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關燈
小
中
大
易之興也,其當殷之末世,周之盛德邪?當文王與纣之事邪?是故其辭危。危者使平,易者使傾,其道甚大,百物不廢1。懼以終始,其要無咎,此之謂易之道也。
今注
1 不廢:不能背離。
今譯
易學的興盛,大概在商代的末期,周文王德業方盛的時期吧?當為文王和纣王時代的事情吧?所以他所系的文辭皆含有警戒危懼之意,常常居安思危,戒慎恐懼,必能化險為夷,操心危慮患深的使他平安。反之,得意忘形,驕傲自恃,雖安定局勢,必招緻傾覆。因之容易懈怠的,就使他傾覆。易學道理是如此廣大,所有事物都不能違背此原則,時時戒懼,始終不懈,其主旨在無咎,這就是易學的道理。
夫乾,天下之至健也,德行恒易以知險1。夫坤,天下之至順也,德行恒簡以知阻2。
今注
1 險:大難。
2 阻:小難。
今譯
乾象是天下最剛健的,表現剛健之處,是在于恒久而平易,且無私意,故可以明照出天下危險的事情。坤象是最為柔順,其表現柔順之處,在于恒久而簡靜,故可以明察天下煩壅阻隔的原因。
能說1諸心,能研2諸侯之慮,定天下之吉兇,成天下之亹亹3者。是故變化雲為,吉事有祥,象事知器,占事知來。
今注
1 說:同悅。
2 研:精。
3 亹亹:音偉偉,勤勉的意思。
今譯
易學的道理,能使身心和悅,能專精地研判諸侯的思慮,能斷定天下吉兇悔吝的事理,能成就天下勤勉不息的事業。所以無論天地陰陽變化,人類言行舉止,吉利的事情必有吉祥的征兆,觀察萬事萬物的現象,就知道各種事類的器宇或材具尚未顯現的事機,也可以占蔔而知吉兇。
天地設位,聖人成1能,人謀鬼謀,百姓與能。八卦以象告,爻彖以情言,剛柔雜居而吉兇可見矣。
今注
1 成:成就。
今譯
天尊于上,地卑于下,天地間萬事萬物皆有一定的法則和位置,聖人仿效之。演成《易經》的理象,使萬物各遂其生,各得其所,以成就參贊造化的功能。聖人在做事之前,先謀于賢士,同時,又蔔筮于鬼神,以謀求吉兇的道理,能如是,雖衆人也必能參與這幽明的能事了。八卦是以爻象告訴于人的,爻辭和彖辭,是就陰陽變化的道理和事物消長的情态而言的。剛柔兩爻,互相錯雜周流于六位之間,它的時位也因而有當與不當,因此吉兇之征兆便可以見到了。
變動以利言,吉兇以情遷1,是以愛惡相攻而吉兇生,遠近相取而悔吝生,情僞2相感而利害生。凡易之情,近而不相得則兇,或害之,悔且吝。
今注
1 遷:遷移。
2 情僞:實情與虛僞。
今譯
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剛柔兩爻的變動,是為使事物趨于有利的:吉兇的推遷,是随着情理而定的,處世合情合理,則得吉,反之,違背人情常理,則陷入兇害,所以貪愛和憎惡兩種不同的情感,互相交攻,必有得失,于是有吉兇的産生。爻位之間,有遠有近,互相感應,不得其道,而任意遠近相取的話,就會有悔恨困吝的事情跟着産生了。事有真假虛僞,若以實情相感應,則利益源源而來,若以虛僞相感應,則禍害應運而生,今以實情和虛僞相感應,格格不入,利害的沖突便發生了。易理的情況,是使兩相接近事物能互相交感,以生利,若近而不相交感、不相協調,必有乖違的災害而産生兇險的事情,甚至有自外來的傷害,而蒙受了後悔和困吝。
将叛者其辭慚,中心疑者其辭枝1,吉人之辭寡,躁人之辭多,誣善之人其辭遊2,失其守者其辭屈。
今注
1 枝:分枝。
2 遊:虛浮。
今譯
将要陰謀叛變的人,說話時神色間有慚愧的顔色。心中有疑惑的人,因心神不定,故說話毫無系統,多有分枝不清楚,像樹枝一樣雜亂。有修養的吉利的人,言辭真善而正直,故很少說話。浮躁的人,較為輕浮,故喜歡多說話。誣害善良的人,心中不安,故言不由衷,他的說辭便浮遊不定。虧待職守的人,他的言辭多屈折而不伸。
今注
1 不廢:不能背離。
今譯
易學的興盛,大概在商代的末期,周文王德業方盛的時期吧?當為文王和纣王時代的事情吧?所以他所系的文辭皆含有警戒危懼之意,常常居安思危,戒慎恐懼,必能化險為夷,操心危慮患深的使他平安。反之,得意忘形,驕傲自恃,雖安定局勢,必招緻傾覆。因之容易懈怠的,就使他傾覆。易學道理是如此廣大,所有事物都不能違背此原則,時時戒懼,始終不懈,其主旨在無咎,這就是易學的道理。
夫乾,天下之至健也,德行恒易以知險1。夫坤,天下之至順也,德行恒簡以知阻2。
今注
1 險:大難。
2 阻:小難。
今譯
乾象是天下最剛健的,表現剛健之處,是在于恒久而平易,且無私意,故可以明照出天下危險的事情。坤象是最為柔順,其表現柔順之處,在于恒久而簡靜,故可以明察天下煩壅阻隔的原因。
能說1諸心,能研2諸侯之慮,定天下之吉兇,成天下之亹亹3者。是故變化雲為,吉事有祥,象事知器,占事知來。
今注
1 說:同悅。
2 研:精。
3 亹亹:音偉偉,勤勉的意思。
今譯
易學的道理,能使身心和悅,能專精地研判諸侯的思慮,能斷定天下吉兇悔吝的事理,能成就天下勤勉不息的事業。所以無論天地陰陽變化,人類言行舉止,吉利的事情必有吉祥的征兆,觀察萬事萬物的現象,就知道各種事類的器宇或材具尚未顯現的事機,也可以占蔔而知吉兇。
天地設位,聖人成1能,人謀鬼謀,百姓與能。八卦以象告,爻彖以情言,剛柔雜居而吉兇可見矣。
今注
1 成:成就。
今譯
天尊于上,地卑于下,天地間萬事萬物皆有一定的法則和位置,聖人仿效之。演成《易經》的理象,使萬物各遂其生,各得其所,以成就參贊造化的功能。聖人在做事之前,先謀于賢士,同時,又蔔筮于鬼神,以謀求吉兇的道理,能如是,雖衆人也必能參與這幽明的能事了。八卦是以爻象告訴于人的,爻辭和彖辭,是就陰陽變化的道理和事物消長的情态而言的。剛柔兩爻,互相錯雜周流于六位之間,它的時位也因而有當與不當,因此吉兇之征兆便可以見到了。
變動以利言,吉兇以情遷1,是以愛惡相攻而吉兇生,遠近相取而悔吝生,情僞2相感而利害生。凡易之情,近而不相得則兇,或害之,悔且吝。
今注
1 遷:遷移。
2 情僞:實情與虛僞。
今譯
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剛柔兩爻的變動,是為使事物趨于有利的:吉兇的推遷,是随着情理而定的,處世合情合理,則得吉,反之,違背人情常理,則陷入兇害,所以貪愛和憎惡兩種不同的情感,互相交攻,必有得失,于是有吉兇的産生。爻位之間,有遠有近,互相感應,不得其道,而任意遠近相取的話,就會有悔恨困吝的事情跟着産生了。事有真假虛僞,若以實情相感應,則利益源源而來,若以虛僞相感應,則禍害應運而生,今以實情和虛僞相感應,格格不入,利害的沖突便發生了。易理的情況,是使兩相接近事物能互相交感,以生利,若近而不相交感、不相協調,必有乖違的災害而産生兇險的事情,甚至有自外來的傷害,而蒙受了後悔和困吝。
将叛者其辭慚,中心疑者其辭枝1,吉人之辭寡,躁人之辭多,誣善之人其辭遊2,失其守者其辭屈。
今注
1 枝:分枝。
2 遊:虛浮。
今譯
将要陰謀叛變的人,說話時神色間有慚愧的顔色。心中有疑惑的人,因心神不定,故說話毫無系統,多有分枝不清楚,像樹枝一樣雜亂。有修養的吉利的人,言辭真善而正直,故很少說話。浮躁的人,較為輕浮,故喜歡多說話。誣害善良的人,心中不安,故言不由衷,他的說辭便浮遊不定。虧待職守的人,他的言辭多屈折而不伸。