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百零四

關燈
石菖蒲、皂角等分為末,綿包塞鼻,仰臥片時。

    虛寒者,通草丸。

    鼻乃清氣出入之道。

    清氣者,胃中生髮之氣也。

    鼻塞久則氣壅不轉,熱鬱於腦,清濁混亂為鼿、(音兀,以鼻搖動也)為衄、為淵。

    鼿者,鼻流清涕,熱微,二陳湯加芎、歸、細辛、白芷、防風、羌活、桔梗等分,姜煎入薄荷少許。

    久不止者,芷荑散去薄荷,加荊芥、黃芩、神麯、南星、半夏等分,食後煎服,外用細辛膏。

    淵者,鼻流濁涕,熱盛,金沸草散,倍黃芩,入鳳凰殼一枚,燒存性,調服肺風消風散加發灰。

    肺火流涕,咳吐膿血,桔梗湯,人參平肺散。

    膽移熱於腦,流涕濁臭,防風通聖散加薄荷、黃連,或芷荑散,外用蒼耳根、莖、苗、子燒灰,醋調塗鼻內。

    有流臭黃水者,甚則腦亦作痛,俗名腦砂,有蟲食腦中,用絲瓜藤近根五尺燒存性為末,酒調服。

    虛者,川烏散。

    外用白牛尾毛,橙葉等分為末,吹鼻中。

    倘有血出,加山梔亦不妨。

    衄者,鼻流清血,鼻淵久則必衄,防風散主之,詳衄血門。

    酒齇,準頭紅也,甚則黑紫,因飲酒血熱入肺,覆被風寒,郁久則血凝,濁而色赤,或不飲者,乃肺風血熱,俱宜四物二陳湯去半夏,加紅花、黃芩,水煎,入酒少許,調五靈脂末服。

    氣虛加黃耆常服,宜單山梔丸,或黃連阿膠丸,間用升麻和氣飲,吞瀉青九以除病根。

    外用黃連末,天吊藤燒灰,桐油調敷,或硫粉散。

    鼻痛,因風邪入鼻,與正氣相搏,鼻道不通故痛,藿香正氣散,祛風通氣散。

    有痰火沖肺者,鼻膈隱痛,二陳湯加黃芩、山梔、桔梗、麥門冬。

    輕為鼻瘡,重為鼻痔,皆肺熱也,鼻中生瘡者,枇杷葉煎湯候冷,調消風散,食後服,忌煎炒姜蒜熱物,外用辛荑為末,入腦麝少許,綿裹塞鼻。

    鼻痔,肺氣熱極,日久凝濁,結成瘜肉如棗,滯塞鼻甕,甚者又名鼻齆,宜防風通聖散加三稜、海藻末調服,外用辛荑為君,細辛、杏仁少許為末,和羊髓、豬脂熬膏,候冷,入雄黃、白礬、輕粉、麝香少許為九,綿裹塞鼻,數日即脫。

    甚者,加硇砂少許,或瓜礬散亦妙。

    又食積熱痰生痔者,單蒼耳丸,內服外敷,最消食積。

    或用白礬二錢,細辛一錢,白芷五分,為末,塞鼻。

    風寒外感者,溫以散之,風熱有自內郁者,或外感久則鬱而為熱,或內因飲食,衣服過暖,肝熱生風,亦鼻塞流涕,宜降火清金,凡鼻涕鼽(渠尤切音裘,鼻塞曰鼽。

    鼽,久也,涕久不通,遂至窒塞也,《禮·月令》季秋行夏令,民多鼽嚏),淵鼽,久甚不愈者,非心血虧,則腎水少。

    養血,則血生而火自降。

    補腎,則水升而金自清。

    雖鼻瘡痔久亦宜。

    又鼻塞久不愈者,必內傷肺胃,清氣不能上升,亦非外感也,宜補中益氣湯以和之,此皆治本之論。

     統旨 曰:鼻尖亦可以察病,色黃青者,淋也;微白者,亡血也;赤者,血熱也;黃者,小便難也。

     脈法 左寸脈浮緩,為傷風,鼻塞鼻流清涕。

    右寸脈浮洪而數,為鼻衄鼻齇。

     治鼻塞方 通竅湯 治肺感風寒,鼻塞聲重,流涕。

     防風 羌活 藁本 升麻 乾葛 川芎 蒼朮(各一錢) 白芷(五分) 麻黃 川椒 細辛 甘草(各三分) 上銼一劑,加生薑三片、蔥白一根,同煎熱服。

     麗澤通氣湯 治鼻不聞香臭。

     黃耆(一錢六分) 蒼朮(一錢二分) 羌活 獨活 防風 升麻 葛根 白芷 甘草(炙,各八分) 麻黃(存節,冬加之) 川椒(各四分) 上?咀,每服五錢,生薑三片、棗二枚、蔥白三寸水煎,食遠溫服。

    忌一切冷物及風寒處坐臥行立。

     溫肺湯 治鼻不聞香臭,眼多眵淚。

     麻黃(四錢,不去節) 升麻 黃耆(各二錢) 羌活 防風 葛根 甘草(炙,各一錢) 丁香(二分) 上為粗末,分二服,每服水二盞、蔥白二莖煎至一盞,去渣,稍熱食遠服。

     禦寒湯 治寒氣風邪,傷於皮毛,令人鼻塞咳嗽上喘。

     黃耆(一錢) 蒼朮(七分) 人參 升麻 陳皮(各五分) 防風 白芷 款冬花 佛耳草 甘草(炙,各三分) 羌活 黃柏 黃連(各二分) 上作一服,水煎,稍熱食遠服。

     溫衛湯 治鼻不聞香臭,目中溜火,氣寒血熱,冷淚多,臍下冷,陰汗,足痿弱。

     黃耆 蒼朮 升麻 柴胡 羌活 知母 當歸身(各一錢) 人參 甘草 白芷 防風 黃柏 澤瀉(各五分) 陳皮 青皮 木香 黃連(各三分) 上?咀作一服,水煎,食遠日晴明服之。

     防風湯 治鼻塞不聞香臭。

     防風(半兩) 升麻(一兩) 麻黃(七錢半) 木通(一兩二錢半) 梔子(七枚) 石膏(研,三兩) 官桂(五錢) 上?咀,每服三錢,水煎,食後溫服,日再。

     羌活散 治腦有鬱熱,遇寒鼻塞。

     羌活 麻黃(去根節) 前胡 白茯苓 川芎 黃芩 蔓荊子 枳殼(麩炒) 細辛 防風 石膏 菊花 甘草(各等分) 上?咀,每服一兩,生薑四片、薄荷三葉水煎,溫服。

     人參湯 治肺氣上攻,鼻塞不通。

     人參 茯苓 黃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