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八·文八
關燈
小
中
大
不調,晝開夜合。
花葉皆佳,而藤尤勝。
能透經脈以息風。
又通大腸結燥。
乙庚相生之義也。
照豨薟法研末。
生地黃,氣味甘寒。
稟天一之真陰,為和血之上品。
故能療水不濟火諸病。
此方隻宜生地,熟則呆滯矣。
溫水洗淨,加水煮至中心透黑。
所貴在汁,不可濾去。
桑椹,氣味甘寒。
為益陰妙品。
故使血氣自通。
血為水所化,益血遂以行水。
風與血同臟,益血即以息風。
胡麻,氣平味甘。
一名巨勝,亦曰脂麻。
治風先治血,血行風自息。
故風藥中不可少。
又能益氣力,耐寒暑。
金櫻,味酸澀氣平。
澀可治滑,故能治脾洩便溏,寢汗,入夜溲數。
旱蓮,色黑入腎,氣味甘酸平。
折其苗有汁如墨,故名墨汁旱蓮。
力能益陰,故治便血而通涇溲。
黑大豆,亦色黑入腎,腎之谷也。
即肆中所用以發大豆黃卷者。
井花水洗,不可久浸。
久則發芽,不可用矣。
是丹以赤白首烏七十二兩為君,以豨、菟各十六兩為臣。
佐以杜、牛、女、桑,則半之。
忍冬、地黃,又半之。
亦合七十二兩。
而以桑、麻、櫻、蓮四膏各一斤為使。
水用井華,火用桑柴,並忌鐵器。
合而成養陰退熱之功。
法實本於「生氣通天論」:陰平陽秘,精神乃治。
陽強不能密陰,氣乃絕之大旨。
為此方者,真善讀《內經》者也。
是方又經吾蘇謝善人家刊入《良方集腋》中,並載:白門陳遜齋解組歸田後,二十餘年隻服此一方。
於壬子年七十五歲時,自八月朔起,至明年癸醜重九,登雨花臺,先友人而上,非若向之需人扶掖尚且氣喘。
心甚異之,自言不獨向之不能步履者,今且行走如飛。
且向已鬚髮全白,今發全黑而須黑其半矣。
遜齋固知醫者,所以尤信任焉。
《集腋》於方後再有加味,雲陰虛加熟地。
則此方本為陰虛設,已有生地,無庸再加熟地。
況熟地本不治陰虛耶。
又雲:陽虛加附子。
更與方意不類。
若果以陽虛多濕多痰,則此方全不可用。
豈一加陳、半即一變為逐陰乎?方中諸藥,無非養下虛之元,清上盛之熱。
元參等物,悉本方之所包。
豈加味所能盡?此必後人無識,畫蛇添足,刪之可也。
婦科經帶論 婦人百病與男子同,所異者,胎產經帶耳。
胎產之治,見於閻氏《心法》、武氏《濟陰綱目》,法已備矣。
其經帶二者,皆水也。
人惟不知經之為水,故治之不得其道。
夫經豈血之謂乎?乃天一之水耳。
天一之水,出自坎宮,至陰之精而有至陽之氣。
其色赤,陰中陽也。
古聖人所以立經水之名者,經,常也,謂常道也。
以其為壬癸北方之水,故又曰天癸。
世人沿習之久,見其色赤類血,而即以血視之。
倘果是血,則何不即名為血,而必曰水乎?且血豈可使之常出而乃曰經乎?婦人一有娠,即以此水養胎,則不月矣。
一有子,即以此水化乳,亦不月矣。
乳湩之色白,胞衣中水亦白,故皆不可名血。
年四十九,天癸絕。
所絕者,癸水也。
若是身中之血,則經盡而血何以不虧乎?女子二七天癸至,七七而天癸竭。
丈夫二八天癸至,七八而天癸竭。
男子亦有天癸,尚不知天癸非女子血乎?尚不知血之不可以為經乎?經水先期者,水中火旺也。
經水後期者,火旺水虧也。
先後無定期者,水與火之不調也。
經欲行而先作痛者,水火交戰之象也。
能治火乃能治水,能治水乃能調經。
而婦人水病往往多見於帶下。
謂之帶者,以帶脈而名也。
其經年累月,白沃下流者,為白帶。
其脾有濕熱,土不治水而色黃者,為黃帶。
有時而為青帶也,肝之火鬱而真臟色見也。
有時而為黑帶也,腎之火熾,而火極似水反見勝己之色也。
此二者病不多見。
獨有帶下色赤,似血非血,淋漓不斷,此則尤為平時濕熱流行帶脈之間,人每謂是經血不止,斷為血虧,罕有知其為赤帶者。
無他,既不知經本是水,又不知帶亦是水,更不知此為帶之水非經之水,故不知宜於利水,宜於逐濕清熱。
而收之斂之,滋且膩之,迨補澀之久,並帶不行。
反以為不止之經得以收攝,而自此遂成臌脹,或變為乾血勞者,不知凡幾。
《金匱》水分血分之界所以不可不嚴。
否則秦越人何以過邯鄲而為帶下醫耶?必能治水,乃能治帶。
必能治帶,乃能調經。
莫謂經帶病微,無關生命也。
生化湯說 天曰大生,亦曰大化。
生化湯所由名也。
生化湯之用,莫神於傅徵君青主。
凡胎前產後,徹始徹終,總以佛手散芎、歸二物為女科要藥。
生化湯亦佛手加味耳。
方中炮姜隻用四分,不過藉以為行氣之用,助芎、歸、桃仁以逐淤生新,而甘草補之
花葉皆佳,而藤尤勝。
能透經脈以息風。
又通大腸結燥。
乙庚相生之義也。
照豨薟法研末。
生地黃,氣味甘寒。
稟天一之真陰,為和血之上品。
故能療水不濟火諸病。
此方隻宜生地,熟則呆滯矣。
溫水洗淨,加水煮至中心透黑。
所貴在汁,不可濾去。
桑椹,氣味甘寒。
為益陰妙品。
故使血氣自通。
血為水所化,益血遂以行水。
風與血同臟,益血即以息風。
胡麻,氣平味甘。
一名巨勝,亦曰脂麻。
治風先治血,血行風自息。
故風藥中不可少。
又能益氣力,耐寒暑。
金櫻,味酸澀氣平。
澀可治滑,故能治脾洩便溏,寢汗,入夜溲數。
旱蓮,色黑入腎,氣味甘酸平。
折其苗有汁如墨,故名墨汁旱蓮。
力能益陰,故治便血而通涇溲。
黑大豆,亦色黑入腎,腎之谷也。
即肆中所用以發大豆黃卷者。
井花水洗,不可久浸。
久則發芽,不可用矣。
是丹以赤白首烏七十二兩為君,以豨、菟各十六兩為臣。
佐以杜、牛、女、桑,則半之。
忍冬、地黃,又半之。
亦合七十二兩。
而以桑、麻、櫻、蓮四膏各一斤為使。
水用井華,火用桑柴,並忌鐵器。
合而成養陰退熱之功。
法實本於「生氣通天論」:陰平陽秘,精神乃治。
陽強不能密陰,氣乃絕之大旨。
為此方者,真善讀《內經》者也。
是方又經吾蘇謝善人家刊入《良方集腋》中,並載:白門陳遜齋解組歸田後,二十餘年隻服此一方。
於壬子年七十五歲時,自八月朔起,至明年癸醜重九,登雨花臺,先友人而上,非若向之需人扶掖尚且氣喘。
心甚異之,自言不獨向之不能步履者,今且行走如飛。
且向已鬚髮全白,今發全黑而須黑其半矣。
遜齋固知醫者,所以尤信任焉。
《集腋》於方後再有加味,雲陰虛加熟地。
則此方本為陰虛設,已有生地,無庸再加熟地。
況熟地本不治陰虛耶。
又雲:陽虛加附子。
更與方意不類。
若果以陽虛多濕多痰,則此方全不可用。
豈一加陳、半即一變為逐陰乎?方中諸藥,無非養下虛之元,清上盛之熱。
元參等物,悉本方之所包。
豈加味所能盡?此必後人無識,畫蛇添足,刪之可也。
婦科經帶論 婦人百病與男子同,所異者,胎產經帶耳。
胎產之治,見於閻氏《心法》、武氏《濟陰綱目》,法已備矣。
其經帶二者,皆水也。
人惟不知經之為水,故治之不得其道。
夫經豈血之謂乎?乃天一之水耳。
天一之水,出自坎宮,至陰之精而有至陽之氣。
其色赤,陰中陽也。
古聖人所以立經水之名者,經,常也,謂常道也。
以其為壬癸北方之水,故又曰天癸。
世人沿習之久,見其色赤類血,而即以血視之。
倘果是血,則何不即名為血,而必曰水乎?且血豈可使之常出而乃曰經乎?婦人一有娠,即以此水養胎,則不月矣。
一有子,即以此水化乳,亦不月矣。
乳湩之色白,胞衣中水亦白,故皆不可名血。
年四十九,天癸絕。
所絕者,癸水也。
若是身中之血,則經盡而血何以不虧乎?女子二七天癸至,七七而天癸竭。
丈夫二八天癸至,七八而天癸竭。
男子亦有天癸,尚不知天癸非女子血乎?尚不知血之不可以為經乎?經水先期者,水中火旺也。
經水後期者,火旺水虧也。
先後無定期者,水與火之不調也。
經欲行而先作痛者,水火交戰之象也。
能治火乃能治水,能治水乃能調經。
而婦人水病往往多見於帶下。
謂之帶者,以帶脈而名也。
其經年累月,白沃下流者,為白帶。
其脾有濕熱,土不治水而色黃者,為黃帶。
有時而為青帶也,肝之火鬱而真臟色見也。
有時而為黑帶也,腎之火熾,而火極似水反見勝己之色也。
此二者病不多見。
獨有帶下色赤,似血非血,淋漓不斷,此則尤為平時濕熱流行帶脈之間,人每謂是經血不止,斷為血虧,罕有知其為赤帶者。
無他,既不知經本是水,又不知帶亦是水,更不知此為帶之水非經之水,故不知宜於利水,宜於逐濕清熱。
而收之斂之,滋且膩之,迨補澀之久,並帶不行。
反以為不止之經得以收攝,而自此遂成臌脹,或變為乾血勞者,不知凡幾。
《金匱》水分血分之界所以不可不嚴。
否則秦越人何以過邯鄲而為帶下醫耶?必能治水,乃能治帶。
必能治帶,乃能調經。
莫謂經帶病微,無關生命也。
生化湯說 天曰大生,亦曰大化。
生化湯所由名也。
生化湯之用,莫神於傅徵君青主。
凡胎前產後,徹始徹終,總以佛手散芎、歸二物為女科要藥。
生化湯亦佛手加味耳。
方中炮姜隻用四分,不過藉以為行氣之用,助芎、歸、桃仁以逐淤生新,而甘草補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