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機
關燈
小
中
大
溫覆之。
(以水一合六勺。
煮取八勺。
去滓。
內膠飴。
煮取六勺。
) 心胸間痛。
嘔不能食者。
腹中寒上衝皮起出見有頭足上下痛而不可觸近者。
(兼用紫丸) 黃連阿膠湯 黃連四兩(一錢二分。
)黃芩一兩(三分。
)芍藥二兩(六分。
)雞子黃二枚(一枚三分之一。
)阿膠三兩(九分。
) 上五味。
以水五升。
先煮三物。
取二升。
去滓。
內膠。
烊盡少冷。
內雞子黃。
攪令相得。
溫服七合。
日三服。
(以水一合半。
煮三物。
取六勺。
去滓。
內膠。
烊盡少冷。
內雞子黃。
攪令相得。
) 心中煩而不能臥者。
胸中有熱。
心下痞煩而不能眠者。
黃芩湯 黃芩三兩。
大棗十二枚(各九分。
)甘草、芍藥各二兩(六分。
) 上四味。
以水一鬥。
煮取三升。
去滓。
溫服一升。
日再。
夜一服。
(以水二合。
煮取六勺。
) 心下痞自下利者。
口苦咽燥目眩自下利者。
若嘔者。
黃芩加半夏生薑湯主之。
於本方內。
加半夏半升。
生薑三兩。
(黃芩大棗生薑各四分五釐。
甘草芍藥各三分。
半夏九分。
上六味。
煮如本方。
) 六物黃芩湯 黃芩、人參、乾薑各三兩。
大棗十二枚(各四分五釐。
)桂枝一兩(一分五釐。
)半夏半升(九分。
) 上六味。
以水七升。
煮取三升。
分溫三服。
(以水一合四勺。
煮取四勺。
) 乾嘔下利。
心下痞硬者。
痢疾。
心下痞硬而嘔不能食者。
(兼用紫丸) 三物黃芩湯 黃芩一兩(四分。
)苦參二兩(八分。
)乾地黃四兩(一錢六分。
) 上三味。
以水六升。
煮取二升。
溫服一升。
多吐下蟲。
(以水一合六勺。
煮取六勺。
) 四肢煩熱者。
(兼用黃連解毒散) 白頭翁湯 白頭翁、黃連、黃蘗、秦皮各三兩(各七分五釐。
) 上四味。
以水七升。
煮取二升。
去滓。
溫服一升。
不愈。
更服一升。
(以水二合六勺。
煮取六勺。
) 熱利下重者。
下利慾飲水者。
胸中熱而心煩下利者。
(以上兼用紫丸) 若心煩不得眠。
或煩躁者。
白頭翁加甘草阿膠湯主之。
於本方內。
加甘草、阿膠各二兩。
上六味。
以水七升。
煮取二升半。
內膠。
令消盡。
分溫三服。
(白頭翁黃連黃蘗秦皮各六分。
甘草阿膠各四分。
上六味。
以水一合七勺。
煮取六勺。
去滓。
內膠。
令消盡。
) 木防己湯 木防己三兩(六分。
)石膏雞子大(一錢六分。
)桂枝二兩(四分。
)人參四兩(八分。
) 上四味。
以水六升。
煮取二升。
分溫再服。
(以水一合八勺。
煮取六勺。
) 喘滿心下痞堅者。
腫滿心下硬滿者。
短氣或逆滿而痛或渴者。
(以上兼用蕤賓南呂。
劇者以紫丸攻之。
) 若喘滿止或不渴。
心下悸而痞堅難解者。
木防己去石膏加茯苓芒硝湯主之。
於木防己湯方內。
去石膏。
加茯苓四兩。
芒硝三合。
上五味。
以水六升。
煮取二升。
去滓。
內芒硝。
再微煎。
分溫再服。
微利則愈。
(防己六分。
桂枝四分。
人參茯苓各八分。
芒硝一錢二分。
上五味。
以水一合八勺。
煮取六勺。
內芒硝。
令消盡。
) 防己茯苓湯 防己、黃蓍、桂枝各三兩(各六分。
)茯苓六兩(一錢二分。
)甘草二兩(四分。
) 上五味。
以水六升。
煮取二升。
分溫三服。
(以水一合八勻。
煮取六勻。
) 四肢腫水氣在皮膚中肉瞤筋惕者。
(桃花散) 防己黃蓍湯(方從外臺) 防己四兩(六分。
)黃蓍五兩(七分五釐。
)朮、生薑各三兩。
大棗十四枚(各四分五釐。
)甘草二兩(三分。
) 上六味。
以水六升。
煮取二升。
分溫三服。
(以水一合八勺。
煮取六勺。
) 水病。
脈浮身重汗出惡風者。
水病。
小便難。
腰以下腫或及陰難屈伸者。
(仲呂) 枳實芍藥散 枳實、芍藥、各等分。
上二味。
杵為散。
服方寸匙。
日三服。
並主癰膿。
以麥粥下之。
腹痛煩滿者。
(夷則) 枳朮湯 枳實七枚(二錢二分。
)術二兩(六分。
) 上二味。
以水五升。
煮取三升。
分溫三服。
腹中耎即當散。
(以水一合。
煮取六勺。
) 心下痞堅。
小便不利者。
或心下滿痛。
小便不利者。
(仲呂) 排膿散 枳實十六枚(一錢六分。
)芍藥(六分。
)桔梗(二分。
) 上三味。
杵為散。
取雞子黃一枚。
以藥散與雞黃相等揉和。
令相得。
飲和服之。
日一服。
瘡癰痛而欲膿潰者。
(梅肉) 桂枝枳實生薑湯 桂枝、生薑各三兩(九分。
)枳實五枚(一錢五分。
) 上三味。
以水六升。
煮取三升。
分溫三服。
(以水一合二勺。
煮取六勺。
) 心中痞逆滿心痛者。
逆滿吐出水不受水藥者。
(消塊或南呂) 枳實薤白桂枝湯 枳實四枚、厚樸四兩(各八分。
)薤白半升(一錢六分。
)桂枝一兩(二分。
)栝蔞實一枚。
(四分。
) 上五味。
以水五升。
先煮枳實厚樸。
取二升。
去滓。
內諸藥。
煮數沸。
分溫三服。
(以水一合六勺。
先煮枳實厚樸。
取八勺。
去滓。
內諸藥。
煮取六勺。
) 心中痞。
胸脅滿。
脅下逆搶心者。
胸滿心痛或背痛者。
(南呂或控涎丹) 膈噎胸痛者。
(控涎或紫丸) 橘皮枳實生薑湯 橘皮一斤(二錢四分。
)枳實三兩(四分五釐。
)生薑半斤(一錢二分。
) 上三味。
以水五升。
煮取二升。
分溫再服。
(以水一合五勺。
煮取六勺。
) 胸中痞塞逆滿短氣者。
吃逸不止者。
茯苓飲 茯苓、人參、術(各三兩六分) 枳實(二兩四分) 橘皮(二兩半五分) 生薑(四兩八分) 上六味。
以水六升。
煮取一升八合。
分溫三服。
如人行八九裡。
進之。
(以水二合。
煮取六勺。
) 胸中有痰飲。
滿而不能食者。
(南呂) 吐出水。
心下痞硬。
小便不利者。
(紫丸) 腳氣小便不利。
心下悸逆滿嘔者。
(蕤賓或紫丸) 橘皮竹茹湯 橘皮二斤三錢(二分。
)竹茹二升。
大棗三十枚。
生薑半斤(各九分。
)甘草五兩(五分。
) 人參一兩(一分。
) 上六味。
以水一鬥。
煮取三升。
溫服一升。
日三服。
(以水一合。
煮取六勺。
) 胸中痹而吃逆者。
橘皮湯 橘皮四兩(二錢。
)生薑半斤(四錢。
) 上二味。
以水七升。
煮取三升。
溫服一升。
下咽即愈。
(以水一合四勺。
煮取六勺。
) 乾嘔噦者。
手足厥者。
桂枝茯苓丸 桂枝、茯苓、牡丹、桃仁、芍藥各等分。
上五味。
末之。
煉蜜和丸。
如兔屎大。
每日食前服一丸。
不知加至三丸。
漏下不止。
胎動在臍上者。
婦人沖逆頭眩。
或心下悸。
或肉瞤筋惕者。
(夷則) 經水不利。
面部或手足腫者。
(湯或散而服之夷則或抵當丸兼用。
) 病有血症之變。
手足煩熱。
小便不利者。
(夷則) 芎歸膠艾湯 芎藭、阿膠、甘草各二兩(三分。
)艾葉、當歸各三兩(四分五釐。
)芍藥四兩(六分。
)乾地黃六兩(九分。
) 上七味。
以水五升。
清酒五升。
合煮取三升。
去滓。
內膠。
令消盡。
溫服一升。
日三服。
不差。
更作。
(以水一合。
清酒一合。
煮取六勺。
去滓。
內膠。
令消盡。
) 漏下者。
產後下血不絕者。
下血吐血不止者。
(解毒散) 旋覆花代赭石湯 旋覆花、甘草各三兩。
大棗十二枚(各四分五釐。
) 人參二兩(三分。
)生薑五兩(七分五釐。
)半夏半升(九分。
)代赭石一兩(一分五釐。
) 上件七味。
以水一鬥。
煮取六升。
去滓。
再煎。
取三升。
溫服一升。
日三服。
(以水二合。
煮取一合二勺。
去滓。
再煎。
取六勺。
) 心下痞硬。
噫氣不除者。
赤石脂禹餘糧湯 赤石脂、禹餘糧各一斤(一錢六分。
) 已上二味。
以水六升。
煮取二升。
去滓三服。
(以水一合八勺。
煮取六勺。
) 下利。
小便不利者。
小腹痛。
小便不利。
若下利者。
桃花湯 赤石脂一斤(一錢六分。
)乾薑一兩(一分。
)粳米一升(一錢。
) 上三味。
以水七升。
煮米令熟。
去滓。
溫七合。
內赤石脂末。
方寸匙。
日三服。
若一服愈。
餘勿服。
(以水二合。
煮取六勺。
內赤石脂末方寸匙。
) 下利。
便膿血者。
腹痛。
小便不利。
下利不止者。
酸棗仁湯 酸棗仁二升(二錢四分。
)甘草一兩(一分。
)知母、茯苓、芎藭各二兩二分。
上五味。
以水八升。
煮酸棗仁。
得六升。
內諸藥。
煮取三升。
分溫三服。
(以水一合六勺煮酸棗。
取一合二勺。
內諸藥。
煮取六勺。
) 煩而不得眠者。
煩悸而眠不寤者。
葶藶大棗湯 葶藶搗。
丸如彈丸大(五分。
)大棗十二枚(三分。
) 上先以水三升。
煮棗。
取二升。
去棗。
內葶藶。
煮取一升。
頓服。
(以水一合八勺。
先煮棗。
取一合二勺。
去滓。
內葶藶。
煮取六勺。
) 喘而不得臥者。
一身面目浮腫。
咳逆上氣喘鳴息迫者。
(白散兼用) 十棗湯 芫花、甘遂、大戟(各等分。
) 上三味。
等分。
各別搗。
為散。
以水一升半。
先煎大棗肥者十枚。
取八合。
去滓。
內藥末。
強人服一錢匙。
羸人服半錢。
溫服之。
平旦服。
若下少病不除者。
明日更服。
加半錢。
得快下利後糜粥自養。
(以水一合二勺。
先煮大棗五錢。
取六勺。
內藥末一錢。
頓服之。
) 頭痛心下痞硬。
引脅下痛。
乾嘔汗出者。
咳煩胸中痛者。
胸背掣痛不得息者。
桔梗白散 桔梗。
貝母各三分。
巴豆一分。
上三味為散。
強人飲服半錢匙。
羸者減之。
病在膈上者吐膿。
而膈下者瀉出。
若下多不止。
飲冷水一杯則定。
有結毒而濁唾吐膿者。
毒在胸咽而不得息者。
走馬湯 巴豆、杏仁各二枚 上二味。
以綿纏。
槌令碎。
熱湯二合。
撚取白汁。
飲之當下。
老少量之。
通治飛屍鬼擊病。
(以熱湯六勺。
餘如上法。
) 中惡心痛。
腹脹大便不通者。
喘鳴息迫者。
(小兒馬脾風之類是也。
) 所謂中風吼喘息迫者。
備急丸 大黃、巴豆、乾薑各一兩。
上藥各須精新。
先搗大黃乾薑為末。
研巴豆內中。
合治一千杵。
用為散。
蜜和丸亦佳。
密器中貯之。
莫令洩氣。
食滯腹痛者。
心痛諸卒痛者。
霍亂吐下心痛者。
礬石湯 礬石二兩。
上一味。
以漿水一鬥五升。
煎三五沸。
浸腳良。
腳氣痿弱不仁。
及上入搶心者。
硝礬散 硝石、礬石各等分。
上二味。
為末。
以大麥粥汁和。
服方寸匙。
日三服。
病隨大小便去。
小便正黃。
大便正黑。
是候也。
日晡發熱惡寒。
小腹滿身悉黃。
額上黑。
足下熱。
或腹脹。
如水狀。
大便黑時溏者。
蛇床子散 蛇床子仁 上一味。
末之。
以白粉少許和。
令相得。
如棗大。
綿裹內之。
自然溫。
陰中癢者以此湯洗之。
眼目癢者亦然。
黃土湯 甘草、乾地黃、朮、附子、阿膠、黃芩(各四分五釐)竈中黃土(一錢二分。
) 上七味。
以水八升。
煮取三升。
溫服。
(以水一合五勺。
煮取六勺。
) 下血。
四肢不仁。
或冷而痛者。
下血。
手足煩熱。
心煩不得眠者。
吐血衄血。
亦有前症。
則此湯主之。
桂枝芍藥知母湯 桂枝、知母、防風各四分。
芍藥三分。
甘草、麻黃各二分。
生薑、蒼朮各五分。
附子(一分五釐。
) 上九味。
以水七升。
煮取二升。
溫服七合。
日三服。
(以水一合五勺。
煮取六勺。
) 歷節疼痛攣急頭眩溫溫欲吐者。
(以水一合六勺。
煮取八勺。
去滓。
內膠飴。
煮取六勺。
) 心胸間痛。
嘔不能食者。
腹中寒上衝皮起出見有頭足上下痛而不可觸近者。
(兼用紫丸) 黃連阿膠湯 黃連四兩(一錢二分。
)黃芩一兩(三分。
)芍藥二兩(六分。
)雞子黃二枚(一枚三分之一。
)阿膠三兩(九分。
) 上五味。
以水五升。
先煮三物。
取二升。
去滓。
內膠。
烊盡少冷。
內雞子黃。
攪令相得。
溫服七合。
日三服。
(以水一合半。
煮三物。
取六勺。
去滓。
內膠。
烊盡少冷。
內雞子黃。
攪令相得。
) 心中煩而不能臥者。
胸中有熱。
心下痞煩而不能眠者。
黃芩湯 黃芩三兩。
大棗十二枚(各九分。
)甘草、芍藥各二兩(六分。
) 上四味。
以水一鬥。
煮取三升。
去滓。
溫服一升。
日再。
夜一服。
(以水二合。
煮取六勺。
) 心下痞自下利者。
口苦咽燥目眩自下利者。
若嘔者。
黃芩加半夏生薑湯主之。
於本方內。
加半夏半升。
生薑三兩。
(黃芩大棗生薑各四分五釐。
甘草芍藥各三分。
半夏九分。
上六味。
煮如本方。
) 六物黃芩湯 黃芩、人參、乾薑各三兩。
大棗十二枚(各四分五釐。
)桂枝一兩(一分五釐。
)半夏半升(九分。
) 上六味。
以水七升。
煮取三升。
分溫三服。
(以水一合四勺。
煮取四勺。
) 乾嘔下利。
心下痞硬者。
痢疾。
心下痞硬而嘔不能食者。
(兼用紫丸) 三物黃芩湯 黃芩一兩(四分。
)苦參二兩(八分。
)乾地黃四兩(一錢六分。
) 上三味。
以水六升。
煮取二升。
溫服一升。
多吐下蟲。
(以水一合六勺。
煮取六勺。
) 四肢煩熱者。
(兼用黃連解毒散) 白頭翁湯 白頭翁、黃連、黃蘗、秦皮各三兩(各七分五釐。
) 上四味。
以水七升。
煮取二升。
去滓。
溫服一升。
不愈。
更服一升。
(以水二合六勺。
煮取六勺。
) 熱利下重者。
下利慾飲水者。
胸中熱而心煩下利者。
(以上兼用紫丸) 若心煩不得眠。
或煩躁者。
白頭翁加甘草阿膠湯主之。
於本方內。
加甘草、阿膠各二兩。
上六味。
以水七升。
煮取二升半。
內膠。
令消盡。
分溫三服。
(白頭翁黃連黃蘗秦皮各六分。
甘草阿膠各四分。
上六味。
以水一合七勺。
煮取六勺。
去滓。
內膠。
令消盡。
) 木防己湯 木防己三兩(六分。
)石膏雞子大(一錢六分。
)桂枝二兩(四分。
)人參四兩(八分。
) 上四味。
以水六升。
煮取二升。
分溫再服。
(以水一合八勺。
煮取六勺。
) 喘滿心下痞堅者。
腫滿心下硬滿者。
短氣或逆滿而痛或渴者。
(以上兼用蕤賓南呂。
劇者以紫丸攻之。
) 若喘滿止或不渴。
心下悸而痞堅難解者。
木防己去石膏加茯苓芒硝湯主之。
於木防己湯方內。
去石膏。
加茯苓四兩。
芒硝三合。
上五味。
以水六升。
煮取二升。
去滓。
內芒硝。
再微煎。
分溫再服。
微利則愈。
(防己六分。
桂枝四分。
人參茯苓各八分。
芒硝一錢二分。
上五味。
以水一合八勺。
煮取六勺。
內芒硝。
令消盡。
) 防己茯苓湯 防己、黃蓍、桂枝各三兩(各六分。
)茯苓六兩(一錢二分。
)甘草二兩(四分。
) 上五味。
以水六升。
煮取二升。
分溫三服。
(以水一合八勻。
煮取六勻。
) 四肢腫水氣在皮膚中肉瞤筋惕者。
(桃花散) 防己黃蓍湯(方從外臺) 防己四兩(六分。
)黃蓍五兩(七分五釐。
)朮、生薑各三兩。
大棗十四枚(各四分五釐。
)甘草二兩(三分。
) 上六味。
以水六升。
煮取二升。
分溫三服。
(以水一合八勺。
煮取六勺。
) 水病。
脈浮身重汗出惡風者。
水病。
小便難。
腰以下腫或及陰難屈伸者。
(仲呂) 枳實芍藥散 枳實、芍藥、各等分。
上二味。
杵為散。
服方寸匙。
日三服。
並主癰膿。
以麥粥下之。
腹痛煩滿者。
(夷則) 枳朮湯 枳實七枚(二錢二分。
)術二兩(六分。
) 上二味。
以水五升。
煮取三升。
分溫三服。
腹中耎即當散。
(以水一合。
煮取六勺。
) 心下痞堅。
小便不利者。
或心下滿痛。
小便不利者。
(仲呂) 排膿散 枳實十六枚(一錢六分。
)芍藥(六分。
)桔梗(二分。
) 上三味。
杵為散。
取雞子黃一枚。
以藥散與雞黃相等揉和。
令相得。
飲和服之。
日一服。
瘡癰痛而欲膿潰者。
(梅肉) 桂枝枳實生薑湯 桂枝、生薑各三兩(九分。
)枳實五枚(一錢五分。
) 上三味。
以水六升。
煮取三升。
分溫三服。
(以水一合二勺。
煮取六勺。
) 心中痞逆滿心痛者。
逆滿吐出水不受水藥者。
(消塊或南呂) 枳實薤白桂枝湯 枳實四枚、厚樸四兩(各八分。
)薤白半升(一錢六分。
)桂枝一兩(二分。
)栝蔞實一枚。
(四分。
) 上五味。
以水五升。
先煮枳實厚樸。
取二升。
去滓。
內諸藥。
煮數沸。
分溫三服。
(以水一合六勺。
先煮枳實厚樸。
取八勺。
去滓。
內諸藥。
煮取六勺。
) 心中痞。
胸脅滿。
脅下逆搶心者。
胸滿心痛或背痛者。
(南呂或控涎丹) 膈噎胸痛者。
(控涎或紫丸) 橘皮枳實生薑湯 橘皮一斤(二錢四分。
)枳實三兩(四分五釐。
)生薑半斤(一錢二分。
) 上三味。
以水五升。
煮取二升。
分溫再服。
(以水一合五勺。
煮取六勺。
) 胸中痞塞逆滿短氣者。
吃逸不止者。
茯苓飲 茯苓、人參、術(各三兩六分) 枳實(二兩四分) 橘皮(二兩半五分) 生薑(四兩八分) 上六味。
以水六升。
煮取一升八合。
分溫三服。
如人行八九裡。
進之。
(以水二合。
煮取六勺。
) 胸中有痰飲。
滿而不能食者。
(南呂) 吐出水。
心下痞硬。
小便不利者。
(紫丸) 腳氣小便不利。
心下悸逆滿嘔者。
(蕤賓或紫丸) 橘皮竹茹湯 橘皮二斤三錢(二分。
)竹茹二升。
大棗三十枚。
生薑半斤(各九分。
)甘草五兩(五分。
) 人參一兩(一分。
) 上六味。
以水一鬥。
煮取三升。
溫服一升。
日三服。
(以水一合。
煮取六勺。
) 胸中痹而吃逆者。
橘皮湯 橘皮四兩(二錢。
)生薑半斤(四錢。
) 上二味。
以水七升。
煮取三升。
溫服一升。
下咽即愈。
(以水一合四勺。
煮取六勺。
) 乾嘔噦者。
手足厥者。
桂枝茯苓丸 桂枝、茯苓、牡丹、桃仁、芍藥各等分。
上五味。
末之。
煉蜜和丸。
如兔屎大。
每日食前服一丸。
不知加至三丸。
漏下不止。
胎動在臍上者。
婦人沖逆頭眩。
或心下悸。
或肉瞤筋惕者。
(夷則) 經水不利。
面部或手足腫者。
(湯或散而服之夷則或抵當丸兼用。
) 病有血症之變。
手足煩熱。
小便不利者。
(夷則) 芎歸膠艾湯 芎藭、阿膠、甘草各二兩(三分。
)艾葉、當歸各三兩(四分五釐。
)芍藥四兩(六分。
)乾地黃六兩(九分。
) 上七味。
以水五升。
清酒五升。
合煮取三升。
去滓。
內膠。
令消盡。
溫服一升。
日三服。
不差。
更作。
(以水一合。
清酒一合。
煮取六勺。
去滓。
內膠。
令消盡。
) 漏下者。
產後下血不絕者。
下血吐血不止者。
(解毒散) 旋覆花代赭石湯 旋覆花、甘草各三兩。
大棗十二枚(各四分五釐。
) 人參二兩(三分。
)生薑五兩(七分五釐。
)半夏半升(九分。
)代赭石一兩(一分五釐。
) 上件七味。
以水一鬥。
煮取六升。
去滓。
再煎。
取三升。
溫服一升。
日三服。
(以水二合。
煮取一合二勺。
去滓。
再煎。
取六勺。
) 心下痞硬。
噫氣不除者。
赤石脂禹餘糧湯 赤石脂、禹餘糧各一斤(一錢六分。
) 已上二味。
以水六升。
煮取二升。
去滓三服。
(以水一合八勺。
煮取六勺。
) 下利。
小便不利者。
小腹痛。
小便不利。
若下利者。
桃花湯 赤石脂一斤(一錢六分。
)乾薑一兩(一分。
)粳米一升(一錢。
) 上三味。
以水七升。
煮米令熟。
去滓。
溫七合。
內赤石脂末。
方寸匙。
日三服。
若一服愈。
餘勿服。
(以水二合。
煮取六勺。
內赤石脂末方寸匙。
) 下利。
便膿血者。
腹痛。
小便不利。
下利不止者。
酸棗仁湯 酸棗仁二升(二錢四分。
)甘草一兩(一分。
)知母、茯苓、芎藭各二兩二分。
上五味。
以水八升。
煮酸棗仁。
得六升。
內諸藥。
煮取三升。
分溫三服。
(以水一合六勺煮酸棗。
取一合二勺。
內諸藥。
煮取六勺。
) 煩而不得眠者。
煩悸而眠不寤者。
葶藶大棗湯 葶藶搗。
丸如彈丸大(五分。
)大棗十二枚(三分。
) 上先以水三升。
煮棗。
取二升。
去棗。
內葶藶。
煮取一升。
頓服。
(以水一合八勺。
先煮棗。
取一合二勺。
去滓。
內葶藶。
煮取六勺。
) 喘而不得臥者。
一身面目浮腫。
咳逆上氣喘鳴息迫者。
(白散兼用) 十棗湯 芫花、甘遂、大戟(各等分。
) 上三味。
等分。
各別搗。
為散。
以水一升半。
先煎大棗肥者十枚。
取八合。
去滓。
內藥末。
強人服一錢匙。
羸人服半錢。
溫服之。
平旦服。
若下少病不除者。
明日更服。
加半錢。
得快下利後糜粥自養。
(以水一合二勺。
先煮大棗五錢。
取六勺。
內藥末一錢。
頓服之。
) 頭痛心下痞硬。
引脅下痛。
乾嘔汗出者。
咳煩胸中痛者。
胸背掣痛不得息者。
桔梗白散 桔梗。
貝母各三分。
巴豆一分。
上三味為散。
強人飲服半錢匙。
羸者減之。
病在膈上者吐膿。
而膈下者瀉出。
若下多不止。
飲冷水一杯則定。
有結毒而濁唾吐膿者。
毒在胸咽而不得息者。
走馬湯 巴豆、杏仁各二枚 上二味。
以綿纏。
槌令碎。
熱湯二合。
撚取白汁。
飲之當下。
老少量之。
通治飛屍鬼擊病。
(以熱湯六勺。
餘如上法。
) 中惡心痛。
腹脹大便不通者。
喘鳴息迫者。
(小兒馬脾風之類是也。
) 所謂中風吼喘息迫者。
備急丸 大黃、巴豆、乾薑各一兩。
上藥各須精新。
先搗大黃乾薑為末。
研巴豆內中。
合治一千杵。
用為散。
蜜和丸亦佳。
密器中貯之。
莫令洩氣。
食滯腹痛者。
心痛諸卒痛者。
霍亂吐下心痛者。
礬石湯 礬石二兩。
上一味。
以漿水一鬥五升。
煎三五沸。
浸腳良。
腳氣痿弱不仁。
及上入搶心者。
硝礬散 硝石、礬石各等分。
上二味。
為末。
以大麥粥汁和。
服方寸匙。
日三服。
病隨大小便去。
小便正黃。
大便正黑。
是候也。
日晡發熱惡寒。
小腹滿身悉黃。
額上黑。
足下熱。
或腹脹。
如水狀。
大便黑時溏者。
蛇床子散 蛇床子仁 上一味。
末之。
以白粉少許和。
令相得。
如棗大。
綿裹內之。
自然溫。
陰中癢者以此湯洗之。
眼目癢者亦然。
黃土湯 甘草、乾地黃、朮、附子、阿膠、黃芩(各四分五釐)竈中黃土(一錢二分。
) 上七味。
以水八升。
煮取三升。
溫服。
(以水一合五勺。
煮取六勺。
) 下血。
四肢不仁。
或冷而痛者。
下血。
手足煩熱。
心煩不得眠者。
吐血衄血。
亦有前症。
則此湯主之。
桂枝芍藥知母湯 桂枝、知母、防風各四分。
芍藥三分。
甘草、麻黃各二分。
生薑、蒼朮各五分。
附子(一分五釐。
) 上九味。
以水七升。
煮取二升。
溫服七合。
日三服。
(以水一合五勺。
煮取六勺。
) 歷節疼痛攣急頭眩溫溫欲吐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