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八十五
關燈
小
中
大
,何其但雲三陽而不及於三陰?蓋風邪在於三陽之經,便宜按法早治而愈,若待傳入三陰,其證已危,或腹滿自利,口燥咽乾,舌卷囊縮,皆無可生之理,故置而弗論也。
又葉氏曰:破傷濕者,有破傷處因澡浴濕氣從瘡口中入,其人昏迷沉重,口噤強直,宜除濕湯、白朮酒,或用牡蠣為末敷瘡口,仍以末二錢,煎甘草湯調下亦可。
李氏曰:破傷證似中風,有四因,不因氣動者二:卒暴損破風襲,或諸瘡湯洗、艾灸逼毒妄行;有因氣動者二,瘡口不合,貼膏留孔風襲,或熱鬱,遍身白痂,瘡口閉塞,氣難通洩,傳播經絡,燒爍真氣,是寒熱間作,甚則發痙,口喎噤,角弓反張,須臾欲死。
用蠍梢餅或二生飲加天麻為末,每一錢用黑豆淋酒調服,化痰開關。
風盛者,二烏丸;風痰俱盛者,古星風散;風痰虛者,烏蛇散;血凝心神昏悶者,單鵝翎燒灰存性,酒調服一錢,服後飲酒一二盞以助藥勢;如血多痛甚者,如聖散;手足戰掉者,硃砂指甲散、蠐螬酒;如頭目青黑,額汗下流,眼小目瞪,身汗如油者,四逆不治,治同傷寒表裡法。
風熱燥甚,怫鬱在表,善伸數欠,筋脈拘急,或時惡寒,或筋惕搐搦,宜辛熱治風佐以辛寒。
如傷寒,麻桂加黃芩、石膏、知母是也。
若表不已,漸傳入裡,在肌肉者,宜退風熱,開結滯辛寒之藥,或佐以辛熱調之,猶傷寒半表裡而用小柴胡也。
若裡熱已甚,而舌強口噤,項背反張,驚惕搐搦,涎唾稠黏,胸腹滿塞,便溺秘結,或時汗出,宜祛風散結,寒藥下之後,復以清熱開結之藥調之。
又雲:破傷風同傷寒壞證治看在何經,而用本經藥祛之。
太陽表證宜汗,古防風湯去甘草,加川芎、獨活等分,水煎服,或調蜈蚣散,或九味羌活湯少用細辛,加歸芍等分,水煎服。
便秘加大黃,緩緩通之,或用古龍虎丹發汗亦妙。
少陽半表裡證,宜和,羌麻湯。
陽明裡證,宜下。
若服表藥過多,臟腑和而自汗者,白朮防風湯。
大汗不止,搐搦者,升麻葛根湯加白朮、黃芩。
如臟腑閉,小便赤,自汗者,先用小芎黃湯二三服,後用大芎黃湯速下之,或江鰾丸。
氣弱者,隻用蜜導法。
或始而出血過多,或瘡口早合,瘀血停滯,俱是血分受病,血屬陰,五臟所主,始雖在表,隨即入裡,故多死也,宜養血當歸地黃湯、活神丹、托裡散、內托十宣散,以防毒陷,外用魚膠散,或用鼠頭骨為末,豬脂調敷,亦治狗咬。
人有破傷水濕,口噤強直者,用牡蠣為末敷之,仍以甘草煎湯調服二錢。
或病已十分安全,而忽有口噤反張,筋搐痰壅,似破傷風證,又似痙證,其實乃氣血俱虛也,凡癰疽潰後膿血大洩,陽隨陰散變證,隻宜大補氣血,果系風痙,亦不宜以風藥治之。
血虛者,補中益氣湯去升、柴、陳皮,加酒炒黑黃柏、五味子、麥門冬、肉桂,大劑服之。
氣血俱虛,汗多作渴,寒熱者,十全大補湯加桂、附、麥門冬、五味子。
呃逆者,托裡溫中湯。
若妄投風藥者,死。
脈法 表脈浮而無力,太陽也。
脈長有力,陽明也。
脈浮而弦小者,少陽也。
治破傷風邪傳表裡方 羌活防風湯 治破傷風邪初傳在表,急服此藥以解之。
羌活 防風 川芎 藁本 當歸 芍藥(各一錢) 甘草 地榆 細辛(各五分) 上銼一服,水煎服。
熱加黃芩五分,大便秘加大黃五分,甚者一錢。
防風湯 治破傷風同傷寒表證未傳入裡,宜急服此藥。
防風 羌活 獨活 川芎(各等分) 上?咀,每服五七錢,水煎服後,宜調蜈蚣散,大效。
蜈蚣散 治破傷風,搐搦,角弓反張。
蜈蚣(一雙) 江鰾(五錢,無江鰾,以全蠍代之) 上為細末,每服一錢,用防風湯調下,外用擦牙或吹鼻亦可。
加左蟠龍五錢炒煙盡,名大蜈蚣散。
一雲左蟠龍即野鴿糞。
如前藥解表不已,覺轉入裡,當服左龍丸,漸漸看大便硬軟,加巴豆霜服之。
瓜石湯 治破傷風發熱。
瓜蔞仁(九錢) 滑石(一錢半) 南星 蒼朮 赤芍藥 陳皮(各一錢) 黃連 黃柏(炒) 黃芩 白芷(各五分) 甘草
又葉氏曰:破傷濕者,有破傷處因澡浴濕氣從瘡口中入,其人昏迷沉重,口噤強直,宜除濕湯、白朮酒,或用牡蠣為末敷瘡口,仍以末二錢,煎甘草湯調下亦可。
李氏曰:破傷證似中風,有四因,不因氣動者二:卒暴損破風襲,或諸瘡湯洗、艾灸逼毒妄行;有因氣動者二,瘡口不合,貼膏留孔風襲,或熱鬱,遍身白痂,瘡口閉塞,氣難通洩,傳播經絡,燒爍真氣,是寒熱間作,甚則發痙,口喎噤,角弓反張,須臾欲死。
用蠍梢餅或二生飲加天麻為末,每一錢用黑豆淋酒調服,化痰開關。
風盛者,二烏丸;風痰俱盛者,古星風散;風痰虛者,烏蛇散;血凝心神昏悶者,單鵝翎燒灰存性,酒調服一錢,服後飲酒一二盞以助藥勢;如血多痛甚者,如聖散;手足戰掉者,硃砂指甲散、蠐螬酒;如頭目青黑,額汗下流,眼小目瞪,身汗如油者,四逆不治,治同傷寒表裡法。
風熱燥甚,怫鬱在表,善伸數欠,筋脈拘急,或時惡寒,或筋惕搐搦,宜辛熱治風佐以辛寒。
如傷寒,麻桂加黃芩、石膏、知母是也。
若表不已,漸傳入裡,在肌肉者,宜退風熱,開結滯辛寒之藥,或佐以辛熱調之,猶傷寒半表裡而用小柴胡也。
若裡熱已甚,而舌強口噤,項背反張,驚惕搐搦,涎唾稠黏,胸腹滿塞,便溺秘結,或時汗出,宜祛風散結,寒藥下之後,復以清熱開結之藥調之。
又雲:破傷風同傷寒壞證治看在何經,而用本經藥祛之。
太陽表證宜汗,古防風湯去甘草,加川芎、獨活等分,水煎服,或調蜈蚣散,或九味羌活湯少用細辛,加歸芍等分,水煎服。
便秘加大黃,緩緩通之,或用古龍虎丹發汗亦妙。
少陽半表裡證,宜和,羌麻湯。
陽明裡證,宜下。
若服表藥過多,臟腑和而自汗者,白朮防風湯。
大汗不止,搐搦者,升麻葛根湯加白朮、黃芩。
如臟腑閉,小便赤,自汗者,先用小芎黃湯二三服,後用大芎黃湯速下之,或江鰾丸。
氣弱者,隻用蜜導法。
或始而出血過多,或瘡口早合,瘀血停滯,俱是血分受病,血屬陰,五臟所主,始雖在表,隨即入裡,故多死也,宜養血當歸地黃湯、活神丹、托裡散、內托十宣散,以防毒陷,外用魚膠散,或用鼠頭骨為末,豬脂調敷,亦治狗咬。
人有破傷水濕,口噤強直者,用牡蠣為末敷之,仍以甘草煎湯調服二錢。
或病已十分安全,而忽有口噤反張,筋搐痰壅,似破傷風證,又似痙證,其實乃氣血俱虛也,凡癰疽潰後膿血大洩,陽隨陰散變證,隻宜大補氣血,果系風痙,亦不宜以風藥治之。
血虛者,補中益氣湯去升、柴、陳皮,加酒炒黑黃柏、五味子、麥門冬、肉桂,大劑服之。
氣血俱虛,汗多作渴,寒熱者,十全大補湯加桂、附、麥門冬、五味子。
呃逆者,托裡溫中湯。
若妄投風藥者,死。
脈法 表脈浮而無力,太陽也。
脈長有力,陽明也。
脈浮而弦小者,少陽也。
治破傷風邪傳表裡方 羌活防風湯 治破傷風邪初傳在表,急服此藥以解之。
羌活 防風 川芎 藁本 當歸 芍藥(各一錢) 甘草 地榆 細辛(各五分) 上銼一服,水煎服。
熱加黃芩五分,大便秘加大黃五分,甚者一錢。
防風湯 治破傷風同傷寒表證未傳入裡,宜急服此藥。
防風 羌活 獨活 川芎(各等分) 上?咀,每服五七錢,水煎服後,宜調蜈蚣散,大效。
蜈蚣散 治破傷風,搐搦,角弓反張。
蜈蚣(一雙) 江鰾(五錢,無江鰾,以全蠍代之) 上為細末,每服一錢,用防風湯調下,外用擦牙或吹鼻亦可。
加左蟠龍五錢炒煙盡,名大蜈蚣散。
一雲左蟠龍即野鴿糞。
如前藥解表不已,覺轉入裡,當服左龍丸,漸漸看大便硬軟,加巴豆霜服之。
瓜石湯 治破傷風發熱。
瓜蔞仁(九錢) 滑石(一錢半) 南星 蒼朮 赤芍藥 陳皮(各一錢) 黃連 黃柏(炒) 黃芩 白芷(各五分) 甘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