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微》癸
關燈
小
中
大
《太微.癸甲》
太者,大虛,極也。
微者,渺小,末也。
太微者,以大之禦小也。
夫言也,書也,據其形,有象之言紀也。
能述其形,莫能傳其眞,能言其象,而莫能通其性,其莫可洞察者機也。
故借物以言矣,借事以明矣。
用觀鑒知,晰之以呈象也。
雖然也,莫不謨(無)師言,得其眞者也。
非聖不明也,非師不傳也,乃其不自悟,非師點不可通也。
故以太微之言,言其象,而為檄之門徑也。
滑,利也。
蒸熱汁泥甚蝕氣之為病(病水火)焉。
濇者,蹇也。
氣血淤滯陽受幹也。
虛,虛也。
營衙乏而弗綬力爾。
實,石也。
營衛充然為邪客耶。
滑濇虛實,象之征也。
故曰‘氣滑脈滑,血濇脈濇,血虛脈虛,邪實脈實’,即此謂也。
師言:滑者,往來流利,展轉欲前,如珠如璣,替替而然者也。
以其陰氣之有餘,而病(病水火)濕勝血,故滑也。
濇者,細而遲濇,欲來不來,往來短散,如輕刀之刮竹也。
以其陽之有餘,而血少蹇滯者也。
故曰濇也。
虛者,遲大而耎,舉大案松。
隱指豁豁然而空者也。
血虛少氣(氣火),而病後失營衛者也。
實者,脈大而長,浮沉皆得,愊愊然應指者也。
以其陽鬱陰火,實邪過盛也。
滑脈者,主澭涎、病(病水火)飲也。
浮滑為之風病(病水火),食病(病水火)為之沉滑,澭涎蝕火,為之滑數,宿停為之滑短。
寸滑病(病水火)在膈,上泛嘔吐,吞酸不已,舌強咳嗽。
關為食停,肝鬱濕火,脾虛澭涎而熱,思甚而不食也。
尺為口幹澭涎不化,消中癉渴,下利不止,濕淋滑精,虛生風霪也。
濇脈者,血泣而少滯也。
浮濇氣滯頭弦,沉濇精氣(氣火)傷也。
寸濇為之心虛。
氣滯胸痛,血瘀頭痛,風並於營。
關濇為之胃虛,脾鬱不榮,肝膽不足,兩脅脹滿也。
尺濇為之亡精傷血,腸結便秘,溲濇淋泣。
腸風失血者也。
虛脈者,身熱自汗,營衛不足,少氣(氣火)怔忡也。
寸虛者心血不榮,肺氣弗調,傷暑自汗,怔忡多夢。
關虛者氣滿少食,驚悸煩熱,食則脹滿,懣懘難消。
尺虛者陰虛血少,勞熱骨蒸,痿痹不利,取決神門者也。
實脈者,陽毒陰結,邪客太過,外衛不調,內氣(氣火)不暢者也。
寸實者,病膈病(病水火)氣滿,心瘀不解,瘰癘病(病水火)毒;邪並其營也。
關實者,病陽毒癲狂,譫語幻思不眠,吐嘔不榮,傷食中滿。
尺實者,病腰肢不利。
氣滯難通,腸塞不暢,癃閉氣痛者,風氣相並也。
滑之入腑而畜水自汗。
邪之並血而實病(病水火)燥結。
長,長也。
木無刑銼,則形氣得也。
短,短也。
促不滿部,孔走蟲也。
大,大也。
寬大而鉤,舉案昭然,上下滔滔,中循不足。
小,小也。
渺小若無,縈如芥子,為而輕厘,成倍於微。
洪,洪也。
滔滔其來,洪盛滿指,活柔而適,案之行蠶。
微,微也。
乍案渺然,微小若無。
存神若有,欲絕非絕也。
師言,長者,迢迢而長,首尾相遷,直來上下,如循長竿也。
短者,濇小而短,如蟲之蠕,中間突起,不能滿部也。
大者,渙然而散漫,來勢之在外也。
小者,案之尋指,輕舉微小也。
洪者,汛在秋穀,躍躍欲出。
微者,細小幾微,耎而若無。
長脈者,有餘之脈也,氣逆火盛之脈也。
心火為病,氣逆胸懘,木實火病,木鬱火病,鬱悶多怒,奔豚沖並,相火專冷。
短脈者,促促不滿其度,如蟲在孔蠢蠢無步其方,器物隔離形逆天也。
血虛氣急,主給營不及。
為氣血澄,心神不定,氣虛頭痛,肝脾膈鬱,病(病水火)氣關位,少腹急濇,命門不盈。
洪脈者,盛滿氣壅,火亢毒攻。
心煩氣逆,木並火熙,脾熱脅脹,目赤而澀。
大脈者,正夏之脈也。
病者可憂,常人燥候。
頭暈耳鳴,肩項強痛,脘脹魘食,腹滿下痢,腰膝乏力,木人無疾。
小脈者,氣血衰少,痼冷憂疑。
膈痹頑病(病水火),脾石腸痞,火衰便數,腰痛血泣。
微脈者,心虛憂惕,寒中少氣(氣火),寒攣氣虧。
胃中脹滿,精髓冷竭,陽衰寒極。
《太微.癸乙》 夫脈之有形,形分五道。
木直,土方,金圓,火尖,水曲。
脈之有類,類分五行,風木,濕土,寒水,病(病水火)火,燥金。
脈之有象,象分三才,天虛,地厚,氣畜。
故物品流化,萬道宣行。
脈從形,形從氣。
氣稟質,質稟鹹。
資生營,營生精。
精通神,神附形。
故脈有別類,能知其眞。
師言:肥人脈小,瘦人脈大,貧者脈大,富人脈小。
觀形知氣,望色知機。
故誠實之人,脈來弱而案之中實。
奸邪之流,脈來盛而案動兩旁。
案有餘而滑者,貪奢之輩,舉有餘而案之濇者,無
微者,渺小,末也。
太微者,以大之禦小也。
夫言也,書也,據其形,有象之言紀也。
能述其形,莫能傳其眞,能言其象,而莫能通其性,其莫可洞察者機也。
故借物以言矣,借事以明矣。
用觀鑒知,晰之以呈象也。
雖然也,莫不謨(無)師言,得其眞者也。
非聖不明也,非師不傳也,乃其不自悟,非師點不可通也。
故以太微之言,言其象,而為檄之門徑也。
滑,利也。
蒸熱汁泥甚蝕氣之為病(病水火)焉。
濇者,蹇也。
氣血淤滯陽受幹也。
虛,虛也。
營衙乏而弗綬力爾。
實,石也。
營衛充然為邪客耶。
滑濇虛實,象之征也。
故曰‘氣滑脈滑,血濇脈濇,血虛脈虛,邪實脈實’,即此謂也。
師言:滑者,往來流利,展轉欲前,如珠如璣,替替而然者也。
以其陰氣之有餘,而病(病水火)濕勝血,故滑也。
濇者,細而遲濇,欲來不來,往來短散,如輕刀之刮竹也。
以其陽之有餘,而血少蹇滯者也。
故曰濇也。
虛者,遲大而耎,舉大案松。
隱指豁豁然而空者也。
血虛少氣(氣火),而病後失營衛者也。
實者,脈大而長,浮沉皆得,愊愊然應指者也。
以其陽鬱陰火,實邪過盛也。
滑脈者,主澭涎、病(病水火)飲也。
浮滑為之風病(病水火),食病(病水火)為之沉滑,澭涎蝕火,為之滑數,宿停為之滑短。
寸滑病(病水火)在膈,上泛嘔吐,吞酸不已,舌強咳嗽。
關為食停,肝鬱濕火,脾虛澭涎而熱,思甚而不食也。
尺為口幹澭涎不化,消中癉渴,下利不止,濕淋滑精,虛生風霪也。
濇脈者,血泣而少滯也。
浮濇氣滯頭弦,沉濇精氣(氣火)傷也。
寸濇為之心虛。
氣滯胸痛,血瘀頭痛,風並於營。
關濇為之胃虛,脾鬱不榮,肝膽不足,兩脅脹滿也。
尺濇為之亡精傷血,腸結便秘,溲濇淋泣。
腸風失血者也。
虛脈者,身熱自汗,營衛不足,少氣(氣火)怔忡也。
寸虛者心血不榮,肺氣弗調,傷暑自汗,怔忡多夢。
關虛者氣滿少食,驚悸煩熱,食則脹滿,懣懘難消。
尺虛者陰虛血少,勞熱骨蒸,痿痹不利,取決神門者也。
實脈者,陽毒陰結,邪客太過,外衛不調,內氣(氣火)不暢者也。
寸實者,病膈病(病水火)氣滿,心瘀不解,瘰癘病(病水火)毒;邪並其營也。
關實者,病陽毒癲狂,譫語幻思不眠,吐嘔不榮,傷食中滿。
尺實者,病腰肢不利。
氣滯難通,腸塞不暢,癃閉氣痛者,風氣相並也。
滑之入腑而畜水自汗。
邪之並血而實病(病水火)燥結。
長,長也。
木無刑銼,則形氣得也。
短,短也。
促不滿部,孔走蟲也。
大,大也。
寬大而鉤,舉案昭然,上下滔滔,中循不足。
小,小也。
渺小若無,縈如芥子,為而輕厘,成倍於微。
洪,洪也。
滔滔其來,洪盛滿指,活柔而適,案之行蠶。
微,微也。
乍案渺然,微小若無。
存神若有,欲絕非絕也。
師言,長者,迢迢而長,首尾相遷,直來上下,如循長竿也。
短者,濇小而短,如蟲之蠕,中間突起,不能滿部也。
大者,渙然而散漫,來勢之在外也。
小者,案之尋指,輕舉微小也。
洪者,汛在秋穀,躍躍欲出。
微者,細小幾微,耎而若無。
長脈者,有餘之脈也,氣逆火盛之脈也。
心火為病,氣逆胸懘,木實火病,木鬱火病,鬱悶多怒,奔豚沖並,相火專冷。
短脈者,促促不滿其度,如蟲在孔蠢蠢無步其方,器物隔離形逆天也。
血虛氣急,主給營不及。
為氣血澄,心神不定,氣虛頭痛,肝脾膈鬱,病(病水火)氣關位,少腹急濇,命門不盈。
洪脈者,盛滿氣壅,火亢毒攻。
心煩氣逆,木並火熙,脾熱脅脹,目赤而澀。
大脈者,正夏之脈也。
病者可憂,常人燥候。
頭暈耳鳴,肩項強痛,脘脹魘食,腹滿下痢,腰膝乏力,木人無疾。
小脈者,氣血衰少,痼冷憂疑。
膈痹頑病(病水火),脾石腸痞,火衰便數,腰痛血泣。
微脈者,心虛憂惕,寒中少氣(氣火),寒攣氣虧。
胃中脹滿,精髓冷竭,陽衰寒極。
《太微.癸乙》 夫脈之有形,形分五道。
木直,土方,金圓,火尖,水曲。
脈之有類,類分五行,風木,濕土,寒水,病(病水火)火,燥金。
脈之有象,象分三才,天虛,地厚,氣畜。
故物品流化,萬道宣行。
脈從形,形從氣。
氣稟質,質稟鹹。
資生營,營生精。
精通神,神附形。
故脈有別類,能知其眞。
師言:肥人脈小,瘦人脈大,貧者脈大,富人脈小。
觀形知氣,望色知機。
故誠實之人,脈來弱而案之中實。
奸邪之流,脈來盛而案動兩旁。
案有餘而滑者,貪奢之輩,舉有餘而案之濇者,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