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氏雜方
關燈
小
中
大
種類甚多,惟深秋開花者方可入藥。
若遲誤至六七日,未食發物尚可見效,若疔頭破爛,或食發物者須防毒陷,難治。
更或寒熱交加,務須延醫審脈定方,外內兼治矣。
毒甚者先服蠟礬丸以護心包,庶免內陷之慮。
大凡病症用藥以清涼解毒為主,勿用散藥及羚羊角之屬。
舊本雖有成方,未免雜出。
刪之不錄(原書有十二經循行圖,今略)。
治疔歌 鶴頂疔生督脈經,宜刺百勞與天庭, 印堂人中與尾骶,委中兩穴保安寧。
用癟桃炙炭清油調敷 天庭疔從尾骶刺,肩井面岩百勞治, 插花頰車與地合,中衡一穴須刺至。
天門疔刺尾骶穴,肩井地倉又龍舌, 地合面岩與插花,百勞一二至三節。
太陽生疔關衝刺,百勞七切須挑至, 地合肩井與印堂,大敦竅陰穴當記。
前髮際疔尾閭訣,環跳竅陰是要穴, 地合百勞與曲池,燕利兩穴又龍舌。
插花疔屬肝膽經,髮際印堂刺甚靈, 百勞七節與地合,竅陰大敦保安寧。
大頭疔發頭腫大,急刺尾骶可安泰, 天庭地合與百勞,中衝一訣可無害。
此疔起於印堂上寸許,毒重則頭腫大 印堂疔刺尾骶穴,關衝百勞人中決, 更刺兩顴並面岩,心肺火毒可療滅。
山根疔刺尾骶穴,百勞挑至第四節, 人中地合與印堂,兩顴骨上亦須訣。
眉中生疔肝脾熱,須刺隱白大敦穴, 地合兩旁食指尖(即商陽穴),百勞七節與龍舌。
眉燕眉梢兩處疔,牙咬龍舌曲池經, 百勞大敦與隱白,肩井一訣保安寧。
上下眼胞若生疔,隱白厲兌與天庭, 更尋曲池並龍舌,中衝穴與委中靈。
用鮮天南星,米醋摩塗患處 鼻節疔向印堂訣,百勞關衝尾閭穴, 天庭地合與承漿,兩口角旁是要訣。
鼻環疔向尾骶訣,百勞一節至四節, 地合印堂兩頰車,關衝穴與外龍舌。
穿鼻疔須刺關衝,地合天庭地倉逢, 面岩印堂與厲兌,尾閭一訣最能松。
迎香疔刺商陽穴,合谷曲池尾骶決, 地合百勞與天庭,陽明熱毒即除滅。
散笑穴疔刺尾骶,唇內齒根(即斷交穴)證可除, 百勞關衝與地合,天庭印堂刺即舒。
鼻尖疔向人中訣,地合印堂兩龍舌。
顴骨疔刺厲兌穴,小指外側少澤訣, 內外龍舌與大敦,髮際左右看分別。
生左決左,生右決右 面岩疔刺厲兌穴,天庭百勞與龍舌。
大敦地合與印堂,髮際關衝頰車決。
頤疔宜從肩井刺,商陽合谷曲池至。
顴髎疔又名對齒,小指外側少澤使, 合谷一穴左右分(生左決左,生右決右),中衝一穴刺乃至。
牙咬疔刺合谷穴,手三裡與曲池決, 疔旁上下左右刺,地閤中沖兩顴洩。
頰車疔刺合谷穴,地倉少商肩井決。
上反唇疔中衝決,委中面岩是要穴, 唇內齒根名斷交,印堂關衝與龍舌 下反唇疔加地合,其餘俱照上反唇,照上反唇各穴刺之,再刺地合。
人中疔刺尾閭穴,斷交委中是要訣, 天堂地合與印堂,百勞刺至第三節。
吊角疔刺承漿穴,十指尖與地倉決, 委中隱白與耳湧,肩井巨骨是要訣。
此疔又名鎖井 鎖口疔刺地合穴,天庭印堂與龍舌, 耳湧耳垂與委中,面岩中衝是宜洩。
地合疔向髕骨決,承漿兩顴天庭穴, 中指尖根各一針,男左女右有分別。
中指尖即中衝穴,指根在中指第三節近掌處 耳下項疔合谷治,插花肩井面岩使, 再兼環跳與竅陰,百勞印堂俱宜刺。
耳門疔屬三焦火,肩井合谷刺甚妥, 脘後外關與關衝,中衝穴內刺亦可。
耳湧疔刺合谷穴,更兼肩井又龍舌。
中指尖根各一針,百勞七節亦須決。
耳後生疔屬膀胱,肩井至陰面岩當, 中指尖根各一刺,百勞委中與印堂。
後髮際疔刺至陰,尾骶骨上二節尋, 肩井百勞委中決,數處挑洩患無侵。
正對口疔屬督脈,須刺尾骶是上策, 天庭地合與印堂,百勞委中可解厄。
偏對口疔刺至陰,印堂尾閭委中針, 地合百勞二節刺,膀胱毒解患無侵。
用九頭蘭花根、射幹二味同搗,入鹽少許,貼於患處 舌尖生疔心火熾,中指尖頭(即中衝穴)須一刺, 百勞承漿與印堂,少衝少府為之使。
川連五分、蓮心五粒煎汁,敷患處效 喉內患證鎖喉癰,兩少商穴刺即松。
用鮮牛膝一兩、鮮馬蘭根一兩同搗,再用金果蘭淨末一錢,毛茨茹(疑為毛茨菇之誤)淨末一錢,四味共搗和絞汁,用鵝毛蘸汁刷入喉內,吐出風痰立愈,屢見神效。
喉傍生證發痘後,可刺少商合谷口。
肩井生疔刺龍舌,後谿竅陰是要穴, 地合缺盆與曲池,髮際印堂尾閭決。
腋下生疔名挾癰,肩井巨骨與少衝。
臥胸疔又名井疽,中脘關元氣海居, 百勞三節又七節,初起即刺可消除。
手掌疔生勞官穴,脘骨內關中衝決, 髕骨曲澤與印堂,六處刺之毒自洩。
紅絲疔從脈門起,先斷絲頭刺可止, 寸寸挑至近疔頭,中衝穴與龍舌使。
紅絲疔亦有從合谷發者,再刺商陽穴,亦有從腳土(疑為上字之誤)發者,挑法俱先從紅絲延處,當頭先刺,寸寸挑至近根,若有白泡,先挑破之。
手槽疔生威靈穴,可刺肩井與龍舌, 更加時骨與曲池,四處記取是要訣。
螺紋疔生大指頭,雲門尺澤有來由。
食指生疔刺合谷,曲池龍舌不須憂。
中指生疔刺曲澤,內關龍舌細推求。
無名指生關衝刺,肩髎外關可參謀。
小指生疔刺脘骨,後谿前谷穴須搜, 初起俱將豬膽套,指根一決證可瘳。
凡手指生疔,不論何指,初起速將豬苦膽連汁套於手指上即能消腫;或用黃連、蜈蚣研末,雞子清調敷患處。
指根者患疔之指根第三節近掌處,如患大指即刺大指根;如患食指即刺食指根,餘仿此。
手背疔屬手少陰,脘谷外關龍舌針, 四圍微微細針刺,雄黃敷解患無侵。
背脊疔屬督脈經,尾骶委中百勞靈。
髕骨生疔刺厲兌,膝眼委中刺無害。
湧泉穴中百勞刺,陰谷太谿為之使, 腳虎口中須一針,前後隱珠俱可治。
肉龜疔生腳背上,其形似龜痛難量, 急用銀針刺四圍,艾灸疔頭可無恙。
神效疔膏方 松香二十兩。
用桑柴灰煎汁澄清,入松香煮爛取出,納冷水中,少時再入桑柴灰水中煮以白如玉為度。
百草霜五兩。
取百草霜法,先須刮淨鍋底,要專燒茅柴百草,取煙煤刮下篩淨研極細無聲為度,樹柴煙煤無用。
去油乳香(三兩,研極細) 白蠟(二兩,切為粗末) 去油沒藥(三兩研極細) 黃蠟(十兩刮取片) 麻油(六兩) 銅綠(五兩研細過絹篩,研無聲) 選吉日淨室,焚香齋戒修合,忌婦女雞犬及孝服人見。
用桑柴火先將麻油入鍋煎滾,次下松香,候稍滾再下白蠟,候稍滾再下黃蠟,候稍滾再下乳香,候稍滾再下沒藥,候稍滾再下銅綠,候稍滾再下百草霜。
滾過數次,於鍋內冷透,搓成條子,丸如桂圓核大,收藏磁(瓷)器內。
臨用取一丸呵軟捏扁,切勿見火,貼於患處,頃刻止痛,次日消腫即愈。
已破爛者,貼之亦可霍然,神效之速,百發百中,疔瘡藥之至寶也。
此方活人甚多而需費無幾,務望諸善士或合藥,或刻方廣為施送,費甚小而功甚大也。
忌食葷、腥、煎、炒、辛辣沸湯、大熱、生冷麵食、豆腐、茄子、王瓜、酒、肉等物。
考正穴法 頭部 鶴頂 當頭頂從鼻直上入髮際三寸半 天庭 當頭從鼻直上入髮際五分 天門 即日月兩額角 插花 額兩旁上髮際一寸半 太陽 眉後陷中,紫脈上是穴,忌刺 前髮際 太陽穴上三寸 印堂 兩眉間陷中 眉燕 眉頭 穿鼻 鼻梁兩旁 鼻環 鼻兩環笑縫中 顴骨 即面頄骨 面岩 顴骨下 耳湧 耳尖上卷耳取尖即是穴 耳垂 即貫耳處 耳門 耳前起肉當耳缺陷中,忌刺 迎香 鼻下孔旁開五分 散笑 離迎香穴開三分 顴髎 面頄骨下廉銳骨端陷中 牙咬 顴髎下,頰車上 頤髎 腮骨前 地倉 口吻旁四分外,近下有脈微動 頰車 耳下八分曲頰端近前陷中,側臥開口有空取之吊角下口兩角 承漿 唇稜下陷中,開口取之 地合 頷稜正中 人中 又名水溝穴,鼻柱下近孔陷中 斷交 上唇門牙正中齒根 後髮際 枕骨下兩旁 正對口 頸骨上與口相對 偏對口 正對口部位兩旁 耳後旁光 耳後高骨處 膺腹部 肩井 肩上陷中缺盆上大骨前一寸半,以三指按取,當中指下陷中 巨骨 肩尖端上行兩叉骨隙間陷中 肩髎 肩端臑上陷中,斜舉臂取之 缺盆 肩下橫骨陷中 中脘 臍上四寸 雲門 巨骨下缺盆外旁陷中動脈應手,舉臂取之,去胸中行各六寸 膻中 兩乳間折中有陷仰取之 氣海 臍下一寸正分 關元 臍下三寸 背部 百勞 又名大椎,脊骨第一椎上陷中與肩齊 燕利 脊骨第五椎兩旁 尾骶 脊骨二十一椎下 環跳 脾樞中,側臥伸下足屈上足,以右手摸穴,左搖撼得之 手足部 龍舌 尺澤穴直上大肉上俗名老鼠肉 外龍舌 肘骨直上,與內龍骨(骨當為舌之誤)相對 十指尖 十指尖頭正中名十宣穴 肘骨 手肘骨尖上,屈肘得之 威靈 手背高骨處 髕骨 即膝蓋骨 膝眼 髕骨兩旁,禁深刺 少商 手大指內側去爪甲角韭葉許 尺澤 手肘中約紋上兩筋問 少衡 手小指內側去爪甲角韭葉許 少府 手小指本節後骨縫陷中 少海 手肘內廉節後大骨外去肘端五分,屈肘向頭取之 中衝 手中指端去爪甲如韭葉 勞宮 手掌中央,禁刺 內關 手掌後去脘二寸兩筋間 曲澤 手肘內廉大筋 內橫紋中屈肘向頭取之 少澤 手小指外側,去爪甲角下一分陷中 前谷 手小指外側,本節前陷中 後谿 手小指外側,本節後陷中,握拳取之 腕骨 手外側腕前,起骨下陷中 關衝 手無名指外側,去爪甲角如韭葉 外關 手腕後二寸,兩骨間與內關相對 商陽 手食指內側,去爪甲角如韭葉 合谷 手大指次指歧骨間陷中 手三裡 曲池穴下二寸 曲池 手肘後輔骨屈肘橫紋頭陷中,以手拱胸取之 隱白 足大指端內側去爪甲角韭葉許 陰谷 膝下輔骨後,大筋下小筋上,按之應手,屈膝乃得之 太谿 足內踝後五分,跟骨上動脈陷中 湧泉 足心陷中,屈足卷趾宛宛中白肉際跪取之 前後隱珠 湧泉穴前後 大敦 足大指端去爪甲韭葉許 委中 膕中央約紋動脈陷中令人面挺伏地臥取之 至陰 足小指外側,去爪甲角韭葉許 竅陰 足小指次指外側,去爪甲角韭葉許 厲兌 足大指次指之去爪甲韭葉許 考穴取寸法 頭部 直寸,用前髮際至後髮際折作十二節為一尺二寸;前髮際不明者,取眉心直上行三寸,後髮際不明者,取大椎上行三寸;前後俱不明者,折作一尺八寸,並依此法取之。
橫寸,用眼內眥角至外眥角為一寸,並依此法取之。
膺腹部 直寸,取中行心蔽骨下至臍其折八寸,人無蔽骨者取歧骨下至臍心其折九寸依此取之。
橫寸,用兩乳間橫折作八寸悉依此取之。
背部 大椎穴至尾骶骨穴共計二十一椎通作三尺,上七椎每椎一寸四分一釐,共九寸八分七釐。
中七椎每椎一寸六分一釐,共一尺一寸二分七釐。
下七椎每椎一寸二分六釐,共八寸八分二釐,直寸悉依此取之。
取橫寸法與手足部同。
手足部 取寸用男左女右手中指第二節內庭兩橫紋頭相去為一寸。
取稻稈心量或用薄蔑量皆易折而不伸縮為準,如用繩量,則伸縮不準。
此謂同身取寸法。
若遲誤至六七日,未食發物尚可見效,若疔頭破爛,或食發物者須防毒陷,難治。
更或寒熱交加,務須延醫審脈定方,外內兼治矣。
毒甚者先服蠟礬丸以護心包,庶免內陷之慮。
大凡病症用藥以清涼解毒為主,勿用散藥及羚羊角之屬。
舊本雖有成方,未免雜出。
刪之不錄(原書有十二經循行圖,今略)。
治疔歌 鶴頂疔生督脈經,宜刺百勞與天庭, 印堂人中與尾骶,委中兩穴保安寧。
用癟桃炙炭清油調敷 天庭疔從尾骶刺,肩井面岩百勞治, 插花頰車與地合,中衡一穴須刺至。
天門疔刺尾骶穴,肩井地倉又龍舌, 地合面岩與插花,百勞一二至三節。
太陽生疔關衝刺,百勞七切須挑至, 地合肩井與印堂,大敦竅陰穴當記。
前髮際疔尾閭訣,環跳竅陰是要穴, 地合百勞與曲池,燕利兩穴又龍舌。
插花疔屬肝膽經,髮際印堂刺甚靈, 百勞七節與地合,竅陰大敦保安寧。
大頭疔發頭腫大,急刺尾骶可安泰, 天庭地合與百勞,中衝一訣可無害。
此疔起於印堂上寸許,毒重則頭腫大 印堂疔刺尾骶穴,關衝百勞人中決, 更刺兩顴並面岩,心肺火毒可療滅。
山根疔刺尾骶穴,百勞挑至第四節, 人中地合與印堂,兩顴骨上亦須訣。
眉中生疔肝脾熱,須刺隱白大敦穴, 地合兩旁食指尖(即商陽穴),百勞七節與龍舌。
眉燕眉梢兩處疔,牙咬龍舌曲池經, 百勞大敦與隱白,肩井一訣保安寧。
上下眼胞若生疔,隱白厲兌與天庭, 更尋曲池並龍舌,中衝穴與委中靈。
用鮮天南星,米醋摩塗患處 鼻節疔向印堂訣,百勞關衝尾閭穴, 天庭地合與承漿,兩口角旁是要訣。
鼻環疔向尾骶訣,百勞一節至四節, 地合印堂兩頰車,關衝穴與外龍舌。
穿鼻疔須刺關衝,地合天庭地倉逢, 面岩印堂與厲兌,尾閭一訣最能松。
迎香疔刺商陽穴,合谷曲池尾骶決, 地合百勞與天庭,陽明熱毒即除滅。
散笑穴疔刺尾骶,唇內齒根(即斷交穴)證可除, 百勞關衝與地合,天庭印堂刺即舒。
鼻尖疔向人中訣,地合印堂兩龍舌。
顴骨疔刺厲兌穴,小指外側少澤訣, 內外龍舌與大敦,髮際左右看分別。
生左決左,生右決右 面岩疔刺厲兌穴,天庭百勞與龍舌。
大敦地合與印堂,髮際關衝頰車決。
頤疔宜從肩井刺,商陽合谷曲池至。
顴髎疔又名對齒,小指外側少澤使, 合谷一穴左右分(生左決左,生右決右),中衝一穴刺乃至。
牙咬疔刺合谷穴,手三裡與曲池決, 疔旁上下左右刺,地閤中沖兩顴洩。
頰車疔刺合谷穴,地倉少商肩井決。
上反唇疔中衝決,委中面岩是要穴, 唇內齒根名斷交,印堂關衝與龍舌 下反唇疔加地合,其餘俱照上反唇,照上反唇各穴刺之,再刺地合。
人中疔刺尾閭穴,斷交委中是要訣, 天堂地合與印堂,百勞刺至第三節。
吊角疔刺承漿穴,十指尖與地倉決, 委中隱白與耳湧,肩井巨骨是要訣。
此疔又名鎖井 鎖口疔刺地合穴,天庭印堂與龍舌, 耳湧耳垂與委中,面岩中衝是宜洩。
地合疔向髕骨決,承漿兩顴天庭穴, 中指尖根各一針,男左女右有分別。
中指尖即中衝穴,指根在中指第三節近掌處 耳下項疔合谷治,插花肩井面岩使, 再兼環跳與竅陰,百勞印堂俱宜刺。
耳門疔屬三焦火,肩井合谷刺甚妥, 脘後外關與關衝,中衝穴內刺亦可。
耳湧疔刺合谷穴,更兼肩井又龍舌。
中指尖根各一針,百勞七節亦須決。
耳後生疔屬膀胱,肩井至陰面岩當, 中指尖根各一刺,百勞委中與印堂。
後髮際疔刺至陰,尾骶骨上二節尋, 肩井百勞委中決,數處挑洩患無侵。
正對口疔屬督脈,須刺尾骶是上策, 天庭地合與印堂,百勞委中可解厄。
偏對口疔刺至陰,印堂尾閭委中針, 地合百勞二節刺,膀胱毒解患無侵。
用九頭蘭花根、射幹二味同搗,入鹽少許,貼於患處 舌尖生疔心火熾,中指尖頭(即中衝穴)須一刺, 百勞承漿與印堂,少衝少府為之使。
川連五分、蓮心五粒煎汁,敷患處效 喉內患證鎖喉癰,兩少商穴刺即松。
用鮮牛膝一兩、鮮馬蘭根一兩同搗,再用金果蘭淨末一錢,毛茨茹(疑為毛茨菇之誤)淨末一錢,四味共搗和絞汁,用鵝毛蘸汁刷入喉內,吐出風痰立愈,屢見神效。
喉傍生證發痘後,可刺少商合谷口。
肩井生疔刺龍舌,後谿竅陰是要穴, 地合缺盆與曲池,髮際印堂尾閭決。
腋下生疔名挾癰,肩井巨骨與少衝。
臥胸疔又名井疽,中脘關元氣海居, 百勞三節又七節,初起即刺可消除。
手掌疔生勞官穴,脘骨內關中衝決, 髕骨曲澤與印堂,六處刺之毒自洩。
紅絲疔從脈門起,先斷絲頭刺可止, 寸寸挑至近疔頭,中衝穴與龍舌使。
紅絲疔亦有從合谷發者,再刺商陽穴,亦有從腳土(疑為上字之誤)發者,挑法俱先從紅絲延處,當頭先刺,寸寸挑至近根,若有白泡,先挑破之。
手槽疔生威靈穴,可刺肩井與龍舌, 更加時骨與曲池,四處記取是要訣。
螺紋疔生大指頭,雲門尺澤有來由。
食指生疔刺合谷,曲池龍舌不須憂。
中指生疔刺曲澤,內關龍舌細推求。
無名指生關衝刺,肩髎外關可參謀。
小指生疔刺脘骨,後谿前谷穴須搜, 初起俱將豬膽套,指根一決證可瘳。
凡手指生疔,不論何指,初起速將豬苦膽連汁套於手指上即能消腫;或用黃連、蜈蚣研末,雞子清調敷患處。
指根者患疔之指根第三節近掌處,如患大指即刺大指根;如患食指即刺食指根,餘仿此。
手背疔屬手少陰,脘谷外關龍舌針, 四圍微微細針刺,雄黃敷解患無侵。
背脊疔屬督脈經,尾骶委中百勞靈。
髕骨生疔刺厲兌,膝眼委中刺無害。
湧泉穴中百勞刺,陰谷太谿為之使, 腳虎口中須一針,前後隱珠俱可治。
肉龜疔生腳背上,其形似龜痛難量, 急用銀針刺四圍,艾灸疔頭可無恙。
神效疔膏方 松香二十兩。
用桑柴灰煎汁澄清,入松香煮爛取出,納冷水中,少時再入桑柴灰水中煮以白如玉為度。
百草霜五兩。
取百草霜法,先須刮淨鍋底,要專燒茅柴百草,取煙煤刮下篩淨研極細無聲為度,樹柴煙煤無用。
去油乳香(三兩,研極細) 白蠟(二兩,切為粗末) 去油沒藥(三兩研極細) 黃蠟(十兩刮取片) 麻油(六兩) 銅綠(五兩研細過絹篩,研無聲) 選吉日淨室,焚香齋戒修合,忌婦女雞犬及孝服人見。
用桑柴火先將麻油入鍋煎滾,次下松香,候稍滾再下白蠟,候稍滾再下黃蠟,候稍滾再下乳香,候稍滾再下沒藥,候稍滾再下銅綠,候稍滾再下百草霜。
滾過數次,於鍋內冷透,搓成條子,丸如桂圓核大,收藏磁(瓷)器內。
臨用取一丸呵軟捏扁,切勿見火,貼於患處,頃刻止痛,次日消腫即愈。
已破爛者,貼之亦可霍然,神效之速,百發百中,疔瘡藥之至寶也。
此方活人甚多而需費無幾,務望諸善士或合藥,或刻方廣為施送,費甚小而功甚大也。
忌食葷、腥、煎、炒、辛辣沸湯、大熱、生冷麵食、豆腐、茄子、王瓜、酒、肉等物。
考正穴法 頭部 鶴頂 當頭頂從鼻直上入髮際三寸半 天庭 當頭從鼻直上入髮際五分 天門 即日月兩額角 插花 額兩旁上髮際一寸半 太陽 眉後陷中,紫脈上是穴,忌刺 前髮際 太陽穴上三寸 印堂 兩眉間陷中 眉燕 眉頭 穿鼻 鼻梁兩旁 鼻環 鼻兩環笑縫中 顴骨 即面頄骨 面岩 顴骨下 耳湧 耳尖上卷耳取尖即是穴 耳垂 即貫耳處 耳門 耳前起肉當耳缺陷中,忌刺 迎香 鼻下孔旁開五分 散笑 離迎香穴開三分 顴髎 面頄骨下廉銳骨端陷中 牙咬 顴髎下,頰車上 頤髎 腮骨前 地倉 口吻旁四分外,近下有脈微動 頰車 耳下八分曲頰端近前陷中,側臥開口有空取之吊角下口兩角 承漿 唇稜下陷中,開口取之 地合 頷稜正中 人中 又名水溝穴,鼻柱下近孔陷中 斷交 上唇門牙正中齒根 後髮際 枕骨下兩旁 正對口 頸骨上與口相對 偏對口 正對口部位兩旁 耳後旁光 耳後高骨處 膺腹部 肩井 肩上陷中缺盆上大骨前一寸半,以三指按取,當中指下陷中 巨骨 肩尖端上行兩叉骨隙間陷中 肩髎 肩端臑上陷中,斜舉臂取之 缺盆 肩下橫骨陷中 中脘 臍上四寸 雲門 巨骨下缺盆外旁陷中動脈應手,舉臂取之,去胸中行各六寸 膻中 兩乳間折中有陷仰取之 氣海 臍下一寸正分 關元 臍下三寸 背部 百勞 又名大椎,脊骨第一椎上陷中與肩齊 燕利 脊骨第五椎兩旁 尾骶 脊骨二十一椎下 環跳 脾樞中,側臥伸下足屈上足,以右手摸穴,左搖撼得之 手足部 龍舌 尺澤穴直上大肉上俗名老鼠肉 外龍舌 肘骨直上,與內龍骨(骨當為舌之誤)相對 十指尖 十指尖頭正中名十宣穴 肘骨 手肘骨尖上,屈肘得之 威靈 手背高骨處 髕骨 即膝蓋骨 膝眼 髕骨兩旁,禁深刺 少商 手大指內側去爪甲角韭葉許 尺澤 手肘中約紋上兩筋問 少衡 手小指內側去爪甲角韭葉許 少府 手小指本節後骨縫陷中 少海 手肘內廉節後大骨外去肘端五分,屈肘向頭取之 中衝 手中指端去爪甲如韭葉 勞宮 手掌中央,禁刺 內關 手掌後去脘二寸兩筋間 曲澤 手肘內廉大筋 內橫紋中屈肘向頭取之 少澤 手小指外側,去爪甲角下一分陷中 前谷 手小指外側,本節前陷中 後谿 手小指外側,本節後陷中,握拳取之 腕骨 手外側腕前,起骨下陷中 關衝 手無名指外側,去爪甲角如韭葉 外關 手腕後二寸,兩骨間與內關相對 商陽 手食指內側,去爪甲角如韭葉 合谷 手大指次指歧骨間陷中 手三裡 曲池穴下二寸 曲池 手肘後輔骨屈肘橫紋頭陷中,以手拱胸取之 隱白 足大指端內側去爪甲角韭葉許 陰谷 膝下輔骨後,大筋下小筋上,按之應手,屈膝乃得之 太谿 足內踝後五分,跟骨上動脈陷中 湧泉 足心陷中,屈足卷趾宛宛中白肉際跪取之 前後隱珠 湧泉穴前後 大敦 足大指端去爪甲韭葉許 委中 膕中央約紋動脈陷中令人面挺伏地臥取之 至陰 足小指外側,去爪甲角韭葉許 竅陰 足小指次指外側,去爪甲角韭葉許 厲兌 足大指次指之去爪甲韭葉許 考穴取寸法 頭部 直寸,用前髮際至後髮際折作十二節為一尺二寸;前髮際不明者,取眉心直上行三寸,後髮際不明者,取大椎上行三寸;前後俱不明者,折作一尺八寸,並依此法取之。
橫寸,用眼內眥角至外眥角為一寸,並依此法取之。
膺腹部 直寸,取中行心蔽骨下至臍其折八寸,人無蔽骨者取歧骨下至臍心其折九寸依此取之。
橫寸,用兩乳間橫折作八寸悉依此取之。
背部 大椎穴至尾骶骨穴共計二十一椎通作三尺,上七椎每椎一寸四分一釐,共九寸八分七釐。
中七椎每椎一寸六分一釐,共一尺一寸二分七釐。
下七椎每椎一寸二分六釐,共八寸八分二釐,直寸悉依此取之。
取橫寸法與手足部同。
手足部 取寸用男左女右手中指第二節內庭兩橫紋頭相去為一寸。
取稻稈心量或用薄蔑量皆易折而不伸縮為準,如用繩量,則伸縮不準。
此謂同身取寸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