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
關燈
小
中
大
草(炙) 木香 丁香(各等分)
上為細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六七十丸,白湯食前送下。
胡椒理中丸 白朮(五兩) 陳皮(去白) 良薑 蓽撥 乾薑 甘草(炙) 款冬花 細辛 胡椒(各四兩) 上為末,煉蜜丸如桐子大,每服五十丸,溫湯、酒、米飲任下。
沉香桂附丸 治中寒,心腹冷痛,霍亂轉筋等證。
沉香 附子(炮,去皮臍) 乾薑(炮) 良薑(炒) 官桂(去粗皮) 茴香(炒) 川烏(炮,去皮臍) 吳茱萸(酒浸炒,各等分) 上為細末,醋煮麵糊丸如桐子大,每服五七十丸,米飲下,空腹食前,日進二服。
忌生冷硬物。
真武湯 治傷生冷飲食,數日以後發熱腹痛,頭目昏沉,四肢疼痛,大便自利,小便或利或澀,或嘔或咳,並宜服之。
或已經發汗不解,仍發熱者,心下悸,頭眩暈,肉瞤動,振振欲擗地者。
此由飲食停留中脘所緻。
白朮 白茯苓 白芍藥(各一兩) 附子(炮,一枚) 上銼,每服五錢,加生薑五片,水煎,食前溫服。
小便利者,去茯苓;大便利者,去芍藥,加乾薑;咳,加五味子、細辛、乾薑;嘔,去附子,加生薑汁。
鐵刷湯 良薑 茴香(各二兩) 甘草(炙,一兩) 蒼朮(米泔浸一宿,八兩)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生薑三片、鹽一撚,水煎,溫服,或熱酒調下。
霹靂散 用附子一枚及半兩者,炮熟取出,用冷灰培之,細研,入真臘茶一大錢同和,分二服。
每服水一盞煎六分,臨熟入蜜半匙,放溫服之。
大己寒丸 蓽撥 肉桂(各四兩) 乾薑(炮) 良薑(各六兩) 上為細末,水煮麵糊丸,如桐子大,每服二十粒,食前米飲下。
搐鼻奪命散 治陰證及中風不省人事,大效。
藜蘆 石菖蒲 穀精草 東平薄荷 頭荊葉(各二錢) 川芎 細辛(各二錢半) 上為細末,先令患者吃蔥茶一盞,後噙水在口,次以蘆管吹藥入鼻中,即時痰唾涕噴見效。
一方無細辛,名通神散。
一方 治陰毒傷寒。
用烏豆一合,炒令黑煙起,入水中,煎三五沸服,候汗出回陽,立瘥。
灸陰證法 氣海穴在臍下一寸五分,丹田在臍下二寸,關元在臍下三寸,用艾火灸二七壯,但手足溫暖,脈至知人事,無汗要有汗,汗出即生,不暖不省者死。
熨法 治三陰中寒,一切虛冷厥逆,嘔噦,陰盛陽虛,及陰毒傷寒,四肢厥冷,臍腹痛,咽喉疼,嘔吐下利,身背強,自汗,脈沉細,唇青面黑,諸虛冷證,皆宜用之。
肥蔥(細切) 麥面(各三升) 鹽(二兩) 用水和勻,分作二次,於鐺鍋內炒令其熱,用重絹包之,乘熱熨臍上,冷更易一包。
蔥包既冷,再用鹽水拌濕炒焦,依前用之。
至煤爛不用,別取蔥面,日夜相續,熨之不住,至身體溫熱,脈壯,陽氣復來而後止。
如大小便不通,用此亦可行其勢。
蒸臍法 用麝香、半夏、皂莢各一字為末,填臍中,用生薑切薄片貼臍上,放大艾火灸薑片上,蒸灸二七壯。
灸關元、氣海二十壯。
熱氣通於內,寒氣逼於外,陰自退而陽自復矣。
熨臍法 用蔥頭縛一把,切去葉,留白根,切餅二寸許,連縛四五餅。
先將麝香、硫黃二字,填於臍中,放蔥餅於臍上,以熨鬥盛火於蔥餅上熨之,如餅爛再換餅熨。
熱氣入腹以通陽氣,如大小便不通,以利為止。
揉臍法 用吳茱萸二三合、麩皮一升、食鹽一合拌勻熱炒,以絹包之,於腹上下熱揉熨之,自然有效也。
合掌膏 治急證傷寒,不省人事者,不消服藥。
川烏 草烏 斑蝥 毛豆 細辛 胡椒 明礬 乾薑 麻黃(各等分) 上共為細末,每一次用三錢,好醋一匙,打糊為丸核桃大,安在患人手心,兩手合紮緊,夾在腿襠內,以被蓋暖,出汗為度,如醒去藥,就用黃泥水洗手。
每服六七十丸,白湯食前送下。
胡椒理中丸 白朮(五兩) 陳皮(去白) 良薑 蓽撥 乾薑 甘草(炙) 款冬花 細辛 胡椒(各四兩) 上為末,煉蜜丸如桐子大,每服五十丸,溫湯、酒、米飲任下。
沉香桂附丸 治中寒,心腹冷痛,霍亂轉筋等證。
沉香 附子(炮,去皮臍) 乾薑(炮) 良薑(炒) 官桂(去粗皮) 茴香(炒) 川烏(炮,去皮臍) 吳茱萸(酒浸炒,各等分) 上為細末,醋煮麵糊丸如桐子大,每服五七十丸,米飲下,空腹食前,日進二服。
忌生冷硬物。
真武湯 治傷生冷飲食,數日以後發熱腹痛,頭目昏沉,四肢疼痛,大便自利,小便或利或澀,或嘔或咳,並宜服之。
或已經發汗不解,仍發熱者,心下悸,頭眩暈,肉瞤動,振振欲擗地者。
此由飲食停留中脘所緻。
白朮 白茯苓 白芍藥(各一兩) 附子(炮,一枚) 上銼,每服五錢,加生薑五片,水煎,食前溫服。
小便利者,去茯苓;大便利者,去芍藥,加乾薑;咳,加五味子、細辛、乾薑;嘔,去附子,加生薑汁。
鐵刷湯 良薑 茴香(各二兩) 甘草(炙,一兩) 蒼朮(米泔浸一宿,八兩)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生薑三片、鹽一撚,水煎,溫服,或熱酒調下。
霹靂散 用附子一枚及半兩者,炮熟取出,用冷灰培之,細研,入真臘茶一大錢同和,分二服。
每服水一盞煎六分,臨熟入蜜半匙,放溫服之。
大己寒丸 蓽撥 肉桂(各四兩) 乾薑(炮) 良薑(各六兩) 上為細末,水煮麵糊丸,如桐子大,每服二十粒,食前米飲下。
搐鼻奪命散 治陰證及中風不省人事,大效。
藜蘆 石菖蒲 穀精草 東平薄荷 頭荊葉(各二錢) 川芎 細辛(各二錢半) 上為細末,先令患者吃蔥茶一盞,後噙水在口,次以蘆管吹藥入鼻中,即時痰唾涕噴見效。
一方無細辛,名通神散。
一方 治陰毒傷寒。
用烏豆一合,炒令黑煙起,入水中,煎三五沸服,候汗出回陽,立瘥。
灸陰證法 氣海穴在臍下一寸五分,丹田在臍下二寸,關元在臍下三寸,用艾火灸二七壯,但手足溫暖,脈至知人事,無汗要有汗,汗出即生,不暖不省者死。
熨法 治三陰中寒,一切虛冷厥逆,嘔噦,陰盛陽虛,及陰毒傷寒,四肢厥冷,臍腹痛,咽喉疼,嘔吐下利,身背強,自汗,脈沉細,唇青面黑,諸虛冷證,皆宜用之。
肥蔥(細切) 麥面(各三升) 鹽(二兩) 用水和勻,分作二次,於鐺鍋內炒令其熱,用重絹包之,乘熱熨臍上,冷更易一包。
蔥包既冷,再用鹽水拌濕炒焦,依前用之。
至煤爛不用,別取蔥面,日夜相續,熨之不住,至身體溫熱,脈壯,陽氣復來而後止。
如大小便不通,用此亦可行其勢。
蒸臍法 用麝香、半夏、皂莢各一字為末,填臍中,用生薑切薄片貼臍上,放大艾火灸薑片上,蒸灸二七壯。
灸關元、氣海二十壯。
熱氣通於內,寒氣逼於外,陰自退而陽自復矣。
熨臍法 用蔥頭縛一把,切去葉,留白根,切餅二寸許,連縛四五餅。
先將麝香、硫黃二字,填於臍中,放蔥餅於臍上,以熨鬥盛火於蔥餅上熨之,如餅爛再換餅熨。
熱氣入腹以通陽氣,如大小便不通,以利為止。
揉臍法 用吳茱萸二三合、麩皮一升、食鹽一合拌勻熱炒,以絹包之,於腹上下熱揉熨之,自然有效也。
合掌膏 治急證傷寒,不省人事者,不消服藥。
川烏 草烏 斑蝥 毛豆 細辛 胡椒 明礬 乾薑 麻黃(各等分) 上共為細末,每一次用三錢,好醋一匙,打糊為丸核桃大,安在患人手心,兩手合紮緊,夾在腿襠內,以被蓋暖,出汗為度,如醒去藥,就用黃泥水洗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