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九十五
關燈
小
中
大
(煅,五錢) 幹胭脂(三分)
上研為細末,幹貼。
瘡嫩,寒水石、幹胭脂加龍腦,瘡老止依方。
代針膏 巴豆(五錢,去殼) 枳殼(大者二個,去穰) 上將豆裝在枳殼內綿縛,罐內盛醋煮乾枳豆,研細用絲綿蘸濕,展藥敷瘡根上,去痔不用,止用生肌散。
如頑漏日久不可用,津調代針膏敷瘡頭尖,敗肉自去。
白銀錠子 治漏止有一孔者,用此藥不過十日全愈,又不作痛,神效。
白砒(三兩) 白礬(一兩) 上二味共研為細末,鐵勺內溶成餅,再入炭火煅令煙淨,取出去火毒,為末,用麵糊和為錠子成條,插入漏內,直透裡痛處為止,每一日上三次至七日為止,至九日瘡結痂而愈,如漏未痊,後用生肌藥。
生肌散 乳香 沒藥 輕粉 海螵蛸(用三黃湯煮過) 寒水石(煅) 龍骨(煅,各等分) 上為細末,撒患處,止,用太平膏。
太平膏 防風 荊芥 梔子 連翹 黃芩 大黃 羌活 獨活 當歸 生地 赤芍藥 甘草 金銀花 五倍子 兩頭尖 頭髮(各二錢) 白及 白斂 山慈菇(各一兩) 香油(一斤) 上銼碎,入油內浸一晝夜,用文火熬焦去渣滓,再熬滴水不散,入上好黃丹水飛過炒黑用半斤入內再熬,滴水成珠為度,待溫冷再入乳香、沒藥、輕粉、血竭各二錢為末,於內攪勻,如藥色嫩,再入官粉五錢亦佳。
務要看其火色,不老不嫩得所為妙。
治痔瘡方 用大雄雞一隻,罩地闆上,卻不與食,伺飢甚,別移乾淨地上,用豬胰子四兩銼碎旋餵雞,令其撒糞旋收之,如此兩三日,候雞糞積至四兩,曬乾入後藥。
透明礬(四兩) 葉子雌黃(六錢) 雄黃(一錢) 膽礬(五錢) 樸硝(一兩) 上各另研為粗末,有沙鍋或銀鍋須要寬高約貯藥之餘,上有半截空者,先將雞糞一兩鋪在鍋底,次以白礬一兩,次以膽礬,次以雌黃,次以樸硝,次以雄黃,然後盡下白礬在內再以雞糞蓋其上,然後以新碗蓋鍋頂,簇炭火煅,青煙盡為度,放冷,取出細研,入乳香、沒藥各五錢,同研極細,以瓷盒收貯。
每用時令患人縮一腳,用藥少許,以津唾吐在手心中調勻,以新筆蘸藥點患處,一日三五次,一夜兩次,先以新筆蘸溫湯洗淨,軟絹挹幹,然後敷藥,敷後黃水淋瀝不止最妙,雖多不妨,三二日後其痔自乾枯剝落,倘硬,煎湯頻洗白,脫腸自紅軟收止,忌毒物酒色,即除根矣。
周先生枯痔法(共九方) 明礬 赤石脂(五錢) 辰砂(痛加一錢) 黃丹 上為末,先用鬱金末護肛門,如無鬱金以薑黃代之,調塗四圍好肉,如不就,加綠豆粉打合,卻將枯藥敷上,如肛門疼急,濃煎甘草湯放溫,拂四圍肛門上,就與後寬腸藥。
寬腸藥方 槐花 大黃 枳殼 木通 連翹 瞿麥 當歸 上水酒各半盞煎服。
枯痔藥早辰上一次,日午洗去舊藥再上一次,申時又洗去又上一次,如要急安,至夜半子時又洗上一次,至次日且看痔頭,淡淡黑色,兩三日如烏梅,四五日內用竹篦子輕輕敲打痔頭,見如石堅,至七八日便住,更不須上枯藥,且待自然如蘿蔔根,乃脫去也。
洗用甘草、荊芥、槐花煎湯,洗去舊藥,方上新藥。
枯痔寬腸方 凡醫痔之法,且如明日要下手,今日先與此藥,所以寬大腸,使大便軟滑,不與痔相礙,且不洩瀉。
痔頭未脫落者,須要日日與之。
大黃(濕紙煨) 枳殼(去穰,炒) 當歸(酒洗,各一兩) 上同為細末,煉蜜丸如桐子大,好酒或白湯吞下三十丸。
治枯痔頭慮生他證方 凡用枯藥,或觸壞腎根,或水道赤澀痛,與此藥。
大黃 木通 生地黃(各一兩) 滑石 瞿麥(各半兩) 上同為細末,每服四錢,水煎服。
催痔方 如枯盡未脫落,以此催之。
好磁石(一錢) 白殭蠶 生川烏(各五分) 上同為細末,冷水調,敷上立脫。
護肛方 凡用枯藥,去盡乳頭,恐留痔硬頭,損破肛門,四周成瘡,用此藥。
龍骨 石膏(各一錢) 沒藥 膩粉(各五分) 上同研十分細,先以荊芥湯洗,次撒之,切忌毒物生薑。
痔脫後洗方 用甘草湯、豆豉湯洗,再用荊芥、五倍子煎湯洗,便不生膿。
痔脫後肉癢方 用大粉草濃煎湯洗。
收腸方 凡用枯藥,脫下乳頭,隨即與此,以收其腸,此方補氣,又收膿去血生肉。
人參 當歸(各一兩) 川芎 甘草 白芷 防風 厚樸 桔硬 桂枝 黃耆 上為細末,水酒各半煎服。
如惡酒者,酒少水多煎之,夏月減桂、樸,加芩、柏。
系痔法 治痔瘻有頭。
用芫花入土根不限多少,以淨水洗卻入木臼搗,用少許水絞取汁,於銀銅器內,慢火煎成膏,將絲線於膏內度過,系痔瘡頭,系時微痛,候心躁痔落時,以紙撚引入膏藥於竅內,永除其根,不得便尿。
周先生割痔麻藥 川烏 草烏尖 胡椒 花椒 吳茱萸 白殭蠶(炒) 上為細末,酒調敷四邊,然後割之,又以此藥敷之,否則亦用麝香、龍骨塗之。
上枯痔、系痔、割痔三法,用前項藥服及敷貼不退者,然後用之。
必敬謹之,不可視為常法。
蝕痔法 治痔漏。
生砒(一字) 水銀(一粒如米大) 膩粉(一字) 麝香(一粒如小豆大) 上件併入乳缽內,研極細,如痔有珠子者將礬湯淨洗拭乾,用手撚藥揩在痔上,覺痛便是藥行,一日二次,又洗五日後住藥見效。
如或有孔,隻用紙撚將引藥送入,令徹其內,更用紙貼孔前,一日二次,使藥自能生全。
陳無擇雲:忌用生砒,恐毒氣入腹。
今兩存之,以治珠突者。
陷脈散 治漏瘡及二三十年癭瘤,或大如杯盂,久久不瘥,緻有漏潰,令人骨肉消盡;或堅或軟或潰,令人警惕,臥寐不安,體中掣痛,愈而復作。
乾薑(炮) 琥珀(研) 大黃 附子(炮,去皮,各一兩) 丹參(七錢半) 石硫黃(研) 白石英(研) 鍾乳粉(研) 烏賊骨(研,各半兩) 上為末,貯以瓷盒韋囊,勿令洩氣,若瘡濕即敷,無汁煎豬脂敷之,以幹為度,或死肌不消,加芒硝二兩益佳。
一法加燕巢一枚。
五灰膏 治臟腑一切蘊毒,發為痔瘡,不問遠年近日,形似雞冠、蓮花、核桃、牛乳,或內或外,並皆治之。
此方親敷之,瘡科劉叔茂累試皆驗,不敢自秘。
蕎麥灰(半鬥) 荊柴 老杉枝 蘇柴 山白竹 上,以上四般,柴、竹截作二尺許,長以斧劈破皮片,各取一束,曬乾,放火上燒過,置壇內防為風所化,俟盡燒,卻以水於鍋內煮,用炭汁,又用酒漏,以布帛其竅,置蕎麥灰幹酒漏內,以所煮四般炭汁淋之,然後取汁於鍋內,慢火熬汁,約取一小碗,候冷入石灰,同丹和成膏,以瓦瓶貯之,止用石灰敷之,上面不令走氣,臨用時卻去石灰,以冷水調開,令病者以水洗,洗淨痔瘡,仰臥搭起一足,先以濕紙於瘡四周貼護,卻用竹篦挑藥塗痔上,須臾痛息,用紙揩去藥再塗,如此三四遍,要痔瘡如墨樣黑方止,以水洗淨。
每日常置冷水一盆,以蔥湯和之,日洗三五遍,六七日後膿穢出盡,其瘡自消。
寬腸丸 五灰膏塗痔瘡之後,或臟腑秘結不通者,用此藥寬腸。
黃連 枳殼(各等分) 上為末,丸如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米湯下。
三品錠子方 (共五方) 上品錠子 專治痔漏一十八證。
紅礬(二兩半) 乳香 沒藥 硃砂(去鐵,各三錢) 牛黃(五分半) 硇砂(一錢四分,二分熟,一分生) 白信(一兩,火煅) 中品錠子 專治翻花癭瘤等證。
白礬(三兩八錢五分) 乳香 沒藥(各五錢半) 硃砂(三錢) 牛黃(七分半) 硇砂(一錢,半生半熟) 金信(一兩五錢,以火煅黑,煙止用淡清硇) 下品錠子 專治疔瘡發背等證。
紅礬(三兩二錢) 乳香(六錢) 沒藥(五錢) 硃砂(三錢) 牛黃(四分半) 硇砂(一錢四分,半生半熟) 白信(三兩,火煅黑,盡半日取起) 上各依法制,用麵糊和勻,撚成錠子,看瘡漏大小深淺插入錠子,如肉內黑色,勿上生肌散,隻等黑肉溶盡,方可上之。
若瘡無頭,太乙膏一個,加後藥一粒丹貼之。
一粒丹 白礬(二兩) 乳香(二錢二分) 沒藥(二錢七分) 硃砂(四分) 牛黃(五分) 薑黃(三錢半) 白丁香(二錢半) 巴豆(三錢,草紙去油淨) 白信(二兩,火煅,煙盡半日取用) 上依法制度為末,用唾沫調敷瘡,一日三次換,但瘡破插上前錠子。
生肌散 乳香 血竭(各五錢) 沒藥(四錢) 全蠍(十個,焙乾) 輕粉 黃丹(生用) 海螵蛸(去殼,煅) 硃砂 鳳凰退(各二錢) 明礬(二錢半) 龍骨(二兩,火煅紅,酒淬五次) 赤石脂(一兩半,火煅紅,酒淬七次) 上為末,待瘡洗淨上之。
神應膏 治久漏,收斂瘡口。
此宋褚防禦治理宗久漏瘡,諸方不效,獨此膏愈之。
如腸毒胃毒,為丸服之神效。
當歸(一兩一錢) 赤芍藥 大黃(各一兩五錢) 元參(一兩三錢) 川續斷 生地黃(各一兩二錢) 香白芷 官桂 莪朮(各一兩) 上九味細碎,用真香油二斤浸,春五日,夏三日,秋七日,冬十日,入鍋內以文武火煎令黑色,濾去渣,如熱天用黃丹二十兩,冷月十五兩,旋旋下丹,不住手攪,試水中沉為度,不可令婦人雞犬見。
如漏有孔者,以膏送入孔內,外仍以膏攤貼之。
截疳散 治年深疳瘻瘡。
白蘞 白及 黃丹 密陀僧(各一兩) 黃連(半兩) 龍腦 麝香(各半錢,另研) 輕粉(一錢) 上為細末和勻,幹撒在紝上,以膏貼之。
治痔漏灸法 隔附灸法 先用參、耆、歸、術等補氣血氣藥,大劑服之,用附子為末,津和作餅子如錢厚,以艾灸之。
漏大者,艾炷大,漏小者,炷小。
灸令微熱,不可令痛,餅乾則易之,再和再灸,知困且止,次日再灸,直至肉平為度,或仍前用補氣血藥作膏貼之。
又蒜灸洗 用大蒜一片,頭垢撚成餅子,內安頭垢餅於痔上,外安蒜,用艾灸之。
隔礬灸法 治痔漏神效。
皂礬(一斤,用瓦一片兩頭用泥作一壩,再用香油制瓦上焙乾,再著皂礬瓦上焙枯去砂為末) 川山甲(一錢,入紫粉罐煅存性,取出為末) 木鱉子(去殼,火煅,二錢半,淨為末) 乳香 沒藥(各一錢半,為末,臨灸時加入) 上和勻,以冷水調,量瘡口大小作餅子,貼瘡上,將艾炷灸三四壯,灸畢就用後熏洗藥,先熏後洗,日六度,三五日如前法復灸,以瘥為止。
熏洗方 前法灸畢,以此方熏洗。
皂礬(制如前法為末,約手規二把) 知母(四兩,焙乾為末,取一兩) 貝母(四兩為末,取一兩淨) 蔥(七莖) 上先將蔥用水煎三四沸,傾入瓶內,再入前藥,令患者坐於瓶口上熏之,待水溫,傾一半洗瘡,留一半,候再灸再熏洗,以瘥為度。
瘡嫩,寒水石、幹胭脂加龍腦,瘡老止依方。
代針膏 巴豆(五錢,去殼) 枳殼(大者二個,去穰) 上將豆裝在枳殼內綿縛,罐內盛醋煮乾枳豆,研細用絲綿蘸濕,展藥敷瘡根上,去痔不用,止用生肌散。
如頑漏日久不可用,津調代針膏敷瘡頭尖,敗肉自去。
白銀錠子 治漏止有一孔者,用此藥不過十日全愈,又不作痛,神效。
白砒(三兩) 白礬(一兩) 上二味共研為細末,鐵勺內溶成餅,再入炭火煅令煙淨,取出去火毒,為末,用麵糊和為錠子成條,插入漏內,直透裡痛處為止,每一日上三次至七日為止,至九日瘡結痂而愈,如漏未痊,後用生肌藥。
生肌散 乳香 沒藥 輕粉 海螵蛸(用三黃湯煮過) 寒水石(煅) 龍骨(煅,各等分) 上為細末,撒患處,止,用太平膏。
太平膏 防風 荊芥 梔子 連翹 黃芩 大黃 羌活 獨活 當歸 生地 赤芍藥 甘草 金銀花 五倍子 兩頭尖 頭髮(各二錢) 白及 白斂 山慈菇(各一兩) 香油(一斤) 上銼碎,入油內浸一晝夜,用文火熬焦去渣滓,再熬滴水不散,入上好黃丹水飛過炒黑用半斤入內再熬,滴水成珠為度,待溫冷再入乳香、沒藥、輕粉、血竭各二錢為末,於內攪勻,如藥色嫩,再入官粉五錢亦佳。
務要看其火色,不老不嫩得所為妙。
治痔瘡方 用大雄雞一隻,罩地闆上,卻不與食,伺飢甚,別移乾淨地上,用豬胰子四兩銼碎旋餵雞,令其撒糞旋收之,如此兩三日,候雞糞積至四兩,曬乾入後藥。
透明礬(四兩) 葉子雌黃(六錢) 雄黃(一錢) 膽礬(五錢) 樸硝(一兩) 上各另研為粗末,有沙鍋或銀鍋須要寬高約貯藥之餘,上有半截空者,先將雞糞一兩鋪在鍋底,次以白礬一兩,次以膽礬,次以雌黃,次以樸硝,次以雄黃,然後盡下白礬在內再以雞糞蓋其上,然後以新碗蓋鍋頂,簇炭火煅,青煙盡為度,放冷,取出細研,入乳香、沒藥各五錢,同研極細,以瓷盒收貯。
每用時令患人縮一腳,用藥少許,以津唾吐在手心中調勻,以新筆蘸藥點患處,一日三五次,一夜兩次,先以新筆蘸溫湯洗淨,軟絹挹幹,然後敷藥,敷後黃水淋瀝不止最妙,雖多不妨,三二日後其痔自乾枯剝落,倘硬,煎湯頻洗白,脫腸自紅軟收止,忌毒物酒色,即除根矣。
周先生枯痔法(共九方) 明礬 赤石脂(五錢) 辰砂(痛加一錢) 黃丹 上為末,先用鬱金末護肛門,如無鬱金以薑黃代之,調塗四圍好肉,如不就,加綠豆粉打合,卻將枯藥敷上,如肛門疼急,濃煎甘草湯放溫,拂四圍肛門上,就與後寬腸藥。
寬腸藥方 槐花 大黃 枳殼 木通 連翹 瞿麥 當歸 上水酒各半盞煎服。
枯痔藥早辰上一次,日午洗去舊藥再上一次,申時又洗去又上一次,如要急安,至夜半子時又洗上一次,至次日且看痔頭,淡淡黑色,兩三日如烏梅,四五日內用竹篦子輕輕敲打痔頭,見如石堅,至七八日便住,更不須上枯藥,且待自然如蘿蔔根,乃脫去也。
洗用甘草、荊芥、槐花煎湯,洗去舊藥,方上新藥。
枯痔寬腸方 凡醫痔之法,且如明日要下手,今日先與此藥,所以寬大腸,使大便軟滑,不與痔相礙,且不洩瀉。
痔頭未脫落者,須要日日與之。
大黃(濕紙煨) 枳殼(去穰,炒) 當歸(酒洗,各一兩) 上同為細末,煉蜜丸如桐子大,好酒或白湯吞下三十丸。
治枯痔頭慮生他證方 凡用枯藥,或觸壞腎根,或水道赤澀痛,與此藥。
大黃 木通 生地黃(各一兩) 滑石 瞿麥(各半兩) 上同為細末,每服四錢,水煎服。
催痔方 如枯盡未脫落,以此催之。
好磁石(一錢) 白殭蠶 生川烏(各五分) 上同為細末,冷水調,敷上立脫。
護肛方 凡用枯藥,去盡乳頭,恐留痔硬頭,損破肛門,四周成瘡,用此藥。
龍骨 石膏(各一錢) 沒藥 膩粉(各五分) 上同研十分細,先以荊芥湯洗,次撒之,切忌毒物生薑。
痔脫後洗方 用甘草湯、豆豉湯洗,再用荊芥、五倍子煎湯洗,便不生膿。
痔脫後肉癢方 用大粉草濃煎湯洗。
收腸方 凡用枯藥,脫下乳頭,隨即與此,以收其腸,此方補氣,又收膿去血生肉。
人參 當歸(各一兩) 川芎 甘草 白芷 防風 厚樸 桔硬 桂枝 黃耆 上為細末,水酒各半煎服。
如惡酒者,酒少水多煎之,夏月減桂、樸,加芩、柏。
系痔法 治痔瘻有頭。
用芫花入土根不限多少,以淨水洗卻入木臼搗,用少許水絞取汁,於銀銅器內,慢火煎成膏,將絲線於膏內度過,系痔瘡頭,系時微痛,候心躁痔落時,以紙撚引入膏藥於竅內,永除其根,不得便尿。
周先生割痔麻藥 川烏 草烏尖 胡椒 花椒 吳茱萸 白殭蠶(炒) 上為細末,酒調敷四邊,然後割之,又以此藥敷之,否則亦用麝香、龍骨塗之。
上枯痔、系痔、割痔三法,用前項藥服及敷貼不退者,然後用之。
必敬謹之,不可視為常法。
蝕痔法 治痔漏。
生砒(一字) 水銀(一粒如米大) 膩粉(一字) 麝香(一粒如小豆大) 上件併入乳缽內,研極細,如痔有珠子者將礬湯淨洗拭乾,用手撚藥揩在痔上,覺痛便是藥行,一日二次,又洗五日後住藥見效。
如或有孔,隻用紙撚將引藥送入,令徹其內,更用紙貼孔前,一日二次,使藥自能生全。
陳無擇雲:忌用生砒,恐毒氣入腹。
今兩存之,以治珠突者。
陷脈散 治漏瘡及二三十年癭瘤,或大如杯盂,久久不瘥,緻有漏潰,令人骨肉消盡;或堅或軟或潰,令人警惕,臥寐不安,體中掣痛,愈而復作。
乾薑(炮) 琥珀(研) 大黃 附子(炮,去皮,各一兩) 丹參(七錢半) 石硫黃(研) 白石英(研) 鍾乳粉(研) 烏賊骨(研,各半兩) 上為末,貯以瓷盒韋囊,勿令洩氣,若瘡濕即敷,無汁煎豬脂敷之,以幹為度,或死肌不消,加芒硝二兩益佳。
一法加燕巢一枚。
五灰膏 治臟腑一切蘊毒,發為痔瘡,不問遠年近日,形似雞冠、蓮花、核桃、牛乳,或內或外,並皆治之。
此方親敷之,瘡科劉叔茂累試皆驗,不敢自秘。
蕎麥灰(半鬥) 荊柴 老杉枝 蘇柴 山白竹 上,以上四般,柴、竹截作二尺許,長以斧劈破皮片,各取一束,曬乾,放火上燒過,置壇內防為風所化,俟盡燒,卻以水於鍋內煮,用炭汁,又用酒漏,以布帛其竅,置蕎麥灰幹酒漏內,以所煮四般炭汁淋之,然後取汁於鍋內,慢火熬汁,約取一小碗,候冷入石灰,同丹和成膏,以瓦瓶貯之,止用石灰敷之,上面不令走氣,臨用時卻去石灰,以冷水調開,令病者以水洗,洗淨痔瘡,仰臥搭起一足,先以濕紙於瘡四周貼護,卻用竹篦挑藥塗痔上,須臾痛息,用紙揩去藥再塗,如此三四遍,要痔瘡如墨樣黑方止,以水洗淨。
每日常置冷水一盆,以蔥湯和之,日洗三五遍,六七日後膿穢出盡,其瘡自消。
寬腸丸 五灰膏塗痔瘡之後,或臟腑秘結不通者,用此藥寬腸。
黃連 枳殼(各等分) 上為末,丸如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米湯下。
三品錠子方 (共五方) 上品錠子 專治痔漏一十八證。
紅礬(二兩半) 乳香 沒藥 硃砂(去鐵,各三錢) 牛黃(五分半) 硇砂(一錢四分,二分熟,一分生) 白信(一兩,火煅) 中品錠子 專治翻花癭瘤等證。
白礬(三兩八錢五分) 乳香 沒藥(各五錢半) 硃砂(三錢) 牛黃(七分半) 硇砂(一錢,半生半熟) 金信(一兩五錢,以火煅黑,煙止用淡清硇) 下品錠子 專治疔瘡發背等證。
紅礬(三兩二錢) 乳香(六錢) 沒藥(五錢) 硃砂(三錢) 牛黃(四分半) 硇砂(一錢四分,半生半熟) 白信(三兩,火煅黑,盡半日取起) 上各依法制,用麵糊和勻,撚成錠子,看瘡漏大小深淺插入錠子,如肉內黑色,勿上生肌散,隻等黑肉溶盡,方可上之。
若瘡無頭,太乙膏一個,加後藥一粒丹貼之。
一粒丹 白礬(二兩) 乳香(二錢二分) 沒藥(二錢七分) 硃砂(四分) 牛黃(五分) 薑黃(三錢半) 白丁香(二錢半) 巴豆(三錢,草紙去油淨) 白信(二兩,火煅,煙盡半日取用) 上依法制度為末,用唾沫調敷瘡,一日三次換,但瘡破插上前錠子。
生肌散 乳香 血竭(各五錢) 沒藥(四錢) 全蠍(十個,焙乾) 輕粉 黃丹(生用) 海螵蛸(去殼,煅) 硃砂 鳳凰退(各二錢) 明礬(二錢半) 龍骨(二兩,火煅紅,酒淬五次) 赤石脂(一兩半,火煅紅,酒淬七次) 上為末,待瘡洗淨上之。
神應膏 治久漏,收斂瘡口。
此宋褚防禦治理宗久漏瘡,諸方不效,獨此膏愈之。
如腸毒胃毒,為丸服之神效。
當歸(一兩一錢) 赤芍藥 大黃(各一兩五錢) 元參(一兩三錢) 川續斷 生地黃(各一兩二錢) 香白芷 官桂 莪朮(各一兩) 上九味細碎,用真香油二斤浸,春五日,夏三日,秋七日,冬十日,入鍋內以文武火煎令黑色,濾去渣,如熱天用黃丹二十兩,冷月十五兩,旋旋下丹,不住手攪,試水中沉為度,不可令婦人雞犬見。
如漏有孔者,以膏送入孔內,外仍以膏攤貼之。
截疳散 治年深疳瘻瘡。
白蘞 白及 黃丹 密陀僧(各一兩) 黃連(半兩) 龍腦 麝香(各半錢,另研) 輕粉(一錢) 上為細末和勻,幹撒在紝上,以膏貼之。
治痔漏灸法 隔附灸法 先用參、耆、歸、術等補氣血氣藥,大劑服之,用附子為末,津和作餅子如錢厚,以艾灸之。
漏大者,艾炷大,漏小者,炷小。
灸令微熱,不可令痛,餅乾則易之,再和再灸,知困且止,次日再灸,直至肉平為度,或仍前用補氣血藥作膏貼之。
又蒜灸洗 用大蒜一片,頭垢撚成餅子,內安頭垢餅於痔上,外安蒜,用艾灸之。
隔礬灸法 治痔漏神效。
皂礬(一斤,用瓦一片兩頭用泥作一壩,再用香油制瓦上焙乾,再著皂礬瓦上焙枯去砂為末) 川山甲(一錢,入紫粉罐煅存性,取出為末) 木鱉子(去殼,火煅,二錢半,淨為末) 乳香 沒藥(各一錢半,為末,臨灸時加入) 上和勻,以冷水調,量瘡口大小作餅子,貼瘡上,將艾炷灸三四壯,灸畢就用後熏洗藥,先熏後洗,日六度,三五日如前法復灸,以瘥為止。
熏洗方 前法灸畢,以此方熏洗。
皂礬(制如前法為末,約手規二把) 知母(四兩,焙乾為末,取一兩) 貝母(四兩為末,取一兩淨) 蔥(七莖) 上先將蔥用水煎三四沸,傾入瓶內,再入前藥,令患者坐於瓶口上熏之,待水溫,傾一半洗瘡,留一半,候再灸再熏洗,以瘥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