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三

關燈
,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十九至二十丸,煎安息香湯下,米飲亦得。

    一日二服,不得嚼破。

    如修合時,須是揀子、寅、辰、午、申、戌日合和,餘日及午後並不得合。

     香甲桃仁散 治五勞乾瘦及傳屍,夢寐不祥,日漸消瘦,肌體困倦,骨節疼痛,不思飲食。

    宜服此藥最妙。

     天靈蓋(半兩,酥炙黃色) 鱉甲(一兩,酥炙令黃色) 柴胡(三分,去苗) 安息香(半兩) 地骨皮(三分) 山梔子仁(半兩) 人參(半兩,去蘆頭) 赤茯苓(三分,去皮) 貝母(半兩) 桃仁(半兩,麩炒熟,去皮、尖) 麥門冬(三分,去心) 阿魏(半分,麵裹煨,令面熟) 黃連(半兩,去須) 生地黃(三分) 檳榔(半兩) 當歸(半兩) 上件為粗散,每服四錢,童子小便一大盞,入蔥白莖五寸,桃、柳枝各七寸,生薑錢子二片,同煎至五分,不計時候服。

    夜後煎下,放患人床頭,至五更已來,必夢人來辭別。

    此是藥效也。

     玉抱肚 治停寒痼冷,心腹刺痛。

    常繫於臍、腹間甚妙。

    梁縣鄭主簿渙傳。

     一方用針砂如上法炒訖,止入硇砂半兩,並不用餘藥。

     針砂(四兩,鐵銚內火炒,用木或竹棒兒不住手攪,煙出盡為度,放冷) 白礬(半兩) 硇砂(一錢) 粉霜(半錢) 上件白礬等三味,同研為細末,與針砂拌和,隻作一服。

    以水數點灑,用匙拌,攤令勻,厚皮紙為貼,闊二寸以上,長四五寸貼之,外以帕子包系疼處,或嘗系臍下。

    如覺太熱,即以衣襯之。

    若藥力過,再灑水如前拌用,其熱如初,可用四五次。

    藥力退,即將針砂再炒過,別入餘藥仍可用。

     麋茸圓 治腎經虛,腰不能轉側。

     許學士雲:戊戌年八月,淮南大水,城下浸灌者連月。

    予忽臟腑不調,腹中如冰吼數日,調治得愈。

    自此腰痛,不可屈折,雖赬面亦相妨,服遍藥不效,如是凡三月。

    予後思之,此必水氣陰盛,腎經感此而得。

    乃灸腎俞三七壯,服此藥瘥。

     麋茸(一兩,治如鹿茸,無麋茸以鹿茸代) 菟絲子(取末,一兩) 舶上茴香(半兩) 上為末,以羊腎二對,法酒煮爛,去膜,研如泥,和圓,如梧子大,陰乾。

    如腎膏少,入酒糊佐之。

    每服三五十圓,溫酒、鹽湯下。

     八仙丹 治虛損,補精髓,壯筋骨,益心智,安魂魄,令人悅澤,駐顏輕身,延年益壽,閉固天癸。

     有人年幾七旬,夢漏羸弱,氣惙惙然,虛損。

    得此方服之,頓爾強壯,精氣閉固,飲食如舊。

    予常制自服,良驗。

     伏火硃砂 真磁石 赤石脂 代赭石 石中黃 禹餘糧(六味並用醋淬) 乳香 沒藥(八味各一兩) 上為細末,勻研極細,糯米濃飲,丸如梧子大,或如豆大。

    每服一粒,空心、鹽湯下。

     混元胎丹 乃陰陽始生之物,氣、精、血初生之英華。

    蓋人元宮真氣所化,修真之士服餌,補漏壯氣,固神益髓,通神明,延壽命,增益道涯,超範圍,外內丹之基。

    具服餌方如後。

     久無嗣息者服此有驗。

     以首兒衣(二、八月者不用,收時連帶中元血收) 用長流水淨洗,控幹,入瓷瓶中,下無灰法酒三大升,腦子麝香(隨力下之,多止一錢或半錢,)以紙封瓶口,下用文武火煅,候酒將盡,取出。

    再入酒三勝,依前煅。

    卻用竹篦或金銀篦不住攪,以覺爛糜似粥模樣,待冷,取入砂盆內,細研如粉,別入外料。

     人參(二兩) 茯苓(二兩) 乳香(半兩) 硃砂(半兩,水飛晾乾取淨) 山藥(四兩) 上併為細末,入於所煮藥內,如幹時更用原煅酒旋旋添,拌勻,一處攪搜為圓,梧桐子大,慢火焙乾。

    每日空心五十粒,加至一百粒,用溫酒、鹽湯下。

    良久,用甜淡飲食飽壓。

    逐日葷味中減少五味(謂甜、淡、鹹等物。

    )服至五七日,微覺小腹連腰沉重,不須疑慮,乃是藥力攻、元氣相輔助如此。

     蓯蓉茸附圓 平補真元,益養脾腎,固精壯氣,暖胃思食。

     督府王翰林方。

    丞相兄舊苦腳氣,自服此藥,十餘年不作。

     鹿茸(一兩,先用草燒去毛,切作片子用,酥炙,令香熟為度) 真烏藥(一兩) 蓯蓉(四兩,酒浸一宿,切作片子,焙乾) 川五味子(一兩) 牛膝(二兩,酒浸一宿,切焙) 熟乾地黃(二兩,炒,焙) 附子(一兩,炮,去皮、臍) 菟絲子(六兩,酒浸兩宿,炒令半乾,搗作餅子,焙) 白朮(一兩) 補骨脂(炒) 胡蘆巴(炒) 茴香(炒) 幹淡木瓜(上各一兩) 沉香(一分) 木香(一錢,麵煨) 丁香(二錢,不見火) 上件搗,羅為細末,酒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三五十丸。

    空心、臨臥,米飲、溫酒、鹽湯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