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五
關燈
小
中
大
鑑》泥定傷寒,又指面白為氣虛,而投薑桂,竊慮如火益熱,有損無益,豈可不辨乎。
第二十七章 紫舌類診斷鑑別法 紫舌總論六 《舌鑑》:紫色舌苔者,乃酒後傷寒也。
或由大醉露臥,當風取涼,或涼飲停積不散,或已病仍飲不節,或感冒不即解散,妄用薑蔥發汗,汗雖出而酒熱留於心包伏於經絡,血氣不能上榮於舌,或酒後雄飲冰水,緻令酒之餘毒,沖行經絡,酒味入心,汗雖己出,心包絡內還有酒毒不盡,皆能令舌現紫色,且又有微白苔膜也。
苔之初結舌之根尖左右,長短厚薄之變,紅黃白黑之色,涎滑乾焦之異,刺瘰隔瓣之殊,種種不同,當參脈證調治之。
(周澂之雲:推其所以,皆由寒氣束於肌表,酒力不能外行,而內積於胃與包絡也。
) 《辨正》:紫見全舌,臟腑皆熱極也。
紫之微甚,亦熱毒之微甚也。
見於舌之某部,即某經之鬱熱也。
傷寒邪化火者,中時疫者,內熱熏蒸者,誤服溫補者,酒食濕滯者,皆有紫舌。
有表裡實熱證,無虛寒證。
(若淡紫中夾別色,則亦有虛寒證矣。
)凡辨舌無苔則論舌之本色,有苔則憑舌之見色,參之望、問以判表裡寒熱虛實之真假,雖不中不遠矣。
餘數十年來,但知有紫色舌,未聞有紫苔舌。
但見紫舌為各種熱證,未聞概屬酒後傷寒。
《舌鑑》專指酒後傷寒,未免拘執。
(見圖十八) 第十八圖 紫舌證治圖說 純紫苔舌(第一百二十六) 第一百二十六圖 圖說:全舌渾紫舌,上無浮苔。
《舌鑑》:舌見渾紫舌者,乃酒後傷寒舌也。
或傷寒在表,不用藥而以蔥酒發汗,或未汗,又飲燒酒取汗,緻令酒毒入心,心含酒毒,故舌見紫舌,況汗未盡,邪熱至甚,又加酒毒,愈助其熱,直升麻葛根湯加石膏、滑石治之,解酒毒又解其表也。
若心中煩或懊憹不安者,梔子豉湯主之。
否則發斑,身有斑者,黃連化斑湯加葛根、青黛。
《辨正》:《舌鑑》治法尚是,然紫舌非專屬傷寒也。
如傷寒寒邪化火,或中時疫毒,或誤服溫補藥,或內熱鬱結諸症皆有之,均宜十全苦寒救補湯急服。
紫上白苔舌(第一百二十七) 第一百二十七圖 圖說:全舌紫舌,中心白苔上罩。
《舌鑑》:舌紫而中心見白滑苔者,此醉後傷寒或誤飲冷酒,停積不散,亦令人頭痛身熱惡寒,是酒毒在太陽也。
有表者,葛根湯加生石膏,或兼服葛花解醒湯皆治之。
《舌辨》用麻黃葛根湯以取汗。
《辨正》:紫上白滑舌,此臟腑本熱,或因感冒時邪,身熱惡寒頭痛者,宜紫蘇、薄荷、荊芥、甘草等輕表之。
若白苔不滑而厚膩,則實熱內蓄也。
如無表證,宜苦寒清裡藥。
《舌鑑》謂酒後感寒,或誤飲冷酒所緻,亦令人身熱頭痛惡寒,隨證解表可也。
紫上黃苔濕潤舌(第一百二十八) 第一百二十八圖 圖說:外淡青紫色,中有黃滑濕潤苔。
《舌鑑》:此食填胃口寒傷太陰也,心下必痛,小承氣湯加附子,或黃龍湯主之。
(張石頑雲:若舌質青紫,苔且黃厚,甚則裂紋,但覺口燥,舌仍不幹者,此陰證夾食也。
周澂之雲:青紫是有瘀血,非陰證也。
濕是邪蘊結,深陷於血分也。
脈或沉細而伏或虛大而澀。
按其心下,或臍旁硬痛,此結痰與瘀血相挾,而間有矢氣者,即宜大承氣,另煎生附子佐大黃下之。
若脈虛者,黃龍湯主之。
熱極煩躁者,更加鮮生地、麥冬,夏月尤宜。
若冬時陰證夾食、夾痰瘀者,舌上苔黃必不燥,宜附子理中合承氣下之。
時常矢氣,非有宿食燥矢,即為氣脫之候,不可救藥也。
總之,凡中宮有痰飲水血者,舌多不燥,不可因其不燥而延緩時日緻誤也。
《辨正》:紫上黃苔濕潤舌,外淡青紫色而中有苔濕潤而滑,此食傷太陰也。
脈必沉細,而心下臍旁,按之必硬痛,或轉矢氣者,小承氣加附子,或黃龍湯,《舌鑑》尚是。
而石頑治法更備。
餘意熱邪既已深入,無須溫以附子、表以桔梗、補以參薑棗。
原本專指傷寒證之傷寒者,若雜病裡證,有黃苔必熱,宜下而兼涼。
紫上黃苔乾燥舌(第一百二十九) 第一百二十九圖 圖說:外紫幹色,中有黃燥苔。
《舌鑑》:乃嗜酒食辛之人,又傷寒邪。
至四五日,舌紫上積幹黃苔者,是濕火內盛,宜大承氣湯加芩、連、葛根。
如表證未盡,用大柴胡湯。
如邪在半表半裡,其舌色微黃者,必有脅痛耳聾,止可用小柴胡湯,內少加鮮生地之類。
《辨正》:紫上黃苔乾燥舌,乃臟腑素熱,脾胃尤甚,或嗜酒積熱,或燥火入裡,或誤服溫補所緻。
皆實熱裡證,宜十全苦寒救補湯對症加減,連服則愈。
《舌鑑》用大承氣湯近是,用大柴胡湯則非也。
淡紫灰心舌(第一百三十) 第一百三十圖 圖說:外邊皆淡紫,舌心帶灰或青黑不燥。
《舌鑑》:淡紫舌,中心生薄青紫苔,或略帶灰黑而不燥不濕,此濕中生熱,熱傷血分也。
下證復急者,犀角地黃湯加酒大黃微利之。
《辨正》:淡紫灰心舌,或青黑不燥不濕者,為傷寒邪傷血分,雖有下證,隻宜犀角地黃湯(犀角、鮮生地、丹皮、西赤芍)加酒洗大黃微利之。
《舌鑑》近是。
淡紫帶青舌(第一百三十一) 第一百三十一圖 圖說:全舌淡紫帶青,滑潤無苔,舌質瘦小。
《舌鑑》:舌色青滑,乃直中腎、肝陰證陰寒之象,急宜吳茱萸湯、四逆湯溫之,再加化痰之品。
外證若見面青唇紫,男子囊縮,婦人乳縮,厥逆筋急,直視等症,厥陰敗症也,不治。
《辨正》:淡紫帶青舌,青紫無苔,多津滑潤而瘦小,為傷寒直中腎肝陰證,宜吳茱萸湯,(吳茱萸、人參、薑棗,治胃氣虛寒、中夾寒飲者效、)四逆湯溫之,《舌鑑》是也。
(肝色青,腎色黑,青黑相合,而見於舌,變化紫晦者,腎肝色泛也。
此舌雖無邪熱,亦必難治。
) 淡紫青筋舌(第一百三十二) 第一百三十二圖 圖說:舌淡紫,中帶兩路青黑筋而潤者。
《舌鑑》:此寒邪直中厥陰,真寒證也。
外證必身涼,四肢厥冷,脈沉面青,宜理中、四逆二湯,並加葛花治之。
脈沉面黑者,不治。
《辨正》:淡紫青筋舌,舌淡紫帶青而濕潤,又伴青黑筋者,乃寒邪直中陰經也。
必身涼,四肢厥冷,脈沉緩或沉弦,宜四逆湯、理中湯。
小腹痛甚者,宜回陽救急湯,(即四逆、理中,又加肉桂、半夏、五味子、茯苓、陳皮,)《舌鑑》之說是也。
若舌不濕潤而乾枯,則是實熱,宜用涼潤之劑。
(何報之曰:酒毒內蘊,舌必深紫而赤。
或乾澀,若淡紫而帶青滑,則為寒證矣。
須辨。
) 紫中紅斑舌(第一百三十三) 第一百三十三圖 圖說:舌渾紫,而有紅斑滿舌者。
《舌鑑》:舌渾紫色,而上滿舌紅斑,或渾身亦發出赤斑者,此酒毒內蘊。
濕中生火之證也。
宜化斑湯或三黃解毒湯加青黛、葛根。
有下證者,涼膈散或消斑青黛飲主之。
(吳坤安雲:舌苔兩旁有紅紫點者,肝臟伏毒也。
急用犀角尖、鮮大青、人中黃透之解之。
) 《辨正》:《舌鑑》治法亦是。
惟消斑青黛飲,(青黛、川連、石膏、犀角、柴胡、人參、甘草、知母、山梔、元參、生地、薑棗,加醋一匙和服。
大便實者,去人參,加大黃。
此陶節庵方。
)之人參、元參、生地、柴胡、薑棗、醋七味,皆與陽火實熱裡證不當,除去乃效。
若泥古亦足誤人。
(張石頑雲:若紫中有紅斑,或紫而幹黃,紫而短縮,俱宜涼膈散主之。
) 紫上青腫乾焦舌(第一百三十四) 第一百三十四圖 圖說:舌邊紫,而中心赤腫或青腫。
《舌鑑》:紫上赤腫乾焦舌,乃是陽明受邪或已下後即食酒肉,邪熱復聚所緻。
若赤腫青潤,大柴胡湯微利之。
若煩躁、厥逆、脈伏,先用枳實理中湯(即理中湯加枳實、茯苓,)次用小承氣湯下之,或加芩、連、葛花亦佳。
《辨正》:《舌鑑》是指傷寒證之寒食結胸也。
若雜病見此舌,乃脾胃實熱已極。
不論何脈,將十全苦寒救補湯分兩劑,(一大承氣湯,二三黃白虎湯,)循環急投,服至赤腫消盡則必愈。
過於遲疑,勢必誤人。
(凡舌忽然紫腫作疼,不能言語飲食者,用元明粉、枯礬、蒲黃、飛鹽各二錢,飛月石、薄荷、殭蠶各一錢,煅皂礬錢半,共研極細末,頻頻吹之,吐去涎痰遂愈。
) 熟紫老幹舌(第一百三十五) 第一百三十五圖 圖說:舌全紫幹老,如煮熟豬肝者,即死肝色也。
《舌鑑》:乃濕熱傳入厥陰,胃氣不化,陽極似陰也。
其外證必厥冷,脈必沉滑,(血脈瘀阻,陽郁不達。
)急宜當歸四逆湯加酒浸大黃、桃仁下之。
然多不救。
(周澂之曰:當歸四逆,尚嫌近補,大黃又嫌洩氣。
此證宜宣散化血、通脈,使血開氣達耳。
) 《辨正》:熟紫老於舌,乃臟腑熱極,又因邪熱傳厥陰也。
惟有十全苦寒救補湯,分劑連投,(先服大承氣湯,次服三黃白虎湯加犀角尖等,)服至舌色嫩淨則愈。
遲疑則不治。
《舌鑑》明知是熱邪傳陰,而仍用當歸四逆湯之溫補,謬極。
紫尖?瘰舌(第一百三十六) 第一百三十六圖 圖說:舌色淡紫,尖生?瘰。
《舌鑑》:感寒後不戒酒食,或醉飽後感寒,遏熱於裡。
血氣不得流通,而見咳嗽生痰,煩躁不寧,舌色淡紫,尖生?瘰。
乃酒毒傷膽,咳痰傷胃所緻也。
宜小柴胡湯加葛花、滑石、鮮生地、赤芍治之。
《辨正》:紫尖?瘰舌,乃熱毒中心血也。
時疫、酒濕、梅毒等症皆有之。
宜三黃、犀角、連翹、銀花、生大黃、鮮大青葉各三錢治之。
《舌鑑》謂傷寒不戒酒食所緻,殊未當也。
(若舌苔焦紫起刺,如楊梅狀者,此陽邪熱已入肝臟,險症也。
大便閉者,急以更衣丸下金汁水、人中黃之類。
) 紫短舌(第一百三十七) 第一百三十七圖 圖說:全舌色紫,短而團圞。
《舌鑑》:紫短舌,乃食滯津虧,熱傳厥陰也。
而筋脈攣縮,五六日間至危困,恐邪毒又遺於脾土,即用大承氣湯下之。
下後熱退脈靜舌舒者生,不然難治。
(《正義》雲:舌紫且腫厚者,此酒毒而又飲冷,壅壓其熱也。
外證煩躁四逆,先進以理中丸撤其在上之寒,次以承氣湯下之。
微有脈者可治。
) 《辨正》:紫短舌,色紫短而團圞,乃食滯中宮又熱傳厥陰也,急以大承氣湯下之。
《舌鑑》尚是。
又雲:下後熱退脈靜,舌柔和者生,否則死。
是不知舍脈憑舌之治法也。
餘意必當下淨其積,涼透其熱。
以十全苦寒救補湯分兩劑,循環急投。
若偶爾嘗試,遲疑誤人。
孕婦紫青舌(第一百三十八,無圖) 圖說:全舌紫色帶青,不雜他色。
《舌鑑》:孕婦傷寒,面赤舌紫,乃感寒頭痛,身熱,腰脊強,惡寒,脈浮而緊。
此寒邪在表,當發太陽經之汗即安。
若誤用蔥酒發汗一二次,緻令酒毒逼內傳經,則煩躁懊憹,宜梔子豉湯。
不然則發斑矣。
若不發熱,但惡寒,乃酒毒內傳,寒邪直中陰證。
兼夾冷食者,舌必淡紫帶青,恐胎損腹中,枳實理中湯加味治之。
如面赤舌青,母雖無妨,子殞腹內,宜即下死胎,用平胃散加芒硝下之。
或用元明粉三錢,研末童便送下。
或天花粉三錢為末,長流水調送下,胎即出也。
或用黑龍丹研灌,皆能下死胎於俄頃也。
《辨正》:孕婦紫青舌
第二十七章 紫舌類診斷鑑別法 紫舌總論六 《舌鑑》:紫色舌苔者,乃酒後傷寒也。
或由大醉露臥,當風取涼,或涼飲停積不散,或已病仍飲不節,或感冒不即解散,妄用薑蔥發汗,汗雖出而酒熱留於心包伏於經絡,血氣不能上榮於舌,或酒後雄飲冰水,緻令酒之餘毒,沖行經絡,酒味入心,汗雖己出,心包絡內還有酒毒不盡,皆能令舌現紫色,且又有微白苔膜也。
苔之初結舌之根尖左右,長短厚薄之變,紅黃白黑之色,涎滑乾焦之異,刺瘰隔瓣之殊,種種不同,當參脈證調治之。
(周澂之雲:推其所以,皆由寒氣束於肌表,酒力不能外行,而內積於胃與包絡也。
) 《辨正》:紫見全舌,臟腑皆熱極也。
紫之微甚,亦熱毒之微甚也。
見於舌之某部,即某經之鬱熱也。
傷寒邪化火者,中時疫者,內熱熏蒸者,誤服溫補者,酒食濕滯者,皆有紫舌。
有表裡實熱證,無虛寒證。
(若淡紫中夾別色,則亦有虛寒證矣。
)凡辨舌無苔則論舌之本色,有苔則憑舌之見色,參之望、問以判表裡寒熱虛實之真假,雖不中不遠矣。
餘數十年來,但知有紫色舌,未聞有紫苔舌。
但見紫舌為各種熱證,未聞概屬酒後傷寒。
《舌鑑》專指酒後傷寒,未免拘執。
(見圖十八) 第十八圖 紫舌證治圖說 純紫苔舌(第一百二十六) 第一百二十六圖 圖說:全舌渾紫舌,上無浮苔。
《舌鑑》:舌見渾紫舌者,乃酒後傷寒舌也。
或傷寒在表,不用藥而以蔥酒發汗,或未汗,又飲燒酒取汗,緻令酒毒入心,心含酒毒,故舌見紫舌,況汗未盡,邪熱至甚,又加酒毒,愈助其熱,直升麻葛根湯加石膏、滑石治之,解酒毒又解其表也。
若心中煩或懊憹不安者,梔子豉湯主之。
否則發斑,身有斑者,黃連化斑湯加葛根、青黛。
《辨正》:《舌鑑》治法尚是,然紫舌非專屬傷寒也。
如傷寒寒邪化火,或中時疫毒,或誤服溫補藥,或內熱鬱結諸症皆有之,均宜十全苦寒救補湯急服。
紫上白苔舌(第一百二十七) 第一百二十七圖 圖說:全舌紫舌,中心白苔上罩。
《舌鑑》:舌紫而中心見白滑苔者,此醉後傷寒或誤飲冷酒,停積不散,亦令人頭痛身熱惡寒,是酒毒在太陽也。
有表者,葛根湯加生石膏,或兼服葛花解醒湯皆治之。
《舌辨》用麻黃葛根湯以取汗。
《辨正》:紫上白滑舌,此臟腑本熱,或因感冒時邪,身熱惡寒頭痛者,宜紫蘇、薄荷、荊芥、甘草等輕表之。
若白苔不滑而厚膩,則實熱內蓄也。
如無表證,宜苦寒清裡藥。
《舌鑑》謂酒後感寒,或誤飲冷酒所緻,亦令人身熱頭痛惡寒,隨證解表可也。
紫上黃苔濕潤舌(第一百二十八) 第一百二十八圖 圖說:外淡青紫色,中有黃滑濕潤苔。
《舌鑑》:此食填胃口寒傷太陰也,心下必痛,小承氣湯加附子,或黃龍湯主之。
(張石頑雲:若舌質青紫,苔且黃厚,甚則裂紋,但覺口燥,舌仍不幹者,此陰證夾食也。
周澂之雲:青紫是有瘀血,非陰證也。
濕是邪蘊結,深陷於血分也。
脈或沉細而伏或虛大而澀。
按其心下,或臍旁硬痛,此結痰與瘀血相挾,而間有矢氣者,即宜大承氣,另煎生附子佐大黃下之。
若脈虛者,黃龍湯主之。
熱極煩躁者,更加鮮生地、麥冬,夏月尤宜。
若冬時陰證夾食、夾痰瘀者,舌上苔黃必不燥,宜附子理中合承氣下之。
時常矢氣,非有宿食燥矢,即為氣脫之候,不可救藥也。
總之,凡中宮有痰飲水血者,舌多不燥,不可因其不燥而延緩時日緻誤也。
《辨正》:紫上黃苔濕潤舌,外淡青紫色而中有苔濕潤而滑,此食傷太陰也。
脈必沉細,而心下臍旁,按之必硬痛,或轉矢氣者,小承氣加附子,或黃龍湯,《舌鑑》尚是。
而石頑治法更備。
餘意熱邪既已深入,無須溫以附子、表以桔梗、補以參薑棗。
原本專指傷寒證之傷寒者,若雜病裡證,有黃苔必熱,宜下而兼涼。
紫上黃苔乾燥舌(第一百二十九) 第一百二十九圖 圖說:外紫幹色,中有黃燥苔。
《舌鑑》:乃嗜酒食辛之人,又傷寒邪。
至四五日,舌紫上積幹黃苔者,是濕火內盛,宜大承氣湯加芩、連、葛根。
如表證未盡,用大柴胡湯。
如邪在半表半裡,其舌色微黃者,必有脅痛耳聾,止可用小柴胡湯,內少加鮮生地之類。
《辨正》:紫上黃苔乾燥舌,乃臟腑素熱,脾胃尤甚,或嗜酒積熱,或燥火入裡,或誤服溫補所緻。
皆實熱裡證,宜十全苦寒救補湯對症加減,連服則愈。
《舌鑑》用大承氣湯近是,用大柴胡湯則非也。
淡紫灰心舌(第一百三十) 第一百三十圖 圖說:外邊皆淡紫,舌心帶灰或青黑不燥。
《舌鑑》:淡紫舌,中心生薄青紫苔,或略帶灰黑而不燥不濕,此濕中生熱,熱傷血分也。
下證復急者,犀角地黃湯加酒大黃微利之。
《辨正》:淡紫灰心舌,或青黑不燥不濕者,為傷寒邪傷血分,雖有下證,隻宜犀角地黃湯(犀角、鮮生地、丹皮、西赤芍)加酒洗大黃微利之。
《舌鑑》近是。
淡紫帶青舌(第一百三十一) 第一百三十一圖 圖說:全舌淡紫帶青,滑潤無苔,舌質瘦小。
《舌鑑》:舌色青滑,乃直中腎、肝陰證陰寒之象,急宜吳茱萸湯、四逆湯溫之,再加化痰之品。
外證若見面青唇紫,男子囊縮,婦人乳縮,厥逆筋急,直視等症,厥陰敗症也,不治。
《辨正》:淡紫帶青舌,青紫無苔,多津滑潤而瘦小,為傷寒直中腎肝陰證,宜吳茱萸湯,(吳茱萸、人參、薑棗,治胃氣虛寒、中夾寒飲者效、)四逆湯溫之,《舌鑑》是也。
(肝色青,腎色黑,青黑相合,而見於舌,變化紫晦者,腎肝色泛也。
此舌雖無邪熱,亦必難治。
) 淡紫青筋舌(第一百三十二) 第一百三十二圖 圖說:舌淡紫,中帶兩路青黑筋而潤者。
《舌鑑》:此寒邪直中厥陰,真寒證也。
外證必身涼,四肢厥冷,脈沉面青,宜理中、四逆二湯,並加葛花治之。
脈沉面黑者,不治。
《辨正》:淡紫青筋舌,舌淡紫帶青而濕潤,又伴青黑筋者,乃寒邪直中陰經也。
必身涼,四肢厥冷,脈沉緩或沉弦,宜四逆湯、理中湯。
小腹痛甚者,宜回陽救急湯,(即四逆、理中,又加肉桂、半夏、五味子、茯苓、陳皮,)《舌鑑》之說是也。
若舌不濕潤而乾枯,則是實熱,宜用涼潤之劑。
(何報之曰:酒毒內蘊,舌必深紫而赤。
或乾澀,若淡紫而帶青滑,則為寒證矣。
須辨。
) 紫中紅斑舌(第一百三十三) 第一百三十三圖 圖說:舌渾紫,而有紅斑滿舌者。
《舌鑑》:舌渾紫色,而上滿舌紅斑,或渾身亦發出赤斑者,此酒毒內蘊。
濕中生火之證也。
宜化斑湯或三黃解毒湯加青黛、葛根。
有下證者,涼膈散或消斑青黛飲主之。
(吳坤安雲:舌苔兩旁有紅紫點者,肝臟伏毒也。
急用犀角尖、鮮大青、人中黃透之解之。
) 《辨正》:《舌鑑》治法亦是。
惟消斑青黛飲,(青黛、川連、石膏、犀角、柴胡、人參、甘草、知母、山梔、元參、生地、薑棗,加醋一匙和服。
大便實者,去人參,加大黃。
此陶節庵方。
)之人參、元參、生地、柴胡、薑棗、醋七味,皆與陽火實熱裡證不當,除去乃效。
若泥古亦足誤人。
(張石頑雲:若紫中有紅斑,或紫而幹黃,紫而短縮,俱宜涼膈散主之。
) 紫上青腫乾焦舌(第一百三十四) 第一百三十四圖 圖說:舌邊紫,而中心赤腫或青腫。
《舌鑑》:紫上赤腫乾焦舌,乃是陽明受邪或已下後即食酒肉,邪熱復聚所緻。
若赤腫青潤,大柴胡湯微利之。
若煩躁、厥逆、脈伏,先用枳實理中湯(即理中湯加枳實、茯苓,)次用小承氣湯下之,或加芩、連、葛花亦佳。
《辨正》:《舌鑑》是指傷寒證之寒食結胸也。
若雜病見此舌,乃脾胃實熱已極。
不論何脈,將十全苦寒救補湯分兩劑,(一大承氣湯,二三黃白虎湯,)循環急投,服至赤腫消盡則必愈。
過於遲疑,勢必誤人。
(凡舌忽然紫腫作疼,不能言語飲食者,用元明粉、枯礬、蒲黃、飛鹽各二錢,飛月石、薄荷、殭蠶各一錢,煅皂礬錢半,共研極細末,頻頻吹之,吐去涎痰遂愈。
) 熟紫老幹舌(第一百三十五) 第一百三十五圖 圖說:舌全紫幹老,如煮熟豬肝者,即死肝色也。
《舌鑑》:乃濕熱傳入厥陰,胃氣不化,陽極似陰也。
其外證必厥冷,脈必沉滑,(血脈瘀阻,陽郁不達。
)急宜當歸四逆湯加酒浸大黃、桃仁下之。
然多不救。
(周澂之曰:當歸四逆,尚嫌近補,大黃又嫌洩氣。
此證宜宣散化血、通脈,使血開氣達耳。
) 《辨正》:熟紫老於舌,乃臟腑熱極,又因邪熱傳厥陰也。
惟有十全苦寒救補湯,分劑連投,(先服大承氣湯,次服三黃白虎湯加犀角尖等,)服至舌色嫩淨則愈。
遲疑則不治。
《舌鑑》明知是熱邪傳陰,而仍用當歸四逆湯之溫補,謬極。
紫尖?瘰舌(第一百三十六) 第一百三十六圖 圖說:舌色淡紫,尖生?瘰。
《舌鑑》:感寒後不戒酒食,或醉飽後感寒,遏熱於裡。
血氣不得流通,而見咳嗽生痰,煩躁不寧,舌色淡紫,尖生?瘰。
乃酒毒傷膽,咳痰傷胃所緻也。
宜小柴胡湯加葛花、滑石、鮮生地、赤芍治之。
《辨正》:紫尖?瘰舌,乃熱毒中心血也。
時疫、酒濕、梅毒等症皆有之。
宜三黃、犀角、連翹、銀花、生大黃、鮮大青葉各三錢治之。
《舌鑑》謂傷寒不戒酒食所緻,殊未當也。
(若舌苔焦紫起刺,如楊梅狀者,此陽邪熱已入肝臟,險症也。
大便閉者,急以更衣丸下金汁水、人中黃之類。
) 紫短舌(第一百三十七) 第一百三十七圖 圖說:全舌色紫,短而團圞。
《舌鑑》:紫短舌,乃食滯津虧,熱傳厥陰也。
而筋脈攣縮,五六日間至危困,恐邪毒又遺於脾土,即用大承氣湯下之。
下後熱退脈靜舌舒者生,不然難治。
(《正義》雲:舌紫且腫厚者,此酒毒而又飲冷,壅壓其熱也。
外證煩躁四逆,先進以理中丸撤其在上之寒,次以承氣湯下之。
微有脈者可治。
) 《辨正》:紫短舌,色紫短而團圞,乃食滯中宮又熱傳厥陰也,急以大承氣湯下之。
《舌鑑》尚是。
又雲:下後熱退脈靜,舌柔和者生,否則死。
是不知舍脈憑舌之治法也。
餘意必當下淨其積,涼透其熱。
以十全苦寒救補湯分兩劑,循環急投。
若偶爾嘗試,遲疑誤人。
孕婦紫青舌(第一百三十八,無圖) 圖說:全舌紫色帶青,不雜他色。
《舌鑑》:孕婦傷寒,面赤舌紫,乃感寒頭痛,身熱,腰脊強,惡寒,脈浮而緊。
此寒邪在表,當發太陽經之汗即安。
若誤用蔥酒發汗一二次,緻令酒毒逼內傳經,則煩躁懊憹,宜梔子豉湯。
不然則發斑矣。
若不發熱,但惡寒,乃酒毒內傳,寒邪直中陰證。
兼夾冷食者,舌必淡紫帶青,恐胎損腹中,枳實理中湯加味治之。
如面赤舌青,母雖無妨,子殞腹內,宜即下死胎,用平胃散加芒硝下之。
或用元明粉三錢,研末童便送下。
或天花粉三錢為末,長流水調送下,胎即出也。
或用黑龍丹研灌,皆能下死胎於俄頃也。
《辨正》:孕婦紫青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