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十五

關燈
 橘紅 木通 白朮 枳實(炒) 人參 甘草(炙,各半兩) 上?咀,每服四錢,加生薑五片,棗二枚,水煎溫服。

     紫沉通氣湯 治三焦氣澀,不能宣通,腹脅脹,大便秘。

     紫蘇葉 枳殼(麩炒) 陳皮(去白) 赤茯苓 甘草(炙) 檳榔(各一兩) 沉香 木香 麥門冬(去心) 五味子 桑白皮 黃耆 薄荷葉 荊芥穗 枳實 乾生薑(各五錢) 上?咀,每服半兩,水煎空心服。

     三和散 治七情之氣,結於五臟,不能流通。

    以緻脾胃不和,心腹痞悶,大便秘澀。

     羌活 紫蘇 宣木瓜(薄切,焙) 沉香(各一兩) 木香 白朮 檳榔 陳皮 甘草(炙,各七錢半) 川芎(三兩) 大腹皮(一錢) 上?咀,每服五錢,水煎服。

     茯苓湯 治胸中氣塞短氣。

     茯苓(三兩) 甘草(一兩) 杏仁(五十枚) 上?咀,以水一鬥三升,煮取六升,分六服,日三服。

     通氣湯 治胸滿短氣,噎。

     半夏(八兩) 生薑(六兩) 橘皮(三兩) 吳茱萸(四十枚) 上?咀,每服一兩,水煎服。

    一方用桂二兩,無橘皮。

     下氣湯 治胸腹背閉滿,上氣喘息。

     杏仁(四七枚) 大腹檳榔(二七枚) 上?咀,以童子小便三升,煮取一升半,分再服。

    曾患氣發,輒合服之。

     枳橘湯 治胸痹,胸中氣塞短氣。

    須審氣滯何部分,以引經藥導之。

     橘皮(八錢) 枳殼(一錢半) 生薑(四錢) 上銼,水煎服。

    郁甚,加薑黃少許。

     葉氏消氣散 治血氣凝滯,心脾不和,腹急中滿,四肢浮腫,飲食無味,小便不清。

     陳皮(去白炒,一兩) 白茯苓 草果仁(炒) 大腹皮(洗焙) 紫蘇(連根) 木通(各二兩) 青皮(去白) 桔梗(炒) 半夏 人參 木香 沉香(各半兩) 上?咀,每服三錢,加生薑四片,棗一枚,水煎,空心服。

     分氣紫蘇飲 治男婦脾胃不和,胸膈噎塞,腹脅疼痛,氣促喘急,心下脹悶,飲食不思,嘔逆不止。

     紫蘇葉 五味子 桑白皮 茯苓 陳皮(去白) 草果仁 大腹皮 桔梗 甘草(炙,各一錢半) 上?咀,每服加生薑三片,入鹽少許同煎,空心服。

     流氣飲子 治男子婦人五臟不和,三焦氣壅,心胸痞悶,咽塞不通,腹脅膨脹,嘔吐不食;及上氣喘急,咳嗽痰盛,面目浮,四肢腫,大便秘結,小便不通;及憂思太過,鬱結不散,走注疼痛,腳氣腫痛,並皆治之。

     紫蘇葉 青皮 當歸 芍藥 烏藥 茯苓 桔梗 半夏 川芎 黃耆 枳實(各一錢) 防風 枳殼 陳皮 大腹子 連皮 檳榔 木香 甘草(炙,各五分) 上細切,作一服,加生薑三片,棗一枚,水煎服。

     二十四味流氣散 治腹中氣滯,痞悶不快,胸膈走痛,此方主之。

     陳皮 青皮 甘草(炙) 厚樸(薑製) 紫蘇 香附(各四兩) 大腹皮 丁香皮 檳榔 木香 草果 莪朮(炮) 桂 藿香(各一兩半) 人參 白朮 麥門冬(去心) 赤茯苓 枳殼(炒) 石菖蒲 木瓜 白芷 半夏(各一兩) 木通(二兩) 上銼,每服一兩,加生薑三片,大棗一枚,水煎服。

     蔭按:氣者,陽也。

    升降出入,法乾之行健不息,使氣無留滯,斯無痛苦。

    若人以寒熱怒恚喜憂愁七氣幹之,則痞悶痛楚之疾生爾。

    今夫寒則氣收,收則氣不流矣,故用丁、皮、肉桂、草果之屬,溫而行之。

    熱則氣亢,亢則氣不流矣,故用麥門、赤茯苓、木通之屬,清而導之。

    怒則氣逆,逆則氣不流矣,故用檳榔、枳殼、厚樸、木香之屬,抑而下之。

    恚則氣積,積則氣不流矣,故用青皮、陳皮、腹皮、木香、莪朮之屬,快而利之。

    喜則氣緩,緩則氣不流矣,故用人參、白朮、甘草之屬,補而益之。

    憂則氣沉,沉則氣不流矣,故用白芷、紫蘇之屬,升而浮之。

    愁則氣鬱,鬱則氣不流矣,故用香附、菖蒲、半夏、藿香之屬,利而開之。

    或問七氣之來,豈能並至,方以二十四味,何示人以弗精專矣。

    餘曰:氣證與諸證不同,諸證者,痰血食積,屬於有形。

    故著於一處,偏於一隅,可以單方治也。

    若夫七情之氣,屬於無形,上下左右,散聚無常,故集辛香之品而流動之。

    雖二十四味,不厭其煩,譬之韓候之兵,多多益善雲爾。

     分心氣飲 治男子婦人一切氣不和,或因憂愁思慮,忿怒傷神;或臨食憂戚,或事不遂意,使抑鬱之氣,留滯於胸膈之間,不能流暢,緻心胸痞悶,脅肋虛脹,噎塞不通,噫氣吞酸,嘔噦噁心,頭目昏眩,四肢倦怠,面色痿黃,口苦舌乾,飲食減少,日漸羸瘦;或因病之後,胸中虛痞,不思飲食,皆可服之。

     木通(去節) 赤芍藥 赤茯苓 官桂 半夏 大腹皮 青皮(去穰) 陳皮(去白) 甘草 羌活 桑白皮(炒,各八分) 紫蘇葉(二分) 上作一服,水二鍾,姜三片,棗二枚,燈心草十莖,煎八分,食遠服。

     分心氣飲 治症同前。

     紫蘇 枳實 藿香 香附子(各一錢半) 半夏 陳皮 甘草 丁皮(各一錢) 白朮 人參 木香 大腹子 大腹皮 桑白皮 草果 桔梗 麥門冬 厚樸 上銼,加生薑三片,棗子一枚,燈心十莖,水煎溫服。

     木香化滯湯 治因憂氣食濕面,結於中脘,腹皮底微痛,心下痞滿,不思飲食,食之不散,常常痞氣。

     半夏(一兩) 草豆蔻(半兩) 枳實(二錢) 柴胡(四錢) 木香 橘皮(各三錢) 當歸(一錢) 甘草(炙) 紅花(各五分) 上?咀,每服五錢,加生薑三片,水煎服。

     東垣木香順氣散 治濁氣在上,則生?脹。

     木香 蒼朮 草豆蔻(各三分) 厚樸(四分) 青皮 陳皮 益智 茯苓 澤瀉 半夏 吳茱萸 當歸(各五分) 升麻 柴胡(各一分) 上銼,加生薑三片,水煎服。

     東垣升陽順氣湯 治忿怒傷肝,思想傷脾,悲哀傷肺,以緻各經火動,有傷元氣,發熱不思飲食。

     升麻 柴胡 陳皮(各一兩) 半夏 人參(各三錢) 黃耆(四錢) 當歸 草豆蔻(各一錢) 神麯(炒,一錢半) 黃柏 甘草(各五分) 上?咀,每服半兩,加生薑煎服。

     治氣六合湯 治亡血後,七情所傷,或婦人產後、月信後著氣。

     當歸 川芎 芍藥 地黃 木香 檳榔 上銼,水煎服。

     木香枳朮丸 破滯氣,消飲食,開胃進食。

     木香 枳實(各一兩) 白朮(二兩) 上為細末,荷葉燒飯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溫水送下。

     木香檳榔丸 疏導三焦,寬利胸膈,破痰逐飲,快氣消食。

     木香 枳殼(麩炒) 青皮(去白) 杏仁(去皮尖麩炙) 檳榔(各一兩) 郁李仁(去皮) 皂角(去皮酥炙) 半夏曲(各二兩) 上為末,別以皂角四兩,用漿水一碗,搓揉熬膏,更入熟蜜少許,和丸如桐子大,每服五十丸,食後生薑湯下。

     木香順氣丸 木香 大腹皮 蘿蔔子(各半兩) 枳殼(麩炒) 陳皮 補骨脂 香附子(各一兩) 牽牛(六兩,炒) 上為末,水丸,如桐子大,每服五十丸,溫水下。

     木香順氣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