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七十八
關燈
小
中
大
表裡治之。
表證,九味羌活湯。
氣虛表實,骨節痛者,六一散加香附、黃芩,水煎或薑汁糊丸服。
裡證,五積交加散加大黃。
痰濕熱者,導水丸。
病愈後大便閉,稍虛者,麻子仁丸。
驟痛不可忍者,用桑寄生焙乾浸酒,常服微醉。
通用史國公浸酒方、萬應膏。
屬內因者,宜消瘀血,養新血,兼理痰火,則血自活,氣自和,痛無不止。
又不愈者,間用升降之劑或專養血補脾。
如久病及亡血、產後病此者,俱不宜純用風藥燥血。
脈法 脈經 曰:少陰脈浮而弱,弱則血不足,浮則為風,風血相搏,則疼痛如掣。
盛人脈澀小,短氣,自汗出,歷節疼不可屈伸,此皆飲酒汗出,當風所緻也。
寸口脈沉而弱,沉則主骨,弱則主筋,沉則為腎,弱則為肝。
汗出入水中,因水傷心,歷節黃汗出,故曰歷節也。
味酸則傷筋,筋傷則緩,名曰洩。
鹹則傷骨,骨傷則痿,名曰枯。
枯洩相搏,名斷洩。
榮氣不通,衛不獨行,榮衛俱微,三焦無所禦,四屬斷絕,身體羸瘦,獨足腫大,黃汗出,脛冷,假令發熱,便為歷節也。
病歷節,疼痛不可屈伸。
治遍身痛方 羌活鞠藭湯 治風寒濕氣感之,一身盡痛,不能轉側,發熱口渴,手不能近,叫呼不止,及腳氣,腰腿不能動履,百節走注疼痛,並皆治之。
羌活(二錢) 蒼朮(米泔浸) 川芎(各一錢五分) 白芷 南星(薑汁炒) 當歸 黃芩(酒炒) 黃柏(酒炒) 神麯(炒) 桃仁 桂枝(各一錢) 防己 紅花(各五分) 在上倍羌活、桂枝,在下加牛膝、木通。
上銼一服,加生薑三片,水煎。
病在上,食後;病在下,空心服。
痛風丸 治上中下疼痛。
南星(薑製) 蒼朮(米泔水浸) 黃柏(酒炒,各二兩) 川芎 神麯(炒,各一兩) 白芷 桃仁(各五錢) 威靈仙(酒拌) 羌活 桂枝(各三錢) 防己 龍膽草(各四錢) 紅花(一錢半) 上為末,曲糊丸如桐子大,每服一百丸,空心白湯下。
加味二陳湯 治風痰壅滯,周身疼痛。
陳皮 半夏 茯苓 甘草 南星 羌活 蒼朮 白芷 酒芩 上銼,水煎,加竹瀝、薑汁服。
挾瘀血者,加桃仁、紅花。
加味四物湯 治白虎歷節風。
當歸 川芎 白芍藥 熟地(砂仁炒) 桃仁 牛膝 陳皮 茯苓 白芷 龍膽草 甘草 上水煎服。
如痛在上屬風,加羌活、桂枝、威靈仙。
在下屬濕,加牛膝、防己、木通、黃柏。
氣虛者,加人參、白朮、龜闆。
有痰加南星、半夏、生薑。
若血虛者,倍當歸、川芎,佐以桃仁、紅花。
丹溪方 治痛風神效。
赤芍藥 青皮 威靈仙 防風 木鱉子(各一錢半) 紫威 臺芎(各七分半) 甘草(五分) 上切,作一服,酒煎服。
蒼朮復煎散 治寒濕相合,腦後痛,惡寒,項筋脊強,肩背胛攣痛,膝臏痛,無力行步,能食,自覺沉重。
蒼朮(四兩) 羌活(一錢) 升麻 柴胡 藁本 澤瀉 白朮(各五分) 黃柏(三分) 紅花(少許) 上銼為末,先將蒼朮用水二碗煎至二大盞,去渣,下諸藥煎至一盞。
空心溫服,微汗為效。
忌酒面。
犀角升麻湯 治足陽明經絡受風毒,傳入經絡,血凝滯下行,緻鼻額唇頰皆痛。
犀角(一兩) 升麻 防風 羌活(各三兩) 川芎 白附子 白芷 黃芩(各半兩) 甘草(二錢) 上銼,每服四錢,水煎,食後臥服,日二三次。
丹溪方 治飲酒濕痰痛風。
黃柏(酒炒) 威靈仙(酒炒,各五錢) 蒼朮(米泔水浸) 羌活 甘草(炙,各三錢) 陳皮(去白) 芍藥(各一錢) 上為末,每服一錢或二錢,沸湯入薑汁調下。
二妙散 治筋骨疼痛,因濕熱者。
黃柏(酒浸,焙乾,二兩) 蒼朮(米泔浸,四兩) 上為細末,沸湯入薑汁調服,或用蒸餅為丸,姜鹽湯送下。
二味皆有雄壯之氣,表實氣實者,加酒少許佐之。
有氣加氣藥,血虛加補血藥,痛甚者加生薑汁,熱服。
定痛丸 治風濕一切痛。
乳香 沒藥 金星草 五靈脂 地龍(去土) 木鱉子(去殼,各等分) 上為細末,煉蜜丸如彈子大,每服一丸,溫酒化下,或作小丸亦可。
活絡丹 治諸風濕毒留滯經絡,注於腳間,筋脈拘攣,腰腿沉重,一切痛風走注,或腳筋吊痛,上衝心腹。
川烏 草烏 乳香 沒藥 地龍 南星(各六兩) 上為末,酒糊丸如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空心,冷酒、荊芥煎湯任下。
天麻丹 治諸風癱瘓,及白虎歷節風。
烏頭(八兩) 蒼朮(四兩) 荊芥 防風 天麻(各二兩) 全蠍(一兩) 上為細末,用豆腐和勻作餅,入銅銚,以水滿煮藥至半沉半浮,存性為度,取出待半乾,為丸如桐子大,以硃砂為衣。
臨臥時先嚼木瓜一片,以好酒吞下二三十丸,服後覺昏沉吐涎痰,一二時為效。
虎骨丸 治經絡凝滯,骨節疼痛,筋脈攣急,遇陰寒愈甚。
乳香(另研) 沒藥(另研) 赤芍藥 當歸 熟地(砂仁炒) 虎骨(酥炙,各一兩) 血蠍(二錢半,另研) 上為末,用木瓜一枚切破去子,入乳香末一錢在內,麻纏定,毋令透氣,用好酒二升煮,酒盡取木瓜,去皮研爛,入蜜,杵和為丸如桐子大。
每服三五十丸,酒下。
定痛丸(一名虎骨散) 治風毒邪氣乘虛攻注經絡之間,痛無常處,晝靜夜甚,不得睡臥,筋脈拘攣,不得屈伸。
蒼耳子(微炒) 骨碎補 自然銅 血竭 白附子(炮) 赤芍藥 當歸 肉桂 白芷 沒藥 防風 牛膝(各三兩) 五加皮 天麻 檳榔 羌活(各一兩) 虎脛骨(酥炙) 龜闆(酥炙,各二兩) 上為細末,每服一錢,溫酒調服。
加減虎骨散 治白虎歷節諸風,骨節疼痛,晝夜不可忍者。
虎脛骨(三兩) 沒藥(五錢) 上為末,每服二錢,溫酒調服。
活血丹 與四物蒼朮各半湯相表裡,治遍身骨節疼痛,如神。
熟地黃(三兩,砂仁炒) 當歸 白朮 白芍藥 續斷 人參(各一兩) 上為細末,酒糊丸如桐子大,每服七八十丸,仍切四物湯與蒼朮各半,水煎,間服之。
張子元方 治氣血兩虛,有痰濁陰火痛風。
人參 山藥 海石 南星(各一兩) 白朮 熟地(砂仁炒) 黃柏(酒炒) 龜闆(酥炙,各二兩) 鎖陽 乾薑(燒灰存性,各半兩) 上為末,酒糊丸服。
潛行散 治血虛,陰火痛風,及腰半以下濕熱注痛。
黃柏(四兩,酒浸,焙乾) 上為細末,每服三錢,煎四物湯調下,多服取效。
趁痛散 治產後走動,氣血升降失常,留滯關節,筋脈引急,遍身疼痛,甚則腰背不能俯仰,手足不能屈伸。
兼治男子痛風。
牛膝 當歸 官桂 白朮 黃耆 獨活 生薑(各五分) 韭白
表證,九味羌活湯。
氣虛表實,骨節痛者,六一散加香附、黃芩,水煎或薑汁糊丸服。
裡證,五積交加散加大黃。
痰濕熱者,導水丸。
病愈後大便閉,稍虛者,麻子仁丸。
驟痛不可忍者,用桑寄生焙乾浸酒,常服微醉。
通用史國公浸酒方、萬應膏。
屬內因者,宜消瘀血,養新血,兼理痰火,則血自活,氣自和,痛無不止。
又不愈者,間用升降之劑或專養血補脾。
如久病及亡血、產後病此者,俱不宜純用風藥燥血。
脈法 脈經 曰:少陰脈浮而弱,弱則血不足,浮則為風,風血相搏,則疼痛如掣。
盛人脈澀小,短氣,自汗出,歷節疼不可屈伸,此皆飲酒汗出,當風所緻也。
寸口脈沉而弱,沉則主骨,弱則主筋,沉則為腎,弱則為肝。
汗出入水中,因水傷心,歷節黃汗出,故曰歷節也。
味酸則傷筋,筋傷則緩,名曰洩。
鹹則傷骨,骨傷則痿,名曰枯。
枯洩相搏,名斷洩。
榮氣不通,衛不獨行,榮衛俱微,三焦無所禦,四屬斷絕,身體羸瘦,獨足腫大,黃汗出,脛冷,假令發熱,便為歷節也。
病歷節,疼痛不可屈伸。
治遍身痛方 羌活鞠藭湯 治風寒濕氣感之,一身盡痛,不能轉側,發熱口渴,手不能近,叫呼不止,及腳氣,腰腿不能動履,百節走注疼痛,並皆治之。
羌活(二錢) 蒼朮(米泔浸) 川芎(各一錢五分) 白芷 南星(薑汁炒) 當歸 黃芩(酒炒) 黃柏(酒炒) 神麯(炒) 桃仁 桂枝(各一錢) 防己 紅花(各五分) 在上倍羌活、桂枝,在下加牛膝、木通。
上銼一服,加生薑三片,水煎。
病在上,食後;病在下,空心服。
痛風丸 治上中下疼痛。
南星(薑製) 蒼朮(米泔水浸) 黃柏(酒炒,各二兩) 川芎 神麯(炒,各一兩) 白芷 桃仁(各五錢) 威靈仙(酒拌) 羌活 桂枝(各三錢) 防己 龍膽草(各四錢) 紅花(一錢半) 上為末,曲糊丸如桐子大,每服一百丸,空心白湯下。
加味二陳湯 治風痰壅滯,周身疼痛。
陳皮 半夏 茯苓 甘草 南星 羌活 蒼朮 白芷 酒芩 上銼,水煎,加竹瀝、薑汁服。
挾瘀血者,加桃仁、紅花。
加味四物湯 治白虎歷節風。
當歸 川芎 白芍藥 熟地(砂仁炒) 桃仁 牛膝 陳皮 茯苓 白芷 龍膽草 甘草 上水煎服。
如痛在上屬風,加羌活、桂枝、威靈仙。
在下屬濕,加牛膝、防己、木通、黃柏。
氣虛者,加人參、白朮、龜闆。
有痰加南星、半夏、生薑。
若血虛者,倍當歸、川芎,佐以桃仁、紅花。
丹溪方 治痛風神效。
赤芍藥 青皮 威靈仙 防風 木鱉子(各一錢半) 紫威 臺芎(各七分半) 甘草(五分) 上切,作一服,酒煎服。
蒼朮復煎散 治寒濕相合,腦後痛,惡寒,項筋脊強,肩背胛攣痛,膝臏痛,無力行步,能食,自覺沉重。
蒼朮(四兩) 羌活(一錢) 升麻 柴胡 藁本 澤瀉 白朮(各五分) 黃柏(三分) 紅花(少許) 上銼為末,先將蒼朮用水二碗煎至二大盞,去渣,下諸藥煎至一盞。
空心溫服,微汗為效。
忌酒面。
犀角升麻湯 治足陽明經絡受風毒,傳入經絡,血凝滯下行,緻鼻額唇頰皆痛。
犀角(一兩) 升麻 防風 羌活(各三兩) 川芎 白附子 白芷 黃芩(各半兩) 甘草(二錢) 上銼,每服四錢,水煎,食後臥服,日二三次。
丹溪方 治飲酒濕痰痛風。
黃柏(酒炒) 威靈仙(酒炒,各五錢) 蒼朮(米泔水浸) 羌活 甘草(炙,各三錢) 陳皮(去白) 芍藥(各一錢) 上為末,每服一錢或二錢,沸湯入薑汁調下。
二妙散 治筋骨疼痛,因濕熱者。
黃柏(酒浸,焙乾,二兩) 蒼朮(米泔浸,四兩) 上為細末,沸湯入薑汁調服,或用蒸餅為丸,姜鹽湯送下。
二味皆有雄壯之氣,表實氣實者,加酒少許佐之。
有氣加氣藥,血虛加補血藥,痛甚者加生薑汁,熱服。
定痛丸 治風濕一切痛。
乳香 沒藥 金星草 五靈脂 地龍(去土) 木鱉子(去殼,各等分) 上為細末,煉蜜丸如彈子大,每服一丸,溫酒化下,或作小丸亦可。
活絡丹 治諸風濕毒留滯經絡,注於腳間,筋脈拘攣,腰腿沉重,一切痛風走注,或腳筋吊痛,上衝心腹。
川烏 草烏 乳香 沒藥 地龍 南星(各六兩) 上為末,酒糊丸如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空心,冷酒、荊芥煎湯任下。
天麻丹 治諸風癱瘓,及白虎歷節風。
烏頭(八兩) 蒼朮(四兩) 荊芥 防風 天麻(各二兩) 全蠍(一兩) 上為細末,用豆腐和勻作餅,入銅銚,以水滿煮藥至半沉半浮,存性為度,取出待半乾,為丸如桐子大,以硃砂為衣。
臨臥時先嚼木瓜一片,以好酒吞下二三十丸,服後覺昏沉吐涎痰,一二時為效。
虎骨丸 治經絡凝滯,骨節疼痛,筋脈攣急,遇陰寒愈甚。
乳香(另研) 沒藥(另研) 赤芍藥 當歸 熟地(砂仁炒) 虎骨(酥炙,各一兩) 血蠍(二錢半,另研) 上為末,用木瓜一枚切破去子,入乳香末一錢在內,麻纏定,毋令透氣,用好酒二升煮,酒盡取木瓜,去皮研爛,入蜜,杵和為丸如桐子大。
每服三五十丸,酒下。
定痛丸(一名虎骨散) 治風毒邪氣乘虛攻注經絡之間,痛無常處,晝靜夜甚,不得睡臥,筋脈拘攣,不得屈伸。
蒼耳子(微炒) 骨碎補 自然銅 血竭 白附子(炮) 赤芍藥 當歸 肉桂 白芷 沒藥 防風 牛膝(各三兩) 五加皮 天麻 檳榔 羌活(各一兩) 虎脛骨(酥炙) 龜闆(酥炙,各二兩) 上為細末,每服一錢,溫酒調服。
加減虎骨散 治白虎歷節諸風,骨節疼痛,晝夜不可忍者。
虎脛骨(三兩) 沒藥(五錢) 上為末,每服二錢,溫酒調服。
活血丹 與四物蒼朮各半湯相表裡,治遍身骨節疼痛,如神。
熟地黃(三兩,砂仁炒) 當歸 白朮 白芍藥 續斷 人參(各一兩) 上為細末,酒糊丸如桐子大,每服七八十丸,仍切四物湯與蒼朮各半,水煎,間服之。
張子元方 治氣血兩虛,有痰濁陰火痛風。
人參 山藥 海石 南星(各一兩) 白朮 熟地(砂仁炒) 黃柏(酒炒) 龜闆(酥炙,各二兩) 鎖陽 乾薑(燒灰存性,各半兩) 上為末,酒糊丸服。
潛行散 治血虛,陰火痛風,及腰半以下濕熱注痛。
黃柏(四兩,酒浸,焙乾) 上為細末,每服三錢,煎四物湯調下,多服取效。
趁痛散 治產後走動,氣血升降失常,留滯關節,筋脈引急,遍身疼痛,甚則腰背不能俯仰,手足不能屈伸。
兼治男子痛風。
牛膝 當歸 官桂 白朮 黃耆 獨活 生薑(各五分) 韭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