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六十九

關燈
養老 論 李氏 曰:老人之病,無非血液衰耳。

    養生主論雲:二五之精,妙合而凝。

    兩腎中間,白膜之內,一點動氣,大如箸頭。

    鼓舞變化,開闔周身。

    熏蒸三焦,消化水穀。

    外禦六淫,內當萬慮。

    晝夜無停,八面受攻。

    由是神隨物化,氣逐神消,榮衛告衰,七竅反常,啼號無淚,笑如雨流,鼻不嚏而出涕,耳無聲而蟬鳴,吃食口乾,寐則涎溢。

    溲不利而自遺。

    便不通而或瀉。

    晝則對人瞌睡,夜則獨臥惺惺。

    此老人之病也。

    陽虛氣盛,兩手脈大緊數,飲食倍進,臉紅神健,雖時有煩渴,膈熱,大便閉結,但以平和湯藥消解,切不可苦寒疏瀉。

    火病風證,戰掉氣亂,目直口噤筋急者,通聖散。

    痰證,二陳湯、三子養親湯、清氣化痰丸、節齋化痰丸。

    凡年老覺小水短少,即是病進,宜卻病延壽湯。

    小便頻數者,腎氣丸去澤瀉,加茯神、益智、五味子。

    大便燥者,搜風順氣丸。

    陰虛筋骨痿弱,足膝無力者,加味補陰丸。

    若是從來無虛陽之氣,一向憊乏之人,全在斟酌湯劑,當加溫補,調停饘粥以為養,治宜補中益氣湯、橘半枳朮丸、平胃散、竹瀝枳朮丸。

    任有外邪,忌大汗吐下,宜平和藥調之。

    任是衰老,不宜峻補。

    古方固真飲子、神仙訓老丸、遇仙益壽丹、秤金丹、七仙丹,及諸虛門養性延壽之藥,皆可進用。

    厭服藥者,隻宜食治。

     治老人痰火壅盛方 三子養親湯 凡人年老形衰,苦於痰氣,喘嗽胸滿,艱食,不可作病治,妄投盪滌燥利之劑,反耗真氣。

    此三子者,出自老圃,性度和平芬暢,善佐飲食,養脾胃,使人親有勿藥之喜,人子不可不知也。

     紫蘇子(主氣喘,咳嗽,用紫色,真正年久者佳) 蘿蔔子(主食痞,兼理氣,用白種者) 白芥子(主痰下氣,寬中,白色者,南方多紫色者皆可用) 上各洗淨,去沙土,紙上微炒,微微研碎,各等分,每三錢用絹袋盛之,煮湯,隨甘旨飲啜,不拘時。

    勿煎太過,令味苦辣口。

    若大便素實者,入熟蜜一匙,冬寒加姜一片。

     竹瀝枳朮丸 化痰清火,健脾消食,亦能卻瘴。

     白朮(二兩) 半夏 南星(以上二味用白礬、皂角、生薑同煮半日) 枳實 條芩 陳皮 蒼朮 山楂 白芥子 白茯苓(各一兩) 黃連 當歸(各五錢) 上為末,用神麯六兩,生薑汁、竹瀝各一盞,煮糊丸如桐子大,每服百丸,白湯下,有痰薑湯下。

     清氣化痰丸 常用養神。

     橘皮(去白,五兩) 白朮(二兩五錢) 條芩 知母(蜜蒸) 貝母(去心) 白茯神(去木) 石菖蒲(各二兩) 湖蓮肉(去心) 山楂 黃連(薑汁炒) 黃柏(酒炒,各一兩) 瓜蔞仁(去殼炒,一兩五錢) 當歸柏子仁(去殼炒) 縮砂(炒,各五錢) 上為末,用生薑湯煮神麯糊為丸,如桐子大,每服百丸,食遠白湯下。

     蘇子酒 日華子雲:蘇子調中,益五臟,下氣補虛,肥健人,潤心肺,消痰氣,最宜五十以後之人也。

     紫蘇子(二升,微炒研碎) 清酒(三鬥) 上以生絹袋兜盛紫蘇子,紮定,納於酒中,浸三宿,少少飲之。

     治老人脾胃虛弱方 橘半枳朮丸 理脾化痰,開胃進食,最宜老人。

     白朮(炒,二兩) 枳實(麩炒) 陳皮(炒,各一兩) 半夏(薑汁白礬煮,一兩半) 神麯(煮糊) 上為末,水煮神麯糊為丸,如桐子大,每服五七十丸,平時白湯下,有痰薑湯下。

    日服二次,覺腹中飽脹,多服百丸,不拘時。

     八仙早朝糕 主理脾胃,或洩瀉不止者。

    最宜老人服之,神效。

     白朮(陳壁土炒) 山藥(各四兩) 枳實(去穰炒) 白茯苓 陳皮(去白炒) 蓮肉(去心皮,各二兩) 人參(一兩,如氣盛人以砂仁代之) 山楂(去核,各二兩) 上為末,用白米五升半,糯米一升半,共七升打粉,用蜜三斤,如無蜜,糖四斤代之,入藥末和勻,如做糕法,先劃小塊籠中蒸熟,取出,火烘乾,瓦罐封收,時取三五片食之,以白湯漱口。

     治老人血氣虛弱方 補中益氣湯 治內傷,並老人虛煩發熱,常服以調養。

     黃耆(蜜炙,一錢半) 人參 甘草(炙,各一錢) 白朮 陳皮 當歸(各七分) 升麻 柴胡(各五分) 上用水一鍾,加生薑三片,煎七分,空心服。

     卻病延壽湯 年高老人,但覺小水短少,即是病進,宜服此湯。

    此丹溪養母法也。

     人參 白朮 牛膝 白芍 陳皮 茯苓 山楂(各一錢) 當歸 甘草(各五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