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百零一·上

關燈
養睛,故睛痛甚不可忍。

    以防風升發生意,白芷解利引入胃經,為君;白芍藥止痛益氣通血,承接上下,為臣;熟地黃補腎水真陰,為佐;當歸、川芎行血補血,羌活、防風引入少陰經,為使。

    血為邪勝,睛珠痛者,及亡血過多之病,俱宜服也。

    服此藥後睛痛雖除,眼睫無力,常欲垂閉不減者,助陽和血湯主之,方見後第九十三。

     川芎行經散 治目中青黯如物傷狀,重者白睛如血貫。

     川芎 當歸 柴胡 枳殼 炙甘草(各六分) 桔梗(五分) 防風 羌活 獨活 白芷 蔓荊子 荊芥 薄荷(各四分) 茯苓(三分) 紅花(少許) 上作一服,水二盞煎至一盞,去渣,食後大熱服。

     三因羌活散 治風毒上攻,眼目昏澀,翳膜生瘡,及偏正頭疼,目小黑花累累者。

     羌活 川芎 藁本 天麻 旋覆花 青皮 南星(炮,各等分) 上為末,每服二錢,入生薑三片、薄荷七葉,水煎服。

     竹葉瀉經湯 治眼目癮澀,稍覺眊矂,視物微昏,內眥開竅如針,目痛,按之浸浸膿出。

     柴胡 梔子 羌活 升麻 炙甘草 大黃 黃連(各五分) 黃芩(六分) 赤芍藥 茯苓 澤瀉 草決明 車前子(各四分) 青竹葉(十片) 上作一服,水二盞煎至一盞,食後稍熱服。

     消風養血湯 治眼痛赤腫。

     荊芥 蔓荊子 白芷 防風 川芎 麻黃 菊花 桃仁 紅花(酒炒,各五分) 當歸(酒洗) 白芍藥(炒酒) 草決明 石決明 甘草(各一錢) 上銼,水煎服。

     連翹散 治心熱目赤。

     連翹 柴胡 山梔子 木通 瞿麥 滑石 車前子 牛蒡子 黃芩 防風 荊芥 當歸 赤芍藥 生地黃 甘草(各半兩) 黃柏(蜜炙,一兩) 蟬蛻(一錢半) 上?咀,每服三錢,水一盞半加薄荷煎服。

     洗心散 治風痰壅滿,心經積熱,邪氣上衝,眼澀睛痛,或腫或赤,迎風多淚,怕日羞明,並皆治之。

     白朮(一兩半) 麻黃 當歸 荊芥穗 大黃(面裡煨) 甘草(各八錢) 芍藥(入錢) 上為末,每服二錢,水一盞加生薑、薄荷各少許同煎,溫服。

     溫脾散 治諸頭風,面腫眼赤。

     大黃 赤芍藥 樸硝 麥門冬 菊花 生地(酒炒) 香附子(各等分) 上?咀,每服三錢,水煎,食後服。

     密蒙花散 治風氣攻注,兩目昏澀,多淚羞明,並暴赤腫。

     密蒙花 土蒺藜(炒,去尖) 羌活 木賊菊花 石決明(用鹽同東流水煮,沸時取研粉,各等分) 上為末,每服二錢,臘茶清食後調下。

     撥雲散 治風毒上攻,眼目昏暗,翳膜睛,怕日羞明,一切風毒眼疾並皆治之。

     羌活 防風 柴胡 甘草(炒,各等分) 上為末,每服一錢,水煎,食後服,薄荷湯調,茶及菊花苗煎湯皆可服。

    忌諸毒物。

     決明子散 治風毒上攻,眼目腫痛,或卒生翳膜,或赤澀胬肉,或癢或痛,羞明多淚。

     川芎 羌活 赤芍藥 石膏 黃芩 甘菊花 木賊 決明子 石決明 蔓荊子 甘草(各一兩) 上為末,每服三錢,加生薑五片,水煎,食後服。

     草龍膽散 治風毒熱氣攻衝,眼目暴赤,弦澀羞明,及腫痛多眵,迎風有淚,翳膜攀睛,胬肉隱痛。

     龍膽草(洗,法蘆) 菊花 木賊(七個) 草決明(微炒) 甘草(炙,各二兩) 川芎 香附子(炒,各四兩) 上為末,每服三錢,用麥門冬湯入砂糖少許調服,食後,或米泔調下亦得。

     又方 治眼目暴赤腫痛,風熱氣上衝,睛疼連眶,眼皮眥亦爛,瘀肉侵睛,時多熱淚,及因忿怒逆損肝氣,久勞瞻視,風沙塵土入眼澀痛,緻成內外障翳等疾。

     龍膽草 蒺藜(炒,去刺,各六兩) 茯苓(四兩) 菊花(去梗,五錢) 赤芍藥(八兩) 防風 羌活 甘草(炙,各三兩) 上為末,每服二錢,溫酒調,食後服。

     車前散 治肝經積熱上攻眼目,逆順生翳,血灌瞳仁,羞明多淚。

     密蒙花 菊花 白蒺藜(炒,去刺) 羌活 龍膽草 黃芩 車前子(洗) 草決明 粉草(各等分)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食後飲湯調服。

     蟬花散 治肝經蘊熱毒氣上攻,眼目赤腫,多淚羞明,一切風毒並宜服之。

     蟬蛻(洗淨) 菊花 穀精草 羌活 白蒺藜(炒,去刺) 草決明 防風 山梔子 黃芩 川芎 荊芥穗 蔓荊子 密蒙花 甘草(各等分) 上為末,每服二錢,食後茶清調服,或荊芥湯調亦可。

     菊花散 治肝受風毒,眼目赤腫,昏暗羞明,多淚澀痛。

     菊花(去梗,六錢) 白蒺藜(炒,去尖) 木賊(去節) 蟬退(去頭足翅,各三錢) 上為末,每服二錢,食後茶清調下。

    一方有荊芥、甘草各二錢。

     荊芥散 治肝經蘊熱,眼目赤腫。

     荊芥穗 當歸 赤芍藥(各一兩五錢) 黃連(一兩) 上?咀,每服三錢,水煎,溫服或洗。

     柴胡散 治肝風實熱,頭目昏弦,眼赤心煩。

     柴胡 地骨皮 玄參 羚羊角 甘菊花(去梗) 赤芍藥 黃芩(各一錢) 甘草(炙,五分) 上銼,加生薑三片,水煎,食後溫服。

     菊花散 治肝腎風毒上行,眼痛。

     甘菊花 牛蒡子(炒,各八兩) 防風(三兩) 白蒺藜(去刺,一兩) 甘草(一兩五錢) 上為細末,每服三錢,水調下,食後臨臥服。

     桑白皮散 治肺氣壅塞,熱毒上攻眼目,白睛腫脹,目夜疼痛,心胸煩悶。

     玄參 桑白皮 枳殼 升麻 杏仁(炒,去皮尖) 旋覆花 防風 赤白芍 黃芩 甘菊花 甜葶藶 甘草(各一錢) 上作一服,加生薑三片,水煎,食後溫服。

     白殭蠶散 治肺虛,遇風冷淚出,冬月尤甚;或暴傷風熱,白睛遮覆黑珠,眼皮腫痛癢。

     黃桑葉(一兩) 木賊 旋覆花 白殭蠶 荊芥 粉草(各三錢) 細辛(五錢) 上銼,每服三錢,水煎服。

     白蒺藜散 治腎受風毒攻眼,昏淚澀癢。

     南星(用黑豆二合,青鹽五錢,用水煮透,去豆焙乾) 菊花(各一兩半) 白蒺藜 防風 殭蠶 甘草(各一兩) 上為末,每服二錢,沸湯調下。

     防風一字散 治膽受風熱,瞳仁連眥頭癢極,不能收斂。

     川烏(五錢) 川芎 荊芥(各三錢) 羌活 防風(各二錢半) 上為末,每服二錢,薄荷煎湯下。

     犀角散 治脾胃受風食毒,從下眼皮生黃膜,上衝黑睛,痛澀難開,或小眥中生赤膜,漸漸沖睛。

     黃芩 車前子 羌活(各五分) 白附子 麥門冬(各二分半) 犀角(二錢) 上銼,水煎服。

     羚羊角散 治肝肺風熱,眼患頭旋,兩額角相牽,瞳仁連鼻膈皆痛,時起紅白花,或左右輪痛,或左右齊痛,宜此與還睛散間服。

     家菊花 防風 川芎 羌活 車前子 川烏(各五錢) 半夏 羚羊角 薄荷(各二錢半) 細辛(一兩) 上銼,每服二錢,加生薑煎服,或為末,荊芥湯茶清調下。

     蔓荊散 治五臟風熱,黑水內橫,深瑕盤青色,痛甚。

     蔓荊子 荊芥 苦竹葉 甘草(各五分) 山梔子(二錢半) 上銼,每服三錢,入薄荷七葉,水煎服。

     加味荊黃湯 治肝壅瘀血,兩眼皮上下生如粟大,或赤或白,不甚疼痛,堅硬者。

     荊芥 大黃(各五錢) 牛蒡子 甘草(各二錢半) 上銼,每服三錢,水煎服。

     芎辛湯 治兩目晝夜隱澀難開,羞明畏日,目赤,視物昏暗。

     芎藭 蔓荊子(各五分) 細辛(二錢) 防風(一錢半) 白芷 甘草(各一錢) 上作一服,水煎,稍熱臥服之,極佳。

     明目細辛湯 治兩目發赤微痛,羞明畏日,怯風寒,怕火,眼睫或細眵糊多,隱澀難開,眉攢痛悶,鼻涕唾極多如稠膿,大便微硬,喜食冷物。

     麻黃 羌活(各三錢) 防風(二錢) 荊芥穗(一錢二分) 藁本 白茯苓 當歸梢(各一錢) 蔓荊子 生地黃(各六分) 川芎(五分) 川椒(八粒) 桃仁(二十枚) 細辛 紅花(各少許) 上並銼如麻豆大,分作四服,每服水二大盞煎至一盞,去渣,稍熱食後服。

    忌酒濕面及風寒處行走。

     槐子散 治體肥氣盛,風熱上行,目昏澀。

     槐子 黃芩 木賊 蒼朮(各等分) 上為細末,食後茶調下。

     導赤散 治心臟積熱上攻眼目,兩眥浮腫,血侵白睛,羞明灑淚。

     牛蒡子(炒) 榆子 槐子(炒) 生乾地黃 黃芩(各等分) 上為末,每服二錢,食後麥門冬湯調下。

     川芎散 治風熱目眩熱腫及胸中不利。

     川芎 槐子(各一兩) 上為末,茶清調服。

    如熱上攻,?咀一兩,煎服。

    倘如氣滯下利,薑湯調服。

     槐花當歸散 治眼目血灌瞳仁,如犬眼睛脹腫。

     槐花(炒,四兩) 當歸 川芎 何首烏(各二兩) 甘草(少許) 上為末,每服二錢,米泔調下,食後臨臥服。

     通血丸 治血灌瞳仁,刺痛無翳障,視物不明,宜此引血歸肝,血既散而又恐眼生花,宜再服還睛散。

     川芎 歸尾 防風 荊芥(各一兩) 生地黃 赤芍藥 甘草(各五錢) 上為末,煉蜜丸如彈子大,每一丸嚼爛,薄荷荊芥煎湯下。

     還睛丸 治肝經積熱,肺受風邪,眼內赤澀生花,或黑或紅或白。

     人參 桔梗 黃芩 熟地黃 防風 茺蔚子 車前子 知母(各二兩) 細辛 五味子(各二兩半) 上為末,煉蜜丸如桐子大,每二十丸,空心茶清下。

     聖效散 治眼目諸般風熱癢毒,及生翳膜血筋,一切外障,並皆治之。

     黃芩 細辛 熟地黃 當歸 赤芍藥 大黃 梔子 牛蒡子 桑白皮 甘草(各八分) 甘菊花(二錢) 上?咀,作一服,水煎,食後服,日三服。

     止痛散 治兩額角痛,目睛痛,時見黑花,及目赤腫痛,脈弦,欲作內障,得之於飢飽勞役。

     柴胡(一錢) 黃芩(酒浸,炒) 當歸(各二錢半) 瓜蔞根(一錢三分) 生地黃(七分) 甘草(炙,五分) 上作一服,加生薑三片、棗一枚,水煎,食後臨臥熱服。

    小便不利,加茯苓、澤瀉各五分。

     一方 治睛疼難忍者。

     川歸 防風 細辛 薄荷(各等分) 上為末,每服二錢,麥門冬煎湯調下,食後、日午、夜臥各一服。

     補肝散 治肝虛目睛疼,冷淚不止,筋脈痛,及羞明怕日。

     夏枯草(五錢) 香附子(一兩) 上為末,每服一錢,臘茶調下,無時。

    樓氏曰:夏枯草治目珠疼至夜則痛甚者,神效。

    或用苦寒眼藥點上反疼甚者,亦神效。

    蓋目珠者連目本,目本又名目系,屬厥陰之經也,夜甚及用苦寒點之反甚者,夜與寒亦陰故也。

    丹溪雲:夏枯草有補養厥陰血脈之功,其草三四月開花,遇夏至陰生則枯,蓋稟純陽之氣也,故治厥陰目疼如神,以陽治陰也。

    予周師目珠疼,及連眉稜骨痛,並頭半邊腫痛,遇夜則作,黃連膏子點上則反大疼,諸藥不效。

    灸厥陰少陽,則疼隨止,半月又作,又灸又止者月餘,遂以夏枯草二兩、香附二兩、甘草四錢同為細末,每服一錢五分,用茶清調服,下咽則疼減大半,至四五日良愈。

     歸葵湯 治目中溜火,惡日與火,隱澀難開,小角緊,視物昏花,迎風有淚。

     升麻(一錢) 黃耆 酒芩 防風 羌活(各七分半) 生甘草 蔓荊子 連翹 生地黃 當歸 紅葵花 人參(各四分半) 柴胡(三分) 上?咀,每五錢,水二盞煎至一盞,食後溫服。

     瀉肝散 治肝實熱眼昏癢痛,全無翳障,頭亦不旋;或五臟風毒,突起睛高,倒睫拳毛,及時行暴赤。

     大黃 甘草(各二錢半) 山梔子 荊芥(各五分) 上銼,水煎服。

     白薇丸 治心氣不安,風熱停留眼皮中,眥頭生瘡,流膿黏睛,上下不痛,仍無翳膜。

     白薇(五錢) 防風 白蒺藜 石榴皮 羌活(各二錢) 上為末,糊丸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白湯下。

     黃連丸 治肝經風熱上攻,眼目澀痛,不可用補藥者。

     幹熟地黃(一兩半) 黃連 決明子(各一兩) 沒藥 光明硃砂 甘菊花 防風 羌活 桂心(各半兩) 上為末,煉蜜丸如桐子大,每服三十丸,食後熱水下。

     一方 治肥人風熱上壅,眼目疼痛。

     防風 羌活 荊芥 酒苓 上銼,水煎服。

     一方 治瘦人目痛,乃是血少兼熱,須用養血藥,少加風藥。

     當歸 生地黃(酒洗) 元參 川芎 防風 荊芥 菊花 上銼,水煎服。

     桔梗丸 治太陽經榮虛血實,目腫赤,眼皮重,頭中濕淫,膚翳睛痛。

     桔梗(一斤) 牽牛(頭末,二兩) 上為細末,水丸桐子大,每服四五十丸至一百丸,食前溫水下,日二次。

     點洗方 黃連散 治肝受風熱,眼弦赤爛。

     黃連(去須,半兩) 乳香(另研,一錢半) 荊芥(六百穗) 燈心(一百莖) 上?咀,每服二錢,水煎,去渣,熱洗。

     一方 洗風毒赤腫癢痛。

     黃連 蔓荊子 苦參(各五錢) 五倍子(三錢) 上分作四次煎湯,澄清洗。

    熱甚,加黃芩、黃柏;如風甚,加荊芥、防風、薄荷。

     湯泡散 治肝虛風熱攻眼,赤腫羞明,漸生翳膜。

     黃連 防風 赤芍藥 當歸 杏仁(各一兩) 薄荷(五分) 銅青(三分) 上?咀,作一服,用極沸湯泡,乘熱先熏後洗,冷則暖,復洗,日二三次。

    一方入鹽少許,閉目沃洗,鹽亦去風散血。

     滌昏膏 治一切風壅眼目,疼痛不可忍者。

     白砂蜜(一斤) 黃連(一兩) 黃丹(一兩,炒紫色) 沒藥(半兩) 上以蜜同黃丹熬黑,以水二大盞煎黃連成稠汁,去渣,入前丹蜜內熬稠,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