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四
關燈
小
中
大
白濁門
博金散 便濁之疾,皆緣心腎,水火不濟,或因酒色,遂至以甚,謂之土淫。
蓋脾有虛熱,而腎不足,故土邪乾水。
史載之常言:夏則土燥而水濁,冬則土堅而水清,此其理也。
醫者往往多峻補,其疾反甚。
此方中和,補瀉兼之,服之水火既濟,而土自堅,其流清矣。
人參(一兩,去蘆) 白茯苓(二兩,去皮) 絡石(二兩) 龍骨(一兩,略煅) 上為細末,每服三錢,空心、臨睡,米飲調下。
金鎖丹 治男子、婦人遺精、鬼交,小便白濁。
陳氏雲:「餘在連山,得之黎昉渠。
乃祖宣和。
政和間禦醫,甚秘此方,力扣而得之。
」 茯神(二錢) 遠志(三錢,去心) 五色龍骨(三錢,煅紅) 牡蠣(四錢,左顧者,炒赤黃) 堅白茯苓(二錢) 上為末,酒煮糊為圓,如桐子大。
鹽湯、溫酒下三十或四十丸,空心、食前服。
補氣圓 治白濁小便多。
陳氏雲:「今橫守徐叔虞服此有效,錄以相授。
餘頃常服之有益。
」 半夏(四兩,揀圓正大者切作兩片) 石薜荔枝葉(四兩) 斑蝥(二十八個) 糯米(一升) 遠志肉(二兩) 白茯苓(二兩,去黑皮,淨) 石菖蒲(去毛,淨秤二兩,同制了半夏一處,為末) 上先以半夏同荔葉、斑蝥、糯米四味同炒,慢火不住手攪,候半夏微黃,即取。
上以炭五斤,掘地作小坑,燒令通紅,以米醋一升旋旋沃之。
候醋盡,納半夏與諸藥於坑內,以桫木闆覆其上,鹽泥護蓋一伏時,取出,去餘藥。
隻用半夏入遠志、茯苓、菖蒲,醋糊為圓,梧桐子大。
空心、冷酒或鹽酒下三十粒至五十粒。
圓子用木豬苓末拌和,炒,圓子幹,同入罐收之。
心腎圓 治水火不既濟,恍惚多忘,心忪盜汗,夜夢驚恐,小便數而白濁,精滑夢遺,目暗耳鳴,悲憂不樂,腰膝緩弱,四肢痠疼。
常服養心氣,補氣血,生津液,進飲食,安神定志。
張茂之傳此四方,用之累有神效。
鹿茸(一兩,燎去毛,酒塗炙) 附子(炮,去皮、臍,一兩) 牛膝(去苗,酒浸,二兩) 熟地黃(洗,再蒸,二兩) 當歸(去蘆,一兩,酒浸) 菟絲子(酒浸,蒸,碾成餅,三兩) 遠志(去苗,甘草水煮,捶去骨,一兩) 蓯蓉(二兩,酒浸) 五味子(去枝) 山藥(炒) 龍骨(略煅) 人參 白茯神 黃耆(炙。
已上各一兩) 上為細末,用浸藥酒煮薄麵糊為圓,如桐子大。
每服五七十圓,棗湯送下,空心食。
益母圓 治肺虛,膽寒,氣弱,不得睡。
心腎不交,精少,臨事不興。
故子令母虛,水不生木,木氣短,不能生火,所以不交,非不攝也。
此常服,滋養榮衛,抑陰壯陽。
治便濁,耳作蟬聲,腰疼,腿膝無力,婦人諸疾。
蓯蓉(酒浸) 酸棗仁(湯泡,去皮) 杜仲(去皮,薑汁製炒) 陽起石(火略煅,研如粉) 破故紙(炒) 白茯苓(已上各一兩) 人參(半兩) 蔥白(焙乾,秤一兩) 澤瀉(半兩,切成塊再蒸) 羊石子(一對,切作片,酒浸,焙乾) 上為細末,酒煮薄麵糊為圓,如桐子大。
每服五七十圓,鹽酒、鹽湯或麝香酒送下,食前服。
蠟苓圓 治白濁,補虛,潤腸,止渴,治肺損吐血。
有人耳暴聾,服此藥卻,間服局方安腎丸而痊。
黃蠟(四兩) 好雪白茯苓(去黑皮,四兩) 上將茯苓為末,熔蠟和藥圓,如彈子大一圓,半飢半飽細嚼。
治婦人血海久冷,白帶,白濁,白淫,身常濕,小便如米泔。
加木豬苓去黑皮,切片,四兩,用水同煮茯苓,卻去木豬苓,隻用茯苓,如前法為丸服。
千裡笈圓 治真氣不足,脅腹虛鳴,腰膝無力,氣促心忪,小便滑數,稟受怯弱,尤宜常服。
鄉村道中千裡笈(乃舊草履也) 上不以多少,卻於村道中,置於小遺缸內,遇晚以棒杖攪動四十
蓋脾有虛熱,而腎不足,故土邪乾水。
史載之常言:夏則土燥而水濁,冬則土堅而水清,此其理也。
醫者往往多峻補,其疾反甚。
此方中和,補瀉兼之,服之水火既濟,而土自堅,其流清矣。
人參(一兩,去蘆) 白茯苓(二兩,去皮) 絡石(二兩) 龍骨(一兩,略煅) 上為細末,每服三錢,空心、臨睡,米飲調下。
金鎖丹 治男子、婦人遺精、鬼交,小便白濁。
陳氏雲:「餘在連山,得之黎昉渠。
乃祖宣和。
政和間禦醫,甚秘此方,力扣而得之。
」 茯神(二錢) 遠志(三錢,去心) 五色龍骨(三錢,煅紅) 牡蠣(四錢,左顧者,炒赤黃) 堅白茯苓(二錢) 上為末,酒煮糊為圓,如桐子大。
鹽湯、溫酒下三十或四十丸,空心、食前服。
補氣圓 治白濁小便多。
陳氏雲:「今橫守徐叔虞服此有效,錄以相授。
餘頃常服之有益。
」 半夏(四兩,揀圓正大者切作兩片) 石薜荔枝葉(四兩) 斑蝥(二十八個) 糯米(一升) 遠志肉(二兩) 白茯苓(二兩,去黑皮,淨) 石菖蒲(去毛,淨秤二兩,同制了半夏一處,為末) 上先以半夏同荔葉、斑蝥、糯米四味同炒,慢火不住手攪,候半夏微黃,即取。
上以炭五斤,掘地作小坑,燒令通紅,以米醋一升旋旋沃之。
候醋盡,納半夏與諸藥於坑內,以桫木闆覆其上,鹽泥護蓋一伏時,取出,去餘藥。
隻用半夏入遠志、茯苓、菖蒲,醋糊為圓,梧桐子大。
空心、冷酒或鹽酒下三十粒至五十粒。
圓子用木豬苓末拌和,炒,圓子幹,同入罐收之。
心腎圓 治水火不既濟,恍惚多忘,心忪盜汗,夜夢驚恐,小便數而白濁,精滑夢遺,目暗耳鳴,悲憂不樂,腰膝緩弱,四肢痠疼。
常服養心氣,補氣血,生津液,進飲食,安神定志。
張茂之傳此四方,用之累有神效。
鹿茸(一兩,燎去毛,酒塗炙) 附子(炮,去皮、臍,一兩) 牛膝(去苗,酒浸,二兩) 熟地黃(洗,再蒸,二兩) 當歸(去蘆,一兩,酒浸) 菟絲子(酒浸,蒸,碾成餅,三兩) 遠志(去苗,甘草水煮,捶去骨,一兩) 蓯蓉(二兩,酒浸) 五味子(去枝) 山藥(炒) 龍骨(略煅) 人參 白茯神 黃耆(炙。
已上各一兩) 上為細末,用浸藥酒煮薄麵糊為圓,如桐子大。
每服五七十圓,棗湯送下,空心食。
益母圓 治肺虛,膽寒,氣弱,不得睡。
心腎不交,精少,臨事不興。
故子令母虛,水不生木,木氣短,不能生火,所以不交,非不攝也。
此常服,滋養榮衛,抑陰壯陽。
治便濁,耳作蟬聲,腰疼,腿膝無力,婦人諸疾。
蓯蓉(酒浸) 酸棗仁(湯泡,去皮) 杜仲(去皮,薑汁製炒) 陽起石(火略煅,研如粉) 破故紙(炒) 白茯苓(已上各一兩) 人參(半兩) 蔥白(焙乾,秤一兩) 澤瀉(半兩,切成塊再蒸) 羊石子(一對,切作片,酒浸,焙乾) 上為細末,酒煮薄麵糊為圓,如桐子大。
每服五七十圓,鹽酒、鹽湯或麝香酒送下,食前服。
蠟苓圓 治白濁,補虛,潤腸,止渴,治肺損吐血。
有人耳暴聾,服此藥卻,間服局方安腎丸而痊。
黃蠟(四兩) 好雪白茯苓(去黑皮,四兩) 上將茯苓為末,熔蠟和藥圓,如彈子大一圓,半飢半飽細嚼。
治婦人血海久冷,白帶,白濁,白淫,身常濕,小便如米泔。
加木豬苓去黑皮,切片,四兩,用水同煮茯苓,卻去木豬苓,隻用茯苓,如前法為丸服。
千裡笈圓 治真氣不足,脅腹虛鳴,腰膝無力,氣促心忪,小便滑數,稟受怯弱,尤宜常服。
鄉村道中千裡笈(乃舊草履也) 上不以多少,卻於村道中,置於小遺缸內,遇晚以棒杖攪動四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