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二

關燈
間,絡血之中,血泣不得,注於大經,血氣稽留不得行,故宿昔而成積矣。

     寒氣客於五臟,厥逆上洩,陰氣竭,陽氣未入,故卒然痛,死不知人。

    氣復反則生矣。

     寒氣客於腸胃,厥逆上出,故痛而嘔也。

     寒氣客於小腸,小腸不得成聚,故後洩復矣。

     熱氣留於小腸,腸中痛,癉熱焦渴,則堅幹不出,故痛而閉不通矣。

    」 又曰:「所謂言而可知者也,視而可見。

    」 答曰:「五臟六腑,固盡有部也視其五色,黃赤為熱,白為寒,青黑為痛,此所謂視而可見者也。

    」 又曰:「捫而可得,奈何?」 答曰:「視其主病之脈,堅而血及陷下者,皆可捫而得也。

    」 故知百病生於氣也,故有九氣。

    九氣所生之病,怒則氣上,喜則氣緩,悲則氣消,恐則氣下,寒則氣收(寒則腠理閉,而氣不行,故氣收,寒則氣散,非也。

    ),炅則氣洩,驚則氣亂,勞則氣耗,思則氣結。

    九氣不同,何病之生? 答曰:「怒則氣逆,甚則嘔血(故氣上矣);喜則氣和志達,榮衛通利,故氣緩矣;悲則心系急,肺布葉舉而上焦不通,榮衛不散,熱氣在中,故氣消矣;恐則精卻,卻則上焦閉,閉則氣還,還則下焦脹,故氣不行矣;寒則腠理閉,氣不行,故氣收矣;炅則腠理開,榮衛通,汗大洩,故氣洩矣;驚則氣無所倚,神無所歸,慮無所定,故氣亂矣;勞則喘息汗出,內外皆越,故氣耗矣;思則心有所存,神有所拘,正氣留而不行,故氣結矣。

    」 又曰:「有病心腹脹滿,旦食則不能暮食,此為何病?」 答曰:「名為鼓脹。

    此食飲不節,故當病氣聚於腹也。

    」 又曰:「有病胸脅支滿者,妨於食,病至,則先聞腥臊臭,出清液,先唾血,四肢清,目眩,時時前後血,病名為何?何以得之?」 答曰:「病名血枯。

    得之年少時有所大脫血,若醉入房中,氣竭肝傷,故月事衰少不來也。

    」 又曰:「病有少腹盛,上下左右皆有根,此為何病?可治不?」 答曰:「病名伏梁。

    」又曰:「伏梁,何因而得之?」答曰:「裹大膿血,居腸胃之外,不可治。

    治之,每切按之至死。

    」 又曰:「何以然?」答曰:「此下則因陰必下膿血,上則迫胃脘,生膈俠胃脘內癰,此久病也,難治。

    居臍上為逆,居臍下為從,勿動亟奪。

    (亟,數也,奪,去也。

    言不可移動但數數去之,則可矣。

    ) 又曰:諸風掉眩皆屬於肝;諸寒收引皆屬於腎;諸氣膹郁皆屬於肺;諸濕腫滿皆屬於脾;諸熱瞀瘛皆屬於火;諸痛癢瘡皆屬於心;諸厥固洩皆屬於下;諸痿喘嘔皆屬於上;諸禁鼓慄如喪神守皆屬於火;諸頸項強皆屬於濕;諸逆衝上皆屬於火;諸脹腹大皆屬熱;諸躁狂越皆屬於火;諸暴強直皆屬於風;諸病有聲,鼓之如鼓,皆屬於熱;諸病胕腫,痛酸驚駭,皆屬於火;諸轉反戾,水液渾濁,皆屬於熱;諸病水液,澄澈清冷,皆屬於寒;諸嘔吐酸,暴注下迫,皆屬於熱。

     夫如大寒而甚,熱之不熱,是無火也。

    熱來復去,晝見夜伏,夜發晝止,時節而動,是無火也。

    當助其心。

    又如大熱而甚,寒之不寒,是無水也。

    熱動復止,倏忽往來,時動時止,是無水也。

    當助其腎。

    內格嘔逆,食不得入,是有火也。

    病嘔而吐,食久反出,是無火也。

    暴迫注下,食不及化,是無水也。

    溏洩而久,止發無常,是無水也。

    故心盛則生熱,腎盛則生寒,腎虛則寒動於中,心虛則熱收於內。

    又熱不得寒,是無火也。

    寒不得熱,是無水也。

    夫寒之不寒,責其無水。

    熱之不熱,責其無火。

    熱之不久,責心之虛。

    寒之不久,責腎之虛。

    有者瀉之,無者補之。

    虛者補之,盛者瀉之。

    居其中間,疏無壅之,令上下無礙,氣血通調,則熱自和,陰陽調達矣。

    是以《經》有治熱以寒,寒之而水食不入。

    治寒以熱,熱之而昏躁已生。

    此則氣不求通,壅而為是也。

    紀於水火餘氣可知。

    故曰:「有者求之,無者求之,盛者責之,虛者責之,令氣通調妙之道也。

    」 《經》曰:「病甚則棄衣而走,登高而歌,或至不食數日,踰垣上屋,所上之處,皆非其素乃能也。

    病反能者,何也?」答曰:「四肢者,諸陽之本也。

    陽盛則四肢實,實則能登高也。

    」又曰:「棄衣而走者,何也?」答曰:「熱盛於身,故棄衣而走也。

    」又曰:「其妄言罵詈,不避親疏而歌,何也?」答曰:「陽盛則惡人罵詈,不避親疏而不欲食,故妄走也。

    」 《經》曰:「足陽明之脈病,惡人,與聞木音則惕然而驚。

    鐘鼓不為動,聞木音而驚,何也?」答曰:「陽明者,胃脈也,胃者,土也,故聞木音而驚。

    土惡木也。

    」其惡火,何也?答曰:「陽明主肉,其脈血氣盛,邪客之則熱,熱甚則惡火。

    」其惡人,何也?答曰:「陽明厥,則喘而惋。

    」 惋,內鬱熱也則惡人。

    又或喘而死者,或喘而生者,何也?答曰:「厥逆連藏則死,連經則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