蔔法詳考卷三

關燈
當為者,當為即為之,不當為即不為,非獨取必應驗一節已也。

    注又曰:“以佐明其繇之占,演其意以示國家餘事之吉兇,使王修政以救之。

    ”則是以占教人,又欲王修政以救之,此皆蔔筮開迷之意,迷開則知當為即為,不當為即不為,其于政事皆修,無阙失,無遺漏,其為教也大矣,此即開物成務、冒道成天下亹亹意也,故曰“莫大乎蓍龜”。

     占主蔔筮,後世分龜于蔔,蓍于筮。

     《洪範》蔔五,指龜占;用二,指蓍占,不當以龜蓍皆有五、有二,又皆為易者。

    或曰:《易》以占筮尚占,故龜蓍并言。

    又據《祭義》曰:“聖人建陰陽天地之情,立以為易,易抱龜南面。

    ”諸言據此,遂謂龜蓍皆易也。

    諸儒以《祭義》乃後儒所記,非聖人之言,亦或一說,而況首言建天地陰陽,立為易,指蓍言;抱龜南面,指龜言,各為說者也,未嘗指抱龜為易也。

    又況龜占易用卦爻,何以起例,尤有難通者在也。

    又如貞悔本指易卦,不指龜,若全氏指龜中亦有貞悔,則又何以辨貞為正、悔為變動,尤有難通者在也。

    此其不可信也。

     謹按:《洪範》蔔五,指龜占;用二,指蓍占,此确不可易者也。

    至謂《祭義》中抱龜亦以易言,其說似矣,未知聖人之用蓍龜,正以探讨太極中所含之幾,有陰陽五行之妙耳,有陰陽五行,則流通變易之道具焉,甯龜而不具是理乎?龜中而不具變易之理,又何能有前知之妙乎?至謂龜占易用卦爻,何以起例,是欲于龜占推出卦爻,則泥而不可為也。

    夫貞悔者,主客應感之稱,非正變之說也,甯謂龜之所蔔,而遂無主客應感乎?此皆其泥而不通者也。

     後世以小術代龜蓍,亦有驗者,出于精誠所至,而實非至理【煦按:出于精誠便是至理,豈知龜筮之靈皆天地至誠無妄之理所蘊蓄乎?其具靈之妙見下總論】。

    末世蔔筮多用小術,或以雞蔔,或以虎蔔,或以碁蔔,或以紫姑蔔,或以牛蹄蔔,或以灼骨蔔,其他擲錢、聽鏡、相字、觀梅、望氣、聞聲、求簽、問筊,多因推測而知,然往往有靈驗,此其故何哉?陸龜蒙曰:“季劄以樂蔔,趙孟以詩蔔,襄仲歸父以言蔔,子遊、子夏以威儀蔔,沈尹氏以政蔔,孔成子以禮蔔,其應也如響,無他,惟在精誠而已。

    精誠則能先知,誠則明也,因所感而觸耳,故雖不法蓍龜,而神謀亦自相協,但非所以開物成務、冒道也,故聖人重龜。

    ” 謹按:謂小術之驗出于精誠,其說是也。

    精誠者,聖人之所以通于神明、契于元化者也。

    聖人之占蔔,雖曰取靈于蓍龜,實取靈于精誠而已。

    蓋龜蓍皆天地至誠無妄之理所蘊蓄而生者,精誠不至,有用龜蓍而不驗者矣。

    故夫龜蓍者,聖人假之以積精緻誠而通于神明者也,何雲非至理也?如謂不待精誠,全靠蓍龜,則未知聖人用蓍龜之妙矣。

    得是道也,如上所蔔,奚往而不驗哉?至雲精誠用于小術,非所以開物成務而冒道,将謂開物成務、冒道者全屬之蓍龜乎?亦别有道存乎?如尚有道存焉,則舍精誠而言道具,又何以達天而盡性乎?甚矣,其未講于聖人用龜蓍之義也,詳具總論。

     先王重龜蓍,本于開物成務、冒道,示人以洗此心神明其德,窮理盡性至命,自【龜蓍】失傳,所以上無善治,下無明德,為古今一大界限。

     古聖人謂“莫大乎龜蓍”者,又以己志定人謀,同稽疑于龜蓍者,蓋于稽疑中即明心理、事理,修政,故曰“前民用,察民故”,以此洗心,退藏于密,齋戒神明其德,窮理盡性至于命,所謂開物成務、冒道、神道設教、明民者此也。

    蓋聖人以明道為學,行道為治,故重此,如得傳,則理明、學成、治行、績成,所以君能善世,士能善身,民受善澤,自此不傳,願治之君、志學之士、待治之民,所以不能此也,隻取必于事為應驗,何益于占也,故曰“此古今一大界限”,餘不能不感慨。

     以上二十條内,謂生龜者,取神龜、靈龜之義,蓋古道實定論也。

    即龜蔔占法不傳,天下後世不知有此,亦無言此,然以此上明先王之道,為龜蓍明其神靈之德,辨後世剝剔久則棄去之誣,則亦至理,賴之以存天地間不可少者,特未成全書為可歉耳,将俟聖人在天子之位,制作禮樂者興此焉【此上皆楊時喬全書所錄】。

     龜蔔繇 《路史》:女娲乘雷車,鞴六蜚以禦天,申祝詞而牧占之,曰“吉”。

    詞曰:“昭昭九州,日月代極,平均土地,和合萬國。

    ”乃設雲幄而緻神明【此古龜蔔之詞也】。

     《宋志》雲:黃帝五十年秋,大霧三日,晝昏,黃帝以問天老,乃召史蔔之,龜燋,史曰:“臣不能占也。

    ”其問之聖人,帝曰:“已問天老、力牧、容成。

    ”史再拜曰:“龜不違聖智,故燋。

    ”禹平水土,龜書出洛,乃叙九疇,建立蔔筮人。

    夏啟既征西河,敬承繼禹之道,乃立五廟,筮遷鼎,命大廉祭鼎昆吾之溪,《歸藏》雲:“啟筮徙九鼎,啟果徙之”是也,而筮享于大陵之上,是為鈞台之享,《連山》陽文,啟筮享神于大陵之上是也,又筮于晉之墟,作旋台于水之陽,是以蔔遷鼎,以筮占祭也。

     張衡《靈憲》謂:仲康之世,姮娥竊藥奔月,将往,枚蔔之于有黃,有黃筮之曰:“吉,翩翩歸妹,獨将西行,逢天晦芒,毋驚毋恐,其後大昌。

    ”姮娥遂托身于月,是為蟾蜍,則事屬渺茫,而辭涉傳訛矣。

    楊用修曰:“蓋尚儀占月之誤,古尚音常,儀音俄也。

    ” 《路史》:桀時,褒人參耦,忠臣折口,磬龜無腹,蓍莠日施,太史終古負其圖哭而去之,是蔔筮之廢由世衰也【施當為弛】。

    《六韬》:文王問散宜生,蔔伐纣吉乎?曰:“不吉,鑽龜,龜不兆,數蓍,蓍不交而折。

    ”将行之日,雨锱車至轸,行之日,幟折為三,此蔔四不祥,不可舉事。

    太公進曰:“雨锱重車,是雨洗甲兵也。

    ”按:文王無伐纣之事,《六韬》非太公之筆,此後人之妄作也。

     《史記》:西伯将出獵,蔔之曰:“所獲非熊非彲非虎非罴,所獲霸王之輔。

    ”果遇太公于渭之陽,與語大悅,曰:“吾太公望子久矣,故号之曰太公望,載與俱歸,立為師。

    ” 《竹書》:厲王奔彘,諸侯奉共和行天子事十四年,大旱,廬舍俱焚,蔔于太陽,兆曰:“厲王為祟,共伯使諸侯求王子靖為宣王,共伯複歸國于衛,逍遙得志于共山之首。

    ”按:天下不可一日無君,共伯以臣攝君,不求其嗣,天以旱警,不亦宜乎?太陽托言于厲,其義深矣。

     《論衡》:子路問曰:“豬肩羊膊可以得兆,萑葦藁芼可以得數,何必以蓍龜?”孔子曰:“不然,蓋取其名。

    夫蓍之為言耆也,龜之為言舊也,明狐疑之事,當問耆舊也。

    ” 《白虎通》:考天子下至士皆有蓍龜者,重事決疑,示不自專。

    諸侯龜一尺,大夫八寸,士六寸,龜陰,故數偶也。

    天子蓍長九尺,諸侯七尺,大夫五尺,士三尺,蓍陽,故數奇也。

    龜之為言久也,蓍之為言耆也,久長意也。

    龜曰蔔,蓍曰筮,何蔔?赴也,爆見兆;筮也者,信也,見其卦也。

    筍畫卦所以必于廟,何托義歸智于先祖至尊,故因先祖而問之也。

    蔔時西向,已蔔退東向,問蓍于東方面以少問長之義,皮弁素績,求之于質也。

    禮曰:“皮弁素績,筮于廟門之外。

    ”或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