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八十九

關燈
湯火傷 論 凡湯火傷,皮紅未破爛者,不可用大寒涼藥,反用燒酒掃上,以拔其熱毒出外,則不爛矣。

     薛氏 曰:湯火傷,若發熱作渴,小便赤澀,用四物湯加山梔、連翹、甘草,養陰血以消毒;若患處肉未死而作痛,用四君子湯加川歸、山梔、連翹、甘草,健脾胃以消毒;若患處肉已死而不潰,用八珍湯加白芷、甘草,補氣血以排膿,如未應,加肉桂;若患處肉死已潰而不收斂,用四君子湯加芎、歸、黃耆,健脾胃以生肌,如未應,加炮姜;若小兒患之,或目劄頭搖等證,用四君子加芎、歸、山梔,健脾胃以清肝木;若食後即有此患,或腹脹作痛,用四君子加山梔、山楂、神麯,壯脾氣以消導。

    大凡初患此證,用神效當歸膏敷之,輕者自愈,重者自腐,良肉易生。

    其色赤者,乃火毒未盡,必擦至色白為度。

    倘患於肢節屈伸之處,若敷此,且免生痂傷礙新肉,復潰難痊。

    倘回祿煙燻緻死者,以蘿蔔搗汁灌之即蘇,以其辛能散氣也。

     治湯火傷外敷方 火炙法 凡湯火傷,急向火炙,雖極痛,強忍一時即不痛。

    慎勿以冷物塌之及井底泥敷之,使熱氣不行,爛人肌肉。

     一方 治火燒。

     以好酒洗之,又以鹽敷其上,如皮塌者,以酒熬牛皮膠敷之。

    如湯傷,以淋過第二次灰渣敷,立安。

     一方 凡遇湯火所傷,先以鹽末和米醋調敷瘡上,次以醋泥塗之,仍用醋塗不絕,暫救痛苦。

    一面急搗生地黃,醋調敷瘡上,直候疼止,須厚至數寸不妨。

    若一用冷水冷物冷泥,熱氣得冷氣則卻深摶,爛人筋骨,慎之。

     四黃散 治湯火瘡並杖熱瘡,腫痛。

     大黃 黃連 黃芩 黃柏 白及(各等分) 上為末,水調成膏,以鵝翎時塗瘡上。

    痛甚加乳香、沒藥。

     冰霜散 治火燒,皮爛大痛。

     寒水石(生) 牡蠣(燒) 樸硝 青黛 輕粉(各等分) 上為細末,新水或小油調塗,立止。

     一方 寒水石(七兩) 黃柏 黃連 黃芩 山梔子 大黃 赤石脂(各一兩) 上為末,酒調或鴨子清敷,甚者加冰片少許。

     柏葉散 治湯火傷痛甚。

     柏葉 梔子仁(各一兩) 鉛粉(半兩,研) 上為細末,以羊骨髓五兩溶化和藥,以木槌研良久,日塗三五次,用燭油調亦可。

    單用側柏葉為末,蠟油調敷,亦效。

     一方 治湯火瘡,爛痛。

     柏葉 孩兒茶 槐子 沒藥 乳香 上為細末,清油調擦,如濕處,幹撒。

     神效當歸膏 治杖撲湯火瘡毒,不問已潰未潰,肉雖傷而未壞者,用之自愈;肉已死者,用之自潰,新肉易生。

    擦至肉色漸白,其毒始盡,生肌最速。

    若杖瘡內有瘀血者,即用有鋒芒瓷片於患處砭去惡血,塗以此藥,則疔痂自結,死肉自潰,又免皴揭之痛,殊有神效。

    蓋當歸、地黃、麻油、二蠟主生肌止痛,補血續筋,與新肉相宜也。

     當歸 生地黃(各一兩) 麻油(六兩) 黃蠟(一兩) 上先將當歸、地黃入油煎黑,去渣,入蠟溶化,候冷攪勻,即成膏矣,用白蠟尤妙。

     保生救苦散 治火燒湯燙,或熱油烙,及脫肌肉者。

     寒水石 大黃 黃柏(各三錢) 上為末,香油調塗患處,或濕爛幹撒。

    東垣方單用寒水石不計多少,為極細末,油調塗之,或幹上,其痛立止,並不作膿,無分毫苦楚,日近完復,永無破傷風證。

     赤石脂散 治湯火所傷,赤爛熱痛。

     赤石脂 寒水石 上為末,以新汲水調塗傷處。

     黑白散 治湯燙火燒傷。

     百草霜 輕粉(減半) 上為末,狗油調擦患處,立愈。

     一白散 治湯燙火燒破,痛不可忍。

     生白礬不拘多少,香油調擦。

    一方用黑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