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九十六
關燈
小
中
大
脫肛
論
統旨 雲:脫肛者,乃大腸熱甚也。
或久洞洩,或腸風下血,小兒叫呼,並久痢,婦人產育用力過多,皆緻肛門脫出。
熱甚與腸風者,用涼血清腸散;久瀉痢者,補養脾胃,參朮實脾湯;用力過多者,十全大補湯。
俱加升提之藥。
丹溪 雲:脫肛屬氣血虛與熱。
氣虛,參、耆、芎、歸、升麻;血虛,四物湯加黃柏。
外以五倍子為末,托而上之,一次未收,至五六次必收。
李氏 曰:脫肛全是氣下陷。
《難經》曰:病之虛實,入者為實,出者為虛。
肛門脫出,非虛而何。
勞倦房欲過多,及產育用力,久痢久瀉,小兒叫呼耗氣,俱有此證。
宜參、耆、芎、歸、升麻,水煎服。
血虛,加芍藥、地黃;虛寒,加炒黑乾薑;虛挾熱者,縮砂散。
間有熱者,熱則流通意也,氣熱者,用條芩六兩、升麻一兩,麵糊丸服;血熱者,四物湯加黃柏、升麻;風邪者,敗毒散;暑熱者,黃連、阿膠丸、薄荷煎。
肺與大腸為表裡,肺熱則肛門閉結,肺寒則肛門脫出。
必須溫肺臟,補腸胃,宜補中益氣湯加訶子、樗皮少許,或升陽舉經湯、蝟皮散、釣藤丸。
挾濕熱者,升陽除濕湯;有兼痢者,四物湯加槐花、黃連、升麻;有腎虛者,腎氣丸、八味丸。
大抵皆宜兼升提藥,若外治,用敷藥、洗藥亦可。
薛氏 曰:脫肛屬大腸氣血虛而兼濕熱,有久痢氣血俱虛而脫者,有中氣虛而脫者,有因腎虛而脫者。
濕熱者,升陽除濕湯;血熱者,四物湯加條芩、槐花;血虛者,四物湯加白朮、茯苓;兼痔而痛者,四物加槐花、黃連、升麻;久痢者,補中益氣湯加酒炒芍藥;中氣虛陷者,前湯加半夏、炮薑、茯苓、五味;腎虛者六味丸;虛寒者,八味丸。
肺與大腸為表裡,肛者大腸之門,肺實熱則秘結,肺虛寒則脫出。
腎主大便,故腎虛者多患此證。
一舉人素有痔,每勞役便脫肛疼痛出水,中氣下陷也,用補中益氣湯加茯苓、芍藥十餘劑,中氣復而愈。
後復脫,作痛,誤服大黃丸,腹鳴惡食,幾危,餘用前湯加炮薑、芍藥,諸證漸愈,後去姜加熟地黃、五味子三十餘劑而愈。
一男子脾胃素弱,或因勞倦或因入房,肛門即下,腫悶痛甚,用補中益氣湯加麥門冬、五味子兼六味丸而愈,後因過飲,下墜腫痛,誤用降火消毒,虛證蜂起。
餘用前湯加炮薑、木香一劑,再用前湯並加減八味丸兩月而安。
一儒者面白神勞,素畏風寒,飲食喜熱,稍多必吞酸作瀉,吸氣覺冷,便血盜汗。
餘以為脾胃虛寒,用補中益氣湯加炮薑、肉桂五十餘劑,八味丸斤許,諸證悉愈。
治肛門虛脫方 丹溪方 治氣虛脫肛。
人參 黃耆 當歸 川芎 升麻(各等分) 上銼,水煎服。
血虛,加芍藥、地黃;寒加炒黑乾薑。
加味四物湯 治血虛脫肛。
當歸 川芎 芍藥 熟地黃 升麻(各等分) 上銼,水煎服。
血熱者,加黃柏;兼痢,加槐花、黃連。
提氣散 黃耆 人參 白朮 當歸 芍藥 乾薑(炮) 柴胡 升麻 羌活 甘草(炙,各等分) 上銼,水煎服。
治肛門熱脫方 涼血清腸散 治熱甚腸風脫肛。
生地黃 當歸 芍藥(各一錢二分) 防風 升麻 荊芥(各一錢) 黃芩 黃連 香附(炒) 川芎(各八分) 甘草(五分) 上銼,水煎服。
升陽除濕湯 治濕熱脫肛。
柴胡 升麻 防風 豬苓 澤瀉 蒼朮 陳皮 神麯(炒) 麥芽(炒) 甘草(各等分) 上銼,水煎,空心服。
胃寒腸鳴,加益智、半夏。
黃芩六一丸 治積熱脫肛。
條芩(六兩) 升麻(
或久洞洩,或腸風下血,小兒叫呼,並久痢,婦人產育用力過多,皆緻肛門脫出。
熱甚與腸風者,用涼血清腸散;久瀉痢者,補養脾胃,參朮實脾湯;用力過多者,十全大補湯。
俱加升提之藥。
丹溪 雲:脫肛屬氣血虛與熱。
氣虛,參、耆、芎、歸、升麻;血虛,四物湯加黃柏。
外以五倍子為末,托而上之,一次未收,至五六次必收。
李氏 曰:脫肛全是氣下陷。
《難經》曰:病之虛實,入者為實,出者為虛。
肛門脫出,非虛而何。
勞倦房欲過多,及產育用力,久痢久瀉,小兒叫呼耗氣,俱有此證。
宜參、耆、芎、歸、升麻,水煎服。
血虛,加芍藥、地黃;虛寒,加炒黑乾薑;虛挾熱者,縮砂散。
間有熱者,熱則流通意也,氣熱者,用條芩六兩、升麻一兩,麵糊丸服;血熱者,四物湯加黃柏、升麻;風邪者,敗毒散;暑熱者,黃連、阿膠丸、薄荷煎。
肺與大腸為表裡,肺熱則肛門閉結,肺寒則肛門脫出。
必須溫肺臟,補腸胃,宜補中益氣湯加訶子、樗皮少許,或升陽舉經湯、蝟皮散、釣藤丸。
挾濕熱者,升陽除濕湯;有兼痢者,四物湯加槐花、黃連、升麻;有腎虛者,腎氣丸、八味丸。
大抵皆宜兼升提藥,若外治,用敷藥、洗藥亦可。
薛氏 曰:脫肛屬大腸氣血虛而兼濕熱,有久痢氣血俱虛而脫者,有中氣虛而脫者,有因腎虛而脫者。
濕熱者,升陽除濕湯;血熱者,四物湯加條芩、槐花;血虛者,四物湯加白朮、茯苓;兼痔而痛者,四物加槐花、黃連、升麻;久痢者,補中益氣湯加酒炒芍藥;中氣虛陷者,前湯加半夏、炮薑、茯苓、五味;腎虛者六味丸;虛寒者,八味丸。
肺與大腸為表裡,肛者大腸之門,肺實熱則秘結,肺虛寒則脫出。
腎主大便,故腎虛者多患此證。
一舉人素有痔,每勞役便脫肛疼痛出水,中氣下陷也,用補中益氣湯加茯苓、芍藥十餘劑,中氣復而愈。
後復脫,作痛,誤服大黃丸,腹鳴惡食,幾危,餘用前湯加炮薑、芍藥,諸證漸愈,後去姜加熟地黃、五味子三十餘劑而愈。
一男子脾胃素弱,或因勞倦或因入房,肛門即下,腫悶痛甚,用補中益氣湯加麥門冬、五味子兼六味丸而愈,後因過飲,下墜腫痛,誤用降火消毒,虛證蜂起。
餘用前湯加炮薑、木香一劑,再用前湯並加減八味丸兩月而安。
一儒者面白神勞,素畏風寒,飲食喜熱,稍多必吞酸作瀉,吸氣覺冷,便血盜汗。
餘以為脾胃虛寒,用補中益氣湯加炮薑、肉桂五十餘劑,八味丸斤許,諸證悉愈。
治肛門虛脫方 丹溪方 治氣虛脫肛。
人參 黃耆 當歸 川芎 升麻(各等分) 上銼,水煎服。
血虛,加芍藥、地黃;寒加炒黑乾薑。
加味四物湯 治血虛脫肛。
當歸 川芎 芍藥 熟地黃 升麻(各等分) 上銼,水煎服。
血熱者,加黃柏;兼痢,加槐花、黃連。
提氣散 黃耆 人參 白朮 當歸 芍藥 乾薑(炮) 柴胡 升麻 羌活 甘草(炙,各等分) 上銼,水煎服。
治肛門熱脫方 涼血清腸散 治熱甚腸風脫肛。
生地黃 當歸 芍藥(各一錢二分) 防風 升麻 荊芥(各一錢) 黃芩 黃連 香附(炒) 川芎(各八分) 甘草(五分) 上銼,水煎服。
升陽除濕湯 治濕熱脫肛。
柴胡 升麻 防風 豬苓 澤瀉 蒼朮 陳皮 神麯(炒) 麥芽(炒) 甘草(各等分) 上銼,水煎,空心服。
胃寒腸鳴,加益智、半夏。
黃芩六一丸 治積熱脫肛。
條芩(六兩) 升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