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七

關燈
瘴瘧門 治瘧總論證治 夫瘧之為病,其名雖同,其狀不一。

    蓋其受之有所不同,其治之不得不異。

    先寒而後熱者,名之為寒瘧;先熱而後寒者,名之為溫瘧;其次有五臟瘧,心、肝、脾、肺、腎;又有五種瘧,風、寒、暑、濕、氣;有勞瘧、瘴瘧、癉瘧、牝瘧、疫瘧、鬼瘧。

    其狀不一,當隨證而治之。

     吳茱萸散 治寒瘧,臨發時先寒戰動,相次發熱,便頭痛不可勝忍,熱極即汗出,煩渴,相次便醒,宜服此方。

    須是先寒後熱,方可服此藥。

     楊子建一宗六方,用之累驗。

     吳茱萸(一兩) 甘草 半夏 乾薑 川芎 細辛 麻黃 高良薑 藁本 官桂(生使。

    已上各一分) 羌活 牽牛(炒熟。

    各半兩) 上件細搗,羅為末。

    每服三錢,以水一盞,煎取九分。

    臨發寒時,和滓、空心、熱吃。

    若寒了以熱,更不請吃,須隻用初發寒時服也。

    寒未定,更進一盞,吃藥後不請臥,須臾病減八分也(若是太歲遇六壬,己亥之年常瘧未發,常吃暖脾藥。

    ) 麻黃羌活散 治溫瘧初發,渾身大發熱,頭痛不可勝忍,臨醒時即寒慄戰動,逡巡便醒,宜服此方。

    須是先熱後寒,方可吃此藥。

     麻黃(去根) 羌活 牡丹皮(去心) 獨活 山梔 柴胡(去毛) 桔梗 升麻 荊芥穗 大黃 知母 黃芩(各一分) 半夏(四銖) 牽牛(半兩) 上件細搗,羅為末。

    每服三錢,水一盞,生薑二片,同煎,取九分。

    臨發壯熱時和滓吃。

    須是用初發熱時服,仍是食後吃也。

    發了以寒,即更不要吃,待第二發熱時吃也。

     蒼朮鱉甲散 治脾瘧,寒熱不定,非時發作,肌肉黃瘦,吃食減少,大腑不調,心中常如戰慄,頻頻腹痛,宜服此方。

     吳茱萸 蒼朮 鱉甲(醋炙) 防風 人參 川芎 藿香 柴胡(去毛) 肉豆蔻(各一分) 甘草(四銖) 上細搗,羅為末。

    每服二錢,水一盞,生薑一片,同煎取八分,空心、去滓服。

     半夏湯 治痰瘧,發作有時,熱多寒少,頭痛不可勝忍,額角並胸前肌肉跳起,食才入口,即便吐出,面色帶赤,宜服此方。

     半夏 藿香 羌活 川芎(各一分) 牽牛(半兩) 上細搗,羅為末。

    每服二錢半,食後、熟湯調下,和滓吃。

    以吐涎為度,未吐,更進一服。

     山茵陳湯 治癉瘧,發作有時,熱多寒少,忽熱而不寒,頭痛不安,身上肌肉,忽然通身俱黑,大腑秘熱,小便黃赤,宜服此方。

     山茵陳 山梔 柴胡(去毛) 黃芩 桔梗 升麻 牡丹皮(去心) 貝母(去心) 荊芥穗 杏仁 半夏 羌活 獨活 麻黃(各一分) 細辛(三銖) 上件搗,羅為末。

    每服三錢,水一盞,生薑二片,煎一沸急瀉出。

    臨發熱頭痛時,和滓熱服。

    仍須是食後吃也。

    但此瘧須熱多寒少,並初發時先壯熱,然後吃此方。

     鱉甲麝香散 治勞瘧,乍寒乍熱,毛髮枯焦,寒熱不定,吃食減少,肌肉消瘦,面色青黑,兩足無力,忽非時足冷,小便頻數,大腑不調,夜夢洩精,宜服此方。

    若大腑秘,骨潮熱,不請吃。

     鱉甲(醋炙黃) 天靈蓋(酥炙香,黑色) 續斷 菟絲子 牛膝 黃耆(已上各半兩) 茯苓 川芎 山茱萸(各一分) 獨活 柴胡(去毛) 藿香 羌活(各三銖) 乾地黃 黃橘皮(各四銖) 麝香(二銖,別研細,方入諸藥末,令勻) 上為細末,每服三錢,水一盞二分,入鹽少許同煎。

    取一盞,空心、和滓吃。

    煉蜜丸如梧桐子大,空心、鹽湯下四十丸。

     菩薩丹 治諸瘧,亦名五方丹。

     陳氏雲:餘昨經豫章,俞子清為漕,語及此方,求得十粒,沿路中病者用之,立效。

    後作書覓方,遂制一料。

    一年之間,良賤用之皆愈。

    仍施他人。

     巴豆(不去皮) 桂心(別為細末) 青黛 硫黃 白礬 上件各等分,下三味同研如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