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六十八

關燈
延年 論 彭氏保調論 曰:嘗得之聞人曰:夫養生者,臥起有四時之早晚,飲食有至和之常制,調利關節有導引之方,流行榮衛有吐納之術。

    忍喜怒以養陰陽之氣,節嗜欲以固真元之精。

    保形延命,可謂備矣。

    使禁忌之理,知有未周,雖雲小節之常,亦為大道之累。

    故事有侵性,不可不慎者。

    古雲:一日之忌,暮無飽食;一月之忌,暮無大醉;一歲之忌,暮無遠行;終身之忌,暮常護氣。

    蓋謂暮乃偃息之時,人若飽食,則腹中空虛之地少,而氣之居內以養形者寡,癖瘕壅滯之患作矣,故暮當忌飲食,蓋日日慎之也。

    酒毒酷悍,飲至大醉,則毒氣必壞真氣,況暮醉而臥,氣溢形止,腸胃由之腐爛,經絡以之橫解,一時不覺,久乃成疾。

    雖少壯之人,不可使一月之內,有此一醉,況中年以往之人乎。

    暮而遠行,不惟有外觸之虞,山川嵐霧,夜陰鬱發,冒之亦能損人真氣,故皆宜忌之。

    以上三者不行,則真氣常保無失,是終身能護真氣矣。

    又久視傷血,久臥傷氣,久立傷骨,久行傷筋,久坐傷肉。

    大抵人之形氣,時動時靜,其機運而不滯,久於動靜,未免有傷也。

    睡不厭踧,覺不厭舒。

    踧者曲膝卷腹,以左右肋側臥,修養家所謂獅子眠是也。

    如是則氣海深滿,丹田常暖,腎水易生,益人弘多。

    舒體而臥,則氣直而寡蓄,散而不潛,故臥惟覺時可舒體耳。

    凡人覺大小便即行,勿忍之。

    忍小便,則膝冷成痹;忍大便,則成氣痔。

    小便勿努,努久令人兩膝冷痛。

    大便勿努,努久令人腰痛目昏,氣逆急故也,並宜任其自然。

    凡人太勞,則力乏絕;太飢,則臟腑脈絡有竭;太飽,則腠理氣溢;太渴,則經脈蹶亂;太醉,則精神散越;太熱,則陰氣解脫;太寒,則血脈凝結,並能緻疾。

    凡心有愛,不用深愛。

    凡心有憎,不用深憎。

    凡喜至而心不蕩,凡怒遏而情不留,並能養神益壽,學道之功至此,乃至人對景忘情之妙。

    聖人養心定性之學,修養之術,不足以盡之也。

    凡夜非調氣之時,常習閉口而睡為佳。

    口開即失真氣,且邪從口入。

    更牙齒為出入之氣所觸,後必病齒。

    凡睡而張口者,牙齒無不早落,可以驗之。

    濕衣及汗衣,切不可著,久能傷人心肺之系,及發瘡瘍。

    十步直牆下,勿得順臥,風峻利能令人發顛及體重。

    凡大汗後,及新浴出,勿赤體。

    勿即脫衣當風,風入腠理,則成半身不遂。

    夜臥當耳處,勿令有孔隙,令人風吹耳聾,頭頂亦如之。

    夜臥勿覆其頭得長壽,以常有天地之清氣,入腹中也。

    潛溪曰:古之善攝生者,居常少思慮,忍嗜欲,平喜怒,寡憂樂,淡好惡,世之美麗貴重物事,俱不足以入其心。

    由是志意舒暢,形體安和,血氣順利,度百歲而長生矣。

     又男女論 曰:天地氤氳,萬物化醇。

    男女構精,萬物化生,此造化之本源,性命之根本也。

    故人之大欲,亦莫切於此。

    嗜而不知禁,則克伐年齡,蠶食精魄,闇然弗覺,而元神真氣去矣,豈不可哀。

    惟知道之士,禁其太甚,不至杜絕,雖美色在前,不過悅目暢志而已,決不肯恣其情欲,以伐性命。

    或問抱樸子曰:傷生者,豈非色欲之間乎?曰:然。

    長生之要,其在房中。

    上士知之,可以延年卻病,其次不以自伐,下愚縱欲損壽而已。

    是以古人於此,恆有節度,二十以前二日復,二十以後三日復,三十以後十日復,四十以後月復,五十以後三月復,六十以後七月復,又曰六十閉戶。

    蓋時加樽節,保養真元,以為身之主命。

    不然,雖勤於吐納導引藥餌之術,而根本不固,亦終無益。

    《內經》曰:能知七損八益(七者女子之血,八者男子之精),則血氣精血二者可調。

    不知用此,則早衰之漸也。

    故年四十而陰氣自半,起居衰矣。

    年五十體重,耳目不聰明矣。

    年六十陰痿,氣血大衰,九竅不利,下虛上實,涕泣俱出。

    故曰:知之則強,不知則老。

    智者有餘,自信而先行,故有餘。

    愚者不足,察行而後學,故不足。

    有餘則耳目聰明,身體輕強,老者益壯,壯者益治。

    蓋謂男精女血,若能使之有餘,則形氣不衰而壽命可保矣。

    不然竅漏無度,中幹以死,非精離人,人自離精也,可不戒哉。

    養生之士,忌其人者有九,或年高大,或唇薄鼻大,或齒疏發黃,或痼疾,或性情不和,或沙苗強硬,或聲雄,或肉澀,肢體不膏,或性悍妒忌,皆能損人,並不宜犯之。

    忌其時者十有一,醉久飽食,遠行疲乏,喜怒未定,女人月潮,沖冒寒暑,疾患未平,小便訖,新沐浴後,及早出行,無情強為,皆能使人神氣昏憒,心力不足,四體虛羸,腎臟怯弱,六情不均,萬病乃作,特宜慎之。

    至於天地晦明,日月薄食,疾風甚雨,雷電震怒,此陰陽大變,六氣失常之時,犯之不惟緻疾,且褻汙神明,倘成子女,形必不周,雖生而不育矣。

    嗚呼!帷幕之情易綰而難斷,不可以不智慧決也。

    佛書曰:諸苦所因,貪欲為本,貪欲不滅,苦亦不滅,苦不滅,則生滅。

    養生者,惡可以不智慧決哉。

     高氏 論房中藥物之害曰:自比覺泥水之說行,而房中之說橫矣。

    因之藥石毒人,其害可勝道哉。

    夫人之稟受父母精血厚者,其生壯,即多欲尚可支。

    薄者,其生弱,雖寡欲猶不足。

    故壯者恣欲而不即斃者有之,未有弱者恣欲而壽者矣。

    飲食男女,人之大欲也,不可已,亦不可縱。

    縱而無厭,疲睏不勝,乃尋藥石以強之,務快斯欲,因而方人術士,得以投其好而逞其技矣。

    構熱毒之藥,稱海上奇方,入於耳者,有耳珠丹;入於鼻者,有助情香;入於口者,有沉香合;握於手者,有紫金鈴;封於臍者,有保真膏、一丸金、蒸臍餅、火龍符;固於腰者,有蜘蛛膏、摩腰膏;含於龜者,有先天一粒丹;抹其龜者,有三釐散、七日一新方;縛其龜根者,有呂公絛、硫黃箍、蜈蚣帶、寶帶、良宵短香羅帕;兜其小腹者,有順風旗、玉蟾褌、龍虎衣;搓其龜者,有長莖方、掌中金;納其陰戶者,有揭被香、暖爐散、窄陰膏、夜夜春;塞其肛門者,有金剛楔。

    皆用於皮膚,以氣感腎家相火,一時堅舉,為助情逸樂,用之不已,其毒或流為腰疽,聚為便癰;或腐其龜首,爛其肛門。

    害雖橫焰,尚可解脫,內有一二得理,未必盡虎狼也。

    若服食之藥,其名種種,如桃源秘寶丹、雄狗丸、閉精符之類頗多。

    藥毒誤人,十服九斃,不可救解,往往奇禍慘疾,潰腸裂膚,前車可鑑,此豈人不知也。

    欲勝於知,甘心蹈刃。

    觀彼肥甘醇厚,三餐調護,尚不能以月日起人癯瘠,使精神充滿,矧以些少丸末之藥,頃刻間緻屢陽可興,疲力可敵,其功何神。

    不過仗彼熱毒,如蛤蚧、海馬、狗腎、地龍、麝臍、石燕、倭硫、陽起、蜂房、蟻子之類,譬之以烈火灼水,燔焰煎煿,故腎臟一時感熱而發,豈果仙丹神藥,乃爾靈驗速效也耶。

    保生者,可不惕懼以痛絕助長之念。

    客曰:某某者,每用其藥,今以壽老,何子之疑也。

    餘曰:是誠有之也。

    但外用者,十全二三。

    內服者,無一全於十百。

    若內若外,豈真無異術者哉。

    何能得其真傳,況比覺為大道旁門,得陰陽之妙用,率歸正脈,其說匪徒淫姤快欲之謂。

    人之一身,運用在於任督二脈,督為陽父,任為陰母。

    尾閭夾脊,為督脈之關,中腕膻中,為任脈之竅,任氣聚於氣海,督氣聚於泥丸,故陰陽升降。

    吸,即升也,起於臍。

    呼,即降也,轉於腦。

    其行氣交會,行之至肛門,緊提則氣會,行之至地戶,緊閉則氣交。

    真氣一降,則天氣入交於地根,得土則止。

    真氣一升,則穀氣出接於天根,逢土則息。

    此為陰陽大竅,其理最顯最密,所謂性與命相守,神與氣相依者此耳。

    故經曰:神駁氣,氣留形,不須別藥可長生。

    如此朝朝並暮暮,自然精滿穀神存,生死要關,須知窮此妙境,為吾身保命大藥。

    乃於金石虎狼,求全造化神靈,其謬失不既多乎,吾重為死,不知害者感也。

     太上玄鏡 曰:純陽上升者,謂之氣。

    純陰下降者,謂之液。

    氣液相交於骨脈之間,謂之髓。

    相交於膀胱之外者,謂之精。

    心氣在肝,肝精不固,目眩無光;心氣在肺,肺精不實,肌肉瘦弱;心氣在腎,腎精不固,神氣減少;心氣在脾,脾氣不堅,齒髮浮落。

    五臟之中,腎為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