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八十三

關燈
愈旺,反緻敗證矣。

    癘瘍所患,非止一臟,然其氣血無有弗傷,兼證無有弗雜,況積歲而發現於外,須分經絡之上下,病勢之虛實,不可概施攻毒之藥,當先助胃壯氣,使根本堅固,而後治其瘡可也。

    經雲:真氣奪則虛,邪氣勝則實。

    凡雲病屬有餘者,當察其元氣不足,癘瘍當知有變有類之不同,而治法有汗、有下、有砭刺、攻補之不一。

    蓋兼證當審輕重,變證當察先後,類證當詳真偽,而汗下砭刺攻補之法,又當量其人之虛實,究其病之源委而施治焉。

    蓋虛者形氣虛也,實者病氣實而形氣則虛也。

    癘瘍砭刺之法,張子和謂一汗抵千針,蓋以砭血不如發汗之周遍也。

    然發汗即出血,出血即發汗,二者一律。

    若惡血凝滯在肌表經絡者,宜刺宜汗,取委中出血則效。

    若惡毒蘊結於臟腑,非盪滌其內則不能痊。

    若毒在外者,非砭刺遍身患處及兩臂腿腕、兩手足指縫各出血,其毒必不能散。

    若表裡俱受毒者,非外砭內洩其毒,決不能退。

    若上體患多,宜用醉仙散,取其內蓄惡血於齒縫中出,及刺手指縫並臂腕,以去肌表毒血。

    下體患多,宜用再造散,令惡血陳蟲於穀道中出,仍針足指縫並腿腕,隔一二日更刺之,以血赤為度。

    如有寒濕頭疼等證,當大補氣血為主。

    癘瘍服輕粉之劑,若腹痛,去後兼有膿穢之物,不可用藥止之。

    若口舌腫痛,穢水時流,作渴,發熱喜冷,此為上焦熱毒,宜用瀉黃散。

    若寒熱往來,宜用小柴胡湯加知母。

    若口齒縫出血,發熱而大便秘結,此為熱毒內淫,宜用黃連解毒湯。

    若大便調和,用局方犀角地黃湯。

    若穢水雖盡,口舌不愈,或發熱作渴而不飲冷,此為虛熱也,宜用七味白朮散。

    癘瘍,手足腿臂或各指蜷攣者,由陰火熾盛,虧損氣血,當用加味逍遙散加生地黃,及換肌散兼服。

    癘瘍生蟲者,五方風邪翕合,相火制金,金衰不能平木,木盛所化,內食五臟而證見於外也,宜用升麻湯送瀉青丸,或樺皮散,以清肺肝之邪,外灸承漿以疏陽明任脈,則風熱息而蟲不生矣。

    肝經虛熱者,佐以加味逍遙散、六味地黃丸。

    又癘瘍久而不愈者,有不慎起居飲食,內火妄動者;有臟腑傷損,氣血疲乏者;有用攻伐之藥,氣愈虧者;有不分兼變相雜,用藥失宜者;有病人諱疾忌醫者。

    癘瘍愈而復發,有不戒厚味,內熱傷脾者;有不戒房勞,大動傷腎者;有不戒七情,血氣傷損者;有餘毒未盡,兼證俱動者;有氣虛六淫外乘者。

    古人雲,此證百無一生,正謂此耳。

     李氏 曰:癩即《內經》癘風,受天地間肅殺風氣,酷烈暴悍,最為可畏。

    一因風毒,或汗出解衣入水,或酒後當風。

    二因濕毒,或坐臥濕地,或冒雨露。

    三因傳染。

    然未必皆由外也,內傷飲食,熱毒過甚,大寒大熱,房勞穢汙,以緻火動血熱,更加外感風寒冷濕而發。

    初起身上虛癢,或起白屑紫雲,如癜風然(癜,音殿,瘢,風斑片也),或發紫泡疙瘩流膿。

    上先見者,氣分受病,上體必多;下先見者,血分受病,下體必多;上下俱見者,氣血俱病,從上而下者為順風,從下而上者為逆風。

    但從上從下,以漸來者可治,頓發者難愈。

    治失其法,以緻皮死,麻木不仁;脈死,血潰成膿;肉死,割切不痛;筋死,手足緩縱;骨死,鼻梁崩塌。

    與夫眉落眼昏,唇翻聲噎,甚則蝕傷眼目,腐爛玉莖,攣蜷肢體,病至於此,天刑難解。

    胃與大腸,無物不受,脾主肌肉,肺主皮毛,瘡痂雖見於皮肉,而熱毒必歸於腸胃,故發必先治陽明。

    初起宜防風通聖散,在上用麻黃以去外毒,在下用硝黃以去內毒,上下俱見者,用輕粉、防風通聖散以解表攻裡,三五日後,即服醉仙散,以吐惡涎,服後,又服防風通聖散去硝黃、麻黃,多服久服,待胃氣稍定,用再造散以下其蟲。

    又有宜先下蟲,而後吐涎者,吐下後仍以防風通聖散量加參、耆、熟地,以固氣血。

    或脾胃弱者,白朮當倍用。

    蟲因火盛,氣血沸騰,充滿經絡,外瘡延蔓,內蟲攻注,蝕心,足底穿;蝕脾,聲噎;蝕肺,鼻崩;蝕腎,耳鳴如雷。

    宜先服瀉青丸以瀉肝火,次隨證救治。

    虛癢者,四物湯加酒芩,調浮萍末;癢甚,加荊芥、蟬退;瘙癢皮皴,白屑者,白花蛇丸;眉毛落者,三蛇丹或柏葉煎;眉脫鼻崩者,換肌散、補氣瀉榮湯;蝕眼者,蘆薈丸;肢節廢者,蠲痹散。

    通用淩霄花散、胡麻散、加味苦參丸、大楓丸、換骨丸、大麻風丸、紫雲風丸、活神丹、腎氣丸、四聖不老丹、八物湯,外治摩風膏、浴癩方。

    發落不生者,先用生薑擦三次,後用半夏為末,麻油調擦。

     又 曰:血風瘡,乃三陰經風熱鬱火血燥所緻,初發疙瘩如丹,瘙癢不常,抓破成瘡,膿水淋瀝,內證晡熱,盜汗惡寒,少食體倦,所以不敢妄用風藥。

    大概肝風血燥,寒熱作痛者,當歸飲加柴胡、山梔;痛癢寒熱者,小柴胡湯加山梔、黃連;夜熱譫語者,小柴胡湯加生地黃;肝脾鬱火,食少寒熱者,八味逍遙散;脾虛晡熱,盜汗不寐者,歸脾湯加山梔、熟地黃;腎虛有熱,作渴咳痰者,腎氣丸通用;遍身者,四物湯加浮萍、黃芩等分,甚者紫雲風丸、瘓骨丸、三蛇丹;兩足痛癢者,當歸拈痛湯;如因飲酒後遍身癢如風瘡,抓至出血又痛者,用蟬退、薄荷等分為末,每服二錢,水酒調服。

    凡身發癢者,通用。

    外治摩風膏、馬齒莧膏。

     癘風諸藥不效,千金耆婆萬病丸極有神驗。

     脈法 脈兩寸浮而緊,或浮而洪,陽脈浮弦,陰脈實大。

    脈浮緩者易治,洪大而數,或沉實者難愈。

    脈沉而病在上,脈浮而病在下,及無汗者,皆為不治之證也。

     治癘風惡癩方 醉仙散 治大風疾,遍身癮疹,瘙癢麻木。

     胡麻仁 牛蒡子 蔓荊子 枸杞子(各一兩,同炒黑色) 白蒺藜 苦參 瓜蔞根 防風(各半兩) 上為細末,每一兩五錢入輕粉二錢,拌勻,每服一錢,茶清調下,晨、午、夕各一服。

    候五七日,先於牙縫內出臭涎水,渾身覺疼,昏悶如醉,利下臭物為度。

    仍量人之大小虛實用之。

    病重者。

    須先以再造散下之,候元氣將復,方用此藥。

    禁忌一切須照前論。

     再造散 治大風惡疾。

     鬱金(五錢,生用) 錦紋大黃(一兩) 皂角刺(獨生黑大者,一兩半) 白牽牛(頭末,六錢,半生半炒) 上為末,每服五錢,日未出時面東,用無灰酒冷調服。

    當日必洩出蟲,如蟲黑色,乃是多年;赤色,乃是近者。

    數日後又進一服,直待無蟲,乃絕根矣。

    終身不可食牛馬驢騾等肉,大忌房事,犯者必不救。

     加減通聖散 大瀉惡毒穢積,又用三稜針,看肉黑處及委中紫脈刺出死血,不可令出太過,恐損真氣,後服神仙紫花丸。

     防風(去蘆) 川芎 荊芥穗 桔梗 枳殼(麩炒,去穰) 石膏 柴胡 黃連 羌活(各五錢) 連翹 白芍藥 當歸(酒洗浸) 麻黃(去節根,湯泡) 薄荷 梔子仁 黃芩 甘草 滑石 黃柏(各三錢) 生地黃(酒洗) 熟地黃(酒洗,各三錢半) 錦紋 大黃(六錢) 芒硝(一兩) 皂角刺(一兩,獨生者去尖) 上銼,分作八服,每服用水一碗半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