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皇鬥姥戒殺延生眞經
關燈
小
中
大
淨咒八則
淨天地咒
上天下地,本無不平。
自世好殺,劫運疊興。
仰荷鬥姥,說此寶經。
調和兩大,復歸清寧。
淨八方咒 太和四布,八方自安。
山無崩圮,海不揚瀾。
龍虎就位,雀武?幹。
同焉效靈,衞我法壇。
淨壇咒 維此法壇,雖居塵界。
靈文一展,萬聖鹹在。
嗟爾邪魔,毋犯我戒。
霻霳現隨,斷不姑貸。
淨身咒 勿謂身微,藐如稊粟。
亭亭其表,珊珊其骨。
惟慮莫知,悞蹈汙濁。
敬宣聖謨,勝于齋沐。
淨口咒 的的朱唇,出納之司。
緣躭葷穢,見棄神祗。
一念改悔,聖賢可期。
弗潄自潔,天實鑒知。
淨心咒 丹臺僅寸,至虛至明。
肉食斯鄙,遂緻弗靈。
何以滌之,無踰好生。
充滿厥量,慈德惟馨。
淨水咒 湛然杯水,不盈一勺。
大海同歸,疇敢玩狎。
灑成甘露,愁怨悉拔。
一塵不染,與天相合。
淨法品咒 法筵旣張,法品鹹備。
泠泠者聲,喤喤者器。
卽器卽聲,上聖默契。
旦夕周圓,功德靡旣。
九皇鬥姥說延生保命心咒 唵,娑持赤達坦不囉也,紛櫺魯遁何拉呢也,呼嚕咭哩阿淡喝喇斯,堵哩厄特,嘛[口x粟]忽伯慘鬱那。
唵,烏達烏噠,嘛唏嘛唏,撐犁喔拉哆,奚斯黯囉喝憚那,盧塗唿咯嗎弗唾。
唵,摩納呢摩納呢,摩納厄嚕呢,拖羅?哩。
釋力扇底伯納難,淡哆呢,嚕囉斯,吽吽吽。
此咒誦之,可以延年,且所求皆能遂願。
不可輕視。
九皇鬥姥說戒殺延生真經 九皇鬥姥金輪開泰元君,頭挽螺髻、身被霞綃、耳墜金環、足登珠舄、左手執拂、右手執杵、乘五龍之車、趺八寶之座、會三登上眞於摩利攴天、談生天生地之道、闡不生不滅之旨。
羣真聞講,莫不首肯,各各稱善。
始散時,洞明星君侍側未退,復稽首元君前,長跽上白曰:臣聞五氣順布,斯成四時。
兩大好生,斯有萬物。
郅隆之世,雲呈其祥,星煥其瑞。
維時眾庶熙熙皥皥,不見兵革,各盡天年,多臻夀考。
中古以降,戰鬬相循,饑饉洊至,災禍疊遭,夀始不永,遞及叔季,迥異古初。
嗟彼下民,非死于窮餓,卽死于刀兵。
幸而身際太平,得免遷播,歲值大有,不至啼饑。
然陽侯肆虐于卑土,祝融布毒於閙?,五傷之鬼橫行于白日,五疫之神漸染於四方。
老少無分,貧富不計,一歲之中,因是而死亡者,細核其數,寍下億萬。
維我鬥姥,仁心爲質,曾發宏願,東至於扶桑,西至於崦嵫,南至於窮髮,北至於崑崙。
所有眾生,除怙惡不悛、信心不篤之外,誓無岐視,概與救度。
念此無辜,能不顯厥神通,垂手一援耶。
鬥姥聞言,浩歎良久。
呼星君起而告曰:惟彼蚩蚩,頻遭旡妄,我非不欲急爲救拯,顧禍福之來必有其因。
忠孝節義,皆福之兆。
四者細校,孝爲最大,人能盡孝,決無不獲其福者。
淫殺口過,皆禍之媒。
四者熟審,殺又爲重。
人如好殺,決無不?其禍者。
孝之當務,前已詳言示世,不復更贅。
汝今所雲,則固好殺之過緻成。
劫運初非古今異局,天地有變也。
試爲汝一一言之,天地以靈秀之氣生人,卽以龎雜之氣生物。
其靈秀所生,而能保其靈秀者,是爲克家之子。
其龎雜所生,而安於龎雜者,亦爲不肖之兒。
克家之子,其愛惜固不待言。
不肖之兒,卽未必深其愛惜,當亦不忍置之死亡。
天無今古之分,人有古今之別。
上古之人,得天甚厚,渾渾噩噩,殺機未開。
中古之人,欲心旣?,殺機漸啟。
至於叔季,惟知有己,不知有人。
大則悖逆不道,殺人盈野;次則嚴刑峻法,草菅人命;下則爲財色而傷人之生,因惱怒而緻人之死。
種種惡業,難以枚舉。
然以人殺人,明有王法。
三尺具在,莫可逃遁。
且同類相殘,鹹知其非。
苟非慓悍極惡之徒,猶能自警,而不敢顯行其毒。
至若飛走之羣,鱗介之屬,旣非同類,復無明禁,食肉寢皮,視爲當然。
卽有善良,從旁勸阻,乃反斥爲異端,笑其迂拙。
于是清寍之天,變爲殺戮之天。
太和之氣遂成酷烈之氣。
率土皆然,恬不爲怪。
抑知天地生物,其於人也。
雖有靈秀龎雜之殊,而溯厥大生廣生之初,心總無二緻,不忍已于人,而因以氣之靈秀者,生人。
不忍已于物,而因以氣之龎雜者,生物。
人爲天地所生,物亦爲天地所生。
則天地之愛物,又何異於愛人。
顧可指爲非我族類,不妨供我七筯乎。
如謂凡屬非類,戕賊無害,則人以物爲不類,而可以食物之肉,寢物之皮,物亦以人爲不類,而奚不可以吞人之肉,嚙人之骨?物有爪牙鱗角以爲搏取之具,設物恃其力而曰:弱之肉、強之食。
恣其攫擊,而食人不止。
人豈甘心于物,將必有起而除之者。
弓矢矰繳、網罟陷阱,人之爪牙鱗角也。
人恃其巧而曰:愚之肉、智之食。
縱其貪饕,而殺物無厭。
物亦豈甘心於人。
而特苦于智之無、可如何。
然身雖受死,而怨憾不平之氣,其何能消。
始猶爲數有限,散布于一方。
繼而殺戮漸多,洋溢于四境。
積而久之,害物無算,此氣遂充塞于天地之間。
夫怨憾不平之氣,至充塞于天地,而陰陽安有不忒、五行安有不愆、劫運其能免哉。
風寒暑濕侵於人之身,而疾病生。
愁苦怨毒滿於天之下,而災害至。
卽小可以悟大,夫又何疑。
因說頌曰: 萬物共生,本無所礙。
人心不善,忽開殺戒。
殺以召殺,遂成孽界。
毋怨昊天,自取之罪。
我今慈悲,爲破其昧。
諄諄相告,以代帝謂。
九皇鬥姥說戒殺延生眞經 鬥姥說頌畢,乃曰:劫運之來由,於殺機之熾。
自當以戒殺爲主。
而殺之卒不能止者,其故有三。
一因口腹之貪,二因習俗之同,三因非類之說。
先中其心,遂執迷不悟。
雖有良言,亦無自復入。
是欲止其殺,必先破其迷。
欲破其迷,必先開其蔽。
而欲開其蔽,又必先明其理。
葢天地生物,無異生人。
人爲行蟲,其種共三百六十。
彼飛者爲羽蟲,走者爲毛蟲,濳者爲鱗蟲,甲者爲介蟲,無母而生者爲化蟲,隨時而生者爲候蟲,旋生旋死與麼小不可覩聞者爲微蟲,凡此七蟲,其種亦各三百六十。
行蟲之中,有善有惡、有貞有佞。
七蟲之中有良、有毒、有馴、有悍。
是故七蟲之龍、鳳、麟、龜,猶行蟲之聖賢也。
七蟲之睢雁、羔、烏、牛、狗、蜂、蟻,猶行蟲之義夫、節婦、孝子、忠臣也。
其若鷹隼、豺、虎,卽行蟲内之強暴。
梟、獍、蛟、熊,卽行蟲内之頑逆。
??鳩、狐、鼠、蛇、蠍、螟、蝗,卽行蟲内之奸宄穿窬及一切兇狠耗蠧之輩。
物之與人,未嘗或異。
惟是人秉天地之全,故一類之中,參差錯出,而反不一。
其情物得天地之偏,故各從其類,一定不易,而能自率其性。
物不可以害人,害人者法當誅,人亦安可以戕物。
戕物者,報必慘。
隆古上巢下窟,布帛未制,菽粟未植,其時之人,茹毛飲血,衣革寢皮,葢爲身命使然。
如鯨鯢之吞鰍鱔,虎豹之食鹿免,非爲甘脆?祇求養生,其情猶屬可原。
迨桑柘辨,而蠶功舉,水土平,而種植興。
絮帛可以禦寒,粟麥可以果腹,本可無求于物,乃以佃以漁取之于外,棲塒棲牢畜之于家。
或以祀先,或以養老,或以娛賓,或以佐食。
暢一已之私,害羣物之命。
準情酌理,罪已難逭。
然無故不殺,用之必合于禮,少壯不食,食之猶有其道。
雖曰害物尙未恣已之欲,雖曰傷生尚未幹天之和,積久成劫,釀禍猶小,今則不然。
中人之家,珍錯充于庖而貴顯。
豪富之室更可知。
千室之聚,肥鮮盈於市。
而通都大邑之交更可知。
豈必賓客往來,家室亦無不然。
豈必高年飫啖,幼稚亦無不然。
此種罪孽,尙可逃乎。
況更有不止此者。
燔之而爲炙、刴之而爲膾、熬之而爲膏、剉之而爲鮓、磔之糜之而爲胾爲羹。
欲甘已口,烹割百出。
而且駝取其項、熊取其掌、猩取其唇、豹取其胎、鷄取其翅、羊取其尾、魚取其腦、鱉取其帬、鴿取其卵、麋鹿犬豕取其筋與腎。
精益求精,講求無盡,以緻一飯之需,費錢刀者十千,數人之會,損生靈者萬億。
物雖頑蠢,亦何至并死,生而不知物卽微賤,亦何堪充鼎俎而不已。
論人之福,福恐未必有是,論物之罪,罪亦何至於斯。
此怨恨之所以積而成劫也。
葢上天下地莫非一氣之鼓盪。
氣順則和風甘雨、??時豐稔,而天下於以太平。
氣乖則山崩海??、變異屢作,而兩間遂無安土。
要非天賜之罰,皆愚氓自爲召緻,亦非運值其窮實,頑民自爲釀成。
世之人囿於習俗,執迷不悟,安于劫運之來曾,無有憫而喻之者,不亦悲哉。
其中亦有素甘澹泊不事奉養。
及夫大劫旣至,玉石俱焚,無辜而受禍者。
然自身雖節,安保祖父之無餘殃?今世雖恬,難必前生之無孽報。
所以夙根深厚之士不獨一身茹素,亦且廣爲勸人。
由一而十,由十而百,展轉勸化,莫可數計,功德始爲無量,積功旣深,前愆可釋,自能遇難成祥,化兇爲吉,大劫之來,庶幾可免。
故曰:自修者私而隘其善小,化人者公而溥其功大。
是葢有望於善男信
自世好殺,劫運疊興。
仰荷鬥姥,說此寶經。
調和兩大,復歸清寧。
淨八方咒 太和四布,八方自安。
山無崩圮,海不揚瀾。
龍虎就位,雀武?幹。
同焉效靈,衞我法壇。
淨壇咒 維此法壇,雖居塵界。
靈文一展,萬聖鹹在。
嗟爾邪魔,毋犯我戒。
霻霳現隨,斷不姑貸。
淨身咒 勿謂身微,藐如稊粟。
亭亭其表,珊珊其骨。
惟慮莫知,悞蹈汙濁。
敬宣聖謨,勝于齋沐。
淨口咒 的的朱唇,出納之司。
緣躭葷穢,見棄神祗。
一念改悔,聖賢可期。
弗潄自潔,天實鑒知。
淨心咒 丹臺僅寸,至虛至明。
肉食斯鄙,遂緻弗靈。
何以滌之,無踰好生。
充滿厥量,慈德惟馨。
淨水咒 湛然杯水,不盈一勺。
大海同歸,疇敢玩狎。
灑成甘露,愁怨悉拔。
一塵不染,與天相合。
淨法品咒 法筵旣張,法品鹹備。
泠泠者聲,喤喤者器。
卽器卽聲,上聖默契。
旦夕周圓,功德靡旣。
九皇鬥姥說延生保命心咒 唵,娑持赤達坦不囉也,紛櫺魯遁何拉呢也,呼嚕咭哩阿淡喝喇斯,堵哩厄特,嘛[口x粟]忽伯慘鬱那。
唵,烏達烏噠,嘛唏嘛唏,撐犁喔拉哆,奚斯黯囉喝憚那,盧塗唿咯嗎弗唾。
唵,摩納呢摩納呢,摩納厄嚕呢,拖羅?哩。
釋力扇底伯納難,淡哆呢,嚕囉斯,吽吽吽。
此咒誦之,可以延年,且所求皆能遂願。
不可輕視。
九皇鬥姥說戒殺延生真經 九皇鬥姥金輪開泰元君,頭挽螺髻、身被霞綃、耳墜金環、足登珠舄、左手執拂、右手執杵、乘五龍之車、趺八寶之座、會三登上眞於摩利攴天、談生天生地之道、闡不生不滅之旨。
羣真聞講,莫不首肯,各各稱善。
始散時,洞明星君侍側未退,復稽首元君前,長跽上白曰:臣聞五氣順布,斯成四時。
兩大好生,斯有萬物。
郅隆之世,雲呈其祥,星煥其瑞。
維時眾庶熙熙皥皥,不見兵革,各盡天年,多臻夀考。
中古以降,戰鬬相循,饑饉洊至,災禍疊遭,夀始不永,遞及叔季,迥異古初。
嗟彼下民,非死于窮餓,卽死于刀兵。
幸而身際太平,得免遷播,歲值大有,不至啼饑。
然陽侯肆虐于卑土,祝融布毒於閙?,五傷之鬼橫行于白日,五疫之神漸染於四方。
老少無分,貧富不計,一歲之中,因是而死亡者,細核其數,寍下億萬。
維我鬥姥,仁心爲質,曾發宏願,東至於扶桑,西至於崦嵫,南至於窮髮,北至於崑崙。
所有眾生,除怙惡不悛、信心不篤之外,誓無岐視,概與救度。
念此無辜,能不顯厥神通,垂手一援耶。
鬥姥聞言,浩歎良久。
呼星君起而告曰:惟彼蚩蚩,頻遭旡妄,我非不欲急爲救拯,顧禍福之來必有其因。
忠孝節義,皆福之兆。
四者細校,孝爲最大,人能盡孝,決無不獲其福者。
淫殺口過,皆禍之媒。
四者熟審,殺又爲重。
人如好殺,決無不?其禍者。
孝之當務,前已詳言示世,不復更贅。
汝今所雲,則固好殺之過緻成。
劫運初非古今異局,天地有變也。
試爲汝一一言之,天地以靈秀之氣生人,卽以龎雜之氣生物。
其靈秀所生,而能保其靈秀者,是爲克家之子。
其龎雜所生,而安於龎雜者,亦爲不肖之兒。
克家之子,其愛惜固不待言。
不肖之兒,卽未必深其愛惜,當亦不忍置之死亡。
天無今古之分,人有古今之別。
上古之人,得天甚厚,渾渾噩噩,殺機未開。
中古之人,欲心旣?,殺機漸啟。
至於叔季,惟知有己,不知有人。
大則悖逆不道,殺人盈野;次則嚴刑峻法,草菅人命;下則爲財色而傷人之生,因惱怒而緻人之死。
種種惡業,難以枚舉。
然以人殺人,明有王法。
三尺具在,莫可逃遁。
且同類相殘,鹹知其非。
苟非慓悍極惡之徒,猶能自警,而不敢顯行其毒。
至若飛走之羣,鱗介之屬,旣非同類,復無明禁,食肉寢皮,視爲當然。
卽有善良,從旁勸阻,乃反斥爲異端,笑其迂拙。
于是清寍之天,變爲殺戮之天。
太和之氣遂成酷烈之氣。
率土皆然,恬不爲怪。
抑知天地生物,其於人也。
雖有靈秀龎雜之殊,而溯厥大生廣生之初,心總無二緻,不忍已于人,而因以氣之靈秀者,生人。
不忍已于物,而因以氣之龎雜者,生物。
人爲天地所生,物亦爲天地所生。
則天地之愛物,又何異於愛人。
顧可指爲非我族類,不妨供我七筯乎。
如謂凡屬非類,戕賊無害,則人以物爲不類,而可以食物之肉,寢物之皮,物亦以人爲不類,而奚不可以吞人之肉,嚙人之骨?物有爪牙鱗角以爲搏取之具,設物恃其力而曰:弱之肉、強之食。
恣其攫擊,而食人不止。
人豈甘心于物,將必有起而除之者。
弓矢矰繳、網罟陷阱,人之爪牙鱗角也。
人恃其巧而曰:愚之肉、智之食。
縱其貪饕,而殺物無厭。
物亦豈甘心於人。
而特苦于智之無、可如何。
然身雖受死,而怨憾不平之氣,其何能消。
始猶爲數有限,散布于一方。
繼而殺戮漸多,洋溢于四境。
積而久之,害物無算,此氣遂充塞于天地之間。
夫怨憾不平之氣,至充塞于天地,而陰陽安有不忒、五行安有不愆、劫運其能免哉。
風寒暑濕侵於人之身,而疾病生。
愁苦怨毒滿於天之下,而災害至。
卽小可以悟大,夫又何疑。
因說頌曰: 萬物共生,本無所礙。
人心不善,忽開殺戒。
殺以召殺,遂成孽界。
毋怨昊天,自取之罪。
我今慈悲,爲破其昧。
諄諄相告,以代帝謂。
九皇鬥姥說戒殺延生眞經 鬥姥說頌畢,乃曰:劫運之來由,於殺機之熾。
自當以戒殺爲主。
而殺之卒不能止者,其故有三。
一因口腹之貪,二因習俗之同,三因非類之說。
先中其心,遂執迷不悟。
雖有良言,亦無自復入。
是欲止其殺,必先破其迷。
欲破其迷,必先開其蔽。
而欲開其蔽,又必先明其理。
葢天地生物,無異生人。
人爲行蟲,其種共三百六十。
彼飛者爲羽蟲,走者爲毛蟲,濳者爲鱗蟲,甲者爲介蟲,無母而生者爲化蟲,隨時而生者爲候蟲,旋生旋死與麼小不可覩聞者爲微蟲,凡此七蟲,其種亦各三百六十。
行蟲之中,有善有惡、有貞有佞。
七蟲之中有良、有毒、有馴、有悍。
是故七蟲之龍、鳳、麟、龜,猶行蟲之聖賢也。
七蟲之睢雁、羔、烏、牛、狗、蜂、蟻,猶行蟲之義夫、節婦、孝子、忠臣也。
其若鷹隼、豺、虎,卽行蟲内之強暴。
梟、獍、蛟、熊,卽行蟲内之頑逆。
??鳩、狐、鼠、蛇、蠍、螟、蝗,卽行蟲内之奸宄穿窬及一切兇狠耗蠧之輩。
物之與人,未嘗或異。
惟是人秉天地之全,故一類之中,參差錯出,而反不一。
其情物得天地之偏,故各從其類,一定不易,而能自率其性。
物不可以害人,害人者法當誅,人亦安可以戕物。
戕物者,報必慘。
隆古上巢下窟,布帛未制,菽粟未植,其時之人,茹毛飲血,衣革寢皮,葢爲身命使然。
如鯨鯢之吞鰍鱔,虎豹之食鹿免,非爲甘脆?祇求養生,其情猶屬可原。
迨桑柘辨,而蠶功舉,水土平,而種植興。
絮帛可以禦寒,粟麥可以果腹,本可無求于物,乃以佃以漁取之于外,棲塒棲牢畜之于家。
或以祀先,或以養老,或以娛賓,或以佐食。
暢一已之私,害羣物之命。
準情酌理,罪已難逭。
然無故不殺,用之必合于禮,少壯不食,食之猶有其道。
雖曰害物尙未恣已之欲,雖曰傷生尚未幹天之和,積久成劫,釀禍猶小,今則不然。
中人之家,珍錯充于庖而貴顯。
豪富之室更可知。
千室之聚,肥鮮盈於市。
而通都大邑之交更可知。
豈必賓客往來,家室亦無不然。
豈必高年飫啖,幼稚亦無不然。
此種罪孽,尙可逃乎。
況更有不止此者。
燔之而爲炙、刴之而爲膾、熬之而爲膏、剉之而爲鮓、磔之糜之而爲胾爲羹。
欲甘已口,烹割百出。
而且駝取其項、熊取其掌、猩取其唇、豹取其胎、鷄取其翅、羊取其尾、魚取其腦、鱉取其帬、鴿取其卵、麋鹿犬豕取其筋與腎。
精益求精,講求無盡,以緻一飯之需,費錢刀者十千,數人之會,損生靈者萬億。
物雖頑蠢,亦何至并死,生而不知物卽微賤,亦何堪充鼎俎而不已。
論人之福,福恐未必有是,論物之罪,罪亦何至於斯。
此怨恨之所以積而成劫也。
葢上天下地莫非一氣之鼓盪。
氣順則和風甘雨、??時豐稔,而天下於以太平。
氣乖則山崩海??、變異屢作,而兩間遂無安土。
要非天賜之罰,皆愚氓自爲召緻,亦非運值其窮實,頑民自爲釀成。
世之人囿於習俗,執迷不悟,安于劫運之來曾,無有憫而喻之者,不亦悲哉。
其中亦有素甘澹泊不事奉養。
及夫大劫旣至,玉石俱焚,無辜而受禍者。
然自身雖節,安保祖父之無餘殃?今世雖恬,難必前生之無孽報。
所以夙根深厚之士不獨一身茹素,亦且廣爲勸人。
由一而十,由十而百,展轉勸化,莫可數計,功德始爲無量,積功旣深,前愆可釋,自能遇難成祥,化兇爲吉,大劫之來,庶幾可免。
故曰:自修者私而隘其善小,化人者公而溥其功大。
是葢有望於善男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