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氏(胎產方案》卷二

關燈
b> 全當歸(八錢) 川芎(四錢) 按:此方氣血虧者,尤當必服,血旺則胎自下。

    如胞衣已破者,恐其乾涸,將上原方加冬葵子三錢。

     二脫散 蛇脫(一條,白者) 蠶脫(一張) 煅存性,紹酒送下或榆皮為引。

     《濟陰綱目》雲:「二脫散須加榆白皮一錢調下,連進三服,覺痛便生。

    」 三脫散 人脫(男子脫下頭髮,如雞子大一團) 蟬脫(十四枚) 蛇脫(一條) 俱煅灰為末,分三服紹酒送下。

     上方並可治橫生、難產、胎死腹中。

     三脫六一散 蛇脫(一條,白的) 蠶脫(一張) 蟬脫(五枚) 滑石(一錢二分) 甘草(二分) 上五味共為末,紹酒送下。

     桂乳散 上邊桂心(一兩) 乳香(一兩,去油) 共為末,作三服,芎歸湯送下。

     香桂散 麝香(五分,另研) 官桂(三錢,去粗皮,研) 各為末和勻,作三服,童便紹酒下。

     此方系下死胎之聖藥,宜慎用之。

    用時蔥白汁調服,須臾,如手推下。

     滑胎飲 益母草、川芎(各三錢) 當歸身(六錢) 冬葵子(二錢) 阿膠(一兩,炒珠) 滑石粉(三錢) 凡胞漿已破而胎猶不下者,當連進二劑;或原方加蘇油一兩,(藥煎畢將油和勻)即下。

     屢次經驗催生秘方 魚膠一兩用紅棉布一尺,卷魚膠以罐盛貯封固,火煅存性為末,每服一錢,用芝麻油、蜂蜜、紹酒各半盞調服立下。

     此方胞漿水破,瀝乾不下者可用。

     油蜜煎 芝麻油、蜂蜜、童便各一碗,和勻入銅鍋,慢火煎三沸,掠去浮沫,調入白滑石粉一兩;或不用滑石,用益母草末一兩,亦可拌勻頓服。

    外以油蜜於母臍上下摩之,此方治難產瀝漿,胞胎不下最妙。

    《濟陰綱目》雲:「此方甚妥。

    蓋童便取破血,又有濁陰下降之理,而摩法更妙。

    」 催生如聖散 黃葵子,不拘多少焙乾為末,熱酒調下二錢,神效。

    如無葵子,葵花亦可。

    若漏胎血乾,難產極痛者,並進三服,良久腹中氣寬,胎滑即產。

    如打撲死胎,紅花酒下。

     又方曰:黃葵子,炒服七十粒,難產危時免哭泣。

     華佗肘後方 巴豆肉(三粒) 蓖麻子(七粒) 麝香(少許) 共研如泥撚作餅,貼於臍上,須臾分娩矣。

     王叔和難產生死歌 身重體寒熱又頻,舌下之脈黑復青,舌上反冷子多死,腹中須遣母歸冥。

     身重者,胃氣絕也;體熱者,陰氣虛也;寒慄者,陽氣衰也;舌卷、舌下脈青黑及舌反冷不溫,乃子母俱傾之候。

     面赤舌青獨留母 面赤是營衛流行之氣,故留母。

    舌上青色是妊娠絡絕,故子死。

     唇口俱青子母傾 唇口俱青,營衛氣絕也。

    舌青而又營衛俱青,故子母俱死。

     面舌俱青頻出沫,母亡子活定須應。

     面舌俱青是營衛兩絕,吐痰沫是胎氣上衝,脾胃氣絕,乃子活母死之症。

     王叔和生死脈訣歌 新產之脈緩滑吉,實大弦急逆分明,寸口滑絕不調死,沉細附骨命可生。

     按:產後身發寒熱,其脈多數,切不可因熱而作熱治。

    蓋緣血虛陰虧而然,隻須重用當歸,則身熱自退,其脈數自漸除。

    若遇前醫生過用桂附者,且產母直言心燒將斃,生化湯去姜,加酒洗乾地黃三錢,即愈。

     新產禁補 丹溪雲:「產後大補氣血為主,雖有他症,以末治之。

    」昔有陳氏婦,新產四五日腹痛寒熱,醫者拘於大補之語,誤進參耆,遍身紫黑髮喘而死。

    殊不知其言治末者,即標本之謂也。

    陳氏婦瘀血未淨惡露發熱,所謂「急則治其標」,正合用生化湯倍加當歸,先去其瘀血,則身熱自然漸退矣。

    今驟然大補,是失丹溪「主末」二字之義也。

    又有一婦張氏,產後血暈,用參附而愈。

    蓋一因血虛補之而痊,一因惡露不淨誤補而死,一症也,一藥也,而病不同。

    利害立判,是在臨症細心斟酌。

    必須問其惡露有無,按之痛與不痛,審症的確,然後施治,方保萬全。

    如瘀血未淨,腹痛便結,脈現澀滯沉實有神,浮洪有力,治宜生化湯;若或寒或熱,脈浮而數,按之無力者,當遵產後大補氣血為主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