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六
關燈
小
中
大
,薑湯下。
交泰丸 治胸中痞悶嘈雜,大便稀則胸中頗快,大便堅則胸中痞悶難當,不思飲食。
白朮(土炒) 黃連(薑汁炒) 吳茱萸(湯泡,各二兩) 枳實(麩炒,一兩) 歸尾(酒洗,三錢三分) 大黃(用當歸、紅花、吳茱萸、乾漆各一兩煎水,浸大黃一晝夜,切碎,曬乾,仍以酒拌曬,九蒸九曬,用四兩) 上為細末,薑汁打神麯糊丸如綠豆大,每服七八十丸,白湯下,不拘時。
安脾丸 治嘈雜及吐食,脈弦者。
肝乘於脾而吐,乃由脾土之虛,宜治風安脾,無羈絆於脾,故飲食自下。
半夏(一兩) 檳榔(二錢) 雄黃(一錢半) 上為末,薑汁和,蒸餅為丸如桐子大,小兒丸黍米大,薑湯下,從少至多,漸加服之,以得其吐,能食為度。
治氣鬱嘈雜方 三聖丸 治氣鬱嘈雜,神效。
白朮(四兩) 橘紅(一兩) 黃連(炒,五錢) 上為細末,神麯糊丸如綠豆大,每服五十丸,食遠津嚥下,或薑湯下。
香連丹 治久郁心胸痞痛,或嘈雜幹噎,吞酸。
香附 黃連(各四兩) 上為末,神麯糊丸如桐子大,每服七十丸,白湯下。
加味三補丸 治鬱火嘈雜,此方亦良。
黃芩 黃連 黃柏 香附(醋浸五日,倍用) 蒼朮(泔浸七日,各一兩) 上為末,丸服。
治痰火嘈雜方 芩連二陳湯 治痰因火動,胃口作嘈。
陳皮 半夏(薑製) 茯苓 甘草(炙) 南星 黃芩 黃連 山梔子(炒) 上銼,加生薑三片,水煎服。
熱多,加青黛。
一方二陳湯止加黃芩、梔子。
加味二陳湯 治肥人嘈雜。
陳皮 半夏 茯苓 甘草(炙) 撫芎 蒼朮 白朮 山梔子(炒) 上銼,加生薑煎服。
祛痰火丸 治胃中痰火,噯氣嘈雜。
南星 半夏(各薑湯泡七次) 香附(童便浸) 軟石膏 梔子(炒,各等分) 上為細末,薑汁浸,蒸餅丸如桐子大,每服五十丸,薑湯下。
或加生薑煎服亦可。
痰火越鞠丸 治痰因火動,令人嘈雜。
蒼朮(米泔浸七日) 撫芎 香附(童便浸) 山梔子(炒黑) 瓜蔞仁(去油) 南星(牛膽者) 海浮石(研水飛) 青黛(水飛過) 上為末,神麯糊丸服。
治血虛嘈雜方 養血四物湯 治血虛嘈雜。
當歸 川芎 白芍藥 熟地黃 人參 茯苓 半夏 黃連 梔子(炒) 甘草(炙) 上銼,加生薑煎服,或去人參加香附、貝母,甚效。
當歸補血湯 治心中血少而嘈,兼治驚悸怔忡。
當歸 芍藥 生地黃 熟地黃(各三錢) 人參(五分) 白朮 白茯苓 麥門冬(去心) 山梔仁(炒) 陳皮(各八分) 甘草 辰砂(研末,臨服入,各三分) 烏梅(一個,去核) 炒米(百粒) 上銼一劑,加棗二枚,水煎,溫服。
交泰丸 治胸中痞悶嘈雜,大便稀則胸中頗快,大便堅則胸中痞悶難當,不思飲食。
白朮(土炒) 黃連(薑汁炒) 吳茱萸(湯泡,各二兩) 枳實(麩炒,一兩) 歸尾(酒洗,三錢三分) 大黃(用當歸、紅花、吳茱萸、乾漆各一兩煎水,浸大黃一晝夜,切碎,曬乾,仍以酒拌曬,九蒸九曬,用四兩) 上為細末,薑汁打神麯糊丸如綠豆大,每服七八十丸,白湯下,不拘時。
安脾丸 治嘈雜及吐食,脈弦者。
肝乘於脾而吐,乃由脾土之虛,宜治風安脾,無羈絆於脾,故飲食自下。
半夏(一兩) 檳榔(二錢) 雄黃(一錢半) 上為末,薑汁和,蒸餅為丸如桐子大,小兒丸黍米大,薑湯下,從少至多,漸加服之,以得其吐,能食為度。
治氣鬱嘈雜方 三聖丸 治氣鬱嘈雜,神效。
白朮(四兩) 橘紅(一兩) 黃連(炒,五錢) 上為細末,神麯糊丸如綠豆大,每服五十丸,食遠津嚥下,或薑湯下。
香連丹 治久郁心胸痞痛,或嘈雜幹噎,吞酸。
香附 黃連(各四兩) 上為末,神麯糊丸如桐子大,每服七十丸,白湯下。
加味三補丸 治鬱火嘈雜,此方亦良。
黃芩 黃連 黃柏 香附(醋浸五日,倍用) 蒼朮(泔浸七日,各一兩) 上為末,丸服。
治痰火嘈雜方 芩連二陳湯 治痰因火動,胃口作嘈。
陳皮 半夏(薑製) 茯苓 甘草(炙) 南星 黃芩 黃連 山梔子(炒) 上銼,加生薑三片,水煎服。
熱多,加青黛。
一方二陳湯止加黃芩、梔子。
加味二陳湯 治肥人嘈雜。
陳皮 半夏 茯苓 甘草(炙) 撫芎 蒼朮 白朮 山梔子(炒) 上銼,加生薑煎服。
祛痰火丸 治胃中痰火,噯氣嘈雜。
南星 半夏(各薑湯泡七次) 香附(童便浸) 軟石膏 梔子(炒,各等分) 上為細末,薑汁浸,蒸餅丸如桐子大,每服五十丸,薑湯下。
或加生薑煎服亦可。
痰火越鞠丸 治痰因火動,令人嘈雜。
蒼朮(米泔浸七日) 撫芎 香附(童便浸) 山梔子(炒黑) 瓜蔞仁(去油) 南星(牛膽者) 海浮石(研水飛) 青黛(水飛過) 上為末,神麯糊丸服。
治血虛嘈雜方 養血四物湯 治血虛嘈雜。
當歸 川芎 白芍藥 熟地黃 人參 茯苓 半夏 黃連 梔子(炒) 甘草(炙) 上銼,加生薑煎服,或去人參加香附、貝母,甚效。
當歸補血湯 治心中血少而嘈,兼治驚悸怔忡。
當歸 芍藥 生地黃 熟地黃(各三錢) 人參(五分) 白朮 白茯苓 麥門冬(去心) 山梔仁(炒) 陳皮(各八分) 甘草 辰砂(研末,臨服入,各三分) 烏梅(一個,去核) 炒米(百粒) 上銼一劑,加棗二枚,水煎,溫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