水或未退位,故寒病復見於此。
二之氣,民病熱於中。
此以寒水加於君火,故熱為寒鬱,即傷寒成溫之候也。
三之氣,民病泣出,耳鳴,掉眩。
此以三氣即司天風木用事,風火交煽,有風必有火也。
四之氣,民病黃癉,而為胕腫,溽暑濕熱相薄,爭於左之上。
此以少陰暑熱與太陰濕土相爭,而為濕熱之病也。
本年少陰君火在天之左間。
五之氣,寒氣及體。
此以客濕土主燥金,燥濕更勝,而為沉陰之病也。
終之氣,其病溫厲。
此以終氣即司地相火用事。
相火者,畏火也。
畏火司令,時寒氣熱,故病溫厲,即冬溫而民皆病者也。
歲宜以辛調上,以鹹調下,畏火之氣無妄犯之。
此言辛從金化,以調上之風木;鹹從水化,以調下之相火。
然相火易虛易實,不比君火之有常,調之非易,故宜慎也。
少陰司天之政,氣化運行先天。
此言子午十年,氣先天時而至也。
民病咳喘,血溢,血洩,鼽嚏,目赤眥瘍,寒厥入胃,心痛,腰痛,腹大,嗌乾,腫上。
此以上火下金,火熱而金清,故熱病見上,清病見下也。
初之氣,民病關節禁固,腰脽痛,中外瘡瘍。
此寒水為病,而以二之氣炎暑將臨,故又病熱也。
二之氣,民病淋,目瞑目赤,氣鬱於上而熱。
此為木火相生,民氣當和,而火鬱亦不能不為病也。
三之氣,民病氣厥心痛,寒熱更作,咳喘,目赤。
此言三氣,即司天君火用事,二火交煽,故病熱也。
四之氣,民病寒熱,嗌乾,黃癉,鼽衄,飲發。
此以客主氣皆濕土,而又承君相二火之後,故病濕熱也。
五之氣,民病溫。
此以陽隨收令,惟火沴金,時寒氣熱,陽邪之勝,為病正多也。
終之氣,民病腫於上,咳喘,甚則血溢,病生皮腠,內舍於脅下,連少腹,而作寒中。
此以終氣即司地燥金用事。
金性收,故五氣之餘火內格;金氣清,故本氣之新寒又作也。
歲宜鹹以軟之而調其上,甚則以苦發之、以酸收之而安其下,甚則以苦洩之。
此以鹹從水化,故能調在上之君火。
金以酸補,故能安在下之燥金。
甚則以苦發之者,上熱甚則非用苦之陽不能發越也。
以苦洩之者,下熱甚則非用苦之陰不能湧洩也。
同一苦味,而有從陽從陰之別,即有苦寒、苦熱之殊。
餘所以謂藥借病用,即由此悟入耳。
太陰司天之政,氣化運行後天。
此言醜未十年,氣後天時而至也。
民病寒濕腹滿,身膹膹胕腫,痞逆,寒厥,拘急。
此以陰凝於上,寒積於下,故所病皆寒濕也。
初之氣,民病血溢,筋絡拘強,關節不利,身重筋痿。
此以客主氣皆風木,而太陰以濕土司天,風濕相搏,風病筋而濕病肉,血溢為木火之逆,而亦寒濕所郁也。
二之氣,民病溫厲盛行,遠近鹹若。
此以客主氣皆君火,其氣當和,而以濕熱交蒸,故作溫厲。
三之氣,民病身重胕腫,胸腹滿。
此以三氣即司天濕土用事,而主氣又為畏火,故病濕熱。
四之氣,民病腠理熱,血暴溢,瘧,心腹滿熱,臚脹,甚則胕腫。
此以客火主濕,而熱甚於濕,故病加甚。
五之氣,民病皮腠。
此以客主氣皆燥金,故病及肺金之合,同類相從也。
終之氣,民病關節禁固,腰脽痛。
此以終氣即司地寒水用事,故病見於太陽所經之路。
歲宜以苦燥之、溫之,甚者發之、洩之。
此言濕宜於燥,寒宜於溫,味必用苦者。
苦從火化,正用苦之陽也。
而及其濕寒既化為熱,又必有以發洩之。
少陽司天之政,氣化運行先天。
此言寅申十年,氣先天時而至也。
民病寒熱、外發瘡瘍,內為洩滿。
此火盛於外,而寒鬱於中,故為外熱內寒之證也。
往復之作,民病寒熱,瘧,洩,聾,瞑,嘔吐,上怫,腫色變。
此以木盛則陽明受傷,甲木之氣陵犯胃土,故為諸病。
初之氣,溫病乃起,其病氣怫於上,血溢,目赤,咳逆,頭痛,血崩,脅滿,膚腠中瘡。
按:經凡言皮腠瘡瘍者,即今人病中斑疹之類。
此以君火用事於相火司上之年,二火合氣,故其病溫也。
二之氣,民病熱鬱於上,咳逆,嘔吐,瘡發於中,胸嗌不利,頭痛身熱,昏憒膿瘡。
此以濕土用事於君火主氣之時,故為濕熱之病也。
三之氣,民病熱中,聾瞑,血溢,膿瘡,咳嘔,鼽衄,渴,嚏欠,喉痹,目赤,善暴死。
此以三氣即司天相火用事,客主之火皆熾,故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