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機
關燈
小
中
大
蜜二升。
煎令水氣盡。
取二升。
強人服七合。
弱人五合。
不差。
明日更服。
不可一日再服。
(以水九勺。
煮取三勺。
去滓。
內蜜六勺。
煎取六勺。
) 腹痛。
自汗出。
手足厥冷。
脈沉弦者。
(蕤賓或紫丸) 烏頭湯 麻黃、芍藥、黃蓍、甘草各三兩(六分。
)川烏五枚。
?咀。
以蜜二升(八勺。
)煎取一升(四勺。
)即出烏頭。
上五味。
?咀四味。
以水三升。
煮取一升。
去滓。
內蜜煎中。
更煎之。
服七合、不知盡服之。
(以水二合七勺。
煮四味。
取九勺。
去滓。
內蜜煎中。
更煎。
取六勺。
) 歷節疼痛不可屈伸者。
腳攣急疼痛不可屈伸者。
腳腫疼痛者。
(以上兼用蕤賓。
時時以紫丸攻之。
仲呂亦可也。
) 腰以下腫疼痛者。
(蕤賓或仲呂或桃花散。
) 腹中絞痛。
拘急不得轉側。
身重。
手足厥冷。
陰縮者。
小腹攣急。
陰囊偏大者。
(蕤賓或仲呂。
) 自汗盜汗出。
浮腫者。
(桃花散) 赤丸 茯苓四兩。
半夏四兩。
一方用桂。
烏頭二兩。
細辛一兩。
上四味。
末之。
內真朱為色。
煉蜜。
丸如麻子大。
先食酒飲下二丸。
日再夜一服。
不知稍增之。
以知為度。
厥逆惡寒。
心下悸者。
真武湯 茯苓、芍藥、生薑各三兩(各七分五釐。
)術二兩(五分。
)附子一枚(四分。
) 上五味。
以水八升。
煮取三升。
去滓。
溫服七合。
日三服。
(以水一合六勺。
煮取六勺。
) 腹痛。
(消塊)小便不利。
四肢沉重。
疼痛下利。
或咳或嘔者。
心下悸。
頭眩。
(應鐘)身瞤動振振欲擗地者。
舌上乾燥。
黑胎生。
口中有津液。
身熱頭眩。
手足振振或下利者。
(紫丸) 附子湯 附子二枚。
茯苓、芍藥各三兩(六分。
)人參二兩(四分。
)術四兩(八分。
) 上五味。
以水八升。
煮取三升。
去滓。
溫服一升。
日三服。
(以水一合六勺。
煮取六勺。
) 脈微細。
其背惡寒者。
身體痛。
手足冷。
骨節痛。
脈沉者。
(應鐘) 身體痛。
小便不利。
(仲呂)心下悸或痞硬者。
天雄散 天雄三兩。
(當作三枚)術八兩。
桂枝六兩。
龍骨三兩。
上四味。
杵為散。
酒服半錢匙。
日三服。
不知稍增之。
失精。
臍下有動而惡寒。
或沖逆。
或小便不利者。
(應鐘) 梔子豉湯 梔子十四枚(八分。
)香豉四合(二錢。
) 上二味。
以水四升。
先煮梔子。
得二升半。
內豉。
煮取一升半。
去滓。
分為二服。
溫進一服。
得吐者止後服。
(以水一合六勺。
先煮梔子。
取一合。
去滓。
內豉。
煮取六勺。
) 心中懊憹者。
煩熱胸中窒者。
身熱不去。
心中結痛者。
下後煩。
心下濡者。
(此煩與桂枝湯發汗後之煩不可混。
) 若急迫者。
梔子甘草豉湯主之。
於梔子豉湯方內。
加甘草二兩(八分。
) 若嘔者。
梔子生薑豉湯主之。
於梔子豉湯方內。
加生薑五兩(二錢。
) 若胸滿煩熱者。
枳實梔子豉湯主之。
枳實三枚(六分。
)梔子十四枚(四分。
)豉一升(二錢八分。
) 上三味。
以清漿水七升。
空煮取四升。
內枳實梔子。
煮取二升。
下豉。
更煮五六沸。
去滓。
溫分。
再服。
覆取微似汗。
(以水一合六勺。
先煮二味。
取八勺。
下豉。
煮取六勺。
) 若大便不通。
胸脅滿痛者。
黃疸心中懊憹。
或熱痛者。
梔子大黃豉湯主之。
梔子十二枚(一分五釐。
)大黃一兩(一分五釐。
)枳實五枚(七分五釐。
)豉一升(一錢八分。
) 上四味。
以水六升。
煮取二升。
分溫。
三服。
(以水一合八勺。
煮取六勺。
) 茵陳蒿湯 茵陳蒿六兩(一錢八分。
)梔子十四枚。
大黃二兩(各六分。
) 上三味。
以水一鬥。
先煮茵陳。
減六升。
內二味。
煮取三升。
去滓。
分溫三服。
(以水二合。
先煮茵陳。
取一合二勺。
內二味。
煮取六勺。
服。
) 小便當利。
尿如皂角汁狀。
色正赤。
一宿腹減。
黃從小便去也。
發黃色。
小便不利。
渴而欲飲水。
大便不通者。
發黃色。
小便不利。
腹微滿者。
寒熱不食。
頭眩。
心胸不安者。
梔子蘗皮湯 梔子二十五個(一錢五分。
)甘草一兩(五分。
)黃蘗二兩(一錢。
) 上三味。
以水四升。
煮取一升半。
去滓。
分溫。
再服。
(以水一合六勺。
煮取六勺。
) 身黃髮熱者。
身黃心煩者。
(解毒散) 梔子厚樸湯 梔子十四枚(六分。
)厚樸四兩、枳實四枚(各一錢二分。
) 已上三味。
以水三升半。
煮取一升半。
去滓。
分三服。
溫。
進一服。
得吐者止後服。
(以水一合四勺。
煮取六勺。
) 心煩腹滿。
起臥不安者。
梔子乾薑湯 梔子十四枚。
乾薑二兩(各一錢五分。
) 上二味。
以水三升半。
煮取一升半。
去滓。
分二服。
溫。
進一服。
得吐者止後服。
(以水一合四勺。
煮取六勺。
) 身熱不去微煩者。
(兼用解毒散) 大陷胸湯 大黃六兩(九分。
)芒硝一升(三錢。
)甘遂一錢(一分五釐。
) 上三味。
以水六升。
先煮大黃取二升。
去滓。
內芒硝。
煮一兩沸。
內甘遂末。
溫服一升。
得快利止後服。
(以水一合八勺。
先煮大黃。
取六勺。
去滓。
內芒硝。
令消。
內甘遂末。
服之。
) 結胸心下痛。
按之石硬者。
短氣煩躁。
心下硬者。
舌上燥而渴。
發潮熱。
不大便。
自心下至小腹硬滿而痛不可近者。
讝語煩躁。
心下痛手不可近者。
小陷胸湯 黃連一兩(四分。
)半夏半升(二錢四分。
)栝蔞實大者一個(八分。
) 上三味。
以水六升。
先煮栝蔞。
取三升。
去滓。
內諸藥。
煮取二升。
去滓。
分溫三服。
(以水一合八勺。
先煮栝蔞。
取九勺。
內二味。
煮取六勺。
) 結胸有痰飲之變者。
(兼用南呂姑洗或紫丸) 龜背。
腹中無積聚者。
(兼用紫丸) 病聚於胸中而嘔或吃者。
(紫丸) 胸膈膨脹而發癇者。
(紫丸) 栝蔞薤白白酒湯 栝蔞實一枚(六分。
)薤白半升(二錢四分。
)白酒七升(二合一勺。
) 上三味。
同煮。
取二升。
分溫。
再服。
(取六勺服。
) 喘息咳唾胸背痛者。
(姑洗或白散或紫丸) 若心痛徹背不得臥者。
及膈噎心痛者。
栝蔞薤白半夏湯主之。
(俱兼用姑洗紫丸)栝蔞實一枚(六分。
)薤白三兩(九分。
)半夏半升(一錢八分。
)白酒一鬥(三合。
) 上四味。
同煮。
取四升。
溫服一升。
日三服。
(煮取六勺。
) 瓜蒂散 瓜蒂、赤小豆各一分(五分。
) 上二味。
各別搗。
篩為散。
已合治之。
取一錢匙。
以香豉一合(二錢四分。
)用熱湯七合(七勺。
)煮作稀糜。
去滓。
取汁。
和散。
溫頓服之。
不吐者。
少少加。
得快吐乃止。
諸亡血虛家不可與瓜蒂散。
胸中痞塞。
上衝咽喉。
不得息者。
手足厥冷。
心中煩滿。
飢不能食者。
心中溫溫欲吐。
又不能吐。
手足厥冷者。
大半夏湯 半夏二升(二錢四分。
)人參三兩(三分。
)白蜜一升(一錢五分。
) 上三味。
以水一鬥二升。
和蜜揚之。
二百四十遍。
煮取二升半。
溫服一升餘。
分再服。
(以水三合四勺。
煮取六勺。
) 嘔吐而心下痞硬者。
(太簇或紫丸) 嘔而心下痛者。
(南呂) 小半夏湯 半夏一升(二錢四分。
)生薑半斤(一錢六分。
) 上二味。
以水七升。
煮取一升半。
分溫。
再服。
(以水一合八勺。
煮取六勺。
) 嘔吐而不渴者。
(嘔劇者倍加生薑汁。
) 若心下痞眩悸者。
小半夏加茯苓湯主之。
(兼用俱紫丸)半夏一升(一錢八分。
)生薑半斤(一錢二分。
)茯苓三兩(四分五釐。
) 上三味。
以水七升。
煮取一升五合。
分溫。
再服。
(以水二合八勺。
煮取六勺。
) 半夏苦酒湯 半夏十四枚(五分。
)雞子一枚(去黃。
) 上二味。
內半夏著苦酒中。
以雞子殼置刀環中。
安火上。
令三沸。
去滓。
少少含咽之。
不差更作三劑。
咽中生瘡不能語言者。
咽中腫水穀不下者。
半夏厚樸湯 半夏一升(一錢二分。
)厚樸三兩(三分。
)茯苓四兩(四分。
)生薑五兩(五分。
)幹蘇葉二兩(二分。
) 上五味。
以水七升。
煮取四升。
分溫。
四服。
日三。
夜一服。
(以水一合五勺。
煮取六勺。
) 咽中如有炙臠者。
(兼用南呂。
按千金作胸滿心下堅。
咽中帖帖如有炙肉。
吐之不出。
吞之不下。
) 若感冒桂枝之證而有痰飲者。
桂枝湯合方主之。
(屢所經驗也。
) 半夏乾薑散 半夏、乾薑各等分。
上二味。
杵為散。
取方寸匙。
漿水一升半(一合二勺。
)煎取七合(六勺。
)頓服之。
乾嘔不止者。
吐涎沫者。
(兼用南呂) 乾薑人參半夏丸 乾薑、人參各一兩(七分五釐。
)半夏二兩(一錢五分。
) 上三味。
末之。
以生薑汁糊為丸。
如梧子大。
飲服十丸。
日三服。
(或三味。
水煎。
合生薑汁服。
) 妊娠嘔吐不止者。
心下痞硬而乾嘔不止者。
半夏瀉心湯 半夏半升(九分。
)黃芩、乾薑、人參、甘草、各三兩。
大棗十二枚(各四分五釐。
)黃連一兩(一分五釐。
) 上七味。
以水一鬥。
煮取六升。
去滓。
再煮。
取三升。
溫服一升。
日三服。
(以水二合。
煮取一合二勺。
去滓。
再煎。
取六勺。
) 心下痞硬。
腹中雷鳴者。
(太簇) 嘔而腸鳴。
心下痞硬者。
(太簇) 心中煩悸。
或怒或悲傷者。
(紫丸) 若下利不止。
乾嘔心煩者。
甘草瀉心湯主之。
默默欲眠。
目不得閉。
起臥不安。
不欲飲食。
惡聞食臭者。
甘草瀉心湯主之。
於半夏瀉心湯方內加甘草一兩(一分五釐。
) 若幹噫食臭。
腹中雷鳴。
下利或嘔吐者。
生薑瀉心湯主之。
半夏瀉心湯方內減乾薑二兩。
加生薑四兩。
(半夏九分。
甘草人參大棗黃芩各四分五釐。
黃連乾薑各一分五釐。
生薑六分。
上八味。
煮如半夏瀉心湯。
) 吳茱萸湯 吳茱萸一升(一錢八分。
)人參三兩。
大棗十二枚(各四分五釐。
)生薑六兩(九分。
) 上四味。
以水七升。
煮取二升。
去滓。
溫服七合。
日三服。
(以水二合一勺。
煮取六勺。
) 食谷欲嘔者。
(方意以氣逆為主證。
) 吐利。
(吐瀉也)手足厥冷煩躁者。
乾嘔吐涎沫。
頭痛者。
(南呂) 嘔而胸滿者。
(紫丸) 腳氣上攻而嘔者。
(紫丸)若水腫而嘔者。
非此湯之所知也。
厚樸生薑半夏甘草人參湯 厚樸、生薑各半斤(一錢二分。
)半夏半斤(九分。
)人參一兩(一分五釐。
)甘草二兩(三分。
) 上五味。
以水一鬥。
煮取三升。
去滓。
溫服一升。
日三服。
(以水二合。
煮取六勺。
) 腹脹滿嘔逆者。
(兼用消塊) 黃連湯 黃連、甘草、乾薑、桂枝各三兩。
大棗十二枚(各四分五釐。
)人參二兩(三分。
)半夏半升(九分。
) 上七味。
以水一鬥。
煮取六升。
去滓。
溫服一升。
日三服。
夜二服。
(以水一合。
者取六勺。
) 胸中有熱。
腹中痛欲嘔吐者。
心煩嘔逆者。
(以上兼用紫丸) 乾薑黃連黃芩人參湯 乾薑、黃連、黃芩、人參各三兩(六分五釐。
) 上四味。
以水六升。
煮取二升。
去滓。
分溫再服。
(以水一合八勺。
煮取六勺。
) 下利心煩。
食入口即吐者。
(兼用紫丸) 下利心下痞硬幹嘔者。
(兼用紫丸) 大建中湯 蜀椒二合(六分。
)乾薑四兩(一錢二分。
)人參二兩(六分。
) 上三味。
以水四升。
煮取二升。
去滓。
內膠飴一升。
微火煎取一升半。
分溫再服。
如一炊頃。
可飲粥二升。
後更服。
當一日飲糜
煎令水氣盡。
取二升。
強人服七合。
弱人五合。
不差。
明日更服。
不可一日再服。
(以水九勺。
煮取三勺。
去滓。
內蜜六勺。
煎取六勺。
) 腹痛。
自汗出。
手足厥冷。
脈沉弦者。
(蕤賓或紫丸) 烏頭湯 麻黃、芍藥、黃蓍、甘草各三兩(六分。
)川烏五枚。
?咀。
以蜜二升(八勺。
)煎取一升(四勺。
)即出烏頭。
上五味。
?咀四味。
以水三升。
煮取一升。
去滓。
內蜜煎中。
更煎之。
服七合、不知盡服之。
(以水二合七勺。
煮四味。
取九勺。
去滓。
內蜜煎中。
更煎。
取六勺。
) 歷節疼痛不可屈伸者。
腳攣急疼痛不可屈伸者。
腳腫疼痛者。
(以上兼用蕤賓。
時時以紫丸攻之。
仲呂亦可也。
) 腰以下腫疼痛者。
(蕤賓或仲呂或桃花散。
) 腹中絞痛。
拘急不得轉側。
身重。
手足厥冷。
陰縮者。
小腹攣急。
陰囊偏大者。
(蕤賓或仲呂。
) 自汗盜汗出。
浮腫者。
(桃花散) 赤丸 茯苓四兩。
半夏四兩。
一方用桂。
烏頭二兩。
細辛一兩。
上四味。
末之。
內真朱為色。
煉蜜。
丸如麻子大。
先食酒飲下二丸。
日再夜一服。
不知稍增之。
以知為度。
厥逆惡寒。
心下悸者。
真武湯 茯苓、芍藥、生薑各三兩(各七分五釐。
)術二兩(五分。
)附子一枚(四分。
) 上五味。
以水八升。
煮取三升。
去滓。
溫服七合。
日三服。
(以水一合六勺。
煮取六勺。
) 腹痛。
(消塊)小便不利。
四肢沉重。
疼痛下利。
或咳或嘔者。
心下悸。
頭眩。
(應鐘)身瞤動振振欲擗地者。
舌上乾燥。
黑胎生。
口中有津液。
身熱頭眩。
手足振振或下利者。
(紫丸) 附子湯 附子二枚。
茯苓、芍藥各三兩(六分。
)人參二兩(四分。
)術四兩(八分。
) 上五味。
以水八升。
煮取三升。
去滓。
溫服一升。
日三服。
(以水一合六勺。
煮取六勺。
) 脈微細。
其背惡寒者。
身體痛。
手足冷。
骨節痛。
脈沉者。
(應鐘) 身體痛。
小便不利。
(仲呂)心下悸或痞硬者。
天雄散 天雄三兩。
(當作三枚)術八兩。
桂枝六兩。
龍骨三兩。
上四味。
杵為散。
酒服半錢匙。
日三服。
不知稍增之。
失精。
臍下有動而惡寒。
或沖逆。
或小便不利者。
(應鐘) 梔子豉湯 梔子十四枚(八分。
)香豉四合(二錢。
) 上二味。
以水四升。
先煮梔子。
得二升半。
內豉。
煮取一升半。
去滓。
分為二服。
溫進一服。
得吐者止後服。
(以水一合六勺。
先煮梔子。
取一合。
去滓。
內豉。
煮取六勺。
) 心中懊憹者。
煩熱胸中窒者。
身熱不去。
心中結痛者。
下後煩。
心下濡者。
(此煩與桂枝湯發汗後之煩不可混。
) 若急迫者。
梔子甘草豉湯主之。
於梔子豉湯方內。
加甘草二兩(八分。
) 若嘔者。
梔子生薑豉湯主之。
於梔子豉湯方內。
加生薑五兩(二錢。
) 若胸滿煩熱者。
枳實梔子豉湯主之。
枳實三枚(六分。
)梔子十四枚(四分。
)豉一升(二錢八分。
) 上三味。
以清漿水七升。
空煮取四升。
內枳實梔子。
煮取二升。
下豉。
更煮五六沸。
去滓。
溫分。
再服。
覆取微似汗。
(以水一合六勺。
先煮二味。
取八勺。
下豉。
煮取六勺。
) 若大便不通。
胸脅滿痛者。
黃疸心中懊憹。
或熱痛者。
梔子大黃豉湯主之。
梔子十二枚(一分五釐。
)大黃一兩(一分五釐。
)枳實五枚(七分五釐。
)豉一升(一錢八分。
) 上四味。
以水六升。
煮取二升。
分溫。
三服。
(以水一合八勺。
煮取六勺。
) 茵陳蒿湯 茵陳蒿六兩(一錢八分。
)梔子十四枚。
大黃二兩(各六分。
) 上三味。
以水一鬥。
先煮茵陳。
減六升。
內二味。
煮取三升。
去滓。
分溫三服。
(以水二合。
先煮茵陳。
取一合二勺。
內二味。
煮取六勺。
服。
) 小便當利。
尿如皂角汁狀。
色正赤。
一宿腹減。
黃從小便去也。
發黃色。
小便不利。
渴而欲飲水。
大便不通者。
發黃色。
小便不利。
腹微滿者。
寒熱不食。
頭眩。
心胸不安者。
梔子蘗皮湯 梔子二十五個(一錢五分。
)甘草一兩(五分。
)黃蘗二兩(一錢。
) 上三味。
以水四升。
煮取一升半。
去滓。
分溫。
再服。
(以水一合六勺。
煮取六勺。
) 身黃髮熱者。
身黃心煩者。
(解毒散) 梔子厚樸湯 梔子十四枚(六分。
)厚樸四兩、枳實四枚(各一錢二分。
) 已上三味。
以水三升半。
煮取一升半。
去滓。
分三服。
溫。
進一服。
得吐者止後服。
(以水一合四勺。
煮取六勺。
) 心煩腹滿。
起臥不安者。
梔子乾薑湯 梔子十四枚。
乾薑二兩(各一錢五分。
) 上二味。
以水三升半。
煮取一升半。
去滓。
分二服。
溫。
進一服。
得吐者止後服。
(以水一合四勺。
煮取六勺。
) 身熱不去微煩者。
(兼用解毒散) 大陷胸湯 大黃六兩(九分。
)芒硝一升(三錢。
)甘遂一錢(一分五釐。
) 上三味。
以水六升。
先煮大黃取二升。
去滓。
內芒硝。
煮一兩沸。
內甘遂末。
溫服一升。
得快利止後服。
(以水一合八勺。
先煮大黃。
取六勺。
去滓。
內芒硝。
令消。
內甘遂末。
服之。
) 結胸心下痛。
按之石硬者。
短氣煩躁。
心下硬者。
舌上燥而渴。
發潮熱。
不大便。
自心下至小腹硬滿而痛不可近者。
讝語煩躁。
心下痛手不可近者。
小陷胸湯 黃連一兩(四分。
)半夏半升(二錢四分。
)栝蔞實大者一個(八分。
) 上三味。
以水六升。
先煮栝蔞。
取三升。
去滓。
內諸藥。
煮取二升。
去滓。
分溫三服。
(以水一合八勺。
先煮栝蔞。
取九勺。
內二味。
煮取六勺。
) 結胸有痰飲之變者。
(兼用南呂姑洗或紫丸) 龜背。
腹中無積聚者。
(兼用紫丸) 病聚於胸中而嘔或吃者。
(紫丸) 胸膈膨脹而發癇者。
(紫丸) 栝蔞薤白白酒湯 栝蔞實一枚(六分。
)薤白半升(二錢四分。
)白酒七升(二合一勺。
) 上三味。
同煮。
取二升。
分溫。
再服。
(取六勺服。
) 喘息咳唾胸背痛者。
(姑洗或白散或紫丸) 若心痛徹背不得臥者。
及膈噎心痛者。
栝蔞薤白半夏湯主之。
(俱兼用姑洗紫丸)栝蔞實一枚(六分。
)薤白三兩(九分。
)半夏半升(一錢八分。
)白酒一鬥(三合。
) 上四味。
同煮。
取四升。
溫服一升。
日三服。
(煮取六勺。
) 瓜蒂散 瓜蒂、赤小豆各一分(五分。
) 上二味。
各別搗。
篩為散。
已合治之。
取一錢匙。
以香豉一合(二錢四分。
)用熱湯七合(七勺。
)煮作稀糜。
去滓。
取汁。
和散。
溫頓服之。
不吐者。
少少加。
得快吐乃止。
諸亡血虛家不可與瓜蒂散。
胸中痞塞。
上衝咽喉。
不得息者。
手足厥冷。
心中煩滿。
飢不能食者。
心中溫溫欲吐。
又不能吐。
手足厥冷者。
大半夏湯 半夏二升(二錢四分。
)人參三兩(三分。
)白蜜一升(一錢五分。
) 上三味。
以水一鬥二升。
和蜜揚之。
二百四十遍。
煮取二升半。
溫服一升餘。
分再服。
(以水三合四勺。
煮取六勺。
) 嘔吐而心下痞硬者。
(太簇或紫丸) 嘔而心下痛者。
(南呂) 小半夏湯 半夏一升(二錢四分。
)生薑半斤(一錢六分。
) 上二味。
以水七升。
煮取一升半。
分溫。
再服。
(以水一合八勺。
煮取六勺。
) 嘔吐而不渴者。
(嘔劇者倍加生薑汁。
) 若心下痞眩悸者。
小半夏加茯苓湯主之。
(兼用俱紫丸)半夏一升(一錢八分。
)生薑半斤(一錢二分。
)茯苓三兩(四分五釐。
) 上三味。
以水七升。
煮取一升五合。
分溫。
再服。
(以水二合八勺。
煮取六勺。
) 半夏苦酒湯 半夏十四枚(五分。
)雞子一枚(去黃。
) 上二味。
內半夏著苦酒中。
以雞子殼置刀環中。
安火上。
令三沸。
去滓。
少少含咽之。
不差更作三劑。
咽中生瘡不能語言者。
咽中腫水穀不下者。
半夏厚樸湯 半夏一升(一錢二分。
)厚樸三兩(三分。
)茯苓四兩(四分。
)生薑五兩(五分。
)幹蘇葉二兩(二分。
) 上五味。
以水七升。
煮取四升。
分溫。
四服。
日三。
夜一服。
(以水一合五勺。
煮取六勺。
) 咽中如有炙臠者。
(兼用南呂。
按千金作胸滿心下堅。
咽中帖帖如有炙肉。
吐之不出。
吞之不下。
) 若感冒桂枝之證而有痰飲者。
桂枝湯合方主之。
(屢所經驗也。
) 半夏乾薑散 半夏、乾薑各等分。
上二味。
杵為散。
取方寸匙。
漿水一升半(一合二勺。
)煎取七合(六勺。
)頓服之。
乾嘔不止者。
吐涎沫者。
(兼用南呂) 乾薑人參半夏丸 乾薑、人參各一兩(七分五釐。
)半夏二兩(一錢五分。
) 上三味。
末之。
以生薑汁糊為丸。
如梧子大。
飲服十丸。
日三服。
(或三味。
水煎。
合生薑汁服。
) 妊娠嘔吐不止者。
心下痞硬而乾嘔不止者。
半夏瀉心湯 半夏半升(九分。
)黃芩、乾薑、人參、甘草、各三兩。
大棗十二枚(各四分五釐。
)黃連一兩(一分五釐。
) 上七味。
以水一鬥。
煮取六升。
去滓。
再煮。
取三升。
溫服一升。
日三服。
(以水二合。
煮取一合二勺。
去滓。
再煎。
取六勺。
) 心下痞硬。
腹中雷鳴者。
(太簇) 嘔而腸鳴。
心下痞硬者。
(太簇) 心中煩悸。
或怒或悲傷者。
(紫丸) 若下利不止。
乾嘔心煩者。
甘草瀉心湯主之。
默默欲眠。
目不得閉。
起臥不安。
不欲飲食。
惡聞食臭者。
甘草瀉心湯主之。
於半夏瀉心湯方內加甘草一兩(一分五釐。
) 若幹噫食臭。
腹中雷鳴。
下利或嘔吐者。
生薑瀉心湯主之。
半夏瀉心湯方內減乾薑二兩。
加生薑四兩。
(半夏九分。
甘草人參大棗黃芩各四分五釐。
黃連乾薑各一分五釐。
生薑六分。
上八味。
煮如半夏瀉心湯。
) 吳茱萸湯 吳茱萸一升(一錢八分。
)人參三兩。
大棗十二枚(各四分五釐。
)生薑六兩(九分。
) 上四味。
以水七升。
煮取二升。
去滓。
溫服七合。
日三服。
(以水二合一勺。
煮取六勺。
) 食谷欲嘔者。
(方意以氣逆為主證。
) 吐利。
(吐瀉也)手足厥冷煩躁者。
乾嘔吐涎沫。
頭痛者。
(南呂) 嘔而胸滿者。
(紫丸) 腳氣上攻而嘔者。
(紫丸)若水腫而嘔者。
非此湯之所知也。
厚樸生薑半夏甘草人參湯 厚樸、生薑各半斤(一錢二分。
)半夏半斤(九分。
)人參一兩(一分五釐。
)甘草二兩(三分。
) 上五味。
以水一鬥。
煮取三升。
去滓。
溫服一升。
日三服。
(以水二合。
煮取六勺。
) 腹脹滿嘔逆者。
(兼用消塊) 黃連湯 黃連、甘草、乾薑、桂枝各三兩。
大棗十二枚(各四分五釐。
)人參二兩(三分。
)半夏半升(九分。
) 上七味。
以水一鬥。
煮取六升。
去滓。
溫服一升。
日三服。
夜二服。
(以水一合。
者取六勺。
) 胸中有熱。
腹中痛欲嘔吐者。
心煩嘔逆者。
(以上兼用紫丸) 乾薑黃連黃芩人參湯 乾薑、黃連、黃芩、人參各三兩(六分五釐。
) 上四味。
以水六升。
煮取二升。
去滓。
分溫再服。
(以水一合八勺。
煮取六勺。
) 下利心煩。
食入口即吐者。
(兼用紫丸) 下利心下痞硬幹嘔者。
(兼用紫丸) 大建中湯 蜀椒二合(六分。
)乾薑四兩(一錢二分。
)人參二兩(六分。
) 上三味。
以水四升。
煮取二升。
去滓。
內膠飴一升。
微火煎取一升半。
分溫再服。
如一炊頃。
可飲粥二升。
後更服。
當一日飲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