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七十三
關燈
小
中
大
花椒 檳榔 枳實 木香 香附 砂仁 川楝子(去核) 肉桂 厚樸 乾薑 甘草(各等分)
上銼,加生薑一片,水煎服。
四聖丹 下腹中蟲。
檳榔(一錢) 大黃 黑牽牛(各五分) 甘草(炙,四分) 上為末,加艾葉七片,水一大鐘,入好醋少許,煎湯服立效。
追蟲丸 木香 檳榔 蕪荑 錫灰(各一錢一分) 使君子肉(二錢) 大黃(三錢) 牽牛(取末,一兩) 上先取皂角,與楝樹根皮二味濃煎汁二大碗,熬成膏,和前藥末為丸如桐子大,將沉香末為衣,後又將雷丸末為衣,每服五十丸,空心砂糖湯下,追取蟲積,即愈。
追蟲取積散 檳榔(末,一錢半) 黑醜(頭末,二錢) 陳皮(八分) 木香(末,五分) 上為末,研勻,每服五錢,小者三錢,砂糖湯調下,五更服,行三四次,以米湯補之。
忌魚腥油膩之物三五日。
五仙丸 治諸蟲如神。
大黃(四兩) 皂角 雷丸 苦楝根(各一兩) 木香(一錢) 上為末,酒糊丸如桐子大,每服三四十丸,茶清下。
雄檳丸 治腹中乾痛有時者,蟲也。
雄黃 白礬 檳榔(各等分) 上為末,飯丸黍米大,每服五分,食遠,米飲下。
治中虛腹痛方 加味補中益氣湯 治勞倦飲食,損傷元氣,或過服寒涼消導之藥,緻清氣下陷,肚腹大痛,此內傷證也。
服此湯立止,其效如神。
人參 黃耆(蜜炙) 白朮 白芍藥(酒炒) 甘草(炙) 陳皮 當歸(各一錢) 升麻 柴胡 砂仁(各五分) 上銼一劑,水煎服。
餘族叔年六十餘,以飲酒積熱,常患腹痛,醫每用芩、連、大黃之屬,暫時取效,然時止時作,數年不愈。
一日復大痛,醫復用前藥,遂連痛四十餘日不止,因緻身重不起,目閉不開,肌熱如火,晝夜不眠,而胸中結塊如石,飲食不下。
醫更用青、枳、曲糵之屬消導之,其痛愈甚。
餘診視,見六脈洪大而虛,曰:此成內傷也,用此藥一帖,痛止積散,當夜熱退安寢矣。
次日諸病悉除,惟不能食,更用參苓白朮散二帖,遂飲食如常。
或問痞積而用升提,何也?曰:此非實積,乃清陽下陷,濁陰上升,寒涼藥過多所緻虛結耳,升補清陽則濁陰自降,何病不瘳哉。
人參治中湯 治腹中虛寒作痛。
人參 白朮 茯苓 乾薑(炮,各一錢) 青皮 陳皮(各七分) 砂仁(五分) 上銼,加生薑三片,水煎服。
治小腹寒痛方 四物苦楝湯 治臍下虛冷,腹痛。
當歸(酒浸) 川芎 白芍藥(酒炒) 熟地黃(酒洗) 玄胡索 苦楝(各一錢半) 上銼,水煎,溫服。
小建中湯 芍藥(三兩) 桂枝(一兩半) 甘草(一兩) 生薑(一兩) 大棗(六個) 膠飴(半斤,瀉嘔不用) 上銼,每服五錢,水煎,下飴再匙許,再煎化,溫服。
一捏金散 治臍腹大痛,及奔豚小腸氣等證。
玄胡索 川楝子 全蠍(去毒,炒) 茴香(各等分)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匕。
熱酒調下,神驗。
酒煮當歸丸 治小腹寒痛,及婦人之白帶,疝、?,大寒等證。
當歸(一兩) 黑附子 良薑(各七錢) 茴香(五錢) 上四味細切,以上好無灰酒一升半,煮至酒乾盡,焙乾,入後藥。
(白露晷長六尺二寸八分,未當至而至,多病水腹閉疝瘕證) 炙甘草 苦楝(生用) 丁香(各五錢) 玄胡索(四錢) 木香 升麻(各一錢) 柴胡(二錢) 鹽(炒黃) 全蠍(各三錢) 上同研為細末,酒煮麵糊為丸,如桐子大,每服五七十丸,空心淡醋湯下。
忌油膩冷物,及酒濕面。
增損當歸丸 治三陰受邪,心腹疼痛。
當歸 川芎 白芍藥 熟地(砂仁炒) 防風 獨活 全蠍(各五錢) 續斷 茴香(各一兩) 苦楝 玄胡索(各七錢) 木香 丁香(各二錢半) 上為細末,酒糊丸如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白湯下。
一方 治腹中撮痛不可忍。
玄胡索 當歸 白芍藥 川芎 乾薑(各等分) 上為末,每服三錢,溫酒調下。
又方 治證同前。
玄胡索 桂心(各半兩) 當歸(一兩) 上為細末,熱酒調二錢。
治腸鳴方 加味升陽除濕湯 治胃寒洩瀉腸鳴。
升麻 柴胡 羌活 防風 蒼朮 陳皮 神麯 澤瀉 豬苓(各五分) 麥蘖(炒) 甘草(炙,各三分) 益智仁 半夏(各五分) 上?咀,水煎,食後服。
加味二陳湯 治腹中水鳴作痛,此火動其水也。
陳皮 半夏 茯苓 甘草 黃芩 黃連 山梔子 上銼水煎。
參朮湯 腸鳴,多屬脾胃虛。
經雲:脾胃虛則腸鳴腹滿。
又雲:中氣不足,腸為之苦鳴。
人參 白朮 甘草(炙) 黃連 枳殼 乾薑 上銼,水煎服,吞厚樸紅豆丸。
葶藶丸 治湧水疾行則腹鳴,如囊裹水漿之聲,此肺移寒於腎,水氣客於大腸,故名湧水。
葶藶(隔紙炒) 澤瀉 椒目 桑白皮 杏仁 豬苓(去黑皮,各五錢) 上為末,煉蜜丸如桐子大,每服二十丸,蔥白湯下,不拘時,以利為度。
四聖丹 下腹中蟲。
檳榔(一錢) 大黃 黑牽牛(各五分) 甘草(炙,四分) 上為末,加艾葉七片,水一大鐘,入好醋少許,煎湯服立效。
追蟲丸 木香 檳榔 蕪荑 錫灰(各一錢一分) 使君子肉(二錢) 大黃(三錢) 牽牛(取末,一兩) 上先取皂角,與楝樹根皮二味濃煎汁二大碗,熬成膏,和前藥末為丸如桐子大,將沉香末為衣,後又將雷丸末為衣,每服五十丸,空心砂糖湯下,追取蟲積,即愈。
追蟲取積散 檳榔(末,一錢半) 黑醜(頭末,二錢) 陳皮(八分) 木香(末,五分) 上為末,研勻,每服五錢,小者三錢,砂糖湯調下,五更服,行三四次,以米湯補之。
忌魚腥油膩之物三五日。
五仙丸 治諸蟲如神。
大黃(四兩) 皂角 雷丸 苦楝根(各一兩) 木香(一錢) 上為末,酒糊丸如桐子大,每服三四十丸,茶清下。
雄檳丸 治腹中乾痛有時者,蟲也。
雄黃 白礬 檳榔(各等分) 上為末,飯丸黍米大,每服五分,食遠,米飲下。
治中虛腹痛方 加味補中益氣湯 治勞倦飲食,損傷元氣,或過服寒涼消導之藥,緻清氣下陷,肚腹大痛,此內傷證也。
服此湯立止,其效如神。
人參 黃耆(蜜炙) 白朮 白芍藥(酒炒) 甘草(炙) 陳皮 當歸(各一錢) 升麻 柴胡 砂仁(各五分) 上銼一劑,水煎服。
餘族叔年六十餘,以飲酒積熱,常患腹痛,醫每用芩、連、大黃之屬,暫時取效,然時止時作,數年不愈。
一日復大痛,醫復用前藥,遂連痛四十餘日不止,因緻身重不起,目閉不開,肌熱如火,晝夜不眠,而胸中結塊如石,飲食不下。
醫更用青、枳、曲糵之屬消導之,其痛愈甚。
餘診視,見六脈洪大而虛,曰:此成內傷也,用此藥一帖,痛止積散,當夜熱退安寢矣。
次日諸病悉除,惟不能食,更用參苓白朮散二帖,遂飲食如常。
或問痞積而用升提,何也?曰:此非實積,乃清陽下陷,濁陰上升,寒涼藥過多所緻虛結耳,升補清陽則濁陰自降,何病不瘳哉。
人參治中湯 治腹中虛寒作痛。
人參 白朮 茯苓 乾薑(炮,各一錢) 青皮 陳皮(各七分) 砂仁(五分) 上銼,加生薑三片,水煎服。
治小腹寒痛方 四物苦楝湯 治臍下虛冷,腹痛。
當歸(酒浸) 川芎 白芍藥(酒炒) 熟地黃(酒洗) 玄胡索 苦楝(各一錢半) 上銼,水煎,溫服。
小建中湯 芍藥(三兩) 桂枝(一兩半) 甘草(一兩) 生薑(一兩) 大棗(六個) 膠飴(半斤,瀉嘔不用) 上銼,每服五錢,水煎,下飴再匙許,再煎化,溫服。
一捏金散 治臍腹大痛,及奔豚小腸氣等證。
玄胡索 川楝子 全蠍(去毒,炒) 茴香(各等分)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匕。
熱酒調下,神驗。
酒煮當歸丸 治小腹寒痛,及婦人之白帶,疝、?,大寒等證。
當歸(一兩) 黑附子 良薑(各七錢) 茴香(五錢) 上四味細切,以上好無灰酒一升半,煮至酒乾盡,焙乾,入後藥。
(白露晷長六尺二寸八分,未當至而至,多病水腹閉疝瘕證) 炙甘草 苦楝(生用) 丁香(各五錢) 玄胡索(四錢) 木香 升麻(各一錢) 柴胡(二錢) 鹽(炒黃) 全蠍(各三錢) 上同研為細末,酒煮麵糊為丸,如桐子大,每服五七十丸,空心淡醋湯下。
忌油膩冷物,及酒濕面。
增損當歸丸 治三陰受邪,心腹疼痛。
當歸 川芎 白芍藥 熟地(砂仁炒) 防風 獨活 全蠍(各五錢) 續斷 茴香(各一兩) 苦楝 玄胡索(各七錢) 木香 丁香(各二錢半) 上為細末,酒糊丸如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白湯下。
一方 治腹中撮痛不可忍。
玄胡索 當歸 白芍藥 川芎 乾薑(各等分) 上為末,每服三錢,溫酒調下。
又方 治證同前。
玄胡索 桂心(各半兩) 當歸(一兩) 上為細末,熱酒調二錢。
治腸鳴方 加味升陽除濕湯 治胃寒洩瀉腸鳴。
升麻 柴胡 羌活 防風 蒼朮 陳皮 神麯 澤瀉 豬苓(各五分) 麥蘖(炒) 甘草(炙,各三分) 益智仁 半夏(各五分) 上?咀,水煎,食後服。
加味二陳湯 治腹中水鳴作痛,此火動其水也。
陳皮 半夏 茯苓 甘草 黃芩 黃連 山梔子 上銼水煎。
參朮湯 腸鳴,多屬脾胃虛。
經雲:脾胃虛則腸鳴腹滿。
又雲:中氣不足,腸為之苦鳴。
人參 白朮 甘草(炙) 黃連 枳殼 乾薑 上銼,水煎服,吞厚樸紅豆丸。
葶藶丸 治湧水疾行則腹鳴,如囊裹水漿之聲,此肺移寒於腎,水氣客於大腸,故名湧水。
葶藶(隔紙炒) 澤瀉 椒目 桑白皮 杏仁 豬苓(去黑皮,各五錢) 上為末,煉蜜丸如桐子大,每服二十丸,蔥白湯下,不拘時,以利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