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七十二
關燈
小
中
大
調服。
一方 藍葉擂細,取汁,合薑汁服。
一方 青黛研細,以薑汁入湯,調服。
一方 石鹼研細,以新汲水化下,立止。
一方 治心痛。
白礬 辰砂(少許) 上為末,每服半錢,人參湯調下。
一方,二味用糊丸,好醋吞下,神效。
一方 用辰砂一味,研好醋調服。
一方 用白礬為細末,每服一錢,茶調下。
治外因心痛方 麻黃桂枝丸 治心痛,輕者散之,重者加石鹼。
桂枝 麻黃 石鹼 上為末,薑汁浸蒸餅為丸,如桐子大,每服十五丸,熱薑湯下。
丸數多又治痰飲。
麻黃桂枝湯 治外因心痛,惡寒發熱,內攻五臟,拘急不得轉側。
麻黃(去節,湯浸,焙) 桂心 芍藥 乾薑 甘草(炙) 細辛(去苗,各七錢半) 半夏 香附(各五錢) 上銼,每服五錢,加生薑五片,水煎服。
大便秘入大黃,量虛實加減。
一方 治心痛甚效。
檳榔 桂心 葛根 甘草(減半) 細辛 半夏 枳殼 桔梗 川芎 防風(各等分) 上銼,水煎服。
有人心痛,諸藥不效,服此愈。
治實心痛方 宣氣散 治心胃刺痛,牽引胸脅疼痛,內有實熱,脈數有力者。
梔子仁(鹽酒炒) 滑石 大黃 木香 上先將梔子以生薑煎湯,餘藥為末入湯,調服之。
在上必吐痰,在下必瀉,其痛立止。
外以蘿蔔子炒,絹包,頻熨痛處。
利氣丸 治心胃氣滯,食積鬱熱作痛。
大黃(生用) 黑牽牛(頭末各六兩) 黃柏(三兩) 香附米(炒,四兩) 木香 檳榔 枳殼(麩炒) 青皮(去穰) 陳皮 莪朮(煨) 黃連(各一兩) 上為細末,水丸桐子大,每服一百丸,臨臥淡薑湯下,以利為度。
利氣保安湯 治氣痛,已服通利之藥,下後餘熱作痛,或痛在小腹者。
柴胡 青皮 枳殼 香附 鬱金 木通 赤芍藥 山梔仁(炒) 上銼,加生薑,煎服。
以上諸方,治熱實心痛之劑。
煮黃丸 治大實心痛。
雄黃(一兩) 巴豆(去油膜,五錢) 白麵(一兩) 上研勻,水丸桐子大。
每服十二丸,用漿水煮熟,漉入冷漿水內沉冷。
每一時,冷漿水下一丸,一日盡十二丸。
如得利,不可再服。
宜服藁蒼湯,以去餘邪。
藁本湯 治大實心痛,服煮黃丸,大便已利,宜以此徹其毒。
藁本(五錢) 蒼朮(一兩) 上銼,每服一兩,水煎溫服。
以上二方,治寒食心痛之劑。
治虛心痛方 參朮散 治虛弱人脾痛。
人參 白朮(炒) 乾薑(炮) 白豆蔻 砂仁 丁香(不見火) 陳皮 甘草(炙,各等分) 上?咀,每服四錢,加生薑三片,水煎調,炒過真蛤粉一錢,並服。
歸術散 治心脾疼痛。
當歸(八兩) 白朮(一兩) 上為末,每服二錢,沸湯點服。
二六丸 治氣血俱虛,挾食積,痰火心痛。
白朮(五錢) 白芍藥 砂仁 半夏 當歸(各三錢) 桃仁 黃連 神麯 陳皮(各二錢) 吳茱萸(一錢半) 人參 甘草(炙,各一錢) 上為末,蒸餅為丸服。
治食積心痛方 木香丸 治食積心痛。
木香 丁香 三稜 蓬朮 青皮 陳皮(各二錢半) 檳榔(二錢) 白豆蔻(一錢) 巴豆(十五粒,用醋煮,令無白心) 上為末,醋糊丸如麻子大,每服五七丸,白湯下。
備急丸 治食積心腹卒痛。
大黃 乾薑 巴豆霜(各等分) 上為末,煉蜜丸如桐子大,每服一丸,溫水下。
氣實者加一丸。
硇砂丸 治一切積聚有飲,心痛。
硇砂 三稜(另未) 乾薑 香白芷 巴豆(去油,各半兩) 大黃(另末) 乾漆(各一兩) 木香青皮 胡椒(各二錢半) 檳榔 肉豆蔻(各一個) 上為細末,釅醋二升,煮五七沸後,下三稜、大黃同煎五七沸,入硇砂同煎成膏,稀稠得所,入諸藥,和勻為丸如綠豆大,每服四五丸,熟水下。
年深成塊,生薑湯下。
白痢,乾薑湯下。
赤痢,甘草湯下。
白痢,當歸湯、蔥酒亦得。
加味枳朮丸 治清痰食積,酒積,茶積,肉積,在胃脘當心而痛,及痞滿噁心,嘈雜噯氣,吞酸嘔吐,脾疼等症,其效如神。
白朮(三兩) 枳實(麩炒黃色) 蒼朮(米泔浸二宿) 豬苓(去黑皮) 麥蘖面(炒黃色) 神麯(微炒黃色) 半夏(湯泡透,各一兩) 澤瀉(去毛) 黃連(陳壁土炒) 赤茯苓(去皮) 川芎 白螺獅殼(煅,各七錢) 砂仁 草豆蔻 黃芩(陳壁土炒) 萊菔子(炒) 青皮(去白) 乾生薑 厚樸(薑汁炒) 香附米(童便浸) 陳皮(去白) 瓜蔞子 檳榔(各三錢) 木香 甘草(各二錢) 上為細末,用青荷葉泡湯,浸粳米研粉作糊為丸,如桐子大,每服七十丸,多至一百丸,清米飲送下。
吞酸加吳茱萸,湯泡,寒月五錢,夏月二錢半。
久病挾虛加人參、白扁豆、蓮肉各五錢。
時常口吐清水,加炒滑石一兩,牡蠣五錢。
治痰飲心痛方 星半安中湯治痰積作痛。
南星 半夏(俱湯泡,各錢半) 滑石 香附青皮(醋炒) 枳殼(麩炒) 木香 蒼朮(米泔浸一宿) 砂仁 茯苓 山梔(炒黑) 橘紅(各一錢) 甘草(炙,五分) 上銼,加生薑三片,水煎食前服。
氣攻痛者,去南星、滑石,加厚樸、玄胡索各一錢。
痰甚,加白螺螄殼燒灰一錢,臨服入。
白螺殼丸 治痰積,胃脘作痛。
滑石(炒) 蒼朮 白螺螄殼(火煨) 山梔子 香附(童便浸) 南星(煨裂,各一兩) 枳殼(麩炒黃色) 青皮 木香 半夏 砂仁(各五錢) 上為末,用生薑汁浸蒸餅為丸,如綠豆大,每服五十丸,白湯下。
春加川芎,夏加黃連,秋冬加吳茱萸。
海蛤丸 治痰飲心痛。
海蛤(燒為灰,研極細,過數日火毒散用之) 瓜蔞仁(帶穰同研) 上以海蛤以瓜蔞內乾濕得所為丸如桐子大,每服三四十丸,白湯下。
半夏丸 治心痛,亦能治哮喘。
半夏(研碎,香油炒) 上為末,用生薑汁浸炊餅丸,如桐子大,每服二十丸,薑湯下。
小胃丹 治痰飲停積,胸膈心胃作痛。
甘遂(麵裹煨熟) 大戟(長流水煮,曬乾) 芫花(醋浸,炒黑勿焦,各一兩) 大黃(酒煨,一兩半) 黃柏(炒褐色,二兩) 上為細末,粥丸如麻子大,每服十丸,溫水下。
胃虛者勿服。
—方 白礬(飛過) 黃丹(水飛過,各等分) 上為末,溶黃蠟和丸如桐子大,每服二三十丸,薑湯送下,神效。
一方 治心痛及絞腸痧,大痛幾死者,立效。
無藥處以鹽置刀頭燒紅,淬入水中,乘熱飲之,吐痰而止。
治氣滯心痛方 四味烏沉湯 治心脾刺痛。
烏藥 香附 砂仁 沉香(各等分) 上銼,每服三錢,加生薑煎服。
烏藥沉香湯 治一切冷氣,及中惡心腸痛,及婦人血氣攻心,胃腹撮痛。
烏藥(一兩) 沉香(五錢) 人參(三分) 甘草(四分) 上為末,每服五分,入鹽少許,生薑一片,水煎服。
或加香附、砂仁、陳皮、半夏,或加枳殼、神麯、麥芽、莪朮、青皮、木香,隨宜加入。
七氣湯 治心肚疼痛。
肉桂 烏藥 香附子 砂仁 益母 青皮 陳皮 三稜 蓬朮 桔梗 甘草 上銼,加生薑三片,水煎服。
加味七氣湯 治七情鬱結,心腹痛,或因氣而攻痛。
蓬木 青皮 香附(俱米醋炒,各一錢半) 玄胡索(炒) 薑黃(各一錢) 草豆蔻 陳皮(各八分) 三稜(炮) 益智仁 藿香(各七分) 桂心(五分) 甘草(炙,四分) 上銼,水煎食前服。
死血,胃脘痛,加桃仁、紅花各一錢。
一方 藍葉擂細,取汁,合薑汁服。
一方 青黛研細,以薑汁入湯,調服。
一方 石鹼研細,以新汲水化下,立止。
一方 治心痛。
白礬 辰砂(少許) 上為末,每服半錢,人參湯調下。
一方,二味用糊丸,好醋吞下,神效。
一方 用辰砂一味,研好醋調服。
一方 用白礬為細末,每服一錢,茶調下。
治外因心痛方 麻黃桂枝丸 治心痛,輕者散之,重者加石鹼。
桂枝 麻黃 石鹼 上為末,薑汁浸蒸餅為丸,如桐子大,每服十五丸,熱薑湯下。
丸數多又治痰飲。
麻黃桂枝湯 治外因心痛,惡寒發熱,內攻五臟,拘急不得轉側。
麻黃(去節,湯浸,焙) 桂心 芍藥 乾薑 甘草(炙) 細辛(去苗,各七錢半) 半夏 香附(各五錢) 上銼,每服五錢,加生薑五片,水煎服。
大便秘入大黃,量虛實加減。
一方 治心痛甚效。
檳榔 桂心 葛根 甘草(減半) 細辛 半夏 枳殼 桔梗 川芎 防風(各等分) 上銼,水煎服。
有人心痛,諸藥不效,服此愈。
治實心痛方 宣氣散 治心胃刺痛,牽引胸脅疼痛,內有實熱,脈數有力者。
梔子仁(鹽酒炒) 滑石 大黃 木香 上先將梔子以生薑煎湯,餘藥為末入湯,調服之。
在上必吐痰,在下必瀉,其痛立止。
外以蘿蔔子炒,絹包,頻熨痛處。
利氣丸 治心胃氣滯,食積鬱熱作痛。
大黃(生用) 黑牽牛(頭末各六兩) 黃柏(三兩) 香附米(炒,四兩) 木香 檳榔 枳殼(麩炒) 青皮(去穰) 陳皮 莪朮(煨) 黃連(各一兩) 上為細末,水丸桐子大,每服一百丸,臨臥淡薑湯下,以利為度。
利氣保安湯 治氣痛,已服通利之藥,下後餘熱作痛,或痛在小腹者。
柴胡 青皮 枳殼 香附 鬱金 木通 赤芍藥 山梔仁(炒) 上銼,加生薑,煎服。
以上諸方,治熱實心痛之劑。
煮黃丸 治大實心痛。
雄黃(一兩) 巴豆(去油膜,五錢) 白麵(一兩) 上研勻,水丸桐子大。
每服十二丸,用漿水煮熟,漉入冷漿水內沉冷。
每一時,冷漿水下一丸,一日盡十二丸。
如得利,不可再服。
宜服藁蒼湯,以去餘邪。
藁本湯 治大實心痛,服煮黃丸,大便已利,宜以此徹其毒。
藁本(五錢) 蒼朮(一兩) 上銼,每服一兩,水煎溫服。
以上二方,治寒食心痛之劑。
治虛心痛方 參朮散 治虛弱人脾痛。
人參 白朮(炒) 乾薑(炮) 白豆蔻 砂仁 丁香(不見火) 陳皮 甘草(炙,各等分) 上?咀,每服四錢,加生薑三片,水煎調,炒過真蛤粉一錢,並服。
歸術散 治心脾疼痛。
當歸(八兩) 白朮(一兩) 上為末,每服二錢,沸湯點服。
二六丸 治氣血俱虛,挾食積,痰火心痛。
白朮(五錢) 白芍藥 砂仁 半夏 當歸(各三錢) 桃仁 黃連 神麯 陳皮(各二錢) 吳茱萸(一錢半) 人參 甘草(炙,各一錢) 上為末,蒸餅為丸服。
治食積心痛方 木香丸 治食積心痛。
木香 丁香 三稜 蓬朮 青皮 陳皮(各二錢半) 檳榔(二錢) 白豆蔻(一錢) 巴豆(十五粒,用醋煮,令無白心) 上為末,醋糊丸如麻子大,每服五七丸,白湯下。
備急丸 治食積心腹卒痛。
大黃 乾薑 巴豆霜(各等分) 上為末,煉蜜丸如桐子大,每服一丸,溫水下。
氣實者加一丸。
硇砂丸 治一切積聚有飲,心痛。
硇砂 三稜(另未) 乾薑 香白芷 巴豆(去油,各半兩) 大黃(另末) 乾漆(各一兩) 木香青皮 胡椒(各二錢半) 檳榔 肉豆蔻(各一個) 上為細末,釅醋二升,煮五七沸後,下三稜、大黃同煎五七沸,入硇砂同煎成膏,稀稠得所,入諸藥,和勻為丸如綠豆大,每服四五丸,熟水下。
年深成塊,生薑湯下。
白痢,乾薑湯下。
赤痢,甘草湯下。
白痢,當歸湯、蔥酒亦得。
加味枳朮丸 治清痰食積,酒積,茶積,肉積,在胃脘當心而痛,及痞滿噁心,嘈雜噯氣,吞酸嘔吐,脾疼等症,其效如神。
白朮(三兩) 枳實(麩炒黃色) 蒼朮(米泔浸二宿) 豬苓(去黑皮) 麥蘖面(炒黃色) 神麯(微炒黃色) 半夏(湯泡透,各一兩) 澤瀉(去毛) 黃連(陳壁土炒) 赤茯苓(去皮) 川芎 白螺獅殼(煅,各七錢) 砂仁 草豆蔻 黃芩(陳壁土炒) 萊菔子(炒) 青皮(去白) 乾生薑 厚樸(薑汁炒) 香附米(童便浸) 陳皮(去白) 瓜蔞子 檳榔(各三錢) 木香 甘草(各二錢) 上為細末,用青荷葉泡湯,浸粳米研粉作糊為丸,如桐子大,每服七十丸,多至一百丸,清米飲送下。
吞酸加吳茱萸,湯泡,寒月五錢,夏月二錢半。
久病挾虛加人參、白扁豆、蓮肉各五錢。
時常口吐清水,加炒滑石一兩,牡蠣五錢。
治痰飲心痛方 星半安中湯治痰積作痛。
南星 半夏(俱湯泡,各錢半) 滑石 香附青皮(醋炒) 枳殼(麩炒) 木香 蒼朮(米泔浸一宿) 砂仁 茯苓 山梔(炒黑) 橘紅(各一錢) 甘草(炙,五分) 上銼,加生薑三片,水煎食前服。
氣攻痛者,去南星、滑石,加厚樸、玄胡索各一錢。
痰甚,加白螺螄殼燒灰一錢,臨服入。
白螺殼丸 治痰積,胃脘作痛。
滑石(炒) 蒼朮 白螺螄殼(火煨) 山梔子 香附(童便浸) 南星(煨裂,各一兩) 枳殼(麩炒黃色) 青皮 木香 半夏 砂仁(各五錢) 上為末,用生薑汁浸蒸餅為丸,如綠豆大,每服五十丸,白湯下。
春加川芎,夏加黃連,秋冬加吳茱萸。
海蛤丸 治痰飲心痛。
海蛤(燒為灰,研極細,過數日火毒散用之) 瓜蔞仁(帶穰同研) 上以海蛤以瓜蔞內乾濕得所為丸如桐子大,每服三四十丸,白湯下。
半夏丸 治心痛,亦能治哮喘。
半夏(研碎,香油炒) 上為末,用生薑汁浸炊餅丸,如桐子大,每服二十丸,薑湯下。
小胃丹 治痰飲停積,胸膈心胃作痛。
甘遂(麵裹煨熟) 大戟(長流水煮,曬乾) 芫花(醋浸,炒黑勿焦,各一兩) 大黃(酒煨,一兩半) 黃柏(炒褐色,二兩) 上為細末,粥丸如麻子大,每服十丸,溫水下。
胃虛者勿服。
—方 白礬(飛過) 黃丹(水飛過,各等分) 上為末,溶黃蠟和丸如桐子大,每服二三十丸,薑湯送下,神效。
一方 治心痛及絞腸痧,大痛幾死者,立效。
無藥處以鹽置刀頭燒紅,淬入水中,乘熱飲之,吐痰而止。
治氣滯心痛方 四味烏沉湯 治心脾刺痛。
烏藥 香附 砂仁 沉香(各等分) 上銼,每服三錢,加生薑煎服。
烏藥沉香湯 治一切冷氣,及中惡心腸痛,及婦人血氣攻心,胃腹撮痛。
烏藥(一兩) 沉香(五錢) 人參(三分) 甘草(四分) 上為末,每服五分,入鹽少許,生薑一片,水煎服。
或加香附、砂仁、陳皮、半夏,或加枳殼、神麯、麥芽、莪朮、青皮、木香,隨宜加入。
七氣湯 治心肚疼痛。
肉桂 烏藥 香附子 砂仁 益母 青皮 陳皮 三稜 蓬朮 桔梗 甘草 上銼,加生薑三片,水煎服。
加味七氣湯 治七情鬱結,心腹痛,或因氣而攻痛。
蓬木 青皮 香附(俱米醋炒,各一錢半) 玄胡索(炒) 薑黃(各一錢) 草豆蔻 陳皮(各八分) 三稜(炮) 益智仁 藿香(各七分) 桂心(五分) 甘草(炙,四分) 上銼,水煎食前服。
死血,胃脘痛,加桃仁、紅花各一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