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八
關燈
小
中
大
黃芩(酒炒,二錢半) 黃連 桔梗 石膏(各一錢半) 連翹 牛蒡子(炒研) 元參 甘草(各一錢) 荊芥 防風 羌活 大黃(各三分)
上銼一劑,加生薑一片,水煎,食後細細呷,溫服。
每一盞做二十次服。
常令藥在上、勿令飲食在後也。
荊防敗毒散 治時毒腫痛發熱,左手脈浮數。
人參 茯苓 甘草 桔梗 川芎 枳殼 柴胡 前胡 羌活 獨活 防風 荊芥(各等分) 上銼,每服七八錢,加生薑、薄荷,水煎服。
葛根牛蒡子湯 治時毒腫痛,脈數而少力者。
葛根 牛蒡子(半生半炒,杵碎) 貫眾 甘草 江西豆豉(各二錢) 上銼一劑,水一鍾半煎八分,食後服。
五利大黃湯 治時毒,頭面焮腫赤痛,煩渴便秘,脈實數。
大黃(煨) 黃芩 升麻(各二錢) 梔子 芒硝(各一錢二分) 上作一劑,水一鍾半煎六分,空心熱服。
梔子仁湯 治時毒頭面腫痛,大便秘結,脈沉數。
山梔仁(炒) 牛蒡子(炒) 升麻 枳殼(麩炒去穰) 鬱金 大黃(煨,各等分) 上為細末,每服三錢,蜜水調下。
治大頭病兼治喉痹歌 人間治疫有仙方,一兩殭蠶二大黃,薑汁為丸如彈子,井花調蜜便清涼。
內府仙方 治腫項大頭病,蝦蟆瘟病。
殭蠶(二兩) 薑黃(二錢半) 蟬退(六錢半) 大黃(四兩) 上為細末,薑汁打糊為丸,重一錢一枚。
大人服一丸,小兒半丸,蜜水調服,立愈。
人黃散 治四時疫癘,大頭天行等病。
糞缸岸(置風露中年遠者佳,水飛研細,一兩) 甘草(三錢) 雄黃 辰砂(各一錢半)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煎薄荷桔梗湯調下,日三五服。
煎藥用甘草、桔梗、茯苓、藁本、白朮各半錢,水煎服。
二聖救苦丸 治傷寒瘟疫,不論傳經過經可服。
大黃(四兩,酒拌蒸,曬乾) 牙皂(二兩) 上共為末,水打稀糊為丸如綠豆大,每服五七十丸,冷綠豆湯下,以汗為度。
龔氏曰:萬曆丙戌春,餘客大梁屬,瘟疫大作,其證間巷相染,甚至滅門。
其證頭疼身痛,憎寒壯熱,頭面頸項赤腫,咽喉腫痛,昏憒等證。
此乃冬應寒而反熱,人受不正之氣,至春發為瘟疫,至春發為熱病,名曰大頭瘟,大熱之證也。
餘用此方,以牙皂開關竅而發其表,以大黃瀉諸火而通其裡,一服即汗,一汗即愈,真仙方也。
但稟氣稍壯者,百發百中。
虛弱者,先以人參敗毒散,輕者即愈。
如未愈,用牛蒡芩連湯,可收全效。
一方 治疫毒頭腫。
甘草 桔梗 鼠黏子 大黃 芒硝 上水煎,頻頻細呷之。
黑白散 治大頭病如神。
烏黑蛇 白花蛇(各去頭尾,酒浸) 雄黃(二錢) 大黃(煨,半兩) 上為極細末,每服一二錢,白湯調下,不拘時。
五香麻黃湯 凡傷寒熱病後,忽發浮腫,或著頭面,或著唇口頸項,或著胸背,或著四肢,或偏著兩足,不痛不赤者,此方主之。
麻黃(去節) 防風(去蘆) 獨活(去土) 秦艽(去蘆) 萎蕤 枳實(麩炒) 白薇 甘草 沉香 青木香(各二錢) 熏陸香 雞舌香(各一錢) 麝香(五分) 上為末,水調服。
通氣散 治大頭病焮腫,咽喉不利,取嚏以洩其毒。
元胡索(一錢五分) 川芎(一錢) 藜蘆(五分) 豬牙皂角(一錢) 羊躑躅花(二分半) 上為細末,用紙撚蘸少許紝於鼻內,取嚏為效。
托裡消毒散 治時毒,表裡俱解,腫尚不退,欲其作膿。
人參 黃耆(鹽水拌炒) 當歸(酒拌) 川芎 芍藥 白朮 茯苓(各一錢) 白芷 金銀花(各七分) 甘草(五分) 上作一劑,用水二鍾煎八分,食後服。
一方 治大頭瘟,病腫臉頸項者。
用福建靛花(《本草綱目》藍質浮水面者為)靛花三錢、燒酒一鍾、雞子清一個,入內打勻,吃下,不時而愈,腫即消,神方也。
一方 治大頭風。
用大黃、芒硝為末,以井底泥調塗之。
此方若在表者忌之,在裡者宜之。
治蝦蟆瘟方 防風通聖散 蝦蟆瘟屬風熱,此方加減用之。
防風 川芎 當歸 芍藥 大黃 芒硝 連翹 薄荷 麻黃(各五錢) 桔梗 石膏 黃芩(各一兩) 荊芥穗 白朮 山梔(各二兩半) 滑石(三兩) 甘草(二兩) 上銼,每服一兩,加生薑三片,水煎服。
加味小柴胡湯 柴胡 黃芩 人參 半夏 甘草 防風 羌活 荊芥 薄荷 上銼,水煎服。
每一盞做二十次服。
常令藥在上、勿令飲食在後也。
荊防敗毒散 治時毒腫痛發熱,左手脈浮數。
人參 茯苓 甘草 桔梗 川芎 枳殼 柴胡 前胡 羌活 獨活 防風 荊芥(各等分) 上銼,每服七八錢,加生薑、薄荷,水煎服。
葛根牛蒡子湯 治時毒腫痛,脈數而少力者。
葛根 牛蒡子(半生半炒,杵碎) 貫眾 甘草 江西豆豉(各二錢) 上銼一劑,水一鍾半煎八分,食後服。
五利大黃湯 治時毒,頭面焮腫赤痛,煩渴便秘,脈實數。
大黃(煨) 黃芩 升麻(各二錢) 梔子 芒硝(各一錢二分) 上作一劑,水一鍾半煎六分,空心熱服。
梔子仁湯 治時毒頭面腫痛,大便秘結,脈沉數。
山梔仁(炒) 牛蒡子(炒) 升麻 枳殼(麩炒去穰) 鬱金 大黃(煨,各等分) 上為細末,每服三錢,蜜水調下。
治大頭病兼治喉痹歌 人間治疫有仙方,一兩殭蠶二大黃,薑汁為丸如彈子,井花調蜜便清涼。
內府仙方 治腫項大頭病,蝦蟆瘟病。
殭蠶(二兩) 薑黃(二錢半) 蟬退(六錢半) 大黃(四兩) 上為細末,薑汁打糊為丸,重一錢一枚。
大人服一丸,小兒半丸,蜜水調服,立愈。
人黃散 治四時疫癘,大頭天行等病。
糞缸岸(置風露中年遠者佳,水飛研細,一兩) 甘草(三錢) 雄黃 辰砂(各一錢半)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煎薄荷桔梗湯調下,日三五服。
煎藥用甘草、桔梗、茯苓、藁本、白朮各半錢,水煎服。
二聖救苦丸 治傷寒瘟疫,不論傳經過經可服。
大黃(四兩,酒拌蒸,曬乾) 牙皂(二兩) 上共為末,水打稀糊為丸如綠豆大,每服五七十丸,冷綠豆湯下,以汗為度。
龔氏曰:萬曆丙戌春,餘客大梁屬,瘟疫大作,其證間巷相染,甚至滅門。
其證頭疼身痛,憎寒壯熱,頭面頸項赤腫,咽喉腫痛,昏憒等證。
此乃冬應寒而反熱,人受不正之氣,至春發為瘟疫,至春發為熱病,名曰大頭瘟,大熱之證也。
餘用此方,以牙皂開關竅而發其表,以大黃瀉諸火而通其裡,一服即汗,一汗即愈,真仙方也。
但稟氣稍壯者,百發百中。
虛弱者,先以人參敗毒散,輕者即愈。
如未愈,用牛蒡芩連湯,可收全效。
一方 治疫毒頭腫。
甘草 桔梗 鼠黏子 大黃 芒硝 上水煎,頻頻細呷之。
黑白散 治大頭病如神。
烏黑蛇 白花蛇(各去頭尾,酒浸) 雄黃(二錢) 大黃(煨,半兩) 上為極細末,每服一二錢,白湯調下,不拘時。
五香麻黃湯 凡傷寒熱病後,忽發浮腫,或著頭面,或著唇口頸項,或著胸背,或著四肢,或偏著兩足,不痛不赤者,此方主之。
麻黃(去節) 防風(去蘆) 獨活(去土) 秦艽(去蘆) 萎蕤 枳實(麩炒) 白薇 甘草 沉香 青木香(各二錢) 熏陸香 雞舌香(各一錢) 麝香(五分) 上為末,水調服。
通氣散 治大頭病焮腫,咽喉不利,取嚏以洩其毒。
元胡索(一錢五分) 川芎(一錢) 藜蘆(五分) 豬牙皂角(一錢) 羊躑躅花(二分半) 上為細末,用紙撚蘸少許紝於鼻內,取嚏為效。
托裡消毒散 治時毒,表裡俱解,腫尚不退,欲其作膿。
人參 黃耆(鹽水拌炒) 當歸(酒拌) 川芎 芍藥 白朮 茯苓(各一錢) 白芷 金銀花(各七分) 甘草(五分) 上作一劑,用水二鍾煎八分,食後服。
一方 治大頭瘟,病腫臉頸項者。
用福建靛花(《本草綱目》藍質浮水面者為)靛花三錢、燒酒一鍾、雞子清一個,入內打勻,吃下,不時而愈,腫即消,神方也。
一方 治大頭風。
用大黃、芒硝為末,以井底泥調塗之。
此方若在表者忌之,在裡者宜之。
治蝦蟆瘟方 防風通聖散 蝦蟆瘟屬風熱,此方加減用之。
防風 川芎 當歸 芍藥 大黃 芒硝 連翹 薄荷 麻黃(各五錢) 桔梗 石膏 黃芩(各一兩) 荊芥穗 白朮 山梔(各二兩半) 滑石(三兩) 甘草(二兩) 上銼,每服一兩,加生薑三片,水煎服。
加味小柴胡湯 柴胡 黃芩 人參 半夏 甘草 防風 羌活 荊芥 薄荷 上銼,水煎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