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

關燈
橫骨,男子同。

     仰人經脈圖 仰人經脈圖 伏人經脈圖 伏人經脈圖 十二經歌 太陽小腸足膀胱,陽明大腸足胃當,少陽三焦足膽配,太陰手肺足脾鄉,少陰心經足為腎,厥陰包絡足肝方。

    (此歌上者為手,太少陰陽為經。

    ) 十二經納甲歌(此歌諸腑配陽,諸臟配陰) 甲膽乙肝丙小腸,丁心戊胃己脾鄉,庚屬大腸辛屬肺,壬屬膀胱癸腎臟,三焦陽腑須歸丙,包絡從陰丁火旁。

     舊雲:三焦亦向壬中寄,包絡同歸入癸方。

    雖三焦為決瀆,猶可言壬;而包絡附心主,安得雲癸。

    且二臟表裡,皆相火也,今改正之。

     十二經氣血多少歌 多氣多血惟陽明,少氣太陽同厥陰,二少太陰常少血,六經氣血須分明。

     十二經營行次序逆順歌 肺大胃脾心小腸,膀腎包焦肝膽續,手陰臟手陽手頭,足陰足腹陽頭足。

    (後二句言:凡手之三陰,從臟走手,手之三陽,從手走頭,足之三陽,從頭走足,足之三陰,從足走腹也。

    ) 經絡次序(出《十四經發揮》) 十二經絡始於手太陰,其支者從腕後出次指端,而交於手陽明。

    手陽明之支者,從缺盆上挾口鼻,而交於足陽明。

    足陽明之支者,從跗上出大指端,而交於足太陰。

    足太陰之支者,從胃別上膈,注心中,而交於手少陰。

    手少陰無支者,直至本經少衝穴,而交於手太陽。

    手太陽之支者,別頰上至目內眥,而交於足太陽。

    足太陽之支者,從膊內左右別下,合膕中下至小指外側端,而交於足少陰。

    足少陰之支者,從肺出注胸中,而交於手厥陰。

    手厥陰之支者,從掌中循小指、次指出其端,而交於手少陽。

    手少陽之支者,從耳後出至目銳眥,而交於足少陽。

    足少陽之支者,從跗上入大指爪甲,出三毛,而交於足厥陰。

    足厥陰之支者,從肝別貫膈上注肺,入喉嚨之後,上額循巔,行督脈,絡陰器,過毛中,行任脈,入缺盆,下注肺中,而復交於手太陰也。

     十二經脈起止歌 經始太陰,而厥陰最後;穴先中府,而終則期門。

     原夫肺脈,胸中始生;出腋下而行於少商,絡食指而接乎陽明。

     大腸起自商陽,終迎香於鼻外;胃厲承泣而降,尋厲兌於足經。

     脾自足之隱白,趨大包於腋下;心由極泉而出,注小指之少衝。

     小腸兮起端於少澤,維肩後上絡乎聽宮;膀胱穴自睛明,出至陰於足外。

     腎以湧泉發脈,通俞府於前胸;心包起乳後之天池,絡中衝於手中指。

     三焦始名指之外側,從關衝而絲竹空;膽從瞳子髎穴,連竅陰於足之四指。

     肝因大敦而上至期門,而復於太陰肺經。

     周身經絡部位歌 脈絡周身十四經,六經表裡督和任,陰陽手足經皆六,督總諸陽任總陰。

     諸陽行外陰行裡,四肢腹背皆如此,督由脊骨過齦交,臍腹中行任脈是。

     足太陽經小指藏,從跟入膕會尻旁,上行夾脊行分四,前系睛明脈最長。

     少陽四指端前起,外踝陽關環跳裡,從脅貫肩行曲鬢,耳前耳後連眥尾。

     大指次指足陽明,三裡天樞貫乳行,腹第三行通上齒,環唇俠鼻目顴迎。

     足有三陰行內廉,厥中少後太交前,腎出足心從內踝,俠任胸腹上廉泉。

     太厥兩陰皆足拇,內側外側非相聯,太陰內側衝門出,腹四行兮挨次編。

     厥陰毛際循陰器,斜絡期門乳肋間。

    手外三陽誰在上,陽明食指肩髃向。

     頰中鑽入下牙床,相逢鼻外迎香傍。

    三焦名指陽明後,貼耳周迴眉竹湊。

     太陽小指下行低,肩後盤旋耳顴遘。

    還有三陰行臂內,太陰大指肩前配。

     厥從中指腋連胸,極泉小內心經位。

    手足三陽俱上頭,三陰穴止乳胸遊。

     唯有厥陰由顙後,上巔會督下任流。

    經脈從來皆直行,絡從本部絡他經。

     經凡十四絡十六,請君切記須分明。

     十六絡者,自十五絡之外,復有胃之大絡,名曰虛裡也。

     十二經流注時序歌 肺寅大卯胃辰宮,脾巳心午小未中,膀申腎酉心包戍,亥三子膽醜肝通。

     此歌出《子午流注》等書,及張世賢等註釋。

    其以十二時分配十二經,似乎近理,然而經之長短,穴之多少,大相懸絕,又安能按時分配,且失五十周於身之義。

    今錄之以俟辯正。

     十六絡穴歌 手太陰絡名列缺,陽明之絡偏厲當,豐隆穴系陽明足,胃之大絡虛裡鄉。

     足太陰絡公孫穴,脾經大絡大包場,手少陰絡在通裡,手太陽絡支正疆。

     足太陽絡飛陽記,足少陰絡大鐘藏,手厥陰絡內關地,手少陽絡外關央。

     足少陽絡光明位,足厥陰絡蠡溝堂,屏翳相承任脈絡,督之絡脈號長強。

     《經脈篇》隻十五絡。

    《平人氣象論》曰:胃之大絡,名曰虛裡,是共十六絡也。

    然足太陰絡曰公孫,而復有脾之大絡曰大包;足陽明絡曰豐隆,而復有胃之大絡曰虛裡;故諸經之絡皆一,而惟脾胃之絡皆二也。

     宗營衛三氣論 宗氣積於胸中,出於喉嚨,以貫心脈而行呼吸。

    《決氣上篇》曰:上焦開發,宣五穀味,熏膚,充身,澤毛,若霧露之溉者,是謂宗氣。

    宗之為言大也。

     營氣者,陰氣也,水穀之精氣也,其精氣之行於經者為營氣。

    營氣出於中焦,並胃中,出上焦之後,上注於肺,受氣取汁,化而為血,以奉生身,莫貴於此。

    其行始於太陰肺經,漸降而下,而終於厥陰肝經,隨宗氣而行於十二經隧之中。

    故曰:清者為營,營行脈中。

     衛氣者,陽氣也,水穀之悍氣也,其浮氣之慓疾滑利而不循於經者為衛氣。

    衛氣出於下焦,漸升而上。

    每日平旦,陰盡,陽氣出於目之睛明穴,上行於頭,晝自足太陽始,行於六陽經以下陰分;夜自足少陰始,行於六陰經,復注於腎;晝夜各二十五周,不隨宗氣而自行於各經皮膚分肉之間。

    故曰:濁者為衛,衛行脈外。

     標本運氣歌(張子和) 少陽從本為相火,太陰從本濕土坐。

    厥陰從中火是家,陽明從中濕是我。

     太陽少陰標本從,陰陽二氣相包裹。

    風從火斷汗之宜,燥與濕兼下之可。

     萬病能將火濕分,徹開軒岐無縫鎖。

     十一募穴歌(募,結募也,為經氣之所聚) 大腸天樞肺中府,小腸關元心巨闕,膀胱中極腎京門,肝募期門膽日月,胃中腕兮脾章門,三焦募在石門穴。

     (按:募隻是十一者,心與心包共一募也。

    ) 八會穴歌 腑會中脘臟章門,髓會絕骨筋陽陵,骨大椎兮血膈俞,氣膻中兮脈太淵。

    (絕骨,即懸鐘穴所。

    ) 前面頸穴總圖 前面頸穴總圖 胸腹總圖 胸腹總圖 後頭頂穴總圖 後頭頂穴總圖 背部總圖 背部總圖 側面肩項總圖 側面肩項總圖 側脅肋總圖 側脅肋總圖 陰手總圖 陰手總圖 陽手總圖 陽手總圖 陰足總圖 陰足總圖 陽足總圖 陽足總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