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五

關燈
內血煎湯,澄清汁,煎藥服。

     朮附散 治盜汗不止。

     孫盈仲雲:紹興壬子冬,予病中親曾服此藥,的有神驗。

     附子(炮裂,去皮、臍,切作骰子塊,如小指面大,碎者不用。

    與小麥同炒,以附子黃色為度,如麥先焦即易之,易三五次不妨) 白朮 白茯苓 上三味等分,碾為細末,米飲調下,食前。

     茯苓散 治脾虛盜汗。

     華宮使傳。

     白朮(三兩) 白茯苓(二兩) 上為粗末,每服五錢,水一盞半,生薑三片,棗二枚,煎至八分,去滓,通口服,空心、食前三服。

     粉汗散 止汗出過多。

     明州陳山谷道人傳此四方。

     麻黃根(一兩) 龍骨(半兩) 牡蠣(一兩,火煅) 赤石脂(半兩) 上件為細末,以絹袋盛,如撲粉用之。

     椒目散 治盜汗日久不止。

     麻黃根 椒目(各等分) 上件為細末,每服一錢,無灰酒調,乘熱,食後服。

     黃耆散 治盜汗。

     黃耆(洗淨,控幹) 浮小麥(淘淨,控幹) 上不以多寡,州黃耆如麻豆大,以鹽拌和,炒令香熟,篩揀去鹽。

    卻以浮麥淘淨,控幹。

    每一服用黃耆、浮麥各五錢,水一盞半,煎至八分,空心、食前,通口服。

     麻黃散 治虛汗。

     麻黃根(半兩) 半夏(一錢) 天花粉(一錢) 上件為細末,臨睡,米醋調敷兩乳上。

     止汗溫粉 川芎 白芷 藁本 上併為細末,各一分,入米粉三分,綿裹,撲於身上,漸覺其病自愈也。

     杏子湯 治發熱,惡風自汗,嗜臥身重,小便難,潮熱而噦。

     葉伯才《三因方》集此自汗三方。

     杏仁(去皮、尖) 半夏(湯去滑) 五味子(各二錢半) 芍藥 桂心 細辛 乾薑(炮) 大黃(蒸) 甘草(炙。

    各三錢) 茯苓(四錢) 上?咀,每服四錢,水一盞半,煎至七分,去滓,食前服。

     卻暑散 治冒暑伏熱,自汗,頭目眩暈,嘔吐洩利,煩渴,背寒面垢。

     赤茯苓 甘草(生。

    各四兩) 寒食麵 生薑(切,搜面令勻。

    各一斤) 上為末,每服兩錢,新汲水調下,或湯點服,不以時。

     防己黃耆湯 治傷風濕寒,脈浮緊細,身重,自汗惡風。

    並治風水,脈浮,身重不渴。

     防己(四兩) 黃耆(五兩) 甘草(炙,二兩) 白朮(三兩) 上為銼散,每服五錢,水盞半,姜五片,棗兩枚,煎七分,去滓,空腹服。

    喘者加麻黃;胃中不和,加芍藥;氣上衝,加桂;下有陳寒,加細辛。

    服藥後當如蟲行皮中,從腰以下如水中。

    坐被上,又以一被繞腰,以溫下,令微汗,瘥。

     硃砂散 治盜汗。

     硃砂(研,水飛) 白芷 上等分為末,和勻,臨臥、酒調下二錢。

     左顧散 治盜汗。

     左顧牡蠣粉(火煅為粗末,入瓶中,泥固濟,候乾,卻以火煅,令紅為度) 麻黃根(炒) 甘草蘆頭(炒) 蛀小麥(炒) 上各等分,為粗末二錢,水一盞,姜七片,煎至七分,去滓服。

     當歸散 治盜汗。

     當歸(半兩) 人參(半兩) 豬心(一個,分四片) 上每用一片,水三盞,煎至一盞半,作三服。

     防風散 治盜汗。

     防風 上為末,用浮麥煎湯服之。

    每至大屋則凜,須以帳幕遮蔽,用此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