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訂願體醫話良方

關燈
炒黃色,去米,將蝥為末,酒一盞煎半盞,空心溫服,從小便中下去惡物如小狗狀,必待皮色清白,方為毒盡,如毒未盡,須再服之。

    咬處輕者以生栗子嚼敷,或紫蘇葉嚼敷,重則必用男人熱糞敷之,冷即更換,待大勢平定,則用幹人糞燒灰,麻油調敷。

     俞按:毛達可雲:瘋狗咬者,最怕七日一發,發時形狀,天本無風,病者但覺風大,要入幔矇頭躲避,此非吉兆,過三七之日,無此畏風情形,方為可治。

    如被咬時,即於無風處以冷水洗淨齒垢,塗以杏仁泥,即服韭菜汁一碗,隔七日,再服一碗,四十九日共服韭汁七碗,再於瘡口灸之更妙,須忌鹽醋百日,忌豬肉魚腥一年,忌狗肉蠶蛹終身,方得保全,否則十有九死。

    徐木齋謂此方親見有效,若服斑蝥以緻小便疼痛,俗雲產小狗,此等無稽之談,萬不可信,欲解斑蝥毒,以冷水調六一散三錢,服三次,痛止而愈。

     常犬咬者,亦須洗去牙垢,擠盡惡血,斫桑樹自然汁塗之。

     蠶豆葉搗爛罨之。

     杏仁嚼爛傅之。

     大蒜衣燒灰,菜油調敷,再以大蒜衣貼灰上。

     柿餅嚼爛封之。

     白沙糖同大蔥白搗塗。

     蛇咬 藍葉搗汁,調雄黃末敷之,或用雄黃、生礬杓內熔化,以箸頭蘸藥點患處,冷則易之,連點七次,或搗黃豆葉敷之。

    若毒走腫痛者,以麻油焰薰之,再用玉樞丹一錢,酒磨服之,取汗,或用半枝蓮搗爛,取汁三兩,熱酒四兩和服取汗,渣塗患處更妙。

    或用陰乾蒼耳草五錢,水煎一碗,熱服取汗。

     人糞厚塗患處,牛糞亦可用。

    (以下俞增。

    ) 搗大蒜和胡粉敷之。

     扁豆葉杵爛絞汁,酒沖服,渣敷患處,冬間以燥葉酒煎服亦可。

     明礬、麝香共研末糝上,以艾灸之即愈。

     金絲荷葉草打汁塗之。

     劈煙管,取其中煙膏塗傷處,菸葉末敷之亦可。

     咬傷看傷處,有竅是雄蛇,無竅是雌蛇,以針挑破傷處成竅,然後以野苧麻嫩頭搗汁,和酒服三盞,絞渣敷瘡口,毒自竅中出立愈,將渣棄水中,永不再發。

     急飲麻油一碗,免毒攻心,再用土貝母五錢研末,熱酒和服,再飲酒盡醉,安臥少時,酒化為水,從傷處噴出,候水盡,以渣敷瘡口,垂死可活。

     萬年青搗塗之。

     鮮梧桐葉嚼爛塗亦良。

     毒蛇咬傷,急以利刀割去死肉為要。

    若傷在手足,用繩絹紮定,勿使毒氣蔓延至入心腹,再令人口含米醋或燒酒吮傷處,吸去其毒,隨吮隨吐,隨換酒醋再吮,以紅淡腫消為度。

    吮者不可誤咽入腹以緻中毒,患者急飲麻油一二杯護心解毒。

     五靈脂一兩,雄黃五錢,酒煎服,渣塗咬處。

     白荷花須曬研末,酒調服一錢,再以絲瓜藤汁調搽患處。

     蜈蚣咬 雞冠血塗之,梳篦上頭垢塗之。

     又蜘蛛一個,安患處,使吸其毒,吸完擲蜘蛛於水內吐出毒氣,蜘蛛仍活。

     舊竹箸,火中將頭燒黑,取下少許研細,敷患處立愈。

    (俞增。

    ) 蜒蝣塗之立效。

     煙油塗之亦妙。

     壁虎咬 壁虎,即蝘蜓也,一名守宮,被咬者,以青苔塗擦,再用敗毒之劑加青苔三錢煎服。

     俞按:刺毛螫者,以伏龍肝酸醋捏成團,在痛處搓轉,其毛皆出,最妙。

     百蟲入耳 宜閉口勿言,以紙塞耳鼻,止留蟲入之耳,用麻油滴竅內,或出或死。

    如蜈蚣、蜜蜂、大蟲入耳,以肉炙香安耳邊,其蟲聞香自出;或用貓溺滴入即出,取貓溺以生薑擦鼻即溺。

    如蟲夜間暗入者,切勿驚慌叫喊,逼蟲內攻,宜正坐點燈,光向耳竅,其蟲見光即出,對面有人,其蟲不出,或以桃葉作枕,一夕自出。

     雄黃研水灌之。

    (以下俞增。

    ) 稻杆煎濃汁灌之。

     斷腸草毒 (一名野葛,一名雷公藤,俗名菜蟲藥) 用雞抱雛卵擘破,以清油調勻灌之;或服生雞子二三枚;或服熱羊血碗許。

    總宜吐盡方蘇。

     誤吞水蛭 水蛭一名螞蝗,用田中泥,或山黃泥丸梧子大,每服二三錢,空心開水送下,隨泥解出而愈。

    或用蜜半杯,調水服亦可。

     俞按:誤吞蜈蚣者,熱雞血灌之即出;或用生雞子調勻沖酒服,服後再用生大黃末和香油飲之,頃刻瀉出。

     燒酒醉死 解散其發,浸於新汲井水內,用熱豆腐切片遍身貼之,冷即更換,再煎葛根湯飲之;或取鍋蓋上氣汗水三杯,徐徐服之,醒後宜飲清綠豆湯。

     火薰悶絕狼煙煤炭毒 生蘆菔搗汁灌之,重者以熱溺灌之。

     喉蛾 輕者以杜牛膝根搗汁,加人乳些須,令病人仰臥,滴鼻孔內一二匙,不可嚥下,隨即起來,吐去痰涎即愈;重者用杜牛膝根汁入醋漱喉,吐去痰涎立愈。

     喉痹(音秘)用真鬱金一錢,巴霜三分,明雄黃二錢,共為細末,水調為丸,如芥子大,每服十二丸,用熟水些須送下即開,遲則難效。

     俞按:初起用食鹽自搓手心,鹽幹再易新鹽,片時即消。

     又極效方:斷燈心數莖纏指甲,就火薰灼俟黃燥,將二物研細,更用火煏臭蟲十個,一併搗入為末,以銀管吹之。

     青魚膽臘月收掛風乾,以少許放舌上,含化立效,萬年青根水煎滴醋少許服之。

     巴豆一粒研碎,或布或絹包好,左蛾塞右耳,右蛾塞左耳,如雙蛾,用巴豆二粒,左右並塞,一刻頭頂有泡,挑破即愈。

     淨毛豬尾一莖,煮一滾,取其不硬不軟,徐徐插入喉內,觸破脹大之蛾,吐出膿血,再服解毒藥,此急救妙法。

     芒硝研細一錢五分,膽礬、雄黃、明礬各八分,俱研極細,和勻吹之。

     火硝一錢五分,官蓬砂五分,冰片三釐,共研細和勻,鵝管、蘆管、銀管俱可吹入,即吐痰涎而愈,亦可從鼻孔吹入。

     喉閉以鴨兊、膽礬研細,釅醋調下,吐出膠痰即愈。

    或以牙皂搗爛,醋調灌入四五匙,痰亦即吐。

     又方:紫金片一錢,薄荷湯磨,緩緩灌下即通。

     又方:巴豆七粒去油,用紙包裹縛眉心上即開。

     又方:白礬末五分、烏雞子一個,同調勻,灌入即效,甚驗。

     又明礬二錢熔化,入巴豆仁七粒,燒至礬枯,去巴豆,研細吹入,即流涎而開。

     又雄黃、芒硝各一錢,研細,以鵝管吹之,數吹即散。

     咽喉戳傷不能飲食者,雞子一個鑽一小孔,去黃留白,入生半夏一個,入微火煨熟,以蛋白服之立愈。

     牙疳 走馬牙疳,若無故起者,多由於膏粱厚味所緻。

    亦有起自痧痘毒盛,或傷寒熱壅未經清解,火積於胃,涎流口臭,牙齦腐爛,甚至齒落者,急吹此藥於患處,再服清胃湯加黃連、蘆薈,遲則難救。

    若腮穿皮破者,更難救矣。

    吹藥用人中白五錢(煅),陳蠶繭二錢五分(煅存性),五倍子一錢(打碎),囫圇五倍子一錢,裝入明礬一錢(煅枯),川黃連末五分,蘆薈末五分,真牛黃三分,青黛五分,冰片四分,陳壁錢窠十七個(煅存性)。

    共研細末,先用河蚌煮湯漱口,後以此吹患處。

     俞按:此證亦有因多服溫補藥而緻者。

     霍亂 凡人傷暑,腿肚轉筋者,名暑霍亂;傷寒腿肚轉筋者,名寒霍亂;傷食腿肚轉筋者,名食霍亂,皆上吐下瀉,雖稱危急,究是邪從吐瀉而出,尚屬可治。

    獨有氣機閉塞,不吐不瀉,轉筋入腹,痛不可言,名乾霍亂,若衝至心不可救矣,速用木瓜、吳茱萸各一錢,食鹽五分,水二鍾,煎一鍾,服之即愈。

     俞按:霍亂轉筋一證,既有寒暑之分,亦有暑伏於內而寒束於外者,故服藥最宜審慎。

    乾霍亂,俗名絞腸痧,固由氣閉使然,亦有見轉筋者,史君所主之方,洵為妙劑。

    若轉筋入腹,多屬下元虛弱之人,寒暑雜受,深入陰經,宜用倭硫黃、肉桂、母丁香、吳茱萸各一錢,麝香當門子三分,各研極細,和勻,密貯小瓷瓶內,每用二三分,以蔥汁調置臍中,外以膏藥封之,一時即愈。

    即吐瀉太多而元氣欲脫者,亦可貼以回陽,因名曰回陽膏。

    若內治之法,既猝難分別證候之因寒因暑,況多利亡陰,血液已奪,雖可投熱藥者,亦恐剛烈劫陰,終於不救。

    此方藥雖猛峻而僅取其氣由臍入腹,自能溫通臟腑以逐寒邪,不緻傷陰,誠為善策。

    但近年此證甚多,倉卒之間,惟恐製藥不及,願將此方廣為傳播,冀有力之家,預行修合,以應危急之需,則造福無涯矣。

    然藥味猛烈,止宜外治,斷不可吃,懷孕者並不可貼也。

     又三聖丹:木香一兩(不見火),雄黃二兩,明礬三兩,共研細末,用鮮荷葉、橘葉、藿香葉各二兩搗汁,丸如梧子大,每服九分,治寒濕霍亂如神,重者再服。

     又生芋艿治絞腸痧甚效,患此者食之味美,垂危可救。

     乾霍亂者,俗名烏痧脹,人多不識,但北方患此者甚少,獨南方婦女及莊村農人,略染風寒暑濕之邪,則必刮痧,一刮即愈,其應如響,遂成慣病,此亦風土習俗,竟為醫藥捷經,凡鄉嫗老溫,是其手段,用齏湯一碗,或白水入香油數匙亦可,以麻蘸之,所刮之處,乃胸、脊、兩臂彎、兩膝彎、眉攢、頸下等部,所現之色,有紫、紅、黃、黑之分,飢、飽、寒、熱之別,重者必刺去惡血而後可。

    人若四肢無力,胸腹悶痛,凜寒困倦,眩暈嘔惡者,此即痧之將發也,宜速刮之,遲則氣機壅塞而竟有脹死者,餘亦未解其故也。

     俞按:痧脹有兼腹痛者,乾霍亂則腹痛如絞,證有分別,病源則一也,然須分別論治矣。

    郭右陶著《痧脹玉衡》一書,論之甚詳。

    若急痧欲死之證,須將病人之口撐開,看其舌底有黑筋三股,男左女右,以竹箸嵌碎瓷鋒,刺出惡血一點即愈。

     鼓脹 其證有二:因虛寒所緻者,金匱腎氣丸主之;濕熱所緻者,用雞矢白炒沉香色,研篩細末一升,盛瓷瓶內,浸好酒二斤,密封煮三炷香,定清,隨意頓溫服之。

    或用真黃牛肉一斤,以河水煮極爛,加皮硝一兩,隨意食之,二三日其腫自消,至重者再一服,則愈矣。

    百日之內,忌酸、鹽、生冷、麵食、葷腥、油膩、黏硬之物。

    (雄按:牛肉、皮硝,消補並用之妙法也。

    楊素園大令嘗雲:昔年治一腫證,始用溫補,而右半之病已愈,繼用芒硝三錢而左始消,與此暗合。

    ) 氣虛中滿,用米鋪中破巴鬥,去竹邊,將柳條連糠垢炙灰,每日送服一湯瓢,服三具即安。

    (以下俞增。

    ) 氣鼓用陳年大麥須水煎湯服,洩氣即消。

     又方:陳香圓四兩(去瓤),人中白三兩,共為細末,每一錢,開水空心服,忌鹽百日甚效。

     石菖蒲一斤為末,每二錢白湯下。

     活烏背??魚一尾,愈大愈佳,再用獨核肥皂一個去子,同前魚搗爛,圍貼臍上,臍雖平而有紋影者,其氣自入,輕者貼一二日,重者貼三五日才應,氣蠱下洩,水蠱血蠱下瀉即愈。

     水腫,以草屋上陳年稻草,煎湯傾盆內,先薰,俟溫,沃其腹,小便隨下黃水,二三次即愈,不復發。

     又隔年西瓜一個,生芽滿腹者佳。

    將瓜切去蓋,用大蒜數十個去衣,裝入瓜內,仍蓋好,鹽泥封固,掘土深一尺,將瓜埋於土內,離土二三寸,上用炭火燒一晝夜,取出去火氣,以大蒜與病人食完即愈。

     綠豆煎湯洗浴,並治黃疸甚效。

     又西瓜一個,開蓋挖去子瓤,加雞內金不落水者四具,車前子四兩,入瓜內蓋好,瓜外遍塗爛泥,放瓦上炙存性,去泥研末,每服一錢,少加黃糖拌之,開水調服。

     又幹絲瓜一條,去皮剪碎,入巴豆十四粒同炒,以巴豆黃色為度,去巴豆用絲瓜與陳倉米同炒,(米如絲瓜之多。

    )候米黃色,去絲瓜,研米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