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七

關燈
於五月五日合藥,入沐浴、淨衣齋戒,念「救苦救難觀世音菩薩」一千遍。

    至午時,入淨室內,面南,將巴豆入乳缽內,先研如泥,後入下四味,同研半時辰久,圓如桐子大。

    勿令雞犬、孝子、婦人見。

    入在淨器內,於神佛前安頓供養。

    凡有患者,於發日前,令男子取一圓,以新綿裹合,炭上烘令熱,與男子,乘熱塞在病人耳竅中,男左女右。

    若女人病,亦令男子取藥塞耳。

    候不發日,亦令男子取出,卻收入合子內,遇有患者再用。

    可醫三五人。

    輕者便瘥,重者須臾重發一次,即愈。

    須不發一兩日,方取出藥,其驗如神。

    若病者用藥日,齋戒至誠,念「救苦救難觀世音菩薩」五百聲,其效尤靈驗,故名菩薩丹。

    如藥大幹,難丸,須用端午日粽子爛研,相和勻圓之,勿大濕。

     瘴瘧飲子 辛禦史謫廣西,傳此方。

     常山 甘草(各四兩) 大青(一錢或半錢) 人參(三錢) 上?咀,水一碗二錢,煎至中碗。

    未發,隔夜露早月一宵。

    臨發日早晨,空心、溫服。

    不吐,三滓並煎一服。

     七寶散 治一切瘧疾及不服水土,山嵐瘴氣,寒熱如瘧。

     張承節處此四方,累用有效。

     常山(水煮) 青皮(不去白) 檳榔 草果子仁 甘草(炙) 厚樸(去皮,湯泡薑製) 烏梅連核(已上各半兩) 上?咀,每服半兩重,水一碗,酒一盞,煎至一盞,去滓。

    露一宿,來早再溫,面東服。

    隔夜煎下,發日早服。

     四聖散 治諸般瘧疾。

     山梔子仁 常山 川升麻 鱉甲(去裙,用好醋煮) 上等分?咀,每服三錢重,水一盞半,烏梅肉二個,同煎七分,去滓,熱服,不計時候。

     斷瘧丹 治瘧疾,不問逐日、間日發,不過兩日而愈。

     雄黑豆(四十九粒,取末) 信砒(研極細,一錢) 黃丹(一錢,為衣) 蜘蛛(三個,研) 上和勻,滴水為圓,如豌豆大,臨發日早,用桃柳頭入井花水,面北送下一圓,醋湯放溫服亦得。

    忌食熱物一日。

     冷附湯 治瘧疾,痰實,痞塞不通。

     附子一隻(重九錢、一兩,炮,去皮、臍) 上切作片,分二服,生薑十大片,水二大盞,煎至一盞。

    隔夜煎下,用綿蒙盞,露一宿。

    至五更初取,冷服。

    凡患瘧疾無過是痰實,痞塞不通,脾胃弱,虛熱在上,停於胸膈,不得入於臟腑。

    所以五更冷服,乃使藥下達,壯脾胃,去痰實,除虛熱,降心氣,屢用屢效。

     半夏草果飲 治瘧大效。

     朱子新方,曾合累效。

     半夏(十枚,湯洗七遍) 大棗(十枚) 甘草(三寸,炙) 青皮(五枚,湯浸過,連白用) 陳皮(四個,湯浸,連白用) 烏梅(十個,捶碎) 草果(五個,大者去皮) 生薑(三大塊,連皮) 厚樸(三寸,去粗皮,薑汁製) 上九味為粗末,以水三大碗,煎一碗半,去滓。

    當發日,五更初服一盞,五點又服一盞,平明又服一盞,此至飯前要分服,令盡。

    再將滓,以水碗半,煎七分,慢慢呷吃,神妙。

     白虎加桂湯 治溫瘧,先熱後寒,惡風多汗。

     葉伯才集此數方,治諸瘧疾無不效驗。

     石膏(四兩半) 知母(一兩半) 桂心(一兩) 粳米(一合) 上銼散,每服四錢,水盞半,煎七分,去滓,未發前三服。

     麻黃白朮湯 治傷風寒暑濕,不留經絡,與衛氣相併,病以日作,寒熱交煎。

     麻黃(去節,湯浸) 白朮 茯苓 桂心(各一兩) 陳皮 青皮 桔梗 白芷 甘草 半夏曲 紫蘇 烏梅(各三分) 乾薑(半兩) 上為銼散,每服四錢重,水兩盞,姜三片,棗兩枚,煎七分,去滓。

    當發日,空心一服,臨發一服尤妙。

    亦治時疫。

     桂薑湯 治牝瘧,寒多微熱,或但寒不熱。

     柴胡(八兩) 桂心(三兩) 黃芩(三兩) 牡蠣(煅) 甘草 乾薑(炮。

    各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